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075字,约6分钟

00:00 / 10:12

扣非净利连续11年为负,国新健康拟募资8亿加码三医数字化项目也难扭转颓势

扭亏至少要等3年。

国新健康(000503,SZ)9月27日宣布,拟向大股东关联方、机构投资者、境内自然人定增募资不超7.94亿元投资于三医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商保数据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升级建设项目。

目前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老龄化社会加剧、慢性病健康管理等问题,也使得医保基金运行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倒逼医保制度的改革。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也带动了医保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增长。

然而,国新健康作为国内较早进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之一,深耕“三医协同”领域多年,业绩却一直萎靡不振,今年是公司连续亏损的第3个年头。更夸张的是,2012年至去年末,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已持续亏损11年。同时,公司的营业收入情况也不乐观,2021年收入规模仅2.53亿元,这对于1992年上市的A股“老司机”来说实在有点寒酸。而本次募资公司重点加码三医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虽然未来或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但短期内公司亏损局面难以扭转。

核心业务毛利率为负,业绩深陷亏损泥潭

截至2022年6月末,国新健康的账面货币资金有2.0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有4.04亿元,合计6个多亿。这么一看公司的可用资金并不少,那么为何还需募资近8个亿?在看了公司的业绩和现金流之后,这个问题便可解答了。

国新健康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以医保综合管理服务为主的健康保障服务国有企业,围绕医药卫生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提供包括疾病诊断分组( DRG)、大数据病种分值( DIP)、商业健康保险第三方业务等多项服务。分产品来看,公司主要涵盖数字医保、数字医药和数字医疗三个板块。

虽然业务听上去高大上,但公司的收入水平却不高,2018年全年营收甚至不到1个亿。而由于基数较低,自2019年以来,公司营收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0.82 亿元,同比增长 56.57%,其中数字医保业务实现收入约0.46亿元,同增31.88%;数字医药业务实现收入约0.28亿元,同增176.40%;数字医疗业务实现收入约0.08亿元,同增10.74%。

数据来源:Wind

分产品来看,数字医保今年上半年为公司带来了7372.05万元的营收,收入占比为55.76%,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此业务目前还是亏损状态,上半年毛利率为-60.45%,大幅拖累了整体业绩,主要是人工成本较高导致。总的来看,虽然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7.56%,但已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44.14个百分点,可见其盈利水平波动较大,且盈利能力堪忧。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事实上,医疗保障信息化行业企业的的盈利模式都较为相似,尤其是在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立以后,盈利主要来自于向客户提供软件开发、产品化软件、运维及技术服务、系统集成、硬件销售形成的收入和相应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涉及隐私信息,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数据所有权完全归属于国家。并且国家对数据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所有投标参与建设的信息系统厂商事前均需要签署保密协议,也无权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使用这些医保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提供医保风控和控费产品服务企业,不能按比例抽成,也不能收取运营费用,其实收入微薄。但医保政策每年迭代更新,导致这些中标项目的运维成本较高,因此有些公司一直在亏损。

对比同行上市公司来看,万达信息东软集团等可比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普遍高于30%。虽然易联众万达信息也处于亏损状态,但净利润率也均高于国新健康。从营收规模来看,国新健康更是唯一一家不到1亿的公司,虽然在国内率先布局医保控费领域,而规模却最小。

数据来源:Wind

除此之外,国新健康的现金流情况也是惨不忍睹。纵观公司2017年以来的经营性现金流,除2019年外全部为净流出,造血能力非常弱。截至今年6月末,其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以及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全部为负。显示出公司不但不赚钱,还要继续投资并且还要还债,可以说处境相当危险。因此,就算公司账面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有6个亿,照目前这个亏法,也确实不知能撑多久。

竞争力存疑,定增后短期难有起色

据IDC预测,随着市级医保信息系统大范围建设,省级和国家医保信息系统持续升级,DRG/DIP信息系统的建设将继续推进,医保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也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在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23.9%,2026年此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人民币,行业前景较为乐观,不过竞争也相当激烈。

