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647字,约7分钟

00:00 / 10:56

开出50亿元订单、招募合伙人,预制菜能破解叮咚买菜的盈利难题?

钛度号
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开出总目标规模达50亿元的超大“订单”,叮咚买菜还要继续押宝预制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预制菜洞察,作者 | 红餐产业研究院

近日,叮咚买菜高调宣布,将开出一笔总目标规模达50亿元的超大“订单”,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较早布局预制菜的生鲜电商平台,从成立快手菜部门,组建预制菜研发生产团队,到研发生产自有品牌的预制菜,再到如今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叮咚买菜在预制菜领域一直不断加注。

布局预制菜于叮咚买菜而言,理论上能起到提高利润、提高客单价的作用,同时也给资本市场讲出了新故事。但实际的发展是否尽如人意?

倚仗预制菜,叮咚买菜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重金招募“合伙人”,叮咚买菜持续加注预制菜

2月23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在“2023食品生鲜行业供应商生态峰会”上宣布,面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也就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并开出总目标规模50亿元的预制菜“订单”。

另外,会上,叮咚买菜也宣布2023年将全面升级步入“预制菜大健康2.0时代”,首批将推出5个系列:“少油无油预制菜”、“低钠无盐预制菜”、“控卡低卡预制菜”、“清洁配方预制菜”、“低碳/低GI预制菜”。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表示,预制菜大健康2.0,需要全产业链的合作 ,因此叮咚买菜希望招募全产业链的优质供应商加入。

抛出50亿元,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叮咚买菜对预制菜的投入不小。而实际上,叮咚买菜对预制菜的布局也并非朝夕之间。

早在2020年6月,叮咚买菜便成立了快手菜部门;

2021年1月,叮咚买菜正式成立预制菜研发生产团队,先后研发生产出拳击虾、叮咚王牌菜和叮咚大满冠等自有品牌的预制菜;

2022年2月,叮咚买菜成立预制菜事业部,将预制菜上升为公司一级部门,集预制菜的商品规划、研发和生产加工等,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进行运作;

2022年4月,叮咚买菜控股子公司上海雨生百谷食品有限公司推出针对B端预制菜的独立品牌“朝气鲜食”,主要布局经销、代理、终端大客户等渠道;

2022年9月,叮咚买菜宣布和左庭右院、望蓉城、精悦蓉、老诚一锅等品牌合作研发预制菜,加速布局C端预制菜。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昭示着,叮咚买菜将宝押在了预制菜领域。亦如此次叮咚买菜招募大健康预制菜“合伙人”一事,欧厚喜就表示:“我们看到预制菜的需求非常旺盛,从需求端来说,这是一个数万亿元量级的市场。”

解决盈利难题,预制菜是解药?

预制菜洞察注意到,过去几年,盈利问题,一直是悬在叮咚买菜头上的一把剑。

招股书和财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净亏损8.569亿元。

不到四年时间,叮咚买菜已经累计亏损超120亿元。

一直到去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的盈利才开始有所好转。叮咚买菜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1.16亿元,2021年同期则为净亏损10.96亿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4990万元,是公司首次实现了单季GAAP净利润转正,实现全面盈利。

业内普遍认为,叮咚买菜盈利难主要归咎于其所采用的前置仓模式。所谓的前置仓模式,是指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而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通过租赁社区底商或小型仓库,将生鲜、快消品直接存储其中,然后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凯尔特亚洲董事总经理余明阳曾分析认为,前置仓模式盈利的手段无外乎提高客单价,提升毛利率,或通过提升订单密度优化履约成本。

作为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出售的蔬菜、水果、海鲜等品类,保鲜周期都很短,涉及到的订货、收货、搬运、储存、加工、理货等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损耗。

高损耗带来的后果便是毛利率低。所以叮咚买菜需要从调整产品品类、降低损耗等方面入手。

而预制菜就是重要的突破口。通过把部分产品做成产品附加值更高的预制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平台的毛利率,也可以降低损耗。

由此看来,叮咚买菜发力预制菜算是情理之中。而现实中,其预制菜业务的发展也颇有看头。

叮咚买菜发布的《2021年度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叮咚买菜预制菜系列全国销量超1亿份,同比增长300%。2022年,叮咚买菜主要自有品牌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2倍。

叮咚买菜2021年Q4财报也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预制菜为公司贡献了9亿元营收,销售额占整体GMV的14.9%。目前已有40多家工厂为叮咚买菜生产预制菜,其中包括7家自营工厂。

另外,根据2023食品生鲜行业供应商生态峰会上透露的信息,目前,叮咚买菜在预制菜领域已经形成了覆盖原材料供应、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等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打造出了一些千万级销售单品,例如“叮咚大满冠”胡椒猪肚鸡这一款单品,2022年销售额就高达8000万。

