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又亏了?为何互联网医疗赚钱这么难?

钛度号
如果能有率先跑通商业模式的企业出现的话,无疑将会有更多的红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江瀚视野

在当前整个市场之上,互联网医疗无疑是市场最受关注的焦点,疫情之后伴随着大家对于医疗健康的关注,互联网医疗逐渐成为了市场的风口,而也有不少互联网医疗公司借机上市,然而就在互联网医疗的第一梯队中,阿里健康却在最近给出了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财报,好不容易实现了去年盈利的阿里健康又亏了,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互联网医疗赚钱为啥这么难?

好不容易盈利的阿里健康又亏了?

据国际金融报的报道,阿里健康公布了2021年年报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实现营收20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2.6%,毛利达41.1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约人民币670.2百万元,同比增长98.9%。

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业绩亏损似乎成为了一个跨不过去的“坎”。根据此次阿里健康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利润亏损达到2.65亿元,经过调整后亏损3.94亿元,而2021年同期调整后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损近10亿元。

而据搜狐财经的报道,2021财年阿里健康首次实现年度全面盈利,年利润为3.43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6.31亿元,而今再次由盈转亏。近年来,阿里健康营收增速连续下滑,2022财年跌至历史低谷,年亏损额同样创新高。

公布财报同时,阿里健康发布回购计划,将购入不超过3%已发行股份用于股权激励。阿里健康称,市场上买卖股份的现行价格被低估,正是购入股份的良机。

具体来看,2019至2021财年,阿里健康营收增速分别达108.62%、88.65%、61.57%。与京东健康类似,阿里健康的业绩驱动源于医药电商业务。

阿里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涵盖医药自营业务、天猫医药平台及新零售业务。 挑大梁的是医药自营业务,包括自主经营的B2C零售、相关广告业务和B2B集采分销,主要载体为阿里健康大药房,涉及处方药、非处方药(OTC)药品、保健滋补品等品类。

报告期内,医药自营业务实现收入179.11亿元,同比增长35.5%,占总营收比例达87%。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不断丰富自营B2C零售商品类目和SKUs,加速处方药业务布局,丰富处方药SKU,扩大处方药销售规模等。 2022财年,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2%。

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于过往十二个月在集团线上自营店实际购买过一次或者以上商品的消费者)超过1.1亿。此前两年,这一数字分别为8100万、4800万。对应增速由69%降至36%。

为啥互联网医疗赚钱这么难?

之前当阿里健康盈利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健康给市场带来了一个不错的市场良机,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应该发展会不错,然而没想到的是转过年来阿里健康就又开始亏损了,为啥互联网医疗赚钱这么困难呢?

我们仔细看阿里健康的业务结构就会发现,作为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阿里健康的主营业务分三大板块,分别为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和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而其中最有特点的无疑是医药自营业务,也就是自己卖药,根据界面的报道,2022财年,该项业务营收为179.11亿元,同比增长35.5%,占总营收的87.04%,从这个比例就可以发现,这是阿里健康的主营业务。

首先,阿里健康为啥好不容易盈利了又亏损了呢?说实在,看到当前阿里健康所面临的这个问题让人最大的感觉是虽然有些意料之外,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情理之中,阿里健康自己对于亏损原因的解释是费用增长主要由于在天猫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大药房品牌心智建设加大投入,以及为提升线上B2C药品销售市占率、加速处方药业务布局增加相应市场投放。

这些解释看上去似乎还是比较合理的,作为背靠阿里系强势的流量和市场资源的一家上市巨头,阿里健康坐拥淘宝、天猫、支付宝、医鹿APP、高德、钉钉、夸克搜索等等优势的流量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依然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也可见当前互联网医疗的相对艰难。稍微总结一下,阿里健康的意思就是当前用户拓展的需要大量的投入,所以投入大幅度增加了,自然也就导致了亏损,这就是阿里健康的逻辑。

