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图谱及投融资分析

钛度号
在本地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商业环境的驱动下,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汉、宁波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商业航天领域政策规划,加快商业航天布局。可以预见,在商业化程度更高的航天2.0时代,商业航天的赛道依然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商业航天的市场主体活力将会竞相迸发,资本热度将会有增无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火石产业大脑

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7月25日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上九天揽月”,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有飞向长空摘月亮的豪情壮志。如今,中国航空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着高度。

航天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门槛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在发展之初由我国政府主导,开展太空探索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军事作战的需要,并不具备商业用途性质。
中国的航天工业在国家主导下发展了 60 余年后,于2014年首次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政策、资本、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商业航天领域。2015年被业界普遍定义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元年,时至今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历经七载,数以百计的商业航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商业航天已经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01 商业航天产业链分析

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而开展的航天活动。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活动主要通过卫星与火箭两大航天器来展开,商业航天各个产业部门的技术经济关联与产业活动依次顺序如下:首先卫星生产厂商制造出来各种类商业用途的卫星,由运载火箭负责将卫星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同时地面配套设备为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卫星正常在轨运行提供支撑,最后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上的在轨卫星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用户提供通信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从而产生经济价值。根据上述逻辑,商业航天产业链总体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卫星制造企业。人造卫星整星一般由卫星保障系统和卫星载荷构成。卫星有效载荷是卫星入轨后用于执行卫星任务特定的仪器、设备或分系统,有效载荷的种类因任务类型的不同而异;卫星保障系统是指除了有效载荷以外卫星的其余部分,属于卫星的基础通用模块,主要包括热控、结构、供电、数据管理、推进、资轨控制、遥感测控等分系统组成。将卫星各大部分进行总装集成,最终生产出应用领域不同的人造卫星产品。人造卫星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卫星以及技术验证卫星等。

产业链中游主体为卫星发射服务企业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运载火箭是商业卫星发射的主要提供方,箭体结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中的制导系统及其附加系统中的电气系统是运载火箭主要构成。地面设备包括卫星测控设备和卫星终端技术设备。卫星的地面测控由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各地的测控台、站进行,用来检测判断在轨运行卫星各种仪器工作状态,保障卫星在政策轨道安全运行。卫星终端技术设备面向下游导航通信遥感多个应用场景提供基础设备,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卫星智能车载设备、卫星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设备等,属于卫星应用服务的上游环节。

产业链下游涉及卫星应用与服务企业,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主要应用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宽带服务、视频通话、高清视频点播等领域,凭借其与地面通信相比具有的覆盖面积广、不易受地面状况约束的优势,在海事通信、航空机载通信、陆地车载通信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在卫星导航应用领域,随着2020年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全面建设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定位导航、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海上遇险搜救、城市治理等大众消费、生产制造与政府服务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最初主要应用于国土、应急安全、气象等公共服务领域,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以及市场上各行业对高质量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增加,遥感卫星在精准农业、森林病虫灾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商业应用快速崛起。

图1:商业航天产业链图谱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绘制

02 商业航天投融资分析‍

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2015年被业界普遍定义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据上所述,本文选取2015年-2021年非上市公司投融资情况加以分析。

(一)商业航天投融资情况整体分析

图2:2015-2021中国商业航天融资事件数量与已披露融资金额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2015年中国商业航天起步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商业航天赛道,激发涌现一批民营初创航天企业。经过前三年的发展积淀,商业航天在2018年达到融资的最热潮,全年度共发生59笔融资事件。2018年之后商业航天融资热度稍有降温,但每年至少发生40笔投融资事件。从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来看,行业融资总额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最近的2021年稍有滑落。

