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困兽之战”,访谈6位合伙人复工实录

“困战”是新视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至如今,距离上海解封已将近一个月,北京解封已半月有余,在被“禁锢”的空间之中,有人在马不停蹄的线上工作,有人在封城之前已然“悄悄”飞走,有人穿越上海的街头只为了在增资协议上盖章让企业“续命”,有人内部复盘警醒自己远离严重泡沫赛道,有人内心盘算着未来7个月干完全年的活儿。

他们曾经是一群“空中飞人”,日常的工作是穿梭于机场和项目尽调之间,口干舌燥的与每一个项目规划商业模式、找寻资源,动动手指签下动辄千万、上亿的投资协议,如今他们一样被空间”困住”了。

可他们却在这一场“困战”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钛媒体创投家访问了6位顶级投资机构合伙人,向他们探讨北京、上海疫情之后的思与变。

遥望上海·变中求稳

史建杰 | 盈科资本首席风控官、高级合伙人

远离严重泡沫,透支未来估值的项目

盈科资本在这波疫情期间做到了坚持防控却不停工,公司在募、投两端均未受影响。下半年我们将依旧按照既往的投资节奏去寻找适合的项目,但是在投资风控方面我们将会更加严控项目质量关,并且远离市场上存在严重泡沫,透支未来估值的项目。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公司团队充分讨论,在继续秉诚“发现经济前行的力量”指引下,适时地推出了公司未来新的投资发展战略“金梧桐计划”,整合公司落地企业众多的资源优势,与具备落地优势的地⽅政府设⽴专项投资基⾦,实现企业落地、政府招商、资本赋能三⽅共赢的良好局面,“金梧桐计划”已经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主要地区迅速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将实现双轮驱动的投资发展策略,一方面,一如既往的聚焦⽣物医药、硬核科技、双碳战略核⼼主赛道,覆盖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级市场和定增战略布局核⼼资产;另一方面,深入推广“金梧桐计划”创立一种具有盈科资本模式的“政府-项目-资本”的投融资模式。

未来之思:

现在是PE投资的又一艰难时刻,资产泡沫严重,“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给基金管理人带来巨大的挑战,行业内共识“寒冬来了”。其实高超的赛车手更会利用阴雨天这样的恶略环境实现弯道超车,我们正在努力成为这样的赛车手,越是在行业低迷,市场一片哀鸿时越要敢于出击,去寻找更多潜在优质的资产,敢于出手,敢于亮剑。真正有价值,赚大钱的投资是“雪中送炭”式的投资,而不是“锦上添花”式的投资。在市场经济低迷时才能发现更多真正有潜力的标的,支持它,伴随它,服务它,直到它开花结果,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秉诚的投资理念。

投资上秉诚“双性”原则,即“确定性”和“成长性”。确定性是我们依旧会重点布局赛道中已经走出来并具备龙头地位或者市场排名靠前的公司。比如,疫情期间投资的粤芯半导体、万象一二三等项目;成长性是选择赛道中具备相当的研发创新能力,产品已经初步得到市场验证,未来具备对行业市场主流产品实现技术升级甚至产品替代能力的公司。这类公司的特点是成长中会有波动,我们一旦看好会选择长期伴随,做时间的朋友。比如,疫情期间布局的真实生物、爱宠生物、洛必德、城满电等项目。

杨光 | 耀途资本 合伙人

投资者将越来越务实,更关注商业化落地的预期和进展

疫情期间二级市场遭遇过一段暴跌和新股破发,对于中后期投资者而言会有一定压力,会变得相对保守、稳重;对于我们这些投资第一轮、第二轮的早期机构而言,影响并不是很大,市场压力的传导是一级一级的,除非长期看衰未来经济,否则天使轮的热度不会降低太多。

在上海封城期间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着工作节奏,2个月时间交割了5个项目,是行业内少数依然高频、积极出手的投资机构,同时,我们也密集关注被投企业的状况,给予不同的生存建议,例如合理人员结构优化、尽快对接融资、已商业化的企业加速追进回款保持现金流等方案。

疫情期间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不确定性,对于企业家和投资人的信心打击很大,但目前上海已进入复工阶段,市场情绪在逐步恢复,我也离开了上海在外地隔离满了14天,已经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方出差,与云交割了的项目“握个手”,同时也去拜访些储备项目,相信上海大多数的投资机构和我们差不多,至少有1-2个同事出去跑跑项目了。

未来之思:

下半年耀途资本依旧是坚持自己的投资节奏,在投资方面我们是研究驱动的策略,当研究透一个赛道之后会在其中做多点布局,看的周期也很长,退出大概在5-8年的维度,我们对中国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当下的波动不会影响长期的投资策略。

除了我们比较擅长的半导体芯片、基础软件和人工智能应用等赛道外,耀途资本今年也已经开始系统性的布局新能源和碳中和赛道,这里既包括和新能源相关的芯片和材料,也包括动力电池、光伏、储能等领域带来新变化的技术公司。

宏观环境的变化,投资人对于项目判断的标准将越来越高,比如创始人的领导力和凝聚团队的能力、经济下行之下的融资能力等等,环境好的时候大家愿意烧钱去投商业化漫长但想象空间巨大的项目,如今市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务实、更关注商业化落地的预期和进展。

余璐 | 零一创投 管理合伙人

未来用7个月干完12个月的活

疫情期间融资项目少,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做行研、做减法。利用这段难得的专注时光,针对部分赛道做了深入行研,并pass了一些不适合我们出手的细分领域。未来会更加聚焦在“科技驱动的供应链升级”,深入布局供应链科技和跨境国际化这两个赛道。在一些热门赛道,我们也会针对适合我们的细分领域,定向扫案子。

