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这意味着《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条例要求所有宣称锚定港元的稳定币发行人申请牌照,并满足储备资产、赎回机制、客户资产隔离、反洗钱、信息披露等严格监管要求。条例确立“价值锚定监管”原则,纳入所有锚定港元的稳定币(无论发行地),旨在保障货币主权、增强金融稳定与投资者保护。
华西证券认为,条例填补全了球稳定币监管空白,突破欧盟MiCA和新加坡监管框架,奠定中国香港在数字金融规则制定中的领先地位。随着条例落地,中国香港将吸引大量合规稳定币项目落户,带动Web3与RWA生态发展。同时,该模式或将为人民币稳定币跨境应用积累经验,促使内地未来在合规前提下逐步探索数字金融创新路径,引导稳定币服务实体经济。
国盛证券表示,稳定币监管在逐渐推进过程中,目前稳定币是先发展、同时与监管进行磨合的过程中,虽然在发展历程中也经历过质疑,但伴随BTC进入主流资本市场,稳定币的发展有望提速。
稳定币是与法定货币或资产锚定的加密货币,具备价格稳定和区块链兼容性,广泛用于交易、结算和价值存储,在加密市场中起到“链上现金”作用,是交易计价和流动性基础。根据PANEWS官网数据,截至2025年5月26日,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攀升至约2463.82亿美元,较2019年的约50亿美元增长了约4927.64%,占加密货币总市值的近7%。目前,稳定币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局面,Tether(USDT)市值近占比60%,USD Coin(USDC) 市值占比近25%。
稳定币规模迅速增长,图表来源:DefiLlama
长江证券指出,稳定币同时拥有加密货币的便捷性和稳定币值的属性,并且从海外经验来看,稳定币存在成本优势,以USDT为例,通过Solana、 Aptos等高性能区块链交易费用甚至不超过0.002美元,明显低于现有的银行电汇费率;另一方面,时间成本也更低,交易通常在1小时内完成,而跨境汇款所需时间则需要以工作日计算。
除此之外,美国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国泰君安国际指出,稳定币扩张速度远超传统金融工具,其背后是双重动能的叠加。首先,加密货币交易所中超过90%的比特币交易通过USDT/USDC结算,使其成为事实上的“加密美元本位”;其次,新兴市场存在刚需,在阿根廷等通胀率超100%的国家,稳定币占加密货币交易量的72%,成为平民阶层的“数字避险资产”。
当地时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的程序性立法,为这一旨在为稳定币量身定制监管框架的法案铺平了道路。国泰君安指出,对支付型稳定币的储备资产被美国监管框架严格限定于最高质量流动资产,几乎封堵了任何高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在该框架下,短期美债几乎是唯一的合规选择。目前市场预测稳定币市值在2030年将会达到1.6-3.7万亿美元。根据监管法案对稳定币资产储备的“美债化”要求,采用相对保守比例(80%)测算,对应稳定币市场将会在中期时间维度内消化1.3-3万亿美元的新增短期美债。
稳定币的发展也为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交易提供了价格锚定、流动性支持和跨境支付能力,是其代币化交易的关键桥梁。RWA通过区块链实现资产通证化,将实体资产收益权上链,赋予其流动性与可编程性。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RWA创新,强调合规与数据确权。
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的U235框架,作为一种创新的RWA技术实现方式,也正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其核心在于依托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数据资产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和风险控制,从而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U235框架被视为RWA技术新的实现方式
华西证券认为,随着全球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稳定币与RWA将深度融合,成为金融市场关键基础设施。稳定币的合规性和可编程性将推动RWA在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实现自动化和全球化,助力传统资产实现“链上流动、全球配置”的数字金融新格局。
中信建投指出,随着RWA持续深化发展,发行机构、托管银行、投资者、区块链等RWA生态主体有望快速壮大,RWA 资产运营、银行IT以及跨境支付等领域或将迎来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