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怎么就走到了退市边缘?

钛度号
每日优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留给它证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一刻商业,作者 | 蕙芷,编辑 | 周烨

2015年,有两个在众多电商创业项目中跑出来的佼佼者,一个是拼多多,一个是每日优鲜。

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生鲜电商起家,彼时的拼多多是拼好货,每日优鲜就是每日优鲜。七年过后,拼好货变成了拼多多,成为电商三巨头之一;但每日优鲜却在艰难前行。

一年前,头顶“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光环,每日优鲜率先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但上市首日,股价遭遇破发。随后的几个月里,每日优鲜的股价一泻千里,市值蒸发超百亿。

从资本的宠儿到被资本抛弃,每日优鲜到底怎么了?

事实上,每日优鲜是伴随着质疑声成长起来的。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每日优鲜开创的前置仓模式。

众所周知,生鲜电商是个从诞生之初就被看做是个烧钱的生意,而前置仓模式正是最烧钱的一种。正因如此,目前行业里只有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选择了这种模式,结果是两者都绕不开亏损这个话题。

但“同亏并不同命”,曾经先一步上市的每日优鲜处境更为艰难。

由于至今每日优鲜还没有发布2021年财报,5月19日其便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发出的警示函,表明公司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

更严重的是,每日优鲜的股价已经持续跌破1美元/股,并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每日优鲜已经徘徊在退市的边缘。

站在十字路口的每日优鲜,正在转换思路。当前其将部分ToC业务转换为ToB业务,开拓零售云和智慧菜场的业务,同时还布局了预制菜领域。

显然,在新的领域,每日优鲜不再是领跑者。新故事能否成为每日优鲜的“救命稻草”还是个未知数,留给它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01 市值蒸发超百亿,每日优鲜为何不受宠?

跌跌不休,是过去一年每日优鲜的常态。

截止6月1日收盘,每日优鲜股价为0.245美元/股,远低于开盘时的13美元/股。

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上市公司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就会收到退市警告。据一刻商业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4月21日开始,每日优鲜的股价就开始低于1美元,长达29个交易日。

这意味着,每日优鲜正在退市的边缘徘徊。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2年已经过去五个月,每日优鲜的2021年财报仍不见踪影。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公司无法在最终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报。

除此之外,近期每日优鲜还新增了1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532.95万元,可谓“雪上加霜”。

事实上,自去年上市以来,每日优鲜的股价便一泻千里。不到一年的时间,市值从曾经鼎盛时期的200亿元跌至如今的3697万元。

要知道,每日优鲜曾是资本的宠儿。爱企查显示,截至目前每日优鲜共获得11轮融资,是融资次数最多的生鲜电商平台,融资金额超过百亿。

值得一提的是,生鲜赛道鲜有“国字号资本”入局,但每日优鲜的背后不乏中金资本、青岛国资、苏州常熟政府产业基金等资本入局。

如今,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这个曾经想成为“千亿级生鲜企业”的资本故事逐渐化为泡沫。这让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股民,都对每日优鲜失去了信心。

有投资人曾经对《深网》表示,“这次疫情里,很多生鲜电商平台都在咬牙坚持,未来也依然会靠烧钱来吸引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很难吸引资本进入。”

在雪球网每日优鲜股票信息讨论区,股民们叫苦不迭,有股民直言“每日优鲜风光时没有很闪亮,但下落得很快”。股东和股民用脚投票,证明了每日优鲜的尴尬处境。

需要明白的是,每日优鲜在资本市场的困境,似乎在意料之中。说到底,资本市场的表现还是由其业绩决定的。从每日优鲜的财报可以看到,其业务表现乏善可陈。

据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该期总净收入达到人民币21.219亿元,同比增长47.2%;GMV总额达到25.729亿元,同比增长41.0%。

伴随着营收和GMV增长的同时,是亏损的不断增大。同期,每日优鲜净亏损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01%。而将时间线拉长,2021年前三个季度,每日优鲜累计亏损30.17亿元。

坏消息不止于此。去年三个季度,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72亿元,流动负债超过32.23亿元。这意味着,如果短期内拿不到新的融资,每日优鲜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如今每日优鲜的增长还是靠烧钱换来的,何时盈利更是个未知数。资本自然也会用脚投票,这也直接导致每日优鲜从宠儿变为了弃子。 

02 前置仓模式受质疑,每日优鲜盈利没指望?

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曾经说过,他们最大的优势可能是认准一件事能干10年,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在10年内,都是对的事情。

2015年成立的每日优鲜,距离十年之约还有三年。也是在同一年,风投女王徐新曾表示,“电商还有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你拿下了生鲜就能拿下天下。”

但随着各路玩家的进场,行业的共识是,在整个电商赛道中,生鲜电商是最难攻克的壁垒。损耗高、毛利低,赛道上的玩家似乎都没有绕过亏损命运。

而在众多烧钱模式中,每日优鲜开创的前置仓模式是成本最高的。

所谓前置仓,指的是将仓库从城市远郊,搬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仓库实现既能存储也能配送,辐射周边三公里,从而实现最快送货上门的一种解决方案。

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其他模式,前置仓模式解决了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半小时即可配送到家。更重要的是,在生鲜损耗率高的特点下,前置仓模式也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

彼时,源源不断的融资是每日优鲜建仓的底气。每日优鲜融资8轮,共计10亿美元,跑了4年的前置仓,建仓1500个,商品覆盖3000SKU,可以说是行业独一份。

硬币的另一面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市场一片红花,前置仓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本太高。

