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台剧抱住“奈飞们”大腿

钛度号
寻找平衡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 | 陶淘,编辑 | 曹杨,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豆瓣8.6分、奈飞台湾地区播放量第一……近日,在题材选择与叙事方式均有所突破的台剧《她和她的她》,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这部以女性主义为题材的剧集,讲述了一个“房思琪式”的故事。

剧中,职场女强人林晨曦未成年时遭人欺负,向亲友倾诉却无人理会。一次意外车祸醒来后,林晨曦仿佛穿越平行时空,原本应该是男友的李皓明变成警察小刘,正在调查关于她高中化学老师遭杀害的案件,而高中学姐颜圣华竟然是主要涉嫌人。在一天天拼凑重建记忆后,凶杀案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林晨曦过往的创痛记忆也重新浮现。

图/《她和她的她》剧照  来源/豆瓣

《她和她的她》采用了记忆碎片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心灵冲击。影评人暗夜骑士在其个人微博评价这部剧集时写道,“《她和她的她》,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疗愈,还是很重要的现实议题。过去的她、‘解离’世界的她和现实中的她形成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渐进层次,人物建构非常饱满立体。”

此外,“节奏紧凑”“细节真实”“内容大胆”“剖析深刻”等关键词,在《她和她的她》的热度不断提升后,也陆续成为观众给予其的评价和标签。

事实上,不仅《她和她的她》,自2016年之后,台剧的现实主义飓风,就来势凶猛。 

悬疑烧脑、性侵家暴、职业伦理、精神疾病……多元化题材的丰沛感,替代了20年前“台湾电视剧‘偶像剧’”(以下简称“台偶”)的标签。

举例来看,《我们与恶的距离》关注新闻伦理与精神疾患的社会环境;《俗女养成记》聚焦中年女性的生存与心理困境;《天桥上的魔术师》关注几个商户家庭之间的生存……这些剧集无一例外,在豆瓣上都收获了8分以上的口碑,其中,《俗女养成记2》的口碑甚至高达9.3分。

“除了题材之新,台剧近年来的特点,还包括形式上的创新性叙事。比如突破顺序叙事,或选择双‘p’叙事(专业叙事+个人叙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陈素丹在《传播视点》中提到。

在台剧变迁的近十年来,其背后的‘破’与‘立’,离不开两重因素,其一,台湾地区2005年后,影视行业资金与人才外溢,台偶衰败倒逼其内部变革;其二,北美流媒体与台湾影视公司的合作,给台剧带来了资金支持和品控保证。”流媒体观察者洛奇对燃次元分析道。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HBO与台湾公视合拍《通灵少女》,开了北美流媒体与台湾合拍剧集的先河。两年后,HBO再投入4000多万元台币,拍摄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2021年,北美另一流媒体巨头奈飞,与台湾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的《华灯初上》,耗资高达2.5亿元台币,而这些剧集,也都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不过,抱住“奈飞们”大腿的台剧,依然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值得优化的地方。

“比如,台剧的小众市场,可能无法使大制作的合拍片收回成本;奈飞们出品的台剧,还少了几分华语剧的含蓄表达。”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与市场之间,中西文化碰撞之间,台剧还可以探索出更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台剧走进“现实”

“台偶”曾是一代人的青春。

2001年,《流星花园》红遍大江南北时,爱看台剧的小丸子,还是一位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然而,即便已经过去了20年,小丸子对其中的一些剧情仍然记忆犹新,“比如,花泽类对杉菜说过‘想哭的时候只要倒立,眼泪就不会流下来’,但《流星花园》之后再看其它的偶像剧,或多或少会有种‘雷人’的感觉。”

图/《流星花园》海报  来源/豆瓣

《流星花园》之后,《海豚湾恋人》、《千金百分百》、《天国的嫁衣》等,以“青葱校园往事”“霸道总裁与千金小姐的故事”等为题材的剧集,逐渐风靡了整个华语圈。

但这种单纯强调“偶像”的剧集并没有持续在市场走俏。2006-2010年的五年间,台偶逐渐被宫廷、谍战等题材的剧集取代。 “如今回忆起来,大概在2008年左右,我好像有六七年的时间,完全没有再看过台偶。”小丸子对燃次元表示。

