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的特色职业“网络舆情分析师”,他们到底做什么?

互联网早已成为公众舆论平台,也恰恰催生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职业:网络舆情分析师,已经纳入官方认可职业。据称有200万人的分析师队伍,他们的工作是:收集网民观点和态度,整理成报告,递交给决策者。

不论你有没有听说或者意识到,这将是最具特色的本土职业。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全国范围内有200多万人在从事同一个职业:网络舆情分析师。

而很快,这些分析师们将经过培训以及相关考试,最终获得“从业资格”。报道所称的人民网旗下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在10月中旬举办首期舆情分析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舆情分析和研判方法、舆情危机处理与应对等8门课程。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网络舆情分析师身份证明和从业凭证。

在微博整治大V、官方打击网络谣言的背景下,这一职业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分析师分析什么?

如果网络中的海量数据和信息是一个金矿,那舆情分析师就是矿工,需要把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同时,这个职业又像天气预报员,要分析动态信息做出预报分析。

担任“舆情分析师”不到半年的一位工作人员唐小涛介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主要依赖一个软件平台,抓取网络信息。比如输入客户的公司名,软件就会显示,和这个公司有关的所有信息、评论。当这些信息、评论如果分布在“贴吧”、“微博”、“新闻门户”、“视频”,软件会进行分类统计、排序,并能制出柱状图、线型走势图等。他所称的软件,还能跟踪特定舆情,比如输入H7N9,软件会根据相关跟帖、转发量积分,若设定100分,当走势图达到40分,系统会预警,提醒注意该舆情的发展。

而根据报道,这类软件价格不菲,“一般的舆情监测软件,包年的价格从5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唐小涛公司所用的软件,价值300多万元。”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早已成为公众舆论平台。简单来说,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就是:收集网民观点和态度,整理成报告,递交给决策者。所谓的决策者,很多时候都被称为“客户”,其中很大一部分客户就是各地方政府,甚至某一位政府领导。经过检测、整理并撰写的舆情报告会以文件、邮件或者短信等形式发布到受托人的手中。

尽管撰写舆情报告,但这些舆情分析师有一个底线:基本不插手舆情处理,怎么处理由客户自行决定。

 

薪资水平

从事同样工作的另一位分析师对媒体透露,舆情分析师一共分成四级。

舆情分析师一共分成四级,同样一个级别的舆情分析师,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表现不好,不符合他所在的这个级别,那么他也会被降级。比如有些客户订购了网络舆情服务,我们肯定会给他指定相应的舆情分析师,专门负责给他提供相应的服务产品。但是把这个分析报告写好之后,再放到客户前要经过会审。

而既然成为正式的规范职业,薪水自然也有了统一标准。据悉,最低等级的舆情分析师月薪在6000到8000人民币左右。人社部即将启动的舆情分析师培训班之后,将有更多的人持证上岗,他们未来将拿到的是一份名叫《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的培训证书。

200万人的舆情分析师队伍,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舆情分析师们的报告、分析材料将最终将决定着网络监管的走向,其牵涉到的企业以及个人隐私也是很大的问题。有监管没隐私;有隐私没监管,哪一个是更好的世界?谁也不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舆情分析师不应该单单是找问题,还应该要进化到建立御防问题的机制。 另外,要允许不好的声音存在。

    回复 2013.10.11 · via pc
  • 其实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就是搜索--分析--在搜索--在分析。通过某种积分制度,对搜索词的总体形式观察。如达到一定数值,则提示预警。

    回复 2013.10.05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