每日优鲜连年增大的亏损便说明问题。近日,据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的预测,2021年财年净亏损为37.37亿元-37.67亿元。对比之下,2020年同期,全年净亏损仅为16.492亿元。

与此同时,在毛利率上,每日优鲜也在同步下降。据财报披露,其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3%,同比下降8.1%。对此,每日优鲜表示是由于2021年期间向客户提供的折扣、优惠券和奖励增加所致。

盒马CEO侯毅曾称前置仓是伪命题,而他否定前置仓的理由有三点: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难保证。天风证券研报也显示,前置仓模式盈利难,在于毛利难以覆盖履约费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研究前置仓模式多年的每日优鲜,仍没有逃过高亏损、低毛利的命运。

究其原因,前置仓模式需要的建仓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都不是小数目。此外,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业务是自营模式,所有商品都是自己采购储存并配送的,在这个链条上,每一环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更不要说盈利了。

体现在数据上,去年三个季度,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16.19亿元,同比增长40%。而从2018年开始,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居高不下,并占据各项开支的首位。

2018-2020年,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履约费用,图/每日优鲜招股书

除此之外,摸着石头过河的每日优鲜还走了很多弯路。业内人士曾对《深网》表示,“最不成熟的就是选址问题,每日优鲜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一些性价比不高的前置仓被关闭也正常。”

还有一个问题是,前置仓模式很难适应三四线城市。

一位每日优鲜高管曾对晚点LatePost表示,前置仓模式,一线城市可以跑通,二线城市部分区域勉强可以跑通,三线城市不能做。彼时,每日优鲜曾经去过几个三线城市,因为单量低迷,亏损严重,最后放弃。

上游成本居高不下,反应到用户层面,便是客单价的提高。每日优鲜想要用户“多快好省”地买菜,“快”是达到了,但想做到“省”很难。

据每日优鲜招股书披露,2020年每日优鲜的客单价约为94.6元。这个数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对比之下,叮咚买菜2021年客单价为52元,两者相差一倍之多。

客单价的提高,让每日优鲜流失了用户。比达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每日优鲜月活跃用户数排行已从行业第一跌至第三。

更重要的是,成本增大、亏损严重,直接导致每日优鲜债台高筑。今年三月起,不断有每日优鲜拖欠货款的消息传出。据时代财经报道,每日优鲜欠款金额最多的接近千万元,还有供应商在其总部大楼下拉横幅讨债。

眼下,四面楚歌的每日优鲜似乎已经从山巅跌入低谷。

“这个生意最后一公里是破局点,决胜、终局是在第一公里。”徐正曾向晚点LatePost表示。但如今,最后一公里什么时候能盈利,是更重要的问题。

03 新故事,能不能救每日优鲜?

前置仓模式还未被完全验证,每日优鲜开始讲起了新故事。

在最新的财报中,智能生鲜和零售云是被每日优鲜频繁提到的词。去年上市后,徐正曾表示前置仓业务只能支撑起百亿市值,而每日优鲜未来希望通过“零售云+智慧菜场”业务成为一家千亿美元的公司。

探讨新故事够不够性感之前,首先要看下场上玩家的情况。

事实上,当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线下流量价值越来越大,而“五环外”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量时,菜市场在整个生鲜市场的渠道价值,不容忽视。

菜市场作为长期占据生鲜的传统渠道,自然成为巨头争抢的香饽饽。不只是每日优鲜,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早就盯上了智慧菜场这块蛋糕。

2019年,美团已经在孵化菜市场O2O项目“菜大全”。通过平台加盟模式,整合菜市场中各家摊贩们的菜品,做品控、打包,再以独立品牌的形象,入驻到外卖平台上。36氪曾报道,2020年菜大全已经在武汉、佛山、广州、南通、成都、深圳等多个城市开出了近220家门店。

去年3月,京东生鲜改造多家传统菜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改造内容包括为菜市场配置系统应用专员、提供农产品的品控能力等。

按照徐正的说法,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就像是线下菜市场领域的淘宝,做的是连接商户和消费者的交易平台,包括为商户提供电子支付、在线营销的SaaS服务包。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优鲜已签约中国18个城市的73个智能生鲜市场,并在中国13个城市开始运营52个智能生鲜市场。

这是一个比前置仓更大的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智慧菜场的行业规模会在2025年达到6004亿元,是前置仓的两倍。

市场规模大,便意味着竞争的激烈。更关键的是,改造菜市场需要时间,想要短期内看到效益并不容易。即便是入场的玩家,也都处于讲故事的初级阶段,究竟这个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更是未知。

另一方面,每日优鲜的零售云业务也处于初级阶段。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优鲜与11家超市签订了向其提供零售云服务的合同。可以看到,目前还处于签合同的阶段,后续运营需要的成本,以及能收获多少成绩也是未可知。

根据艾瑞数据,整个社区零售行业的规模预计将增长到2025年的15.7万亿,线上渗透率达到2025年的45.5%。想要把数以万计的夫妻老婆店、便利店与零售云结合起来,行业里还没有标准答案。先尝试的人试错成本无疑更大。

除此之外,疫情的宅家需求刺激了预制菜的火爆,场上的玩家更是数不胜数。每日优鲜入局,肉眼可见很艰难。如果想要用低价、营销来换取用户和单量,每日优鲜的子弹已经所剩无几。

现实的问题是,跑了六年的每日优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市场和资本留给它的时间所剩无几。不能忽视的是,靠讲故事、造概念就能获得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重拾资本信心,还要靠每日优鲜拿出实打实的成绩。

本文系作者 一刻商业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