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前途”丢“奇点”,最强地级市找到了新赛道

钛度号
苏州的新能源造车梦究竟经历了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车百智库

自从苏州在两年前成功跻身“GDP两万亿俱乐部”后,便获封“最强地级市”的称号,风头无两。

顶着这耀眼的光环,苏州自然前途大好,但其实也有块心病。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一些过去略显边缘城市,正在强势崛起为中国底特律。浙江的一些城市诞生了一批造车新势力;合肥靠代工和风投,站上了新的时代风口;苏州也一直在努力,没想到首先冲出来的却是隔壁的常州:论经济实力,它排在苏锡常末尾。但它不光救了理想汽车,还从深圳请来了一家牛企——比亚迪。

带头大哥苏州开始郁闷了,毕竟汽车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强,汽车的产业链条延伸很宽很长。以上海为例,当初大众汽车和上汽合资落地上海,带动了整个周边汽车零部件、材料厂家以及相关服务。

然而,11月3日,苏州阳澄文体中心举办了一场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一下子让这个在新能源车赛道上有些失落的城市,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苏州市工信局局长万利在《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白皮书》中介绍道:“苏州正构建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生态,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等三十多个细分领域”。

如今,苏州相城的“智驾大道”——南天成路上,彩旗迎风飘扬。在这条长约4公里的路上,集聚了超百家车联网企业,各类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在这里接续上演。

车行至南天成路中点,是专注于乘用车领域的智能驾驶龙头企业Momenta;它的两侧,是发力干线物流领域的智加科技、挚途科技。在这条路上,还坐落着专注环境感知领域的图达通、承泰科技,软件算法领域的润芯微、吉咖智能,出行领域的T3出行和曹操出行。

从产业规模来看,苏州已经集聚了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33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独角兽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

我们不禁好奇,智能驾驶何时成了这座文化古城的新名片?本文主要通过梳理苏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历程,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苏州的新能源造车梦究竟经历了什么?

2、苏州如何在智能驾驶上弯道超车?

3、“苏州经验”可以复制吗?

两次“错付”

燃油车竞争格局几定,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最长、确定性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经济带动效应最大。所以,几乎每个城市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写进了十四五规划里。

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刚拉开大幕时,前途汽车就曾被视为“潜力股”。

前途汽车的母公司是长城华冠,这是一家为整车厂提供全流程的汽车整车设计开发和服务的设计公司。

似乎是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2010年,长城华冠就设立电动车事业部,研究电动车技术。并在2015年宣布造车,创立了前途汽车。彼时,李斌、李想、何小鹏刚拉起团队下场造车。

成立三年后,前途汽车就获得工信部造车资质,成为第六个获得双资质的车企。

相比从互联网行业跨界而来的造车新势力们,由长城华冠“电动车部门”演变而来的前途汽车有着比其他新公司更“纯正”的汽车基因。

同年8月,前途汽车就推出了首款量产交付的车型——两座电动轿跑K50,补贴后售价高达68.68万元,是当时国内价格最高的自主电动汽车。

如果仅仅从外观设计角度来看,前途K50是一辆完成度还不错的超跑型轿车。超低的车身,宽度为2069毫米,符合了一台超跑最基本的姿态。

结果,K50这款车并没有让前途汽车拥有更为光明的“钱途”。先不说受众少,就以前途汽车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来说,很难支撑起这高达70万的售价。在跑车领域,消费者更加偏向信赖豪华品牌,而且这个价位都可以买到保时捷718入门级跑车,谁会去选择自己不熟悉的跑车呢?

K50上市遇冷,前途汽车也失去了造血能力。

 

而前途背后的苦主,正是苏州。

2020年底,前途汽车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随后也传出资金链已断裂,寻求资本接盘的消息,前途汽车对此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2021年底,前途汽车仍然在咬牙坚持,在苏州工厂举办2022前途策略分享会。今年6月6日,还发布了一款新产品——起售价8.68万元的双门电动小跑车,前途K20,反响平平,目前前途汽车能否活下去,仍是个未知数。

除了前途汽车,奇点汽车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挣扎在量产线前。

苏州相城曾投资150亿元打造奇点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奇点汽车苏州生产基地,并合作成立100亿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在技术研发、整车制造以及产业投资三大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早在2017年,奇点汽车就发布了量产车型,并宣布当年底小批量生产,2018年正式上市。

但是历经11轮融资金额超过170亿元的奇点汽车,一顿操作下来,烧光了融资,连工厂都没建成,更不别说交付。今年7月,奇点汽车正式宣布破产重组。

苏州各项产业实力无可置疑,但做汽车,感觉还差那么一口气,至今都未诞生有影响力的造车新势力。

苏州真的是傻白甜吗?

