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大幅降价日增订单过千,消费者应不应该继续维权?

钛度号
无论是损失厌恶,还是炫耀性消费,这些可以用来解释特斯拉车主的愤怒情绪,但它们都不能成为所谓的“维权”依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ID:ifengopinion),作者 | 李井奎,编辑 | XXX,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今年年初,特斯拉经历了一波大幅度降价。一个月过去,降价带来的销量提升效果显著,根据媒体报道,特斯拉销售人员称,近日以来特斯拉每日新增订单在千单左右。中国市场销量占比特斯拉全球销量的37.1%,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降价行动,打响了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第一枪。1月17日,小鹏汽车也加入了降价大军,其P7625E车型叠加各种优惠可以节约近6万元。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迫使企业在降本上下功夫,从而让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特斯拉在2022年度财务报告中提到,“短期内会继续加快降低成本的速度,推动产能的快速提升”。马斯克早在2022年第三季度就透露,特斯拉下一代平台成本只有目前的一半。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下一代特斯拉售价减半,但无疑提供了更大的降价空间。

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快速增长且充满变化的行业,中国消费者必须要学会接受价格剧烈变动带来的心理冲击。

此前,特斯拉降价引发了一系列“消费者维权”的闹剧。各地新提车车主纷纷表达不满,要求补偿损失,更有甚者围攻特斯拉门店。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降价行列,消费者是否还要采取那种激烈的“维权行动”呢?

特斯拉车主的愤怒源于“损失厌恶”和“炫耀性消费”

车主们对特斯拉降价有这样的不满表现,从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有些新提车车主,刚刚提车不过几天的工夫,所支付的价格与现在的价格相比多了好几万,自然感觉亏了。他们心理上的落差,反映了行为经济学中所说的“损失厌恶原理”。

所谓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的时候,往往认为损失比更加令他们感到难以忍受。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损失带来的负效用在绝对值上是收益带来的正效用的2到2.5倍,也就是说,这些新提车车主如果在购车后发现所购买的特斯拉车型价格上涨了,那么,这个上涨的幅度在6万到9万之间,方才与他遭遇降价3万所带来的效用相当。由此可以想见,这些新提车车主感到自己被割了韭菜,是一种什么心理效应在起作用了。

此外,曾几何时,特斯拉汽车是城市白领的一种身份象征,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商品,特斯拉汽车本身隐含具有“炫耀”的成分。100多年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老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托斯丹·凡伯伦写了一本名为《有闲阶级论》的著作,书里提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炫耀性消费。

所谓炫耀性消费,是指以表现财富或收入、社会身份与地位为目的而花费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行为。这些炫耀性商品,具有奢侈品的性质,是用来凸显身份、地位的,这些商品的价格越贵,反而越能增添人们用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财富和收入。

炫耀性消费者利用这种行为,来维护或获取其社会地位。人们购买名车与购买珠宝、名牌包等物品的心理,在某种角度来看是一致的,都有炫耀的成分。就在几年前,拥有一辆特斯拉新款新能源车,还是一个富裕的中产的写照,但如今降价到不到30万了,这种商品的炫耀性功能就大打折扣。

无论是损失厌恶,还是炫耀性消费,这些可以用来解释特斯拉车主的愤怒情绪,但它们都不能成为所谓的“维权”依据。

若无特别条款,降价属市场行为,他人无权干涉

消费者在与特斯拉的购买合同履行完毕之后,特斯拉实行车辆降价就属于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在公布降价之前,特斯拉仍然按照交易当时的市场价格与消费者订立并履行合同,这并没有违背一般的市场交易原则。

由此我们就需要问一句,特斯拉车主们的这个“维权”到底是什么“权”呢?按理说,消费者维权只能是维护消费者权益,那么,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无法找到特斯拉中国作为经营者到底损害了哪些消费者权益,又或未能尽到哪些经营者义务。

事实上,消费者在具体进行维权时,需要查看购车合同中是否具有保障价格承诺条款,如有约定,消费者才能据此维权。

如果没有合同明确保价约定,消费者如果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即若特斯拉销售人员在售车时向消费者承诺车辆不会降价,或保证车辆一定时期内不会降价,也可以要求特斯拉依法进行赔偿,这样的话,消费者需要搜集如下特斯拉公司存在欺诈行为、缔约过失的证据,否则会存在败诉的风险。

目前,我们在这些维权视频上,却并未看到有车主们提供这方面的维权依据。近期购车提车的特斯拉客户,如果是被销售用“最低价”、“补贴很快会取消”等噱头忽悠哄骗,也完全可以凭借相关证据来主张自己是受到诱导、欺诈才完成的购车行为。

但,如果没有的话,那么特斯拉的价格涨跌则完全属于市场行为。

笔者无意指责这些提出维权主张的车主们,他们已经在感情上受到了伤害,心理上感到吃了亏。如果在道义上再把他们逼入“缺乏市场契约精神”的境地,这样做显得过于不近人情。

放大视角看,特斯拉已经打响了2023年新能源赛道的这场生存之战,它是对2022年被比亚迪拉下王座之后的反应,是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白热化的缩影。

特斯拉为了重回王座,它的连环降价,把压力传导给了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传导到了比亚迪、蔚小理、问界、极氪、哪吒等新势力,以及BBA、奇瑞、长城、吉利等传统车企头上。降价之战只是这场行业竞争腥风血雨的开始。

最新消息显示,1月13日,AITO问界突然跟进特斯拉官宣降价,整体降幅为 2.88万~3 万元,问界M5 EV和问界M7降价后分别为25.98万元起、28.98万元起。但相比特斯拉,绝大部分车企并不具备降价的底气,很难通过价格让步促销。尤其是新势力们,普遍都还在亏损的状态。

在2022年底国家补贴到期后,比亚迪、埃安、上汽大众、宝马、长安深蓝等很多车企,甚至都还在接连涨价。

但,特斯拉降价是行业的大杀器,一定会让其他同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此外,我们还常常发现,这类降价维权既没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请求法律上的救济,也没有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诉,而多是以网上发泄愤怒情绪以及哄抢人家门店的礼物和零食来表达不满。由此可见,这些消费者在呼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很少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总体来看,这类维权主要是情绪宣泄的行为艺术,并没有真正的意义。网上还流传着一张特斯拉车主维权诉求,在一张A4纸上100多人签名摁了手印。诉求共有四条:1、赠送10万公里超充;2、赠送100万积分;3、赠送FSD终身使用权;4、赠送2-4年车辆延长质保。这些诉求使维权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意味。

而特斯拉呢,在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口碑上特斯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这也充分说明,所有“消费者至上”的口号都只是企业利益的策略性宣传而已。所以,它也预见到了这些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于是,早早地在一些关键门店增加了几个保安。降价维权,别闹了。这只不过是一场默契的中国式游戏?

本文系作者 凤凰网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34
1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