或因为偶像题材被市场“抛弃”,或因为洞察到观众“口味”的变化,2015年,台剧“玩起”了华丽转身。迥然不同的题材以及对社会犀利的洞察,成为了主打。其中,在全球女性主义的浪潮之下,尤以“30+熟女的职场与家庭关系”“遭受欺凌女性的创伤愈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上述提到的,《她和她的她》便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

网友七七在“追剧”后表示,“这部剧集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三点,一是它很真实地展现了女性被欺辱后,多年来的遭遇。如,身边亲朋的拒绝相信,甚至扭曲事实,而在这一背景下,女性仍坚持以受害者的身份负重几十年;二是女主家庭关系的展现,从误会、遗憾到对彼此充满关爱的反转;三是剧集最后,脆弱的女主与女二靠互助走出了阴霾,女性自身获得了成长。”

除此之外,剖析社会核心问题的职场剧,也成为了现实主义台剧的一种核心类型。

小丸子就表示,“以新闻和精神科医生为观察视角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它不仅题材写实,对社会事件的探讨也不再局限于只有黑或者白,而是从多维度,让观众看到一个恶性事件对各方面的影响。里面大量的素材都源于现实,比如对凶手家属的网暴,媒介审判等,这些都会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去思考。”

与此同时,《麻醉风暴》、《最佳利益》等刻画麻醉医师、律师等职业的台剧,也都探讨了大量的社会议题和职业伦理。

题材的进阶之外,和传统的线性叙事相比,近年来,台剧的多元叙事化尝试,也为其现实主义题材的着力锦上添花

“《她和她的她》的叙事方式,就很有冲击力。”在小丸子看来,以记忆错乱的女主的第一视角来叙事,更能呈现出欺辱给女主角带来的逼仄感。把自己的遭遇在记忆中“包裹起来”,为的正是尽可能摆脱痛苦。

往前追溯,2016年,讲述30岁女性所面临抉择困境的《荼蘼》,用plan A和 plan B两种结局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女主角在分别选择了事业与家庭后,天壤之别的生存境遇。

台剧自我革新

不难看出,现实主义题材的丰富多元性以及叙事方式的大胆创新,给台剧的内容深度和剧情张力,都带来了一定的突破。

事实上,台剧变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4年,其内部的自我革新。

“台湾电视剧一度风靡,从武侠剧、乡土剧到琼瑶式的言情剧,再到爱情偶像剧,无不凝聚了几代人的记忆。” 在陈素丹看来,2010 年前后,由于制作经费不足、演员北上、创作剧集单一化与套路化等问题,以及其他剧集,如《步步惊心》等大制作古装剧的热播,台湾偶像剧逐渐陷入受众流失的困境

如陈素丹所言,公开数据显示, 2004-2008年,非台湾省的剧集占其整体电视剧收视的25-27% 。但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35%。同年,台湾主流电视台华视被剧集《甄嬛传》刷新了八点档收视纪录。2015年,耗资3亿元制作的《武媚娘传奇》,甚至一度成为台湾年度收视冠军。

来源/甄嬛传官方微博

不同题材的剧集不断走高的收视率,倒逼台湾的文娱从业者启动内部变革。昔日,台偶的高甜特质在成为台剧收视密码的同时,也成为了其日后发展的桎梏。因此,许多台湾的编导,都试图从题材方面开辟新路径。”洛奇谈到。

转折发生在2014-2016年间。彼时,在经历了演员对多元化题材的呼吁以及在业内人士的组织之下,台剧开启了自救行动,“Q place”表演教室与“植剧场”随之诞生。