(二)商业航天投融资情况细分赛道分析

图3:2015-2021中国商业航天细分赛道整体投融资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图4:2015-2021中国商业航天细分赛道历年投融资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由于2014年商业航天领域政策逐渐放开,卫星制造与火箭制造领域方才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加之卫星制造与火箭制造都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量大的特征,因此卫星制造领域与火箭制造领域发生的是融资事件相对较少,卫星制造领域与火箭制造领域在2015年-2021年期间分别由56起和78起融资事件,占比分别为19.6%和27.4%。卫星终端技术设备制造与应用服务环节没有受到国家严格的准入门槛限制,在2015年之前市场上已存在市场化运营的卫星终端产品与应用服务提供商,并且上游卫星制造技术进步以及国家航天商业化推动进程为地面设备与卫星应用服务的赛道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因此在2015年-2021年卫星终端技术设备制造与应用服务的融资事件及数量较多,共有151起,占比超过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事件的半数,达到53%。

从商业航天各细分赛道投融资情况的逐年进程来看,自2015年卫星与火箭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之后,民间资本对火箭制造与卫星制造两条赛道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火箭与卫星研制越来越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2016年,卫星制造与火箭的制造的投融资事件分别达到16起和18起,逐渐接近位于下游环节的卫星终端制造与应用领域。2019年,火箭制造领域共发生21起投融资事件,火箭研制成为该年最受资本追捧的商业航天细分赛道。

(三)商业航天投融资区域格局分析

图5:2015-2021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事件数量区域热力图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部分省市。北京发生的商业航天投融资笔数位居全国之首,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独居第一梯队。广东、江苏、湖北3省投融资笔数较为可观,位列全国第二梯队。天津、四川、上海、陕西、浙江、重庆、湖南等地紧随其后,处在全国第三梯队。宁夏、吉林两地也在大力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根据发生投融资事件数量排在全国第四梯队。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也有航天相关融资事件发生,位于全国第五梯队。全国其他白色颜色覆盖地区2015年至2021年期间暂无商业航天相关投融资事件。

(四)商业航天投融资重点城市分析

图6:2015-2021中国商业航天各城市发生融资事件概率分布图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表1:2015-2021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重点城市分析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从图6中看出我国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形成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竞争格局。通过表1可以发现,从企业行业分布来看,商业航天企业以下游卫星终端设备制造与应用服务领域居多。

结合图6和表1,从获得投融资企业城市分布看,北京市以36.8%的全国商业航天融资事件占比和49家获得融资企业的亮眼表现成为商业航天资本的核心聚集地。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航天资源,航天单位及科研机构数量全国最多,北京获得融资企业在各细分领域均有布局,已构建起从卫星与火箭的设计研制到卫星终端产品提供与服务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成为商业航天发展高地。

上海市和深圳市分别有10家和9家获得投融资企业,城市能级、人才、资本、金融、营商环境等优势是上海和深圳在商业航天领域获得资本青睐的关键因素。

武汉市和西安市均有8家企业发生商业航天投融资事件,成都市以7家企业获得资本融资紧跟其后。西安市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工业基地,形成了配套完整的科研、试验和生产、教育体系,是同样拥有完整航天产业链的地区,商业航天各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均有发生。武汉市是我国的传统工业重镇,商业航天发展正加速推进,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成都市军工科研生产实力雄厚,特别是航天军工电子优势突出,在卫星终端设备与服务领域投融资表现亮眼。

另外,南京市、宁波市、天津市、重庆市、长春市和长沙市均有商业航天产业链的细分优势节点,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03 总结

当今“商业航天”已经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名词,诸如蓝色起源 、SpaceX 、维珍银河等国际商业航天巨头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太空探索成就不断将航天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我国商业航天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我国航天工业基础实力雄厚,政策红利叠加资本热潮推动商业航天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走过了起步探索的1.0发展阶段,并朝向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牵引的2.0时代迈进。商业航天发展初期成立的初创型、成长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太空经济的一片蓝海吸引更多“后浪”席卷而来,掀起更大的波涛。

在本地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商业环境的驱动下,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汉、宁波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商业航天领域政策规划,加快商业航天布局。可以预见,在商业化程度更高的航天2.0时代,商业航天的赛道依然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商业航天的市场主体活力将会竞相迸发,资本热度将会有增无减。

本文系作者 火石产业大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