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做决策,我们的社会准备好了吗?

钛度号
你真的接受AI成为你的第二大脑了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学术头条

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越来越依赖算法来处理信息、推荐某些行为,甚至代表他们采取行动。

但是,如果真的让 AI 帮助、甚至代替我们来做决策,尤其是涉及主观的、道德伦理相关的决策,你能接受吗?

近日,一个来自广岛大学的研究小组探究了人类对引入人工智能决策的反应。具体来说,他们通过研究人类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互动,探讨了一个问题:“社会准备好接受人工智能道德决策了吗?”

该团队于 2022 年 5 月 6 日在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

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向 529 名人类受试者展示了驾驶员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在研究人员创建的场景中,汽车驾驶员必须决定是将汽车撞向一群人还是另一群人,而且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事故将对一组人造成严重伤害,但会挽救另一组人的生命。

实验中的人类受试者必须对汽车驾驶员的决定进行评分,驾驶员有可能是人类,也有可能是人工智能。以此,研究人员旨在衡量人们可能对人工智能道德决策产生的偏见。

(来源:广岛大学)

在他们的第二个实验中,563 名人类受试者回答了研究人员提出的一些相关问题,以确定人们对AI在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后,对人工智能伦理决策有何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有两种情况。其中一个涉及一个假设的政府,该政府已经决定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做出道德决定;另一个场景允许受试者“投票”是否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做出道德决定。在这两种情况下,受试者都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技术做出的决定。

第二个实验旨在测试将人工智能引入社会的两种替代方式的效果。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受试者被要求评估人类或人工智能驾驶员的道德决定时,他们对两者都没有明确的偏好。然而,当受试者被问及是否应该允许人工智能在道路上做出道德决定的明确意见时,受试者对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有更强烈的意见。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结果之间的差异是由两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第一个要素是,很多人认为整个社会不希望人工智能做与伦理道德相关的决策,因此当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他们会被自己的观念所影响。

“事实上,当参与者被明确要求将他们的答案与社会的答案区分开来时,人工智能和人类司机之间的差异就会消失。”广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Johann Caro-Burnett 说。

第二个要素是,在将这项新技术引入社会时,是否允许讨论该相关话题的结果,因国家而异。“在人们信任政府并拥有强大政府机构的地区,信息和决策权有助于受试者评估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的方式。相比之下,在人们不信任政府且制度薄弱的地区,决策能力恶化了受试者评估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的方式。”Caro-Burnett 说。

“我们发现,社会对 AI 道德决策存在恐惧。然而,这种恐惧的根源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事实上,这种对人工智能的拒绝来自个人认为是社会的看法。”广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 Shinji Kaneko 说。

图 | 平均而言,人们对 AI 驾驶员的道德决策的评价与人类驾驶员的评价没有区别。但是,人们并不想让人工智能在路上做出道德决定(来源:广岛大学)

因此,当没有被明确询问时,人们不会表现出任何对人工智能道德决策有偏见的迹象。然而,当被明确询问时,人们表现出对人工智能的厌恶。此外,在增加了关于该主题的讨论和信息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的接受度在发达国家有所提高,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恶化。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对新技术的拒绝,主要是由于个人对社会意见的信念,很可能适用于其他机器和机器人。“因此,重要的是要确定个人偏好如何汇总为一种社会偏好。此外,正如我们的结果所表明的那样,这类结论在各国之间也必须有所不同。”Kaneko 说。

参考资料:

https://www.hiroshima-u.ac.jp/en/news/71302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214804322000556

本文系作者 学术头条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5-01-26 22:55

琼州海峡迎来过海客流高峰

2025-01-26 22:43

2025春节档新片预售票房破7亿

2025-01-26 22:42

多只QDII基金宣布降费,助力投资者低成本海外投资

2025-01-26 22:38

下周(1月27日-2月2日)市场大事预告

2025-01-26 22:32

涉中国公民被骗至境外遭非法拘禁案重要犯罪嫌疑人颜某磊到案

2025-01-26 22:10

李强同外国专家举行新春座谈会:将继续扩大科技开放,拓展和深化联合科研

2025-01-26 22:08

蔚来公布维权法律行动进展:多个账号被固定证据,后续将采取相应法律行动

2025-01-26 22:06

红星美凯龙:与阳光海天旗下子公司为正常解约,不存在“暴力撕毁合同”

2025-01-26 21:42

安徽: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2025-01-26 21:41

2024年广东“以旧换新”销售额1534.5亿元,规模全国第一

2025-01-26 21:15

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启动,宁德时代成首选供应商

2025-01-26 21:14

积极发放“春节福利”,11家科创板公司1月实施现金分红

2025-01-26 21:12

1597家深市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出炉,通信、电子、汽车等净利润增速超50%

2025-01-26 20:52

广州市属国企联合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

2025-01-26 20:32

上海:高速出沪客流日超30万辆次,G40长江隧桥流量破历史峰值

2025-01-26 20:11

1月26日新闻联播速览16条

2025-01-26 20:06

275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15家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10倍

2025-01-26 19:59

彩虹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预增81.52%-99.67%

2025-01-26 19:58

ST百利:拟使用不超过1亿元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2025-01-26 19:57

茂莱光学: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6亿元,用于超精密光学生产加工项目等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