据凤凰娱乐报道,成立于2014年的Q Place,是由台湾导演王小棣主导,集结了包括蔡明亮、陈玉勋、许杰辉等8位导演及不同演员,而打造的表演训练平台。成立至今,Q place不仅开设了培养新演员表演的课程,也开设了“客制化”的“在职进修”。

如果说Q place是新人的训练场,那植剧场就是展现新人训练成果的第一个“战场”。

2016年,主打单元剧的植剧场诞生,王小棣与其他一线编剧用“以老带新”的方式,邀请杨丞琳、蓝正龙、吴慷仁等金钟影后、影帝加盟,与24位实力派新演员共同打造了升级版的台剧。

从练兵场到实战地,‘Q place’与‘植剧场’,共同打造了一个从培育到剧集实操突破的新人培训体系。而这里培育的人才,又输送到了其它的台剧作品之中。”洛奇举例表示,台剧新生代演员许光汉曾在Q place训练,并在植剧场先后出演了《恋爱沙尘暴》和《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并凭借后者的角色入围金钟奖。知名度得到提升的许光汉,在2020年成功“破圈”,出演了非植剧场制作的、引发了观剧热潮的奇幻言情剧《想见你》。

此外,植剧场的主要发力点还在于改变了台剧题材狭窄、内容冗长的特点

燃次元了解到,“植剧场”系列共分为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四大主题,在5年的时间内推出了8部剧集。其中,《恋爱沙尘暴》、《荼蘼》、《五味八珍的岁月》,以及《花甲男孩转达人》4部剧的豆瓣评分,均在8.0-8.9分之间。

“近年来,台湾的剧集更聚焦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或精神危机,呈现出日常化的趋势。行业剧以行业作为观照、 指涉与批判现实,既蕴含着创作者对现实的集体反思,也提供了宏大叙事下的现实思考方向。”谈到自2015年以来,以植剧场为代表的台剧的特点时,陈素丹如此概括。

“剧集的高口碑,足以证明植剧场的多元题材和‘以老带新’方式的成功。”在洛奇看来,紧凑的叙事结构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也预示着台湾影人的自救以及台剧的“复兴”工程,初见端倪。

台剧拥抱“奈飞们”

毋庸置疑,“植剧场”的成熟,为台剧的“复兴”夯实了品质基础,但想重回“台偶”的影响力,能力似乎还略显不足。

“这背后,或是植剧场缺乏资金、缺少大制作剧集,同时营销预算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洛奇补充道,“也正因此,在台剧变革的节点,筹集更充足的拍摄资金,同时寻求跨地域平台的合作,或成为台剧进一步上升的跳板。”

而随着台剧对跨境流媒体需求的提升,以及北美流媒体对亚太市场的不断布局,2017年,二者开启了“双向奔赴”。

而“互相选择”之后,首先为台剧市场带来的,就是大量的资金支持。

据毒眸报道,2021年,由奈飞投资,林心如担任制片人及主演的台剧《华灯初上》,耗资高达2.5亿台币。在剧中,尽管豪华的阵容花费了剧组最大比例的预算,但该剧真正的突破点,在于服装、美术、特效等。比如,剧中的重要场景“光”为实景搭建,剧中每位小姐的衣服基本都是量身定制,或于古着店购买。

图/《华灯初上》剧照  来源/豆瓣

拍摄资金之外,奈飞作为国际化的流媒体平台,也给台剧带来了宣发加持。林心如曾在公开采访中提到,“《华灯初上》上线前后,在整个台北的剧集宣传铺天盖地。”

当然,奈飞、HBO等带给台剧的,还包括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毕竟对于影视剧而言,内容情节与制作流程,才是其成败的关键所在。

影视制片人末末对燃次元透露,“美剧制片的工业化流程,比如,首集1.5-2倍于后续剧集的制作成本、每集15分钟便需要出现的引爆点、每集末尾需要抛出的悬疑点等,都可以给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剧集更标准化的爆款打造逻辑。在上述逻辑之下,台剧的剧情同样也会变得更加环环相扣。”

