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传战投将至,洋码头还有机会吗 | 钛媒体焦点

并购是洋码头“暴雷”后,其创始人曾碧波想到的最好出路。半年,是他给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期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电商“暴雷”梅开三度。

继每日优鲜、寺库之后,拖欠货款、人去楼空的剧情在洋码头上演,其创始人曾碧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洋码头一定会还钱,我不会跑,也不会是赖账的人。”并购,是他想到最好的出路;半年,是他给自己的期限。

进展似乎比预想中来得快,9月29日,据澎湃新闻报道,洋码头正在接触投资方,近期或有战略资本合作消息传出。但资金不会一次性到位,即便宣布合作,对方也会根据洋码头四季度流量转化率、交易额及盈利能力等经营情况,进一步决定之后给洋码头多少资源,第二步的交易安排预计在明年的第一季度。

若情况属实,新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洋码头当下的困境。

踩中红利,融资超10亿

洋码头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创始人曾碧波,出身江西农村,15岁便顶着“高考状元”的光环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大学毕业一年后,他成功入职当时国内最大的C2C电商平台易趣网,接触到了中国最早的跨境物流雏形。

“2001年到2016年在易趣工作,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平台本身的价值点在哪。客户成功,你才牛,客户不成功,你也就失败。易趣的工作经历,多多少少会对我后来的创业产生影响。”

离开易趣网,曾碧波选择前往美国继续深造,读完加州大学MBA后,还在硅谷工作了一年:在美国雅虎深入研究过美国在线零售市场;进过B2B电商始祖Ariba做运营,直到2009年回国。

彼时,国内消费者对跨境购物的兴趣不断高涨,渠道却不畅通。这让他嗅到了商机,在上海创立洋码头,为第一家采用C2C电商模式的跨境电商,主打奢侈品包袋、化妆品、小众潮牌、服饰鞋履等品类。

该模式下,洋码头大举招聘海外买手,通过买手自行在平台开店,向消费者售卖商品。同时,曾碧波还成立了一家国际物流运输企业——贝海国际,所有买手们购买的商品,均通过贝海国际运输到国内,再由国内物流公司送至消费者手中。于2014年底,洋码头的全球物流中心布局完成。

也是这一年,保税区、海关、自贸区政策松动,跨境电商迎来红利期。凭借“买手商家制+自建物流基础设施”的轻重搭配模式,加之全面取消海外商家平台服务费,洋码头迅速抢占了市场,不仅短时间内吸引了百万级别的消费者,还录得了增长超2倍的年度销售额。

其快速崛起也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继2011年天使轮融资后,洋码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完成了6轮融资,资方包括盛世投资、新浪微博、招商局资本、赛领资本等,总计融得资金超10亿元。其中,最近一笔融资发生在2021年3月。

来自:企查查

来自:企查查

“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洋码头的“油门”自然加大:2015年营收同比增长15倍;2016年,员工数计划从年初500多人到年底翻三倍;2017年第一季度,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洋码头以26.3%的市场份额,位居独立跨境电商第一;2019年实现全年盈利;2020年宣布将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直到2021年4月,曾碧波还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上市不是问题”,洋码头计划在两三年之内完成。

欠款2亿,系因多次“误判”

时隔仅一年,情况却已“翻天覆地”。

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2月以来,陆续接到洋码头商家和买手求助,称自身账户并无违规操作,但自去年7月份开始,就遭遇拖欠货款,数额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与此同时,洋码头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总部办公室,也已人去楼空,来自大楼物业管理处的一纸通知称,“洋码头因长期拖欠租金、物业费、水电费,故停止该场所使用。”

对此,洋码头9月14日发布声明,一方面否认存在拖欠商家货款,表示“被欠款商户”系洋码头在合规化经营过程中查处的不良商户;另一方面强调公司开源节流,员工全体居家办公模式降低成本,并正在寻找更合适的办公场所,并非“人去楼空”。

这与曾碧波不久前对商家的说辞并不一致。据爆料,在8月31日的一场线上说明会上,曾碧波曾公开承认,出于资金托管等原因,2022年5月1日前的大量历史货款已经无法结算,截至8月8号,总共货款欠款为2亿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3800万的保证金。

事实上,8月23日,曾碧波就发表了一封名为“致洋码头平台全球买手”的公开信,“自爆”洋码头正面临困境,包括业务持续下滑、现金流状况恶化,买手信任危机、员工大量流失;剩余员工薪资减半、曾碧波本人被限制出境等。

