互联网安全隐患: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个人数据信息的泄漏造成的影响十分广泛。

当信息时代这个词进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带来的不仅仅是世界互联,地球村的概念。互联网,一个划时代的产物,带来了国际互联,人与人的互联,甚至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这些互联都有一个共同点,所有的互联都离不开信息和数据的传输。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网民数量也开始攀升。

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初,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数量共 计5090万。在我国,目前互联网 的普及率已经达到42.1%,较2012年年初提升了3.8%。这仅仅是PC端数据统计,移动终端互联网用户也在快速增 加。根据CNNIC调查报 告,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已经达到18.1%,远远超过了网民整体增长幅度。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 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 69.3%上升至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2013年6月份,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以上数据在几个月时间内已经又一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用户正在飞速增加。随着4G网络的来临,互联网发展将更为快速。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个人数据信息的泄漏造成的影响十分广泛。

今年6月份,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的棱镜项目。该项目曝光后,世界各国掀起来信息安全问题的热议狂潮。事件尚未平息,10月份媒体爆出德国总理默克尔遭美监听,导致欧美盟友爆发“信任”危机,随后英国等国也陷入监听门事件,导致监听丑闻一度持续发酵。

本身互联网在飞速发展,加之各类不安全因素的附加,导致个人信息保护日益引起广大网民的重视。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我们自己甚至毫无察觉,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很薄弱。

近年来,个人信息遭泄漏事件频发,一方面是我们的互联网信息相关类法律并不完善,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说是空白,这就给不 法分子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很多 网民并不注意自我信息保护,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丢失和泄漏。半月谈网和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近日联合推出《公民如何保护 个人信息权》调查,调查结果显 示:48%的网民表示,在生活中一直很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51%的网民表示,最担心银行、保险公司、商场等商业机构发生个 人信息泄露事故;30%的网 民表示,曾经遭遇多次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

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个人信息遭泄漏的事例:

事件1——2011年12月22日,著名的国内开发者社区CSDN遭到黑客攻击,其数据库中超过600万用户资料遭到泄 露。事后通过验证确认有其他网站 用户数据库信息也被泄露。随后黑客又相继爆出人人网、178、多玩、百合网、51CTO、天涯论坛等用户资料。甚至有网友 爆料,交通银行与民生银行也中 箭,大量储户卡号、密码泄露,不过银行方面对此事未作回应,消息可信度有待调查。

事件2——1号店员工泄露用户信息事件,90万用户信息500元叫卖,严重损害了用户个人权益,大量用户信息被低价兜售,给广大用户带来了不可否认的隐私损害。

事件3——就在日前,新华网报道,南宁警方抓获“内鬼”,其窃取50多万条个人信息,几乎涵盖北部湾地区。违法者利 用在一家区内大型连锁品牌商场当 电脑维护员之便,利用未注册的网络公司在网上拉业务,其实做的是兜售个人信息的勾当,以每条0.1元的价格兜售从商场系统 内窃取到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漏事件一再发生,说明我国目前的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确需加强和完善,也体现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的现状。

个人信息,这是我们的个人隐私,自然是不愿意被盗取甚至曝光的。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并不理想,广大互联网用户除 了期待法律的完善来约束不法分子,我们自身也需要有强烈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比如,论坛注册不轻易登记身份证信息,不在多处使用同一个密码,不轻易相信垃 圾短信垃圾邮件等。

(作者陈亚敏,来自江苏科技大学,A5站长网等多家站长网自由撰稿人,新浪微博JUST陈亚敏,微信公众号cnzzfamily)

本文系作者 JUST陈亚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