曾有过在美国学习经验的青年导演源根介绍道,“一部美剧一般由一位首集导演及多位分集导演组成。一般情况下,首集导演会由执导过长篇电影经验的导演来担任。与此同时,与执行制片人、Creator(相当于编剧+制片人)共同搭建剧集的‘整体骨骼’,之后,由分集导演去‘填肉’。每季过后,还会根据观众地反馈,调整剧集的内容。”

源根进一步强调,“美剧的优势在于,分集导演定时定量完成自己的分内任务,剧集的进度相对可控;编剧比‘导演中心制’的制片模式拥有更多自主权;编导可以根据受众反馈及时调整方向等。”

观众自然感受到了,在北美流媒体的参与下,台剧发生的变化。“如今再看台剧,不管是剧集的制作质感,还是剧情的反转给我带来的‘爽感’,都和几年前大不一样。”小丸子如是说道。

事实上,脚本、剧集节奏等微观把控之外,对于剧集题材、内容,以及卡司的放权,也是台剧在奈飞等‘土壤’上,获得成长的必要因素之一。”末末分析。

导演、编剧陈映蓉,曾在中途参与了由奈飞投资的原创台剧《罪梦者》。谈到与奈飞的合作,陈映蓉表示,自己完全没想到奈飞会接受她对剧集大规模的大纲改动,“真的感谢他们在整个拍摄过程中给我的意见和回馈,尤其是对我创作的鉴赏力和尊重。”

不过,尽管北美流媒体给予了台剧更充沛的资金、更大限度的创作自由,以及在内容与制作方面更标准化的流程,但台剧的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合拍的台剧,影视剧集爱好者Sarah表示,“‘奈飞们’出品的台剧,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美式的套路在里面,从而少了一些华语剧的含蓄。虽然悬疑设计很好,爽感很足,但情感表达不够细腻。比如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律师的角色就有些过于‘功能化’,不太近人情。”

源根同样认为,跨境合作虽有很多优势在其中,但涉及到本土化时,就会触及到受众定位的难题。

“比如,对于大多数剧集都定位于全球化市场的北美流媒体来说,太过本土化的情感与社会问题,就会在推广时受限。反观,悬疑、恐怖等强类型化的叙事,以及贫穷、种族等强话题性的内容,才会更加讨喜。但是,对于本土性内容的表达而言,这无疑会存在缺失的可能。”

不难看出,尽管已经汲取了国际流媒体巨头“奈飞们”的营养,但对于台剧而言,或许还需要更多地寻找文化本土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平衡点,以真正达到革新

参考资料:

  • 《王小棣成立"Q Place"表演教室,张孝全演绎八段人生故事》,来源:凤凰娱乐;
  • 《“Netflix制作”究竟给了亚洲剧集什么?》,来源:娱人语事;
  •  《<华灯初上>:奈飞改造台剧,台剧不想“断亲”》,来源:毒眸;
  • 《近年来现实题材台剧的类型化叙事研究》,来源:传播视点。

*文中七七、Sarah、小丸子、末末、洛奇为化名。

本文系作者 镜观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台剧的多元叙事化尝试,也为其现实主义题材的着力锦上添花

    回复 2022.11.15 · via pc
  • 以前很多剧都是台剧吗

    回复 2022.11.15 · via pc
  • 资本与市场之间,中西文化碰撞之间,台剧还可以探索出更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回复 2022.11.15 · via pc
  • 套路比较老套了吧

    回复 2022.11.15 · via iphone
  • 这剧是学的奈飞吗

    回复 2022.11.15 · via pc
  • 自2016年之后,台剧的现实主义飓风,就来势凶猛

    回复 2022.11.15 · via android
  • 对于台剧而言,或许还需要更多地寻找文化本土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平衡点,以真正达到革新

    回复 2022.11.15 · via h5
  • 剖析社会核心问题的职场剧,也成为了现实主义台剧的一种核心类型

    回复 2022.11.15 · via pc
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