也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叮咚买菜前置仓模式难以突破,投资人期待着预制菜能成为叮咚买菜的解药。未来叮咚买菜的前置仓专为其预制菜业务服务,不是没有可能。

但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叮咚买菜在预制菜业务方面也有着犯难的一面。亦如欧厚喜在谈及叮咚买菜发力预制菜时也表示:“预制菜是一个数万亿元量级的市场。但同时,它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春天真的要来了吗?叮咚买菜还要破冰前行

预制菜洞察也注意到,过去一年,与叮咚买菜业务类似,同样身处生鲜电商赛道的企业们,全都在发力“抢滩”预制菜,且实力都不容小觑,比如:

每日优鲜:2022年3月,每日优鲜围绕一人食消费场景,正式上线预制菜新品牌 “巨下饭”,这也是每日优鲜对预制菜品类进行细分化的又一举措。

盒马:去年10月,“2022盒马‘新零供’大会”上盒马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力“鲜食”预制菜,推动餐饮供应链全面零售化。

美团买菜:2022年,美团买菜事业部推出的自有品牌“象大厨”,承载其预制菜相关业务,包括快手菜、烘焙点心等细分品类。

互联网巨头京东也对预制菜期待不小。京东集团副总裁冯全普曾在2022年中国(原阳)预制菜行业大会上提出两个“小目标”,即未来三年打造20个销售亿级预制菜品牌;打造5个销售过五亿级预制菜品牌。

更遑论,还有胖东来、香江百货、雅斯等区域零售企业都早已致力于把熟食、半成品菜、预制菜做成聚客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要在高手如林的零售企业中,抢夺预制菜市场,于叮咚买菜而言,竞争压力可不少。

另外,根据艾媒的数据信息,过去叮咚买菜的主要消费对象以女性用户为主,年龄整体以80后为主,主要使用区域以江浙沪为主。整体用户的消费实力强,经济状况较好。但如今,叮咚买菜的目标客群已发生一些变化。如同叮咚买菜自身对外宣称:“叮咚买菜正面临的一个新挑战还在于,随着近年来产品力的提升,叮咚买菜的用户画像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2022年叮咚买菜30岁以下用户的占比开始稳定增长。”

消费客群发生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变化。所以,未来叮咚买菜还需要花一番力气在产品方面进行变革、升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从叮咚买菜小程序端来看,其“预制菜”一栏,涵盖了熟食卤味、轻食沙拉、时蔬净菜、火锅食材、炸物、小龙虾、半成品菜肴、香肠腊肉、酱成菜、煲汤调料等产品,而按照区域口味研发的区域特色单品还相对较少。但实际上,叮咚买菜的市场主要还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图片来源:截图自叮咚买菜小程序

众所周知,各地饮食偏好、习惯不同,消费者喜欢的菜品自然也会有较大区别。所以,某种意义上,缺乏区域性特色单品,可能会影响叮咚买菜在主力区域市场上做大做强。

而这或许也正是叮咚买菜愿意斥巨资招募预制菜全产业链优质供应商的考量因素之一。

结 语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国内预制菜市场必将迎来创新、升级的大趋势,而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市场。

如今,虽然叮咚买菜在预制菜领域已经小小地冒了个头,但其与其它生鲜电商巨头之间的竞争还处在较为激烈的阶段。叮咚买菜未来能分到多少杯羹,还是一大未知。

至于砸重金招募供应链“队友”,能否旗开得胜,这个“悬念”也得留待日后来揭晓!

本文系作者 预制菜洞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6:16

英伟达美股盘前涨超3%

16:13

社保基金会将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

16:11

必和必拓与微软合作,在旗下矿场Escondida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16:10

港股收评:恒生指数收涨0.24%,恒生科技指数涨1.5%

16:07

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微软公司收购动视暴雪股权案

16:06

日本央行表示,6月日本国债购买额维持不变

16:06

GPT-4进行数据分析的成本不到人类分析师的1%

16:04

老虎证券一季度营收6630万美元,市场预期0.451亿美元

16:03

法拉第未来盘前涨近8%

16:03

摩根大通:预计全年中国GDP增速为5.9%,消费复苏属于“K型复苏”

16:02

中关村论坛发布重大科技成果: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

16:01

欧元区4月货币供应M3年率 1.9%,预期2.1%

15:49

北京:构建高效协同的大模型技术产业生态

15:49

北京: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

15:48

北京:到2025年,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5:48

北京:积极引导大模型研发企业应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加快提升人工智能算力供给的国产化率

15:44

北京: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15:43

北京:加快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

15:42

北京:支持自动驾驶创新主体研发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

15:38

消息称马斯克已购买甲骨文大部分备用服务器空间

17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