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夜,我们来读史】少年谷歌如何全胜微软

谷歌意外崛起于那个互联网泡沫兴起又快速破灭的时代,1999年差点以100万美金卖掉,所幸没人愿意买,04年年轻的谷歌以邮箱大战闪电全胜为大转折,开始正面交锋并围剿微软。

 

 

钛媒体注:小编最喜欢的是每到节日时,谷歌的logo图的变化,这几乎成了我的习惯,无论是西方节日还是中国节日,谷歌logo图的设计一定会有惊喜,这不“中秋节快乐”的设计,那么温馨浪漫。所以,小编也忍不住夹带私货地给大家推荐一篇经钛媒体编辑的《少年谷歌成长纪》,也是一段年轻帅哥挑战微软的妙史故事。

顺便推荐,钛媒体的 [妙史栏目,不时会有很多有趣又有价值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祝所有亲爱的钛媒体用户,中秋快乐,生活美美满满滴~~~~~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出版的《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一书中提及未来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并预言了多项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应用,这些预言在今天已得到了部分验证。也许那时因windows大卖而春风得意的比尔正想着如何领衔“未来之路”,却怎么也没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走在“未来之路”最前头的不是他微软。

打破微软那个春秋大梦正是谷歌公司的杰作。谷歌从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小公司蜕变成为如今IT业界上游三巨头之一,并在搜索引擎、操作系统、浏览器、电子邮件、视频分享、即时通讯、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等多个产品和应用领域向微软发起了强烈猛攻,我们看到谷歌正拉起一张“微软包围网”,而微软则深陷其中。

     谷歌是如何做到在不惊动微软的前提下壮大自己?又如何对微软实施闪电战并逐渐取得与微软分庭抗礼的实力?让我们来回顾谷歌的成才之路。

  

    意外崛起于那个互联网泡沫兴起,泡沫又快速破灭的时代,差点以100万美金卖掉

谷歌的崛起耐人寻味。在那个互联网泡沫时代,整个业界充斥着浮躁的气息,尽管如此却无法阻止创新的萌芽。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准科学家校友在加州的一个车库组建了谷歌公司,尽管最初两人充满了对微软公司的羡慕和崇拜,但共同的兴趣促成了他们发展谷歌公司的动力。

        在整个计算机科学甚至整个科学发明史上,创造者的初衷往往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兴趣和好奇心使然,这也就解释了谷歌对“不作恶”口号的长期推崇。拉里·佩奇、谢尔盖·布卢姆俩小仔当年都有一颗纯洁滴心灵。

虽然创业谷歌公司是一件欢快的事情,但研发搜索引擎耽误了佩奇和布卢姆俩好孩纸太多的功课,俩娃甚至在1999年考虑将其以100万美元出售给Excite公司,所幸Excite公司拒绝了他们,佩奇和布卢姆得以继续“瞎搞”。

     就在同年6月,他们得到了风投的青睐——2500万美元的注资。谷歌搜索引擎以其干净简洁的页面和令人满意的搜索结果赢得了越来越多的Internet使用者,关键字广告以文本的形式展示,每天进行着约1800万次查询,成为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并成了雅虎的搜索内容提供商。

     这一切早就引起了微软的注意。当然,对当时财大气粗的微软来说,对付这样的小公司只需收购并改名即可,这一向是微软的惯用伎俩。

 

  谷歌的闪电战,以邮箱大战的全胜为大转折点,这也是谷歌与微软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谷歌公司于2004年进行了IPO,市值迅速超过230亿美元。一直以雅虎、美国在线为Internet上竞争对手的微软逐渐发现,那只不起眼的小盆友谷歌娃已猛然成了庞然大物,谷歌公司韬光养晦的日子也就此结束。

      那一年,谷歌发布了比微软Hotmail那2兆渣容量大512倍且速度更快、反应更灵活、技术更先进的Gmail邮件服务,随后引发了互联网上邮箱之争,这也成了谷歌公司与微软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邮箱之争的结果无疑是Gmail大获全胜,随后Google talk、Google文档等产品的大肆推出微软才发觉谷歌公司在对其公然叫板,于是乎仓促应战。

       此时的微软并没有做好在互联网上打一场创新大战的准备,因为这些年微软的战略核心依然在桌面领域,从对hotmail进行斤斤计较的250M容量升级就可看出其在互联网领域的用心不足。

面对微软用于反制自己的Live Search以及2008年鲍尔默发威后重磅推出的bing烧钱引擎,谷歌显得应付自如,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提高用户的搜索体验以及广告的相关度,在搜索引擎的竞争上早已远远超过了所有同行。之后的Google Chrome浏览器、Google Chrome OS以及云计算的提出,谷歌试图把消费者从桌面引向互联网平台,这连续的闪电战直接刺激了微软的心脏。

