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被骂,不全怪赵露思

钛度号
《后浪》究竟做错了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毒眸

《后浪》已收官,但豆瓣主页依旧满是一星长评,仔细一看,多数是对女主孙头头行为的质疑。播出期间,赵露思饰演的孙头头也扛起了剧集讨论度,其角色讨论度超过了50%。

如此一来,许多围绕该剧的恶评,也波及了主演赵露思。只是,要想读懂怎么有这些恶评,还是要先搞清楚项目的发起人、编剧六六的脑回路。

过去编剧的《心术》《安家》是,六六去找别人的故事,这次,她写的是自己的生活。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六六被针灸治好了困扰多年的咳嗽。她因此结识了几位中医,其中就有她后来的导师,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刘力红。在这个过程里,她逐渐萌生了一个想创作念头。

一年后,六六拨通了耀客传媒创始人吕超的电话,说她想写一个中医的故事,想去读个硕士,时间最少六年。

拜师刘力红没多久,六六已经能上手给吕超治疗他的肩周炎了。再过不久,六六又告诉吕超,她找到了中医戏的主人公,就是她自己和刘力红老师。“就写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小女生,如何跟随师傅从门外汉到内行的过程。”吕超在《<后浪>全纪录》里写道。

“赵露思饰演的孙头头,其实就是求学中的我。”六六在《耀客十年口述实录》中说。“大家都说刘老师特别喜欢我这个‘关门弟子’,确实啊,也就是只有我成天守在他身边,不论大事小情都和他汇报,每天陪他唠嗑、给他惹事儿、挑战他的权威。”

在六六自我代入后,剧里孙头头和吴刚饰演的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的日常,却给影视博主们送去不少新新鲜的吐槽素材。

尤其是第一集送外卖的孙头头把外卖撒到男主头上的场景,成为了UP主们吐槽视频的固定开头。孙头头清明节与师承班一同祭祖时,嘲讽祭祀的师生,认为供品是浪费粮食,还有损坏了室友物品后认为室友心胸狭隘,不懂分享等情节,也让博主们大呼“离谱”。

六六不知道会不会为此而茫然:明明是自己和师父的相处日常,为此还用了近六年的准备时间,拿到了研究生学位,为什么却让多数观众感受到“悬浮”?《后浪》究竟做错了什么?

这有六六的问题,但也许六六并不在乎。

“现实”,不好处理

六六所经历的现实,对不少人来说是超现实。

一位零基础、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直接拜入大师门下脱产当研究生。读书过程里有一段时间住在导师家的时间里充分学习,并在这几年里,掌握了不少技术,既能帮吕超缓解肩周炎,摸编剧徒弟的脉还能判断出她昨天偷吃了冰淇淋。

剧里,孙头头是“姜氏针法的继承人”,在第一集时就因着这个身份,在医馆接受一众老中医的行礼,后来也加入了任新正创办的师承班。师承班故事是《后浪》的主线,故事开始于任新正辞去校长一职,想恢复中医“师徒制”的旧统,这个班还不设门槛,有志于学习中医者均可加入,于是我们看到了律师、护士、医学博士、送外卖的孙头头等学生。

“中医传承人”这个点,比起脱产研究生还要再超现实上几层。

本身就远离现实了,再看任新正的诊疗方法——比起中医诊断,更像心理咨询,或者养生建议。有患者常年被负面情绪困扰,站在墙角听完任新正的情绪课,立马就解脱了,与丈夫离婚。一位老太太因为吃了太多的海鲜身体不好,任新正的诊断是“业障太多”,开出的药方是“去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去三山五岳走走,遇到寺庙可以烧烧香。”

不过,师承班也好,这种大胆下的“养生指南”也好,正是六六亲身经历的“现实”。

六六自己2018年发布的公众号文章(名为《六六:出世与入世》,后转载到公众号@同有三和教育文化),为她这几年的求学补充了更多细节。

2018年,她在筹备同有三和上海医馆,并称“起心动念是三年前,刘力红老师那时候还不是我的导师……他忽然打电话给我,让我给他的学生找教室上课。”刘力红彼时就在做“医道传承”项目,全免费教育中医药大学在校生和在职年轻医生。

图源:同有三和网站

六六于是求助了上海卫计委,卫计委在中医药产业园区内找到了一件教室。但后来教室没了,“我那时候已经被刘老师讹上当他学生的班主任。他为了把我捆牢,还收我做研究生。”