新能源车是一个产业集群,除了整车制造,另一个重要的赛道是自动驾驶。新能源整车厂商发展不太成功的苏州,没有就此摆烂,而是超前布局了智能驾驶赛道,像个外表秀气、肌肉发达的金刚芭比一样开始了低调突围之路。

时间回到5年前。

彼时全国掀起了互联网创业浪潮,条件并不差的苏州却是“互联网沙漠”。苏州亟需摸到一个方向,避免在轰轰烈烈的科技大浪中被淹没。

当时摆在苏州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发展互联网,但显然这条路已经被北上深杭的四座大山堵得死死的。还有一条路就是人工智能。纯发展AI技术和智能安防也没多少空间了,而基于AI的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则刚开始崭露头角。

思来想去,苏州决定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过去30年积累的制造产业基础,其中包括几大领域:3C电子、汽车、新能源电池、半导体。以及此前上海的制造业外迁,多数制造业企业也落到了苏州和其周边区域。如果用AI将这些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将创造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2018年初,在美国CES电子消费展上,苏州相城科技招商人员遇到了智加科技创始人刘万千,交谈中,他们发现了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潜力,决定勇闯无人区。

3个月后,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在相城区成立。

智加科技自带美国硅谷基因,具备业界领先的L4级别全自动无人驾驶能力,志在打造世界领先的自动驾驶重卡,以赋能物流企业,大幅度降低高速干线物流的成本,并增强道路安全性。在技术能力、产业资源、商业模式及数据闭环层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据智加科技首席科学家崔迪潇介绍,现在搭载智加自动驾驶系统的重卡已有几十辆在路上平稳行驶,不仅仅是测试车辆,有很多已经投入了商务运营。

苏州与Momenta的缘分始于智加成立前的一个月,相城区科技招商人员又接触到Momenta,彼时这家自动驾驶公司正为在北京路测发愁,于是苏州又把这家公司拿下了。

落地苏州以后,Momenta很快成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第一家独角兽。2019年3月,Momenta对外发布了面向结构化道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pilot,也是国内首个利用可量产传感器实现自主上下匝道及智能变道的此类方案。

自此,自动驾驶算法两大头部企业集聚,和苏州成功完成一次双向奔赴,苏州智能驾驶产业开始走上快车道。

为何他们不约而同选择落户苏州?

总结一下,无外乎以下原因:

1、有做智能驾驶基础

早在2017年,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就研发了无人驾驶电动中巴车,并完成上路测试。其中,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构件智能驾驶控制器、自主转向与自主制动执行机构全部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自主研发。

2、政策及配套基础设施良好

智能驾驶是苏州相城区着力打造的“六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之一。企业落户于此无疑会得到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待。

为了发展自动驾驶产业,苏州也做了不少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比如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自动驾驶云算力平台、AI数据服务平台、海量仿真SaaS平台、自动驾驶云控平台,以及开放应用场景平台等等。

3、试点水平全国领先

苏州市先后获批江苏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唯一一个省级数字交通示范区,在省内率先建成了工业园区8.8公里、相城区8.4公里两条公共测试道路。

“苏州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又成功列入国家5G车联网新基建项目,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项目落户城市。

如今,整个苏州智能网联的产业生态正逐步完善,已细分出30多个产业链、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发展潜力巨大。

看不见的软实力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四发说:“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起步早,探索及实践有力,已经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苏州经验。”

但“苏州经验”到底能不能复制,复制的关键在哪?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复盘一下苏州的发展史,搞清楚苏州有何优势,又克服了哪些障碍。

江苏文化历来是“变动求新”,江苏人思想开放、革故鼎新,很多事情力争不因循古人,自创一格,力求突破。

苏州是江苏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苏州前任市委书记在离任苏州的时候曾深情感慨,苏州的干部身体里流的不是血液,是汽油。

