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生物科技企业融资窗口重新开启

钛度号
谁能把握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配售潮”,似乎正在来袭。

1月18日,亚盛医药宣布以每股24.45港币的价格配售2250万股。随着该笔配售的完成,亚盛医药能够融资5.5亿港币。

就在亚盛医药宣布融资的同一天,诺辉健康也发布公告表示,通过配售的方式,融资1亿美金。

稍早前的1月4日,海吉亚医疗宣布配售融资7.9亿港币。

新年伊始,生物科技企业正在不约而同地“搞钱”。这也不难理解,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生物科技行业,尤其未盈利的18A企业而言,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2021年以来的熊市,导致生物科技再融资窗口基本关闭,已经有部分企业快要弹尽粮绝。

面对市场回暖带来难得的融资窗口,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们,都要努力吃到这波红利。

难得的融资窗口

对于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而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钱,现实从来都是这样残酷。

5年前,港股大刀阔斧改革,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融资支持。

但IPO只是开始,已上市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再融资才是支撑其业务发展的关键。

而股价,则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再融资的核心因素。

就拿港股最为常见的融资手段“配售”来说,虽然不需要监管审批、流程简单,企业可以通过该工具迅速完成融资,但前提是投资者愿意买单。

港股配售无禁售期,会吸引不少短线投资者参与,“预期”尤为关键。股价,则直接反映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未来的预期。

也正因此,2021年6月份以来的持续大跌,让生物科技企业二级市场融资渠道基本关闭;去年10月份以来的持续回暖,则让它们再融资成为可能。

可以看到,在此次回暖的行情中,不管是亚盛医药还是诺辉健康,股价表现都较为出色。

去年10月份至配股前夕,亚盛医药涨幅为172%,诺辉健康也是高达129%。值得注意的是,诺辉健康1月份涨幅就高达83.81%,领跑全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它们抛出了配售计划。

或许,这仅是生物科技行业配售潮的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行情回暖能够持续多久不得而知。对于需要持续烧钱的未盈利企业来说,持续融资是十分关键的动作,大家都要抓住难得的融资窗口。

实际上,眼下亟需融资补充现金流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对于它们来说,这可能是最后的生存窗口。即便是不缺钱的企业,也需要更为保守的“屯粮”。

在看得见的市场热潮面前,好消息是资本对18A企业依旧热情满满;坏消息则是,它们变得更加挑剔,市场分化愈发明显。

机会不属于所有人

能否抓住时代红利,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考验。

在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兴起初期,从18A规则的推出,到科创板开闸,再到美股始终大开的怀抱,企业上市、融资没有任何烦恼。

但如今,事态完全走向了反方向。经过近两年的毒打,任何一个市场对于资产的要求,都变得更为挑剔。

可以看到,在港股18A板块上演气势如虹的反攻同时,一些企业也在被市场“抛弃”。1月份以来,包括和誉医药、歌礼制药、迈博药业等企业股价并没有躁动,而是持续下跌。

对于部分公司来说,下跌的核心原因是竞争力不足,比如跌幅最大的和誉医药。

和誉医药主要围绕FGFR(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靶点展开研发,核心管线包括FGFR4抑制剂、FDFR2/3抑制剂、泛FGFR抑制剂等。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深耕一个靶点值得敬佩,但并不意味着前途光明。一方面,FGFR虽然“不限癌种”,但市场受众有限,和誉药业进度领先的FGFR4抑制剂想象空间更是逼仄;

另一方面,FGFR靶点涌入了众多竞争者,和誉医药作为一家biotech,胜算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市场用脚投票也不奇怪。

不受市场待见的迈博医药也是如此。主打生物类似药研发的迈博医药,不管是在研发进度还是商业化方面均不占优势,其股价也因此停滞不前。

综合这些企业表现不难发现,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有效,分化也愈发明显。

换句话说,企业要想持续融资,需要向市场证明一点:你真能在残酷的生物科技研发比拼中脱颖而出。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研发创新能力,更需要正确的与市场沟通。

“搞钱”也是一种能力

某种程度上,融资能力也是生物科技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这一点,生物技术王国基因泰克是最好的诠释。基因泰克的创始人团队中,不仅有科研实力出众的伯耶,还包括擅长“搞钱”的斯万森。不可一世的基因泰克,是在为资本量身定制画下的“大饼”中起步。

国内也是如此。回顾创新一哥百济神州的成长历程,其成立以来数百亿融资,不仅是基于高管阵容、管线的“故事”,更有对融资节奏的超强把握。

从2018年港股上市,到2021年科创上市,百济神州均在两大市场IPO热度最高涨之际上岸,顺利完成超200亿人民币融资。

无论是基因泰克还是百济神州,它们的成就既离不开时代的红利,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毕竟,“搞钱”也是一大能力。

“神话”难以复制,但却值得借鉴。就如今来说,随着经营的继续,一些生物科技企业的资产会越做越少,个别倒霉蛋破产不可避免。

眼下,处于破产边缘的生物科技企业不在少数。最为典型的迈博药业,账上现金余额已不足亿元。对于生物科技企业来说,这样的现金储备难以支撑太久。

当然,完成再融资的企业也不意味着就能安全上岸。

关于创新研发,我们始终要心存敬畏。这一点,美国前辈是很好的参考。

2000年以后,美国新成立的biotech企业有13000多家;截至2021年,虽然69%的企业仍处于运营状态,但只有310家有获批和商业化运作的产品。

简单计算下来,脱颖而出的概率不足3%。大多数biotech的归路是倒闭、消失,何其残酷。

但有了钱,至少拥有了更多可能。就像哲人说的,最大的希望产生于最大的悲惨境遇中。

本文系作者 氨基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回复 2023.01.30 · via android
  • 能否抓住时代红利,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考验

    回复 2023.01.30 · via iphone
  • 融资能力也是生物科技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回复 2023.01.30 · via h5
  • 新年伊始,生物科技企业正在不约而同地“搞钱”

    回复 2023.01.30 · via pc

快报

更多

18:53

郑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收购项目单套建面和套型比例可适当放宽

18:52

金壮龙会见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部长维辛

18:51

豪美新材:一季度净利润5871.33万元,同比增长177.6%

18:50

国家药监局:研究出台针对性举措,加快推动医疗机器人标志性产品上市应用

18:44

国投证券一员工涉“老鼠仓”交易遭监管调查

18:43

宝宝树:离职人员近期散播公司及高管不实言论,公司表示强烈谴责

18:39

广立微:董事亲属短线交易获利4200元致歉

18:38

IMF:全球经济有弹性但分化,调高2024年全球增速预期至3.2%

18:37

首批进驻17家单位,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开始进驻

18:35

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中国证监会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18:28

福建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18:27

碧桂园拟召开“21碧地01”债券持有人会议

18:26

联合健康一季度营收998亿美元,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6.91美元

18:25

富滇银行13.47%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18:25

上交所终止力玄运动主板首发上市审核

18:23

强生第一季度销售额213.8亿美元,市场预期213.9亿美元

18:19

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7.20%,为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18:18

联合健康美股盘前涨超4%,公司一季度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高于市场预估

18:12

崔东树:房车比降到34平米房:1辆车的均衡水平

18:12

上海市委金融办:支持浦东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