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宽博士下午茶|“狂飙”路上的ChatGPT、元宇宙,谁会是下一个“弃子”?

什才是好的商业模式?

#本期下午茶精选#
“Chat GPT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具备了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还需要去寻找它的商业应用场景,否则它想实现变现还会有一定的困难。”



——郭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

 

如果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元宇宙的本质是一种更好的交互体验,它的未来个人觉得一定是有应用前景的。”

——郭宇宽,首位钛空讲书人、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后

​#下午茶精选#内容精编自2月23日「宽博士下午茶」直播栏目,直播完整视频回放可进入视频号「宽博士讲书」观看。

最近Chat GPT“大火”是否会意味着元宇宙的消亡?近期字节跳动旗下元宇宙相关的PICO业务线将会进行一波“大裁员”,腾讯也宣布XR全线岗位取消。美国元宇宙巨头Meta也裁员一万多人,微软成立仅4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也被砍掉,元宇宙真的要“凉了”吗?比起最近大热由Chat GPT引爆的AIGC的“涨潮”元宇宙确实表现式微,这两者背后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未来又会有什么发展?Chat GPT会成为下一个资本吹起的泡沫吗?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本期「宽博士下午茶」两位嘉宾的的精彩对话内容。(以下内容为直播实录精编处理版本)

01.元宇宙的“寒潮”是阶段性的吗?

郭斌认为,元宇宙现在似乎看起来有一些这种所谓的寒潮。但实际上,我们可能要从这几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元宇宙取决于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关乎未来的生活形式,还是它是某种特定的产品或者技术。

因为事实上,如果当你把它理解为代表着未来的虚拟空间跟我们的现实世界之间的一种关系的时候,其实元宇宙永远不会消失,它以后会有越来越大的前景。

事实上,元宇宙对我们的改变,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讲,会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实际上在怎么形成我们的生活体验?我们其实是以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体验来作为一个基准的。但我们会希望我们在元宇宙这样一种虚拟体验当中,用我们的实际的体验来判断它的好坏,但是在未来,其实可能下一代人他们有很多体验实际上是在元宇宙中形成的,甚至逻辑会倒过来,所以在未来可能它会有非常大的一个商业前景。 

但为什么目前它的商业不是太成功,其实很大原因并不完全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其实是和没有很好场景应用有关系。因为所有的技术并不天然地去定义商业模式的,有些商业模式可以很古老,但是可以依然在一个新的技术里出现。所以元宇宙,它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现在还更多得是从产品和技术角度去定义它,并没有去找到在什么样的一个场景里面去应用它的独到之处。

所以我们现在更多得是看到它的运用更接近于游戏,更接近于一种短暂体验。但像在博物馆,它的这种应用就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所以不管是 ToC 和ToB,如果它想要在一个更大的生活场景里去寻找到它的成功,以目前来讲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这也包括它的所提供的价值过程里所付出的成本以及自身是否具备吸引力等。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用更好的一种场景去匹配,并且重新定义的价值。

郭宇宽对此补充道,如果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元宇宙的本质是一种更好的交互体验,它的未来个人觉得一定是有应用前景的。比如 20 年前,当时也曾经出现过,有人质疑互联网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同理到元宇宙发展这个问题,在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它也许概念好,但是用户体验还不成熟,给用户的使用场景还不完善,产品本身也还在打磨和摸索阶段。所以元宇宙,在这个阶段和受众说付费这事儿可能还言之过早。

02.对于Chat GPT的未来商业模式发展期望

郭斌表示,Chat GPT它第一次向公众去证明了这一类的技术,可以对我们产生做出一些实际的作用。譬如,生成一份报告,生成一个文献、综述,生成一段代码等等。而且在两个月之内就使月活人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程度。

但是这其中也还有一些问题,它和元宇宙一样需要去找到适合它的场景,这才能够真正的让它成为一个能够带来商业价值的应用。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个方面,它所适合的场景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聊天机器人,我们不必太在乎它的准确性。但是如果它需要运用到商业上,就需要有高标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个方面,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曲线,它会有一定的拐点,在每个拐点的时候,它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某项技术的成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会更适合于某些场景,在一些场景当中真正的成为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事物。所以 Chat GPT这种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具备了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还需要去很好地寻找它的商业应用场景,否则它想真正实现变现还会有一定的困难。