六六继续带着班上的学生寻找教室,由此发愿要为这个项目捐赠医馆。这个医馆得到了马云、张嘉译、海清等名人的投资。

 

图片来源:公众号@同有三和教育文化

这么一看,六六不仅仅是从零开始学习中医的孙头头,还是那个剧里遇到最大挫折就是找教室的任新正。

刘力红身边的人,也愿意接受他的“养生指南”。六六曾在2016年一篇文章里提到,“你会惊奇地发现,刘老师身边的女性没有一个穿裙子的,三伏天都恨不能裹成只露双眼的异族。他一再强调火是生命之源。火熄了生命也就终结了。”

六六的剧里,都是她曾体验过的“现实”。“我的想象力极其有限,所以我大多数现实题材的创作还是源于生活的。”

不过六六为了《后浪》而去体验的现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不是谁都能想学中医就能拜到大师门下,还能发掘一线城市的精英资源帮大师搞定问题。

除了自身体验,六六在写《安家》时,花了大量时间,想从采访对象里找到一个能作为女主角的“原型”。找到了之后,性格、故事基本就有了脉络。

据澎湃新闻报道,孙俪接下《安家》女主角后,问了六六许多问题,是六六“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她会质疑这个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她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物?“

不过如何从采访的“提炼”具有普世的“合理性”,不是六六想考虑的问题,”但你知道我写的这个人物,是我采访出来的,所以这个人合理不合理,我没有考虑过,我只是呈现,她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也没有考虑过。‍

六六曾经很擅长处理“现实”,但她处理时间越久的作品,反而口碑越差。

2007-2009年间,六六作为原著作者兼编剧的三部作品接连上映,豆瓣8分以上,在当年电视剧收视率排行里也排在前列。三部作品写作时都很快,《王贵与安娜》15天写成,《双面胶》用了22天,《蜗居》45天。

《双面胶》和《蜗居》,是早年泡论坛的她看到网友们都在谈论婆媳问题、房子问题,《王贵与安娜》则是比着自己金婚的父母写的。

这三部作品六六都是以在论坛发帖的形式发布的,读者们给予她及时的反馈和素材补充,比如《蜗居》里许多关于商务和法律的情节就是“粉丝”们的“出谋划策”。

能赢得好口碑,有题材的优势。三部作品都在“家庭伦理剧”范畴内,这一题材仅仅只是把它摊开来,就足以引发大家的讨论,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绝大部分观众,总能从里面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后来的六六不满足于做“家庭伦理剧”创作者,而是想做“历史一段时间的记录者”,想写当下的“历史剧”。就像《心术》聚焦医患关系,《女不强大天不容》思考传媒行业的变迁,《安家》是当下中国的“买房”问题,《后浪》则是带着“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

从家庭伦理到当代历史,摊子铺大了,观众的共鸣反而变少了。

当下社会的变迁影响的仍然是具体普通的人,当代历史剧也应该反映变迁的主角,如何变成了今天这样的人。就像孙头头被选中,是因为她是所谓的“姜氏针法继承人”,这种血统论,恐怕大众无法共情。

历史中的人应该反映的是社会学,而不是玄学。

回到之前《安家》的角色问题,最后,孙俪如何解决了她的困惑呢?六六告诉澎湃新闻,孙俪找了个星盘师,给房似锦算了一下命理星座,发现房似锦就是这样的,于是欣然接受了。

被放大的狗血

流媒体时代,“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前三集的绝大部分场景和情节,就会是大众对这部剧的整体观感。

《后浪》豆瓣前几页的一星评论,B站UP主们的吐槽,基本都集中在前几集的剧情。其实,前期人物不合理的性格,后面也算有了一些解释——

孙头头就是能做出把外卖泼到不讲道理的人头上的事,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边只有田星星一个朋友的她,靠的就是拳头硬,自己保护自己,后面她也几次因这种冲动的行为进过警局。

任新正前期好像总是在吐槽自己老婆,强调老婆和自己的区别。他说“我就是爱师父才娶了你”,但他就是如此“不近人情”,一心扑在了中医上,对家人、爱人都较为疏远,儿子甚至因为与他紧张的关系,痴迷起了极限运动。