其次,为啥互联网医疗赚钱会这么难呢?纵观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当前的互联网医疗的市场逻辑是非常明确,这就是互联网医疗的三大核心业务支点:医、药、养,而对于大多数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都是在这三个里面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不过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太多的企业能凭借着三者服务的转换实现持续的高盈利,结合阿里健康等一系列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玩法,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互联网医疗赚钱的难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药几乎是大多数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却限制很大。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医药其实是大多数企业的核心业务,这是因为当前的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参与方大部分都是拥有一定的电商基础,而医药无疑是相对而言具有电商背景企业最核心的优势所在,从电商买东西到买药的逻辑几乎是顺理成章,但是问题是医药毕竟是特殊产业,医药交易的限制很大,高利润的处方药管控严格,管控较松的非处方药却利润有限,这就导致了整个市场的主要参与方虽然大部分的收入占比都是卖药,却始终没能实现市场的突破。

二是用户拓展的流量成本是谁都无法规避的难题。互联网买药虽然对于不少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用户来说却没有那么常见,虽然有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坐拥互联网巨头的背景,第一批的冷启动流量还是比较充裕的,但是一旦上市之后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市场压力,最终往往会走上烧钱买用户的道路。而且当前用户在长期互联网的教育下成本越来越高,一个新客的成本平均至少要到10元以上,而且用户促活的压力依然巨大,最终结果就是赚钱变得相对困难。

三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依然难以彻底替代线下医疗。对于当前大部分的互联网医疗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但是离传统的线下看病诊断还是有比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大量的医疗观察和医疗检测都难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这就直接导致了医生的诊断难以明确,最终虽然互联网医疗希望很大,却同样面对着难以扩展的难题。

因此,互联网医疗想要赚钱的确是相对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始终在亏损的原因。

第三,互联网医疗的未来该怎么看呢?其实,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其实互联网医疗的未来还是有非常大的希望的,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当前的问题能够逐渐被技术所解决,比如说当前不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就可以实现测量心率、血压、血氧等多种检测,并且这种检测还在不断增长,如果技术能进一步完善的话,其实通过互联网诊断与智能物联网检测相结合,不少基础疾病就有可能在网上实现诊疗。而且,虽然当前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是依靠卖药赚钱,但是医疗和保健的需求已经开始不断增加,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布局也开始逐渐完善,如果能够把这些短板不全的话,互联网医疗的机会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互联网医疗赚钱难是当前难以回避的问题,但是既然市场参与者这么多,如果能有率先跑通商业模式的企业出现的话,无疑将会有更多的红利,现在就看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了。

本文系作者 江瀚视野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8:12

中办、国办: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

18:10

中办、国办: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18:10

中办、国办: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18:09

中办、国办: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稳住股市

18:08

中办、国办: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8:0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7:59

中国集成电路测试和容错计算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闵应骅逝世

17:55

年度活跃买家数突破1亿,阿里1688宣布所有面向买家的AI产品将免费

17:52

山西发布“3·19”重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疲劳驾驶与监管不到位致14死37伤

17:51

祥鑫科技:与三度智能、武迪电子分别签订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战略合作协议

17:44

初医生回应被3·15晚会点名:郑重致歉、立即展开全面调查,决定向相关用户先行赔付

17:26

三大运营商回应通信电话营销相关报道:高度重视,开展全面自查

17:17

福建:加快实施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探索建立全国首个海洋资源交易平台

17:16

华菱钢铁:拟引入外部投资者向涟钢电磁材料公司增资不超过15亿元

17:13

九鼎投资:公司与成都借宝、人人行科技不存在股权控制关系

17:09

本周新增赞同科技、陕西瑞科等7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17:08

本周新增威美控股、司凯奇国际2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17:03

“诺诺网”页面出现自动跳转到第三方“大转盘”游戏等问题,航天信息公告回应

16:45

海通证券:AI革命助力中国新旧动能转换,20年前的重估中国可能再现

16:43

海默科技:董事长配偶、部分高管拟增持公司股份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