来自:洋码头买手服务号

来自:洋码头买手服务号

至于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曾碧波归咎于疫情和拆红筹回国。

2020年4月,曾碧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对洋码头整体影响不大,甚至部分品类的销售还有增加趋势,如轻奢类箱包、家居用品、美妆、配饰等,因为疫情期间,很多出国旅游无法实现,一定程度上给海淘带来了机会。

不久前再谈起这一话题,他却直言当时对于疫情走向、中美贸易的走向,有点高估了。“我们国际物流高峰期一个礼拜40多趟航班。但疫情没航班了,货进不来。好几个核心口岸出于进口物资防疫要求,有14天静置期,光这14天,用户可能就取消订单了。”

资本运作方面,根据曾碧波的说法,2020年底,新浪微博投了洋码头一亿,重庆市政府投了三四千万,加之手里有三四亿,以及银行借贷的8000多万。当时的洋码头,“根本不差钱”。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并不在他的预料之中。

一方面,银行抽贷拿走了8000多万,新浪微博退股一个多亿。另一方面,“拆完红筹以后,合规要求更高,资金结算严查”,一些商家因此退出经营,致使洋码头的处境更加被动。到2021年筹备上市时,不可以把卖家的货款和平台的经营资金混用,把资金托管以后,漏洞就出来了。

谈并购、转直播,能得救?

尽管如此,曾碧波仍坚信“洋码头不会趴下”,能通过并购盘活,“最近谈了四五家,两家比较后期,在谈价格了。”

他认为,洋码头十几年的沉淀还有价值,平台积累的买手和用户也还有价值。“虽然我们的未来不一定是一个千亿级的平台,但是聚焦我们垂直海淘高消费人群,聚焦在我们最有特色的直播业务做透,我们是完全可以重新回到新一轮风口,交付中国跨境行业的独有的一份价值。”

具体而言,如果并购这笔钱进来,洋码头将用于:第一是布局海外,提升海淘直播的规模;第二是免税新零售业务,与线下传统商业体合作开设体验店,作为流量抓手,推动直播复购。

但洋码头真的能如此“起死回生”吗?

其实,洋码头的C2C模式天然存在很大的弊端。该公司一位员工在知乎上提到,平台对买手资质审核并不高,只需要身份证、银行流水、居住证明就可以开店,但这些证件都是PDF和照片,完全可以作假。而且,平台的售后也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很多国内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也不被承认。

这导致品控、信誉等问题频发。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洋码头的投诉高达3562条,其中常见的内容为“收到假货”“迟迟不退款”等。

来自:黑猫投诉平台

来自:黑猫投诉平台

此外,阿里、京东们带着巨大流量和商家资源入局后,市场格局就发生了变化,洋码头们的生存空间已经遭到严重挤压。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京东国际,已拿下了海淘市场的半壁江山,洋码头的市场份额仅为5.5%。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直播业务,洋码头也不是没有尝试过。

早在2019年,洋码头就乘着直播带货的风口,在自家App上做起了海淘直播,通过全球各地的买手直播让用户享受沉浸式购物体验,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盈利。

而2020年以后,随着抖音、快手纷纷加码电商,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在这些直播平台直接下单,洋码头受到冲击,只能放弃自己的App,在2021年3月开通了抖音账号。全面向抖音靠近,洋码头逐渐从跨境电商变成一个直播供应链。

过去两年,洋码头已将跨境的供应链能力,提供给抖音等头部直播平台的主播,为直播机构或达人提供选品等服务。例如,洋码头曾和罗永浩直播试水,创造了单场直播4458万元的销售额;2021年,洋码头在抖音平台开设的跨境海外旗舰店的销售额大约在2亿元左右,位列抖音跨境电商销售排名第一。

据洋码头CMO蔡华透露,洋码头的海淘直播间客单价超过1200元,新客当月复购率高达45%,V4(铂金)等级以上占比70%,直播订单转化率高达16.8%,具有“高客单”“高复购”和“高转化”的特点。

不过,达人的坑位费、直播间运营费用都称得上是巨额开销,这导致洋码头净利润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来看,洋码头能不能等到救急的资金,资金能否撑得起业务重启,均未可知。(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参考文章:

《洋码头创始人独家回应:人生被描述得一塌糊涂,但不会跑也不会赖账》,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海淘元老”洋码头命悬一线,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作者:鲍星娃,来源:ZAKER;

《洋码头转型直播能否回血》,作者:沈钊,来源:羊城晚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欠下那么多钱再想翻身有点难

    回复 2022.10.04 · via iphone
  • 出海挣钱掉海里了

    回复 2022.10.04 · via android
  • 债务危机、舆论危机、信任危机能并购难啊

    回复 2022.10.02 · via iphone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