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90后,做“精致穷”还是做“守财奴”?|钛媒体《相对论》第二期

“90后”生长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步入职场经济独立之后,更是有了可支配的收入。有人选择用消费打造更有“仪式感”的生活,也有人选择努力储蓄,精简物欲,以期获得更自由的人生。不论怎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逻辑中自洽,在变幻的世界里努力积攒自己的“安全感”。

大数据时代,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听见的“不同声音”越来越少。“异见”在我们生活中“消失”,使得公共表达越来越单向度,公共话语空间越来越逼仄,“正确答案”随处可见。但生命充满了丰富的实践,没有绝对于的“正确答案”。

钛媒体《相对论》是一档带有实验性质的对谈节目,每期节目邀请两位素人嘉宾,他们不仅对同一议题持有相对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在拥有自主性自由选择余地的情况下,走向了相反方向、做出不同抉择。

在《相对论》中,他们以盲盒提问的方式展开无台本对话,通过对话向对方分享不同观点和迥异的生命体验。

《相对论》希望构建一个理性的讨论场域,通过“谈论不辩论、相对不对立”的基本原则,透过普世话题下精确的私人叙事和私人经验,展现不同的人生样本和丰富的生命实践。

钛媒体《相对论》第二期正片)

工业革命以后,机器被发明并投入大生产,人类进入了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时代。又随着互联网甚至是物联网的发展,作为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全世界的商品选购和送达服务。

在大城市“漂着”的年轻人们,也极度渴望着在陌生的城市里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审美品味和文化归属感。

他们不停购物,为商家的生产买单,同时制造新的消费风口。

也有一些人,在都市里奉行“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精神修行,极简主义是他们的信条,环保、不被束缚、高储蓄是行动指南,每一次消费都是精心选择的结果,每一件物品都是珍而重之的人生老友。

本期《相对论》邀请到两位90后分享自己的消费观念,“精致月光族”钱砾源的口号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而平面设计师刘栋韬的消费观念和他的设计观念一样:“Less is more”。

两位嘉宾分享了16个问题,以下是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1'03":2020年的消费总额是多少?

01'25":每月消费占收入的多少?

01'47":为什么喜欢买东西?

02'47":为什么对消费没兴趣?

03'16":如果有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但一年不能花钱买东西,你愿意做吗?

04'14":你的存款有多少?

05'02":有没有哪个瞬间认为自己买的东西太多了?

06'05":哪个点会打动你购买这个产品?

06'35":近三个月里买过的幸福感最高的东西是什么?

07'15":用得最久的东西是什么?

07'52":买过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08'24":让你丢掉拥有的全部物品,只留下三样最重要的,你会留下什么?

09'15":对你来说这三样物品是什么?

09'39":买过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

10'27":买过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

11'09":买的种类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最多的时候有280双鞋”、“搬家需要两辆大卡车加一辆面包车、出动五六个朋友帮忙”……钱砾源金句频出,话语之间也不难看出他对物质生活的重视。

相比之下,刘栋韬认为自己的消费习惯与钱砾源相比相对克制,他一向贯彻自己“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理念,除了需要的东西之外,对于感兴趣的产品也只是看看并了解就好。

两人的购买习惯也截然相反,刘栋韬只购买基础必需品,并且喜欢为固定品牌消费,小砾源则是“体验派”,同一种类的商品,会购买多个不同品牌来感受和体验。一个重视物品对人生的陪伴感,一个重视体验性和生活的仪式感。

消费观的不同可以追溯到童年成长经历的不同,节目中,钱砾源坦言,除了希望通过增加拥有的物品为北漂生活增加仪式感之外,自己从小缺乏选择自主性,所以在经济独立之后产生一种想要“报复性补偿自己”心理,“对于我来说可能快乐最重要,我花钱就是为了去买快乐,没有快乐的守财奴我不喜欢。”