03.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什么

郭斌表示: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非常直观而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商业模式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有商业以来就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要回到商业的本质来思考这个问题。

商业模式往往在自然的形态里面,其实是千变万化的,但实际上所有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可以被拆解为有限的维度。通过把它们组合,我们可以生成几乎真实世界可以存在的,已经存在的或将要存在的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

如果要做拆解,他的第一步是理解商业的本质,而商业的本质自始至终就没有发生过变化,不论外在的技术形态,还是它支撑的技术条件再怎么变化,它本质上是商业,是关于交换或者交易,这个是核心。

对于站在企业视角来讲,考虑它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思考想要通过交易或者交换得到什么,它会涉及到你提供的价值。所以首先你要设计你提供的价值,你要交换什么。

第二,对于企业来讲,它需要获得持续的收入,否则它的公司是不可能持续的。

这种交换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它是一个很长的交易链条,价值不会自动的过去,收入也不会自动的回流。你要让这个过程成为一个封闭的、高效率的过程,你就需要设计整个交换的过程,从你的价值到收入流的转换过程。

这个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至少其中的一个,要么效率足够高,要么成本足够低,否则它的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是很难真正存在的。 那么商业本质拆解的第一环:从价值设计,收入流设计到交易过程设计。

譬如,我们知道微软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从 90 年代一直到现在,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排行榜里面,微软是唯一一直存在的一家公司。虽然看起来微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它的商业模式变化非常之大,N年前我们买微软的产品,都是买它的license,相当于它是把产品卖给你的。

再看特斯拉,特斯拉的市值比丰田要大得多,这其实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会远远超过丰田,甚至是它的两倍不止。其实道理很简单,丰田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汽车售卖一辆,则赚一辆车的钱,但生汽车和销售这辆车都会有成本。售价和成本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盈利来源。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则不同,它现在有大约 7% 的营收其实是来自于服务,通过它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服务,以及一些延展性的服务。虽然看起来数目很小,但人们会重新去评估这家公司的价值。特斯拉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次性收入的, 第一次是按照传统的逻辑,售卖产品,赚其中的差价获利。

第二次赚的实际上是转移给顾客的资产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的带来持续的收入流。换言之,也就是这家公司其实改变了商业模式,所以它需要被重新估值。 这就是有些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的公司但商业模式本质却非常接近,所以需要去透视商业模式的本质,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

04.商业模式创新与公司“基因”有何关联

郭斌表示,商业模式创新和公司本身所擅长的部分,会透过某些方式产生影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一些已经获得相当成功的公司来说,它的成功可能也是它的脚镣。

郭宇宽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怎么能够让企业挣更多的钱,凡是不涉及到盈利,就不能叫商业模式。

所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一定要是在创造价值的,并且让客户他有效地感知到这个价值来去让企业实现交易盈利,这个才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05.如何去评估某一种商业模式的优劣

郭斌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它需要具备3点:

首先,它一定具有某种独特性。我们常常把那些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来迅速发展的这些公司,称之为新物种。没有人按照这种游戏规则来进行商业游戏,所以它一定要有某种独特性。 

第二,它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难以模仿性,这其实是来自于需要会潜在的创造某些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不能模仿。

有一些商业模式,它虽然很强,但是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快的去模仿你,你的优势会被迅速地磨平。所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会变成什么样?它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难以模仿性,至于难以模仿性,怎么构造的?它有很多种策略,譬如,有些是利用它的文化价值观,有些是利用它独特的某些技术等。

第三,能够被复制性性,就好比小米,它的产品品类在不断的扩张,但你会发现它背后的打法其实都是基于同样的商业模式,这就意味着它的商业模式具有很好的可延展性,可拓展性,不然就变成了你创造了一个很独特的东西,别人也确实没办法学,但很不幸的是,你也只能做这么一点点。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原则是,一个创业者你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你必然要跟原有的商业模式去竞争。你能否说服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愿意参与到你的商业模式里。

