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942字,约5分钟

00:00 / 09:20

6元看一场,网络大电影尚无春节档

钛度号
被放弃的网络大电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锌财经,作者|孙鹏越,编辑|大风

经历一场格外火热的春节档后,内地院线市场全面复苏的迹象逐渐显露,但这股热浪并没有传给网络大电影。

据广电总局最新发布备案公示显示:2023年1月,通过规划备案的网络电影共有37部。而在去年同期,网络电影的拍摄备案高达127部,整整缩水了70%以上。

在这通过备案的37部影片中,奇树有鱼、淘梦影业、众乐乐、新片场、精鹰传媒等头部网络电影公司的项目竟然全部“缺席”。

不但片子少了,网络电影的玩家也少了。

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网络电影出品机构1305家,比2021年的1611家减少了306家;制作机构403家,比2021年的521家减少了118家。

刚刚熬过七年之痒的网络大电影,依然看不到复苏的曙光。

网络大电影从有到无

2014年,爱奇艺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后,这一年也被称之为“网大元年”。当时一部名为《道士出山》以不到100万元的成本,获得了超过2000万元分账票房收入。

随后,腾讯视频、优酷、乐视等长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大量创作者涌入网络电影市场,让网络电影上线数量激增,并在2016年达到年产2500+的峰值。

但在网络大电影早期,市场龙蛇混杂,分账制度不明朗,极大阻碍了网大的发展。

直到2016年,爱奇艺率先公开分账票房数据,并在次年将日票房分账正式接入猫眼专业版。紧接着优酷腾讯也公开月票房分账数据。至此,大量制作公司+长视频平台的市场格局正式成型。

据了解,几大头部平台的分账模式基本都是以“前6分钟有效观看”来进行分账。会员进行了一次有效观看之后,制作方即可获得一次分账。

这个规则有大量漏洞可钻,很多网络电影在前6分钟大招频出,各种鬼怪惊悚、软色情、枪战动作戏齐齐上阵。只要是能让观众坚持过6分钟,就是胜利。但是6分钟之后,影片水准急速下滑。

为了稳定电影质量,2022年4月,爱奇艺推出“会员分账有效时长×分账单价”的新模式。新的分账模式以会员观看一部网络电影的有效时长来计费,观众看1小时和1个半小时,制片方的收益是不同的。

来源:爱奇艺

除了分账模式的制定和变革之外,分账金额也随之水涨船高。

2018年是网络大电影的巅峰之年,分成票房金额不断突破。先是《镇魂法师》分账首次突破3000万,然后《灵魂摆渡·黄泉》和《齐天大圣·万妖之城》分账金额均突破4000万,到了《大蛇》又创下分账5000万的神话,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突破五千万的网大。

网络大电影的分账不断飙升,让网络电影从业者一片欢呼,淘梦CEO阴超甚至表示:2019年充满机遇,网络电影单片分账票房有望突破8000万。

所有人都感觉5000万分账票房仅仅只是网络大电影的开始,没想到却是巅峰。

市场蛋糕太小

从疫情开始,网络电影就开始逐年走低。

2018年,网络大电影共上线1373部,有2449家公司参与制作、发行,到了2022年只剩下了出品机构1305家,制作机构403家。

不但玩家少了,市场蛋糕也小了。据灯塔专业版显示,2020年分账票房破千万的网络电影数量为79部,2021年是70部,2022年只有惨淡的43部。

2022年奇树有鱼投资出品的《阴阳镇怪谈》以4096万分账票房的成绩排名2022年的榜冠,但比起2018年《大蛇》的5078万,可以说整整四年过去,网络电影没有丝毫的进步。

网络大电影的盘子越来越小,和供给下滑有着直接关系。

受制于疫情,演员进组、置景、拍摄等问题都影响着剧组的拍摄期,制作公司时刻担心拍摄中断,剧组被困。不光是前期的拍摄阶段,就连后期制作,也饱受考验。

开机的组担惊受怕,没开机的组被疫情拖着。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许多中小规模的制作公司直接撑不到影片上映,拿不到分账票房回本就直接破产。

不仅制作困难,网络电影的制作成本也在逐年上涨。据爱奇艺与云合数据联合发布的《2022网络电影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上新的影片中,74%的制作成本超过600万。

按照传统院线电影“票房=制作成本*3才能盈利”的行业准则来说,74%的网络电影需要1800万分账票房以上才能赚到钱。哪怕网络电影不用院线抽成,分账票房也需要千万以上。

《大蛇》

2021年中国院线电影市场累计票房472.58亿,网络电影分账票房总规模为19.6亿元;2022年中国院线电影市场累计票房300.67亿,网络电影分账票房总规模为8.82亿。