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时间线划分,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之前即参与建设医保系统的传统厂商(如东软集团久远银海等),和在新型医保系统建设中迅速切入市场或者迅速扩大市场范围的新型厂商(平安医保科技、国新健康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竞争优势上看,传统厂商显然更具有经验优势和市场份额优势,其立足医保核心系统向新型医保系统延伸扩张。而新型厂商则在运营监测、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管理等市场入手开展基金监管以及智能监管等业务,然后逐步向医保核心系统展开竞争。

据IDC统计,2020年市占率前三名均为传统厂商,其中,东软集团以27.90%的市场份额位居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市场第一位,其次是久远银海易联众,二者市场份额分别17.20%和14.10%。而成立于2016年的平安医保科技快速杀进该行业,一举占据了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行业第四位,获取了9.1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国新健康市占率仅6.00%,排名第六位,表现并不突出。

此外,作为定位医保控费的科技公司,公司的研发投入也低的让人大跌眼镜。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630.91万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仅为191.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也只有2.33%,与卫宁健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同行有明显差距。以目前的研发投入,即便有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被赶超或许也是迟早的事。

数据来源:Wind

从本次募资的目的来看,公司也确有加大研发力度的意图。国新健康在公告中表示,医疗健康信息化行业从早期的基础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发展到信息平台建设、数据整合协同应用阶段,行业内企业需要及时关注市场需求,聚焦前沿技术,持续大规模投入研发,不断提高研发能力。一方面,公司需要提升各系统运行性能以及兼容性,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也需夯实数据平台能力,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研发水平。

公司本次定增拟募投的两个重点项目是三医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及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二者投资金额分别为3.43亿元和1.88亿元。对于募投项目的发展潜力,国新健康方面负责人乐观表示,由于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随着项目的建成达产,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经营业绩预计将会得到提升。

不过钛媒体APP注意到,项目建设期全都需要3年,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即使能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需要一定时间。而对于公司重点建设的三医数字化服务,有行业人士指出,“由于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统一的CHS-DRGs框架,各家的产品会趋于同质化,加之竞争激烈,挣钱只会越来越难。”(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 )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也带动了医保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增长

    回复 2022.10.01 · via iphone
  • 随着市级医保信息系统大范围建设,省级和国家医保信息系统持续升级

    回复 2022.10.01 · via pc
  • 医保的盈利模式都较为相似

    回复 2022.10.01 · via h5

2023T-EDGE

快报

更多

2023-12-02 22:59

国家海洋预报台:菲律宾地震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2023-12-02 22:58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公里

2023-12-02 22:54

国际民调:90%以上受访者敦促英国归还其掠夺的世界各地文物

2023-12-02 22:44

腾讯与阿联酋Masdar City等机构发起“全球低碳创新联盟”,并发布“碳LIVE”国际版

2023-12-02 22:31

晶澳科技发布可持续发展计划,承诺2050年达成全面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

2023-12-02 22:07

IBM陈旭东:AIGC加持下,编程水平和处理方式有望提高十倍

2023-12-02 21:41

美团发布内部信,公布多项技术岗负责人任命

2023-12-02 21:38

维珍银河创始人排除向该公司投入更多资金的可能性

2023-12-02 21:36

阿联酋和沙特发起《石油和天然气脱碳宪章》

2023-12-02 21:03

新疆首列“天山号”中欧(中亚)班列开行

2023-12-02 20:57

阿里 “换”而不退

2023-12-02 20:45

首次超过6万亿,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公布

2023-12-02 20:36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2023年10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7%

2023-12-02 19:58

12月2日新闻联播速览29条

2023-12-02 19:43

央行行长潘功胜: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2023-12-02 19:37

央行行长潘功胜: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023-12-02 19:36

央行行长潘功胜: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2023-12-02 19:35

央行行长潘功胜:央行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

2023-12-02 19:35

央行行长潘功胜: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3-12-02 19:32

央行行长潘功胜: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54
3
3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