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违规,哈啰未来想做什么?

钛度号
迈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哈啰,与美团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消费钛度

日前,作为共享单车“大战”后幸存者之一的哈啰,被曝抽奖活动大玩“文字游戏”涉嫌虚假宣传。实际上,从单纯的共享单车到业务多元的平台转型过程中,哈啰曾屡次遭受监管部门关注。此外,出行服务暗含的隐患,也在催促着哈啰向多元化平台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转型是这类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企业的必经之路,但想要发展成熟还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投入。

不过,尽管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为哈啰开拓新业务提供了筹码,但也难抵哈啰的连年亏损。值得一提的是,忙着跑马圈地的哈啰在共享单车业务上还在和青桔、美团持续对垒,迈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哈啰,与美团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

涉嫌虚假宣传

5月16日,据媒体报道,有网友爆料哈啰官方微博发布抽奖文案涉嫌虚假宣传。

4月25日,哈啰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关于哈啰品牌升级的消息,其中进行了转发扩散抽奖得现金活动。该文案显示,“转发扩散抽1位送(1+2+…+365)元现金红包。”上述网友称,通过文案中的公式利用等差数列计算中奖金额应为66795元,但实际哈啰只发放368元。

针对此事件,相关律师向《消费钛度》表示,“根据我国广告法相关规定,商家宣传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哈啰在其宣传文案中对奖金金额设置含糊不清,确实引人误解,涉嫌虚假宣传。”

目前,哈啰官方并未出具相关声明对此事进行说明,相关微博已经删除。但哈啰方面对媒体表示,哈啰已在评论区回复过另一网友,表明现金红包只有368元,中奖者没有看到所以产生误解。

但上述律师认为,哈啰在评论区的回复并没有针对所有活动参与者进行补充说明,不能把责任归咎于获奖者没看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实际上,哈啰在2020年就曾因误导消费者被处罚款。企查查App显示,2020年5月,哈啰所属企业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款4000元。

此外,《消费钛度》发现,哈啰所属企业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处罚信息高达100多条。企查查App显示,截至2022年4月7日,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有122条行政处罚信息,罚款总金额为64.51万元;22条历史行政处罚信息,罚款总金额为16.15万元。其中,共享单车占用城市道路、违规停放等是哈啰被处罚的主要原因。

对此,上述律师分析称,“共享单车是作为新兴品类出现,诞生之初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详细规范。

博未咨询公司研究员韩博宇对《消费钛度》表示,“经常因为违停被处罚也从侧面透露出,哈啰内部的管理系统及对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规划不够成熟。”

转型逃不开违规

这次抽奖文案涉嫌虚假宣传只是近期哈啰出现问题的一个缩影,根据哈啰的行政处罚信息,哈啰旗下顺风车及金融产品成也为近年来状况频发的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哈啰成立于2016年9月,从共享单车业务起步。作为共享单车“大战”后幸存者之一的哈啰,目睹曾经的两大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卖身”美团、ofo遭遇破产,前者的经验让哈啰意识到单纯靠共享单车存活难度系数太高。

哈啰创始人、CEO杨磊曾表示,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在一条小赛道中活得小而美,要么让自己成为超级综合性大平台,要么就是把自己卖掉。

2018年9月份,哈啰将“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并启用全新的品牌标识系统。2019年1月25日,哈啰顺风车服务正式上线,是其从单纯的共享单车向多元化平台转型的重要一步。目前,哈啰经营业务包含共享单车和顺风车,在外卖、电动车、充电桩、金融等市场均有涉猎。

不过,随着涉猎越广,哈啰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企查查App显示,2021年12月,哈啰出行网约车出行平台三名注册司机,因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被海丰县交通运输局处以罚款共计3万元。

此外,哈啰旗下于2019年上线的借贷产品“臻有钱”也屡遭消费者投诉。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臻有钱”相关的投诉信息有144条。其中,消费者多次投诉“臻有钱”收取不明手续费、实际收取利息金额不符、暴力催收等问题。

4月18日,有消费者投诉称,“通过哈啰出行‘臻有钱’借钱6000元分12期,每月要多还82元保费,与借钱界面显示的金额严重不符合。致电‘臻有钱’客服,客服表示82元保费也是利息。但该保费并未加在借款界面所展示的总还款金额和每月还款金额中。”

《消费钛度》通过哈啰App发现,借贷产品“臻有钱”的年化利率10.8%起,同时注明“一千元用一天只需0.3元起”,并未标注具体的利率区间。

模仿美团模式?

从“哈啰单车”到“哈啰出行,再到“哈啰”,哈啰的下一步瞄准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型企业。

在韩博宇看来,转型是这类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企业的必经之路,但平台转型、业务拓展意味着“烧钱”,想要发展成熟还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忙着拓展业务的哈啰获得了不少资本的青睐。2016年11月至今,哈啰共获得15轮融资,已经达到29.64亿美元+超5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规模。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宁德时代、蚂蚁金服、GGV纪源资本、春华资本以及大湾区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加持。

但巨额融资也难抵哈啰的疯狂“烧钱”,至2020年哈啰也未能实现盈利。哈啰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哈啰的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48亿元。同期,哈啰的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6.08亿元、-29.99亿元、-45.48亿元。

2021年4月,哈啰还曾赴美递交招股书。但后来,哈啰撤回了上市计划。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哈啰取消上市在当时很正常,当时中概股一批企业其实都选择了撤退。”

哈啰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哈啰的本地业务,特别是共享单车服务和拼车业务,都有严格的监管。任何违规行为都会对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出行服务暗含的隐患,也在催促着向多元化平台转型。杨磊曾对哈啰的未来作出规划。“哈啰的定位肯定不是做一家共享单车公司,更不是做一家两轮出行公司,哈啰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能成为中国下一代平台型企业”。

4月25日,“哈啰出行”宣布去掉“出行”二字,将品牌升级为“哈啰”,并启用“陪伴生活每一天”的全新品牌口号。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业务逐步扩展到哈啰助力车等两轮共享服务和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等四轮出行服务,以及新兴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

对此,江瀚对《消费钛度》表示,“伴随着这类出行企业越做越大,其市场空间也开始增加,哈啰不能用自己已知的‘出行’形象限制自身发展,品牌的更新代表的是哈啰多元化发展道路开始。”

迈进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哈啰,熟悉的配方让人不免联想到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巨头美团。“哈啰的共享单车业务与美团之间的竞争尚且难分胜负,将平台拓展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哈啰的未来走向意味着将抢滩美团的市场,双方的竞争也将会进入白热化,未来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

本文系作者 消费钛度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4
431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