可是这欲扬先抑,实在抑得太久,扬得太少,难以消解前期的画面和台词给人带来的冲击。而且互联网观众,也越来越不接受角色有理由的撒泼打诨。

伴随着“欲扬先抑”的,还有国产剧里密集的冲突。多数国产剧里,会设置长辈的年轻一辈价值观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在很长的集数里去铺垫、展开,并在狭小的人际关系里制造勾连。

这是六六一向擅长的。她的编剧作品,可以说是一部一个社会热点。《双面胶》和《王贵与安娜》都是上海本地姑娘与“凤凰男”的爱情故事,前者多了婆媳恶斗,后者50年的跨度给了大家庭更多叙述空间;《蜗居》聚焦一线城市买房难的问题;《心术》里则有医患关系的呈现。

《双面胶》 《王贵与安娜》

这些充斥着社会热点和家庭矛盾的作品,总是躲不掉狗血的指责,但六六的回答话术通常是:现实比这更复杂。据扬子晚报,六六称并非追着热点写,只是敢于把生活中的普遍问题放大:“饭馆里很多菜的作料都是家常能买得到的,为什么饭馆做出来的味道就会不一样?我只是以艺术形式把生活放大,就像平时素颜的女孩化妆上镜,但她还是本色的。”

所以六六的作品,不缺收视成绩和讨论度。

2019年酷云的五大卫视电视剧收视排行,六六编剧的《少年派》排在湖南卫视第一。2020年的《安家》更是中国视听大数据2020年年度收视排行榜的收视第一。网播量上,两部剧也表现良好,在云合数据的年度上新剧有效播放排行中,《少年派》在当年排第八,《安家》在当年排第五。《后浪》的收视基本没掉过同档期前三,在灯塔专业版上已经连续获得三次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周冠。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后浪》如果是在下午档播出,想必能从《夏家三千金》《第二次人生》等狗血剧里,凭借新鲜的职业设定和清新靓丽的主角脱颖而出。

可惜,它的定位是:中医药大学教授辞职创办中医传承班,对个性不同、职业背景身份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最终带领他们成长为传承中医药奔腾后浪的故事。

“厌女”和“爹味”

除了“狗血”之外,《后浪》被指责更多的,是“厌女”和“爹味”。

六六很爱写“小三”,几乎每部剧都有,共通的是创作者本人的厌恶,不同的是,复杂性逐渐被稀释了。

《蜗居》里的海藻,为了帮姐姐海萍买房去向贪官借钱,结果开始了与贪官的偷情。六六曾激动地对东南快报记者说:“海藻显然是在打破秩序走捷径,碰见插队的没人管,以后谁还排队呀?男人固然可恨,但那投机取巧的二奶更死有余辜。”

但这个角色,却在当年获得了不少人的同情,豆瓣高赞短评也认为“郭海萍是导致她妹妹走上这条路的症结”。毒眸也在《救命,国产剧观众也太爱看抓小三了》一文中分析,《蜗居》里的婚外情,本身还涉及到权力结构、社会问题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撒狗血”的工具。

而《安家》里的小三,与男主角“假离婚”买房结果“真出轨”了的张乘乘,很难说她反应了什么问题,更多时候她像个串场的“工具人”,男主角需要理由与女主角被迫同居,于是她出轨了。作品需要话题,所以她理直气壮地说“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到后期需要给男女主角催化一下感情,发现自己怀上出轨对象孩子的她又回来赖上男主角。

六六认为海藻不值得同情,是因为她“侵占了资源”“破坏了秩序”。彼时的六六,是把婚姻当成事业在经营的女人,她想要扮演好女人的一系列角色,女儿、妻子、母亲等等,并认为自己有一套非常成功的理论与实践。

十年前,六六出版了一本书《女不强大天不容》,其中有篇文章《什么样的女孩会有好的归宿》,写道:中外的标准,女子要传统,这在哪里都不会错。“所谓的传统就是女主内,相夫教子,夫妻相互扶持,艰难的时候互为依靠。”

她诧异于很多女性选择不生孩子。“你难道不知,你一旦自己选择了舍弃母亲这个职称,基本上你人生的屋檐就少了一半了。你未来没机会成为妈妈,婆婆,或者丈母娘,奶奶,外婆甚至兼而有之。你生活在一个只有一半屋檐的房间里,你会觉得透气,还是觉得不舒服?”