  奇妙的三驾马车及背后的“狐狸”

谷歌缘何能做到起步不惊动微软而后发逐渐挑战其业界霸权?是佩奇和布卢姆俩小仔天生神力还是谷歌公司有天人相助?答案在于谷歌公司那三驾马车的精妙组合。

2001年,佩奇和布卢姆聘用了时任Novell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三人立即结拜为好基友并承诺将在谷歌公司一起工作至少20年。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埃里克·施密特这个人,此人乃IT业界一代枭雄,深悉硅谷与互联网文化,精于管理且深于城府,媒体上关于他的花边新闻挺多但干正事的报道却少得可怜,事实上他“醉卧美人膝”却“醒掌谷歌权”。

     表面上他是佩奇和布卢姆雇来的奶爸,实际上却是三驾马车当中的灵魂人物,不仅导演了谷歌的悄然崛起,也亲手策划了对微软闪电战。

    简而言之,他就是一只狐狸!三驾马车之所以成为驱动谷歌公司的强大动力,原因就在于两个科学家加一只狐狸的组合,这比起微软鲍尔默加一堆手下“小鲍尔默”的官僚组合可要欢快多了。

 

 进击的谷歌,围剿微软

有了施密特的谷歌如虎添翼,在其战略和谋划布局下,似乎一路顺畅。

自2001年以来,谷歌公司收购了许多小型风投公司,其中包括许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如Pyra实验室、Earth Viewer(谷歌地球的开发者)、YouTube、DoubleClick等等,这些成功的并购成为孕育谷歌生态圈最好的营养。2006年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这使谷歌一跃成为整个业界最闪亮的焦点。

 这时的谷歌已足够强大,且并不满足于和微软分庭抗礼,谷歌完全可以不理会微软的优势地位,继续朝着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战略前行,总有一天会将微软远远甩在后面。事实上谷歌就是这样做的。

2007年1月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引发了业界海啸,此时嗅觉灵敏的施密特预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提前到来,2005年谷歌收购了Android科技公司就是为了这一天做准备。2007年11月5日,这是谷歌天下布武的日子,在谷歌的号召下,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和芯片制造商共同成立了开放手持联盟并发布了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日后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可见并不是谷歌对市场的反应有多快,创新速度有多快,而是人家早就做好了准备。经历了web2.0时代的大红大紫之后,将谷歌引进新的移动领域,这早已在施密特的布局之下,比起还在睡梦中的鲍尔默,施密特简直屌爆了。

现在,谷歌在搜索、浏览器、操作系统、云服务、移动手持、开放应用等多个领域拉起了一张微软包围网,而微软则深陷其中。

     其实谷歌的发展并非针对微软的竞争,而是一以贯之的“互联网即平台”理念,该理念源于佩奇和布卢姆对微软公司桌面时代成功的憧憬,而以桌面为核心已成为过去,时代将互联网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高点。

谷歌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顺应时代和市场规律所得到的馈赠,开源的力量就是最好的例证。

  谷歌背后的开源力量

一直以来,谷歌与开源社的关系显得异常暧昧。可以说,谷歌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巧妙得运用了开源的力量,而开源产品也借助谷歌的影响力得到了发展。

开源社与微软一直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微软在鲍尔默执政时代一直将开源势力视为敌人并极力压制linux的发展。在那个桌面平台商业化的黄金年代,微软以其“开放不开源”的战略赢得了时代的青睐。然而时代并没有将开源社扫地出门,而是让它们静候取经人谷歌的到来。

  今天,谷歌的产品几乎都是免费的,在对开源的贡献方面也一直是业界的标榜。一直以来,谷歌都在极力推广和倡导开源,并发布了一系列的开源项目,这些项目在今天看来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比如Chrome OS和安卓),是构筑谷歌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通往未来之路上,谁会是另一个谷歌,像他当年挑战微软一样挑战他

现在的谷歌正如日中天,成功跻身业界上游三巨头并与微软、苹果公司保持制衡。虽然目前谷歌还无法完全打败微软,但在互联网领域已远远走在前面,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如今领衔互联网未来之路的,正是谷歌。

尽管如此,谷歌并非没有任何威胁,苹果公司尚不足为惧,微软毕竟是曾经的霸主,一朝再次崛起必将成为谷歌心头大患;在互联网的未来之路上,也许会出现另一个谷歌公司,就像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所认为的那样:未来的谷歌可能被下一代网络技术所取代,比如语义网。(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水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98
10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