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数据云,正重新定义云基础设施 | ToB产业观察

政策利好,外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到了新阶段,但这还远远不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家从政策层面不断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机制、方式和和合规,这无疑为参与其中的各方指明了一条绿色通道。但对于数据流通市场的难点,目前仍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优化,包括基础云厂商、数据服务商、模型提供商、数据应用开发商等角色参与。

官方主导下的数据交易,体量仍是一大问题

先上一组数据: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挂牌,到2023年1月已促成交易157笔,交易金额总计3.82亿元。

上海大数据交易所,2021年11月挂牌,一年后已实现交易金额已超过1亿元。

深圳数据交易所,2022年11月挂牌,试运行不过一年,已完成登记备案交易415笔,交易金额超11亿元。

而在北京、广州、苏州等地,类似的大数据交易所建设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逐步推进。根据中国信通院,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先后成立48家类似证券交易所形式的数据交易机构,仍有8家正在筹备建设中。

与此同时,中国数据量的飞速增长,已经超过了全球增速。据IDC统计预测,2026年中国数据量规模将达到56.16ZB,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2021-2026)达到24.9%。

能够发现,尽管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拥有海量的数据是巨大的优势,政策从2015年起就已经在落实数据交易产业的相关配套措施,直到最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当前官方主导的数据交易,其体量实际上是非常小的,数据需要流动起来。过去,我们总认为云计算是基础设施,现在看来,面向数据服务的基础设施才能叫做基础设施。过去所有的数据都是跟着应用走,在相对封闭体系内已经发挥了巨大价值。当数据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时,需要以全生命周期方式进行运营。”

3月29日,浪潮云发布了数据云战略,并对数据云进行了定义。

从算力云化,到数据云化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指出,“传统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以数据为要素的驱动模型。如何打造一个适合海量数据的可信、自由流动的分布式云,有效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当然,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算力资源的利用、隐私数据的处理、算法能动的问题。”

如今,全球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布局数据云产业,去年,Google发布了其第一款数据云产品,许多大数据或数据服务供应商也在进行加紧布局。

与上述企业不同,浪潮云先是探索路径,形成一定客户规模和品牌效应后,而后再提供符合时代的定义。

第一次定义是始于2013年的政务云,此时距离浪潮正式发力云计算已有两年,浪潮云注意到政府客户对上云的诉求,开始了相关布局与动作。摆脱简单的云资源“以租代建”和“按需购买”模式,基于政务云的运营服务角色逐渐形成。到2015年,浪潮云在中国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并率先定义了政务云。

第二次则是2021年对分布式云的定义。在此之前,浪潮云除了探索政府行业客户的需求,还在2017年提出“无处不在的计算”,并且有意对外强调“数算”和“数用”的结合;2021年,伴随云服务从以互联网和政府单位为主转向以传统行业客户为主的主流市场,浪潮云建设全国最大的分布式云骨干体系,并将超过两万个业务应用系统迁移至浪潮分布式云。与此同时,浪潮云还实现了七个核心中心、113个区域中心、493个分布式云节点,覆盖形成中国密度最大的分布式算力网络,以支撑不同行业客户需求。

第三次是2023年提出的数据云。以数据为核心、以“云网边端”为核心,以“云数智”为产品支撑,以“建管运”为方法论的分布式数据云。

颜亮在会后的媒体沟通中对数据云进一步阐述,“数据云不是突然才有的,它是基于原有的云计算体系,结合数据供给方以及创新应用衍生而来的一个新的具象基础设施服务。”

有三大特点:一是从过去的面向应用创新,转变为面向数据创新;二是可以跨算力,解决过去云底层不够开放的问题;三是在服务态和项目态的两大云服务模式中,选择了前者。

难点与挑战

结合目前的探索,浪潮云接下来会非常重视数据云。

“前期的分布式云、行业云都是在摸索之中,分布式更多从技术架构和业务属性角度定义,行业云提出以数据为核心,以数据形态或空间来呈现新的行业特征,而今天我们提出的要素是‘以数据优先’,聚焦数据价值链与流通,与前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颜亮解释。

从定义上,数据云不像以往的行业云更易理解,其市场局面正由国家政策牵头而逐渐明朗。

从《数据安全保护法》和“数据二十条”,到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及最近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国家政策为确保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在顶层设计纲要、牵头方、监管侧都在加快筹备。这对数据基础制度的完善、数字产业的发展、数据流通的促进无疑是重大利好,代表着国家战略层面的清晰导向。

“数据红利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需要大家共同解决,但政府首先要在政策和管理层面有一些突破才可以。其中有两个关键:一是基础设施,二是数据资源体系,分别从支撑与要素角度阐述。这也是浪潮云此次业务战略的核心对应点。”

为此,在明确了这一点后,浪潮云也提出战略举措——百城千业计划,计划十八个月内在全国进行布局,通过100亿资金投入打造联合运营模式,数据云联盟持续加大生态合作,实现数据云在百城千业的落地覆盖,“时间其实很紧迫。”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在全国100个城市的数据云落地,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联动。浪潮云的计划是,国家政策层面从宏观到局部应该还有些尝试性的政策推动,会选择一些首先突破了政策或数据政策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

其次是在行业或产业角度,会结合过去在分布式行业云的经验进行进一步产品和模式落地。

例如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密度非常高,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会掉队,而这些行业却是国家层面正着力深化的数字化转型领域,也是当下的主力市场;

涉及关键制造的工业领域、民生的农业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撑的对象,首先需要支撑其数据空间的建设和形成;

而医疗、交通等行业,其数据密度介于互联网消费市场和传统的关键制造,只需要政府的支持,浪潮云进一步做支撑桥梁,就可以比较快地推进起来。

第三则是面向生态的建设。“数据云联盟”由赛迪顾问发起并担任指导单位,受到赛迪顾问的指导与监督,属于开放性生态联盟,目前已有493家成员加入。浪潮云以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为支撑,面向联盟伙伴提供开放能力。

释放更多政策空间

翻看浪潮数据云的战略举措,会发现其既有跟随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更有来自用户市场(政府和传统行业)的需求和产业竞争的密切观察。

政策利好,外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到了新阶段,但这远远不够。颜亮希望进一步向管理层呼吁,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例如在城市数据运营中,是不是可以鼓励数据空间特区,让企业敞开了试?否则这个节奏很难快起来。”

而在浪潮云首席技术官孙思清看来,数据基础设施也面临一定的痛点:数据分散,无法被高效利用;算力不足;算法尤其在大模型领域,我国仍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业务发展之外,业内也在密切关注浪潮云的IPO计划。沟通中,颜亮也明确了一些答案:“前期由于各种原因推迟到,浪潮云计划今年提报材料上市。我们对整个业务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但仍保持了70%以上的高速增长。”

这对企业个体亦或是产业而言,都是个积极信号。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杨丽,编辑 | 盖虹达,欢迎添加作者微信leeyangamber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