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会造成如此天壤之别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盘子太小,网络电影的收费低,相较于院线电影有着近乎几十倍的差距。

比起院线电影高达百元的电影票,网络电影主流的单点付费大部分都在6元左右,也就是说用户仅仅只花电影票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在长视频平台观看完一部网络电影。

除了单价低之外,用户覆盖量也是网络电影的痛点。

以网络电影的头部平台爱奇艺为例,截至2022年12月31日,爱奇艺会员规模达到1.2亿,创历史记录。但在1.2亿的会员里,付费点播网络电影的用户仅为1220万人。

而2021年全国在映影院观影人次11.67亿,2022年为7.1亿,线下影院基本覆盖了一线至县域市场的用户。

从几组数据中不难看出,比起院线电影,网络电影不管是票价还是观看用户,都十倍、二十倍的落后。这导致网络电影迟迟无法突破亿元票房的门槛。

网大转型微短剧

为了缓解持续上涨的制作成本,多平台拼播的发行模式便在网络电影领域悄然盛行。

所谓“拼播”,其实就是电影公司放弃某平台的“独播”收益,选择双平台甚至三平台一起播放,同时拿到多个平台的分账票房。

在2020到2022年间,每年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平台上线的破千万拼播网络电影数量递增,从20年的1部,21年的9部,飙升至2022年的22部。

来源:网络

除了网络电影转型拼播之外,制作公司也开始多线发展,减少网络电影的制作,转向院线或微短剧。其中,微短剧是近两年的热门。

去年底,官方印发《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定义短剧时长,将单集时长15-30分钟、6集以内的系列单元剧、20集以内的连续剧定义为“短剧”;将单集15分钟以内的剧集定义为“微短剧”。

自2023年元旦至今,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抖音、快手六大头部平台,都加入了微短剧的制作,仅几个月时间就累计上新100+部项目。

其中,优酷产量最为丰厚,共上线60+部微短剧,保持每五天左右同步上线3-5部的节奏;腾讯视频次之,共上线30+部,每2-3天上线一部。

碎片化、直白化、快捷化的短视频,再加上影视剧的故事性、连续性,高度契合当下用户对消费内容多元化的需求和移动观剧的需求。

政策鼓励、资本追捧、观众喜爱……种种BUFF叠加,让网大制作公司转型去做微短剧,成了大势所趋。

只是艰难熬过7年之痒的网络电影,还是逐渐消亡在下个十年。

本文系作者 锌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从疫情开始,网络电影就开始逐年走低

    回复 3月16日 · via android
  • 政策鼓励、资本追捧、观众喜爱……种种BUFF叠加,让网大制作公司转型去做微短剧,成了大势所趋

    回复 3月16日 · via h5
  • 网络大电影的盘子越来越小,和供给下滑有着直接关系

    回复 3月16日 · via iphone
  • 刚刚熬过七年之痒的网络大电影,依然看不到复苏的曙光

    回复 3月16日 · via iphone
  • 以前非常著名的网络大电影,没怎么听过啊

    回复 3月16日 · via h5
  • 除了单价低之外,用户覆盖量也是网络电影的痛点

    回复 3月16日 · via iphone
  • 被放弃的网络大电影

    回复 3月16日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2023-05-29 23:03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豆二跌超2%

2023-05-29 23:00

美团:王慧文已放弃超级投票权,将所持全部A类股转为B类股

2023-05-29 22:59

国泰航空据悉即将与波音达成一项价值约20亿美元的订单

2023-05-29 22:55

英国政府称正与食品行业合作,但否认会设置价格上限

2023-05-29 22:51

台积电员工透露第一季度奖金较去年四季度打七折

2023-05-29 22:48

天马微电子第8.6代产线预计今年完成厂房封顶,明年开始量产

2023-05-29 22:44

中国拟构建超大规模算力底座

2023-05-29 22:40

中基协:4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新增备案规模环比降低31.92%

2023-05-29 22:32

报告:中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个

2023-05-29 22:27

机构:贵金属短期处在估值压力阶段

2023-05-29 22:19

习近平: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2023-05-29 22:13

新鸿基地产签署275亿港元银团贷款

2023-05-29 22:07

雄安新建区域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

2023-05-29 21:56

*ST泛海收盘价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或被终止上市

2023-05-29 21:43

恒大地产截至4月末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2725亿元

2023-05-29 21:35

硅动力科创板IPO首发将于6月5日上会

2023-05-29 21:29

美国股市今日(周一)休市一日

2023-05-29 21:28

ofo创始人戴威美国二次创业项目陷入困境:资金链受阻,扩张彻底停滞

2023-05-29 21:17

上海:加大光伏推广应用力度,有效提升“绿电”使用占比

2023-05-29 21:15

特高压或迎新一轮建设高峰,相关设备企业订单量暴增

18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