因为一个商业模式,它的背后其实是有大量的价值链条,有很多人参与的,它就必须满足这个原则,让所有的新参与者一定要能够获得增量的收益,我们称之为增量收益的原则。

因为新的模式,它的风险性至少在最初的时候,一定是高的。如果不能给足增量性的回报,那那些参与者为什么要从一个原有的参与商业模式里去投向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一定是需要某一种补偿的。

所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以损害某种所谓议价能力,或者利用某种优势去压榨其他的合作者而形成的,它一定是基于如何能够把饼做得更大,从而让每个参与者从饼当中来分割到更多的收益为前提的。所以越强大的商业模式,它越会关注这种增量性的收益原则。

郭宇宽认为,一个商业模式好不好其中要看的关键是,是否可持续发展。它不能是一锤子的买卖。因为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比如围绕客户的生命周期去进行创新,它一定得围绕创造价值给客户,甚至给整个生态系统受益为前提。

当前,以数字化新经济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向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如此才能掌握真正的生钱之道!

|书籍推荐

马云曾说:“人和人之间唯一的不同是大脑思维模式的不同,信念价值观不同,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价值观,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想法,看事情的角度和高度也不同。”

想要有好的事业,需要拥有顶尖的商业思维模式,宽博士独家推荐“刷新商业思维”系列书籍,帮助大家从基本上培养自己的财商意识和经济思维。

点击链接,进入购买「宽博士讲书」,刷新商业思维系列课程!

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创造力,并贯穿于整个商业的进化历史。不过,商业模式概念上的复杂性与在实践中的多样性,使实践者在理解和践行商业模式创新时面临诸多挑战。事实上,无论是对商业模式细节的简单描述还是建立起宏大、庞杂的思考框架都无法解开实践者对于商业模式本质的困惑,因此,本书对商业模式的本质、商业模式创新的力量、商业模式评估的标准、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方法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以此来帮助读者对“商业模式”这个看起来较复杂的概念形成更为透彻的认知,并从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角度方面给读者以启发。

钛空时间新书推荐——《商业模式创新

     原价:¥69
    钛空舱特惠价:¥44.8

一本书讲透商业模式的本质,呈现可落地执行的商业模式设计与实践方法,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紧下单购买吧!  

   前往钛空舱主页领取优惠券下单更优惠
长按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北京/天津发货中通/圆通快递

 https://shop16192226.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oggo54o9qqtmsr?scan=1&activity=none&from=kdt&qr=directgoods_2354642713&shopAutoEnter=1

本期热点视频推荐宽博士讲书点赞关注钛空时间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视频*温馨提示:喜欢钛空时间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钛空时间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

点击链接进入「宽博士讲书」阅读宽博士全年书单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59

4月19日美股盘前要闻

20:49

重庆: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32.03亿元,同比增长6.2%

20:45

中核钛白:实际控制人王泽龙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20:42

距离比特币减半已不足12小时

20:40

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均转涨,此前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一度跌2%

20:40

澳门特区政府:自4月20日起移转不动产,无须缴交三项印花税

20:39

道氏技术:下修业绩预期,2023年预亏2300万元—2950万元

20:37

小米汽车:4月25日-5月4日,小米汽车将首次参加北京国际车展

20:29

商务部发布便利境外机构享受有关税收的协定优惠操作指引

20:26

杭州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1.33亿元,同比增加21.11%

20:23

币安CEO:比特币ETF的批准已经推动比特币的需求并扩大其影响范围

20:17

深交所:本周对“正丹股份”“*ST左江”进行重点监控

20:17

十部门:持续畅通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渠道

20:15

十部门:支持境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20:12

商务部正牵头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

20:09

十部门:积极支持境外机构和其所投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丰富科创资金来源

20:09

证监会:健全科技型企业上市和再融资“预沟通”机制

20:07

证监会: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

19:59

我国正在规划建设下一代“中国科技网”,推动海量科研数据互联共享

19:50

证监会:深入推进发行监管转型,以发行监管转型带动系统监管转型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