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光环不再,工业富联上半年净利仅增2.16%|看财报

股价萎靡不振,业绩增速缓慢,工业富联独角兽光环渐淡。

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工业富联(601138.SH)曾是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如今股价却长期低位震荡。从年初至今,其股价一直处于发行价13.77元下方,整体呈下滑趋势,当前市值不足2000亿元。工业富联于8月9日下午公布2022年半年报,其业绩也并未满足投资者的期待。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52.60亿元,同比增长14.91%;净利润68.72亿元,同比增长仅2.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00亿元。

股价疲软,利润难增

工业富联CEO郑弘孟曾在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工业富联在技术、产品和业绩等方面,都在持续增长和改善,2021年营收、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公司2021年财报也表示,会深耕数字经济产业,继续坚持数据驱动和科技创新。

然而,从财报来看,2021年公司研发成本为 108.35 亿元,同比增长不足10%;其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1亿元左右,甚至比去年同期还缩减了2.41%。人工成本的上涨更是给工业富联带来了较大压力,在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构成中,职工薪酬占比超过50%。

工业富联是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精密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伴随“工业互联网”的噱头上市。但中报显示,工业富联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创造的营收仅4.35 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不足1%。其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想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正在业绩中创造惊喜的是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和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根据中报,公司云计算业务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6.78亿元,同比大增21.07%,云计算及企业服务器、存储器出货继续维持全球领先地位。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其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实现营收1245.39亿元,同比增长10.49%。

尽管上述三大主力布局正在驱动公司成长,但随着独角兽光环逐渐暗淡,公司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困境。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工业富联的整体毛利率均低于10%,分别只有8.64%、8.38%、8.35%、8.31%。事实上,其营收的增速也显露放缓趋势,此后三年的增速分别仅为-1.6%、5.65%、1.8%。

今年3月,工业富联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将于未来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不仅如此,工业富联还发布了《关于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99.18亿元,占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9.56%。

工业富联给出回购和分红的双重利好,稳定股价良苦用心。然而,市场对此却并不买账,股价依旧是长期萎靡不振,今年股价一度跌破10元大关,最低仅9.10元。对此,投资者也一直无可奈何、疑问频发,工业富联CEO郑弘孟在股东大会上回应称,公司目前的股价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希望广大投资者关注价值投资,给予公司合理估值。

新布局 见效仍需时日

工业富联表示,公司正横向拓展产业布局,开创第二增长曲线。上半年,“第二增长极”的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速,对外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自动化及机器人是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领域。

郑弘孟在今年6月开展的“2022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表示,工业富联已经携手智路资本收购了四间封测厂。而智路资本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是半导体投资领域的“江湖大佬”。由此看来,工业富联的半导体业务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

新能源汽车业务也倍受外界关注,但工业富联不造整车,而是专注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工业富联7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瞄准新能源汽车的三个领域——电驱电控、智能车载与车联网,布局核心零部件,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发挥互补与联动优势。在此过程中,收购对于工业富联来说不乏是一个好的选择。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工业富联管理层也曾表示,工业富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会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行布局。

主营业务增长疲软,工业富联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无可厚非,但不得不提的是,工业富联也在背负较高的短期借款,偿债压力较大。根据财报,公司2020年短期借款442.22亿元,同比增长56.42%;2021年短期借款521.37亿元,同比增长17.90%;今年上半年,其短期借款已经达到632.86亿元,同比增长21.40%。

尽管工业富联具备规模、效率及客户资源三点核心竞争力,可以推动其“第二增长极”的落地,但这也极其依赖公司现有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口碑,若公司面临主要客户订单减少或流失等风险,将直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成为关键。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如今的电子制造行业的竞争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单一公司之间的角逐,而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比拼,公司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也将帮助公司稳定市场地位。

工业富联也曾坦言,新业务大部分还处在布局阶段,最快需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实现量产。独角兽光环黯淡,新战略布局的拉动效应又有待时日,工业富联想要回归高光时刻,仍需蛰伏。(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张海霞、杨雨露)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27
1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