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川宁生物净利大增270%,欲布局合成生物打造新增长点 | 看财报

合成生物项目开始落地,第二增长曲线隐现。

(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年底登陆A股的抗生素中间体龙头川宁生物(301301.SZ)3月12日晚间交出了上市来首份成绩单。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1亿元,同比增长18.21%;归母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69.58%。

川宁生物是科伦药业(002422.SZ)“A拆A”推向资本市场的子公司,也是国内抗生素中间体龙头。对于业绩的大幅上涨,公司称主要是主力产品价格大涨。

分析人士指出,在生物发酵基本盘稳定的基础上,公司合成生物学业绩弹性释放在即,未来公司依托在合成生物学上的优势,有望打造合成生物学全产业化链条。

主要产品价格大涨

川宁生物属于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主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辅酶Q10菌丝体等。

业绩增长主要是2022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均有上涨,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17.74%、6-APA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41.87%、青霉素G 钾盐平均销售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56.93%。

分产品来看,上述涨价品种均为公司业绩贡献主力。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1年、2022H1,硫氰酸红霉素分别贡献收入7.73亿元、11.69亿元、10.66亿元和7.46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7.12%、34.74%、34.89%和40.19%;6-APA贡献收入8.62亿元、8.85亿元、8.59亿元和5.35亿元,占比30.27%、26.30%、28.10%和28.83%。

(川宁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构成情况,来源:招股书)

当然,主营产品价格大涨推升业绩,相应的在价格下降时也会影响利润。回溯来看,过往几年,川宁生物净利润一直随产品价格有所波动。2018年-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49亿元、31.43亿元、36.49亿元、32.32亿元和38.2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则相对波动,分别为3.90亿元、9138.92万元、2.29亿元、1.11亿元和4.12亿元。

而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硫氰酸红霉素价格几上几下,青霉素工业盐等抗生素中间体价格则在2020年开始上涨,当前均维持相对高位。

(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来源:西南证券研报)

实际上,影响利润的因素还有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公司在招股书中就坦言,主要原材料为玉米、黄豆饼粉、大豆油等农副产品,相关农副品价格的波动也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举例而言,玉米经加工后产成的淀粉、葡萄糖、糊精等是生物发酵环节菌种生长的主要碳源之一,所以玉米是公司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每年具有采购量大,采购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2019年-2021年,公司玉米采购价格分别为1550.86元/吨、2036.44元/吨、2137.44元/吨,呈逐年递增态势;去年玉米价格则大起大落。中信建投首席研究员田亚雄向钛媒体APP表示,预计今年玉米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并伴随着趋势性上行。

换句话说,玉米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产品的售价。

切入合成生物赛道

至于业绩增长是否具备持续性,则取决于主力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对此,川宁生物对后世较为乐观。

日前,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国医保投入的扩大,预计未来几年抗生素行业整体仍将维持较大需求。”东吴证券分析师陈睿彬还表示,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2023年院端抗生素有望保持恢复态势。

川宁生物还在招股书中提到,“硫氰酸红霉素为纯发酵提取得到的产品,无法人工合成,全球范围内主要由公司与东阳光进行生产。在2020年疫情爆发前,硫氰酸红霉素长期处于供需偏紧的状态,公司在硫氰酸红霉素产品方面一直维持着较好的收益和利润,疫情爆发后使得硫氰酸红霉素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增长。因此,即使未来硫氰酸红霉素市场需求回归到疫情前水平,但由于近年来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预计市场价格在需求减少的情况略有下降,但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

(硫氰酸红霉素产业链情况,来源:招股书)

另外,川宁生物还积极布局新品种熊去氧胆酸(粗品)和辅酶Q10菌丝体。该两类产品的下游均为保健品。其中,熊去氧胆酸(粗品)产能约为120吨/年,辅酶Q10菌丝体设计产能超过100吨(折纯)/年。

值得一提的是,川宁生物同母公司科伦药业一样,善未雨绸缪,刚上市就开始谋划第二增长曲线——合成生物。此次IPO募资中拟使用2亿元投向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而该项目拟采用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和酶催化等工业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发酵类和其他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的上游菌种和小、中试生产工艺的研发。

根据招股书披露,项目建设完成后,将重点进行抗生素中间体及其他医药中间体板块、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端化妆品原料及生物可降解材料板块的相关研究;一期开展的部分课题包括“多杀菌素研发项目”、“辅酶 Q10 研发项目”、“红没药醇研发项目”、“神经酰胺研发项目”和“现有7-ADCA 生产菌种的改造”等。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超指出,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应用涵盖平台开发、医疗健康、化工、农业和食品、消费品、能源等重点领域。根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2026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307亿美元,对应2021-2026年CAGR为26.5%。结合麦肯锡的预测,中长期(2030-2040 年)来看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或超万亿美元。

而川宁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已开始落地,其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自主研发出红没药醇,目前该产品成功进入试生产阶段,产能约为100吨/年。红没药醇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和化妆品行业中。”

“公司产能充沛,且在发酵技术、菌渣处理、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抗生素中间体业务有望提供稳定基本盘。合成生物学业务提供业绩弹性,公司建立上海研究院后,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加大投入,红没药醇等管线落地在即,未来3年规划至少9个项目,且管线产品丰富。”陈睿彬预计,川宁生物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有望达到25%。(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