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个未来,中国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钛度号
“中国美敦力”要守住初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过去二十年,对于平常人来说,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一个“拆”字。

1998年7月,“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出,把房地产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在这之后,整个中国都开足了马力,处处高楼平地起。“拆迁”,由此成为人人羡慕的造富运动:

正所谓,拆出发展空间,拆出蝶变新生,拆出一个美好未来。

对此,医疗器械公司也是深有感触。

港股、科创板的出现,让医疗器械企业意识到,把众多子公司拆分上市,可以一箭多雕:不仅增加了融资渠道,更稳住了核心人才,还能让大佬们的身价“大大大”。

在这一背景下,一场颇为壮观的“拆迁”运动,在医疗器械领域悄然上演。

分拆上市大时代

要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对资本有多感兴趣,看看微创医疗就够了。

迄今为止,微创医疗有5家子公司完成IPO。率先破局的是心脉医疗,抓住科创板开板的历史机遇,成为首批25家挂牌企业之一。

在心脉医疗之后,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和微电生理相继登陆资本市场。

每一个细分业务,拿出来都是一家上市公司。有条件自然要IPO,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IPO。

不仅是微创医疗,“德诺熙”、“威高系”在资本市场的版图也是不断扩大。例如,威高集团旗下的威高骨科、威高血液净化相继在IPO市场露面。

也可以理解,国内的器械巨头们,在成立之初就对标器械航母美敦力,崇尚多元化是公司护城河的理念。他们虽然还很年轻,但都已触达医疗器械的方方面面。

不过,大家终究都还不是美敦力。美敦力成长靠“合”,从起搏器业务起家,不断并购壮大,最终成为如今的国际巨头;

而中国“美敦力”的故事似乎只能靠拆。一开始,国内器械企业就构建了庞大产品线,但事实却是大部分都还有待发育。

微创医疗5家上市子公司,真正上岸的还仅有心脉医疗。作为国内主动脉支架领域的绝对强者,心脉医疗上半年净利润便达2.13亿元。

而在心脉医疗之外,其它4家子公司都还需要未未来而战,更别说还有其它正在孵化的业务。

没有哪家器械企业,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撑起如此宏大的愿景。好的一点是,几家公司的资产看上去都不算差,至少都是潜在国产替代的好手。

手中有一批“优质”资产无处可放,又克制不了融资欲望,何不去资本市场试试水,摸摸鱼? 

一箭双雕的多赢游戏

当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分拆的资本游戏,或许也是迫不得已。

一直以来,微创医疗都被称作 “黄埔军校”,为中国医疗器械的培养出了济济人才。

你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心血管、心脏瓣膜,还是电生理等众多领域,不少明星公司的创始人都有微创背景。

例如,在心脏瓣膜领域,与心通医疗一起被称之为“三剑客”的另外两家企业,启明医疗和沛嘉医疗,创始人都毕业于微创医疗。

这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但从商业角度出发,“黄埔军校”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并不值得炫耀。

光鲜的另一面,是微创医疗“庙小”,蛋糕不够分。久而久之,导致核心人才出去自立门户和等着竞争对手挖角。

根据微创医疗创始人常兆华所说,有的企业一次性就能把微创医疗某个产品条线的员工挖走三分之二。很显然,“队友变对手”是微创医疗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某种程度上来说,单独拆分上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深度绑定核心人才,避免“财散人散”的局面。

与此同时,还能解决业务发展的融资烦恼。效果还不错,微创医疗5家子公司IPO累计融资额已超50亿,其中单笔融资超过10亿的就有3家子公司;

港交所上市的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融资额分别为23.56亿港币、16.82亿港币;科创板上市的微电生理也有10.70亿人民币。

一切都只是开始。这不,6月1日,微创机器人表示,希望去科创板上市,拟募资金额为28亿元。

既稳住了团队,又找来了研发资金,看起来医疗器械领域也能“拆”出美好未来。

“中国美敦力”要守住初心

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是幸运的。

明确的国产替代空间,加上最好的资本环境,让这些国内器械企业从一开始就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构建医疗器械航母的版图。

不过,谁能成为中国美敦力,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拆分更多只是资产的腾挪,大佬们身价可能飙升,但没有直接产生价值增量。

子公司越拆越多,微创医疗的市值却越来越低。过去一年,微创医疗股价跌幅达81%,市值只剩下246亿港币。距离常兆华的梦想“万亿”,还差9800亿。

拆分上市的优质资产,大部分表现都难言出色。除了心脉医疗上市后收获2倍涨幅以外,包括心通医疗等公司在内均已破发。

固然,这背后有市场环境因素,但与众多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发展状况同样密不可分。

例如心通医疗之所以股价跌幅超80%,核心在于核心产品受限于“高价的制约+内卷化”,销量未达到预期的增速,最终市场用脚投票。

微电生理要想真正崛起,不仅要在技术领域继续攻坚完成国产替代,更需要谋略和智慧在国内企业的围剿中突围。

说白了,分拆上市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面对技术复杂交叉的器械产品,即便是美敦力也需要长周期去磨合适应,期间难免出现偏差,更不用说正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

拉长周期来看,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必然会诞生美敦力,但过程必然是坎坷的。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器械大佬们守住初心。

毕竟,对于大佬们来讲,分拆上市的另一面,是财富的转移远比财富创造来的容易。

本文系作者 氨基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