而刘栋韬对于物质和购物行为则自始至终没有过多感觉,对他来说,物品承载的是生活宝贵的记忆,“我对我的物品的看法就是一个朋友,可能拿起一个东西,比如我拿起我一个包,就可以回想起某一年我是背着这个包和谁一起出去的,它是我记忆的一个载体。

”获取生活乐趣不需要依靠外物,但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则会为北漂生活带来安全感“我对我的物品的看法就是一个朋友,可能拿起一个东西,比如我拿起我一个包,就可以回想起某一年我是背着这个包和谁一起出去的,它是我记忆的一个载体。”

在商品种类和物质资源如此丰富、甚至有些泛滥的社会中,抵御“物欲”的诱惑并不简单。尤其是对刚刚步入职场,经济逐渐独立的年轻人来说,无孔不入的商业营销和充满滤镜的生活方式,仿佛一个个粉红泡泡,令人目眩神迷。

践行极简主义并不容易。Minimalism理念起源于上世纪的国外,拥有更少的物品,过更明确的生活。当身边的朋友在谈论当季新品,讨论大热的消费场所和娱乐活动,拒绝参与显得不近人情,而参与消费又违背信条,许多人在“断舍离”和“买买买”之间反复横跳,真正心如止水的才是少数勇者。

钱只是交易工具,如何使用,全凭个人。有人喜欢尝试,喜欢拥有物品的感觉,也有人本就对物质没有过高的欲望,觉得存储可以对抗未来不确定的风险。花钱买快乐,和储蓄求心安,两者在根本上都是通过对金钱的支配满足自己的需求。

通过嘉宾真实的分享,我们看到了“北漂青年”生活的苦与乐,看到了90后自主独立的价值观,高消费也好,高储蓄也罢,选择适应自己消费能力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舒适的生活。

钛媒体《相对论》第二期·制作团队:制片人/陈拯;策划/洛书 陈拯;导演/洛书;摄影/谭嘉程;剪辑/齐月;视觉设计/刘栋韬

下期预告

3月22日《相对论》第三期预告:《35岁,离开大厂创业,还是结束创业回大厂?》

《相对论》拍摄嘉宾招募:欢迎热爱分享、有独立价值观的朋友踊跃参与录制,欢迎添加微信 flybutchery 聊聊~

【话题1:买房VS不买房】(需要“买房方”嘉宾1位)

“买房方”嘉宾画像:年龄28-42岁之间,男女不限,买房的决定不是来自外在压力,坚定地认为房子是必需品,并且已经在一线城市购置房产(最好不止一套)。有一定的积蓄和资产配置经验。

【话题2:不婚VS早婚】

“不婚”嘉宾:年龄30-50岁之间,男女不限,有世俗意义上的结婚条件,但自主地选择不婚。

“早婚”嘉宾:年龄30-50岁之间,男女不限,22岁前结婚,结婚完全出于自主,坚定地认为人应该越早结婚越好。

【话题3:和子女同住养老VS进入养老院养老】

“同住养老”嘉宾:男女不限,已过退休年龄,有选择独住或去养老院的条件,但是自主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

“住养老院”嘉宾:男女不限,已过退休年龄,主观和客观上都有选择跟子女同住养老的条件,但坚定地自己搬去养老院住。

【话题4:漂在北上广VS上岸回老家】

“漂在北上广”嘉宾:男女不限,漂在北上广深5-15年,如果回到老家也能有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生活,但是坚定选择不回老家。

“上岸回老家”嘉宾:男女不限,漂在北上广深5-15年,继续漂泊也能有一个好的生活,但是坚定自主地选择回到老家。

您将和与您持有不同价值观的嘉宾进行一次有趣的交流和分享,并将观点传递给更多观众;外地嘉宾可提供食宿和往返北京交通。

【录制地点】北京市

【录制时间】根据嘉宾时间商定;录制时长2小时

本文系作者 洛书Librepenseur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文章详情页右侧banner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