1979年,中央提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方针,苏州是最先跟上步调的地方之一。那几年苏州各县的领导班子,打了鸡血一样大力扶持社队企业。短短几年,成功创办和扩建社队企业2200家,苏州也创造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

这是苏州抢先起跑的第一步。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推动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没有苏州,苏州的干部焦虑了。昆山人更是偷偷在县中心的玉山镇自费把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划成了开发区,就这样,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诞生了。

开发区第一个客户是日本人三好一郎,为了让三好一郎实地考察,昆山人动用了县里唯一一辆吉普车把他拉到玉山镇。三好一郎看着眼前的一片庄稼地,懵了,撂下话:“三个月这里的路修好,我就在这里投资办厂。 ”

一穷二白的昆山,忍痛花光300万把路如期修好,昆山也迎来了它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这也是江苏省的第一家外资企业。

这是苏州抢跑的第二步。 

第三步是发展基建。

中国城市意识到要“发展城市基建”,大都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但苏州有这个意识要早十年。

从昆山被列为省级开发区的那年一直到千禧年,是苏州发展基建的初期。在这段时间里,苏州建设的工业园区、城市交通等都已超出其当时经济体量的规格建设,投入消耗之大令人瑟瑟发抖。

2003年后,当全国大部分城市开始大拆大建,抢先起跑的苏州,其早期的基建投入已见成效,在外向型经济模式基础架构搭建完成的情况下,苏州又率先搭上了WTO这列快车。

上世纪90年代,苏州GDP总量就已经稳居全国前八。

经历过周期兴衰,苏州的精气神一直没有变过,在感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危机之后,苏州再次鼓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不遗余力加码自动驾驶,大力扶持智能汽车这块,较早将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抓手和突破口。

苏州相城为了为转型升级腾出新的空间,以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决心,全面推进低小散产业淘汰整治,全区电镀(线路板)、印染、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实现清零,共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36万余家,腾空土地近1.1万亩。

去年,为扶持智能网联汽车量产企业,苏州砸出了一个“豪华大礼包”,颁布了《苏州高铁新城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表示,苏州为智能汽车产业建立专项产业基金,帮扶智能汽车发展。对于产线的投资,最高可达1亿元。

Momenta科技创始人曹旭东在被问及为何选择苏州时曾说:“在双方的深入交流中,充分感受到当地有非常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包括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规划,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可见,苏州智能驾驶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其抢跑精神,这背后是超前的眼光,是敢为人先的魄力,也是苏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看不见的软实力”。

就像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无数城市来抄苏州工业园区的作业,但无一复制成功。关键是没能把那批观念更开放、更上进、敢做事、能做事的人学了去。

尾声 

2014年12月,《“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发布,内容首次出现“车辆智能化和交通网联化”,自动驾驶的火星开始在全国各处蔓延。随后造车新势力接连诞生,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密集冒出。

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接连落地,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明显,一场原本属于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之间的竞赛,开始演变为城市间的较量。

“三生花草梦苏州”,在未成定局的智能驾驶产业城市竟备赛中,苏州依旧值得期待,只要它一直拼一直跑,它的精神就不会老去。

这是苏州,根上的魂。

全文参考:

[1]《陆群:造车是一条不归路》AI财经社,周长贤

[2]《苏州问鼎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的密码和启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3]《“独角兽”浪潮下江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策》对外经贸,张梅艳

[4]《到苏州,赢下一个时代 》 甲子苏州,刘景丰

[5]《为什么是苏州高铁新城》,丈量城市

[6]《一条南天成路,驶出苏州高铁新城的“智驾”未来》,现代快报

[7]《见证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宣炳龙印象》,钟永一,张树成

[8]《1000亿,1000家,苏州智能驾驶的下一个三年》,甲子苏州,八度

[9]《欠薪长达1年半、奇点iS6 5年未量产,奇点汽车没有未来》,龚进辉

[10]《财经》杂志,2022年第22期

车百智库

119篇资讯

粉丝

车百智库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权威机构、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以及能源变革、交通变革、城市变革等多个方向开展研究。车百智库,帮您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文系作者 车百智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26
2
1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