十年后,六六继续在《后浪》里教人做“好媳妇”。

《后浪》里任新正的岳母看见他在干活,立马组织,然后让自己女儿来干,并说:“男主外,女主内,不是挺好吗?非得让他拖地,干这些家务,看书去。”任新正说服妻子接受“野路子”孙头头的方式是,“这不是也是为了社会培养一个懂礼貌,擅持家的好媳妇吗。”

在这样的视角里,这群受过专业医学训练的学生,也会把怀孕与女性私德联系起来。得知超市晕倒的女孩儿有宫外孕,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没想到啊,看起来那么老实……”,儿子想把女孩儿带回家治疗,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想赶走,不想让女孩当“我孙子的妈”。这个女孩,大概永远没法进入六六“找到好归宿的女孩”的标准。

不过十三年过去,六六除了想教人做“好媳妇”,还想教人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B站不少人吐槽《后浪》时,关键词都是“封建”“父权”。在这个师承班,孙头头因为自己“传承人”的手法,要接受一众长辈的行礼,任新正的儿子不愿意行礼还要被他严厉批评“你要是不愿意行礼不想干这行了你现在马上走,省的在这个家里委屈你”。

在师承班里,没有道理只有师傅的真理,孙头头上课睡觉就是“爱惜身体”别人玩手机就是“还不如孙头头睡觉呢”,孙头头抢了室友用来学扎针的小皮人,室友对任新正表示想换宿舍,任新正反而怪室友小七,“如果你把这75元的事不放在心上,这就不是什么大事。”

任新正的演员吴刚在接受自媒体娱理采访时回应道,大家说“封建”的这一面,是他们做功课的时候,发现刘力红老师和徒弟的相处就是这样的。“刘力红老师有点不苟言笑,他的徒弟对他非常尊重,比如和老师说话一定要站着,要尊称“师父”……我当时说编剧写得还真像他们。”

吴刚也表示,自己可能还需要好好琢磨消化一下观众的反应。“但观众的反馈让我意识到,现在年轻观众们对影视作品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能有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这种在师徒制里“没有道理只有师父真理”的情况,对六六来说,也是她的“现实”。

她2018年曾转发一则“寒门博士被导师PUA后自杀”的新闻,称“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在被网友批评后她还认真回应:“完全不是调侃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我觉得以干琐事为乐趣,才会招来各色人等的亲近。做任何行业,情商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在《后浪》后续的剧情里,强调个人边界、不常与班级同学一起行动、不太关心班级动态只关心自己学习的律师杨小红,就屡屡被任新正等长辈批评,同时被安排了“在山上摔倒后无人关心,任新正来说你应该多关心一下班上同学,你看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孙头头”的剧情。

但,这可能已经不是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了。想让年轻人做你的“后浪”,但你真的关心年轻人想往何处奔涌吗?

许多老一辈创作者在写到年轻人时,都会有这样被指责“爹味”的时刻。比如这几年的正午阳光。

毒眸曾在《都市剧怎么成了正午阳光的短板?》一文中写道,正午阳光的中坚力量,多出生于60或70年代左右,正是《大江大河》这部剧里的主角,在改革开放后巨大的社会变迁,把奋斗内化为习惯。社会的急速发展,也让他们收获奋斗带来的正向结果。

这一批人是心怀时代的,在侯鸿亮的采访里,他常常把剧集放到社会变迁的大坐标系里来提炼价值,正午阳光、以及前正午阳光时代他们尚在山影时,都有意无意地在做用电视剧完成一部“现代编年史”。这或许也是74年出生的六六,如今想要写“当下的历史剧”的原因。

在能寄托其家国情怀和对宏大命题思考的剧里,《正午阳光》的“爹味”会更自然,比如《琅琊榜》和《大江大河》,可在充斥着远离观众生活日常的商战剧情的《相逢时节》,和同样不那么“接地气”的《欢乐颂3》里,正午阳光的“爹味”,还没找到与当代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而对六六来说,走出家庭伦理和情感生活的舒适区,进入到“当代历史”的宏大命题里时,她既无法共情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又一定要把“传承”的重任交到年轻人的肩头,同时又在处理“现实”时,没法将个体的经历提炼为与时代的共振。矛盾就此产生。

对所有“前浪”来说,“爹味”都产生于他们将自己视为“前浪”,把年轻人视为与他们“奔涌在同一条河流”里的“后浪”的时刻。

什么时候他们能真正感受到这种流动,而不是非觉得他们应该往哪些轨道走,也许那就是对创作者和观众来说,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刻。

本文系作者 毒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