对于团队的判断,会加上“灵活”和“韧性”两个考量维度。外部环境的变化比以往都大,外部资源的获取比以往都难,需要团队多一份“灵活”、多一些“韧性”。

以往每年投12-15个案子,今年也会保持同样的投资节奏。在疫情期间也投资了好几个项目,但进度条还是有些落下,后半年要加快进度了,未来用7个月干完12个月的活。

未来之思:

抢菜抢出来的人生信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只有“快”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资源,占领先发优势。在获取到资源后,又要会“变”,让自己可以拓展到更多资源,给自己拉满buff,才有回旋的余地。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让自己都进入恐慌的境地。

这次上海疫情很明显能看出很多企业的供应链能力是不足的,特别是仓配能力。中国快递物流的发达让大家享受了极大的便利和很低的成本,很多企业的唯一仓库不是选在产地就是选在销地,在正常情况下都能满足用户和客户的需求。经过疫情之后,我相信更多企业会选择云仓的方式,让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仓配能力更加灵活。就像大家会在云厂商的选择上多选几家供应商一样,以保证极端情况下,依旧公司能正常运营。

此刻北京·坚守节奏

余乐 | 绿动资本 投资执行董事

投资维度增加企业抗风象能力的考量

除了出差受限制以外,日常的项目会议依旧在线上有条不紊的进行,未来几个月将会密集性的出差把上半年敲定的项目落地、尽调。

疫情期间对于投资人的影响比较小,这可能与我们所投资碳中和、新材料、新能源赛道有关,受疫情干扰、波动较小。创业者的感受更直接、更强烈,在此期间我们与项目保持了频繁沟通,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建议,比如,现金为王,将原有增长的思路转变为保住现金流、长久生存的思路等。

未来之思:

在投资维度上会增加对于企业抗风险、抗干扰能力的考量。比如,下一波疫情来临后企业是撑不过三个月呢?还是无论外部的环境如何,企业本身的属性和商业模式并不会受到很大震荡,依旧可以坚持活下去呢?这是除了宏观背景之下,另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郭鑫 | 中科创星 合伙人

保持投资节奏,思考更多抗周期赛道的布局

中科创星主要关注和布局的是一些前沿、技术壁垒高以及高成长的技术型公司,而前沿技术发展存在特定的周期,不会突然爆发,所以从整体的投资节奏上来说,尽管大环境会有变化,但考虑到技术周期,我们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和变化,每个月的预审会和投委会都在按部就班进行。

不过,疫情冲击之下,很多需要线下调研、实地考察以及行业间的信息交流的活动确实受到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改为线上沟通,不过,信息的实效性和有效可能就没有那么“充分”。

但是,疫情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沉淀和积累的时间,可以去进行深度的思考并讨论关于目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发展趋势、行业估值如何调整、如何挖掘新的投资阵地、以及疫情之下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问题。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验证和甄别企业的业务模式是否完善以及否存在潜在的风险等。

中科创星是北京、西安双总部,在北京疫情临时管控之前已经有部分同事离开了北京,飞往其它城市去做考察和尽调,留在北京的同事则是居家办公,与在外的伙伴配合一起远程尽调并与项目方和上下游的供应商交流。

由于我们关注并投资的大部分项目来源于科研院所、高校,在疫情期间我们主要考察了很多非北京、上海的其他的中科院的科研院所,加深了我们与其他地区的科研院所的联系。

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开展投后服务。比如,疫情期间,中科创星的硬科技管理营在线上积极开展云学堂活动,为被投企业在现金管理与融资决策、如何开拓目标市场赢得灯塔客户等方面答疑解惑,为企业排忧解难。

未来之思:

疫情对投资机构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对被投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上海的疫情导致很多被投企业停工停产、供应链暂停,收入和利润成为很多企业今年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疫情之后有部分企业开始思考预备方案,已经在江苏、浙江等地建设工厂来应对下一次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变化。

此外,国际形势云谲波诡,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等都对全球及我国经济环境产生了不少影响,我们也开始思考更多的抗周期赛道的布局,因为大国竞争最后拼的还是硬科技。

孙婷婷 | 内向基金 合伙人 

着眼于发现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消费企业

在疫情期间和之后,我们发现在微观层面,消费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品和服务的交付已经完全不同。同时,在宏观层面,企业资本化预期也发生了变化,资本市场估值、上市节奏已经完全不同。

从资本层面来说,资本市场低迷会明显削弱创业动力,项目端供给的减少是可预见的。但是回望历史,伟大企业的诞生往往跟当时的资本冷热并无紧密关系,资本从来不是衡量市场机会的标尺,行业进步是由有智慧和远见的创业者以巨大的耐心和韧性来推进的。

从投资策略来说,我依然将持续关注新消费各个领域的早期企业,着眼于发现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消费企业,包括最源头的合成生物、上游的供应链、下游的产品、品牌和服务等,并在过程中不断的迭代我们自身的认知和判断。

未来之思: 

消费赛道是可预见的穿越周期、国界、民族的行业机会,作为专注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人,面对新一代创业者,我们必须有深度且持续进化的品牌认知,有更加国际化的品牌视野,拥有从Seed到IPO的全局观,和从产品、品牌到运营的外部战略视角,但又能以敬畏之心对创业者保持友好的资本态度。(本文首发钛媒体App,编辑 | 郭虹妘)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