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总理答记者问,我们更关注这5大要点

钛度号
此次总理就经济增长、促消费、稳就业、疫情防控、中美关系、对外开放等多方面问题做了清晰表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苏宁金融研究院

每一年的总理答记者问,都是信息量巨大,今年也不例外,此次总理就经济增长、促消费、稳就业、疫情防控、中美关系、对外开放等多方面问题做了清晰表述,建议大家读一读文字实录。

在总理提到的诸多事项中,苏宁金融研究院精心挑选了五大要点做了进一步的扩充和阐释,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读者领会政策意图。

详解5.5%:为什么难?靠什么实现?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5.5%的经济增长目标,这段时间市场做了各种解读,这一次,总理本人亲自做了详细解答。

第一,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GDP的5.5%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当然难度很大,“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这里再补充几个背景数据,我国2020和2021两年的平均GDP增速只有5.1%,去年4季度的GDP增速只有4%,呈现逐季度下行态势。从趋势上看,今年5.5%的指标既要扭转GDP下降的趋势,还要实现适度的增长,所以才困难,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第二,靠什么实现。如总理所说,要达成5.5%的指标,必须有相关的宏观政策支撑。总理重点谈了财政政策,并对2.8%的赤字率做了解读。单从数字上看,今年的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但考虑到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如近期央行向财政上交的万亿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全年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且从结构上看,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所以,单从财政的实际支出和效果看,今年的力度要比去年大,财政政策将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减税降费侧重于退税

疫情以来,减税降费已经大规模实施了两年,今年是第三年,规模有增无减。

第一,减税是典型的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政府投资不同,减税没有投资挤出效应,企业能够即时产生效益改善,在经济恢复阶段的效果更好。总理提到,从这几年的实践看,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最直接,也是企业最欢迎的,因为这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

第二,减税降费侧重于退税。所谓退税,就是按照税制的设计,对市场主体类似于先缴后返的税额,我们采取提前退税的办法,就是一次性把留抵的税额退给企业,规模1.5万亿元以上。退税相对于减税而言,相当于即时给企业发放了资金,时效性更强。总理提到,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在年内全面解决,对小微企业的增量留抵退税逐月解决。

第三,留抵退税还有刺激投资的潜在作用。留抵退税主要产生于进项增值税大于销项增值税时,尤其是在企业集中购买大批设备或原材料时,留抵退税的规模会更大,这样有助于激励企业增加投资。

各种政策都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

就业为民生之根本,从经济增长规律上来看,就业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居民收入减少、国内消费不足、总需求不旺、经济压力增大等等,从而影响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因此,总理也用了较长的篇幅来回答就业问题。

首先是总量的宏观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今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要比去年增加两万亿元以上,这些新增财力的最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

市场主体是就业的根本,市场主体活跃,就业目标才能更好的完成,对于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会更加的倾斜出台各项帮扶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挺过难关,稳定就业。同时,对于那些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会更大力度实施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将明显提高返还比例。

其次是针对性的稳就业措施。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有1076万,是历年来最多的年份。因此要更加深入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新技术的发展,培育出更多市场主体,带动就业的增长,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最后是做好就业的保障工作。总理特别提出了针对新型就业形式“灵活用工”的就业保障。基于我国当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灵活就业的形式会长期存在,做好这部分“两亿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工作,也是稳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这部分人群面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足够的企业和社会保障,一旦出现事故,不仅自身没有保障,其身后的家庭也面临较大的风险,总理明确提出要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保障好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

“不要小看个体工商户”

在问答中,总理特别强调:“不要小看个体工商户,没有他们国企央企都动不起来。”

话中深意,耐人寻味。

一直以来,个体工商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就占了1亿户;按照平均从业人数2.68人来算,我国个体工商户共解决了将近3亿人的就业,这一数字是非常了不起的。

除了吸纳就业之外,个体工商户至少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积极意义:

第一,个体工商户发展韧性十足。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其较低的从业门槛与相对灵活的经营形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活力。与此同时,个体工商户还表现出十足的发展韧性。以小店经济为例,根据支付宝和网商银行联合发布的《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疫情之前我国小店年营业额平均增长35%以上,大幅度高于GDP增速。

第二,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放眼全国各地,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宛如如毛细血管一般,扎根于各个城市乡村的街头巷尾,是距离广大民众最近的零售终端,其经营领域更是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零售、维修、洗衣等等,具备极强的便民属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第三,个体工商户也是自主创业的表现。本质上讲,个体工商户同样是自主创业、个人自谋职业的重要载体,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创业,个体工商户从业要求更宽松,经营者在完成自就业的同时,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与“大众创业”的精髓不谋而合。

一言以蔽之,个体工商户“一头连着众多人的生计,一头连着大众的消费”,其境况如何,关乎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营商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个体工商户整体发展稳步向前,但必须清楚的是,由于规模偏小、信用状况不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先天性缺陷的存在,我国个体工商户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大。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支持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继而稳住就业以及居民收入,这样才能稳定消费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应从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等方面予以发力。

对外开放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问答中有较多关于“对外开放”的表述,概括下来分为两层,一是“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政策下,何时及怎样向世界打开大门的问题;二是双循环格局下,投资贸易层面的对外开放政策延续性问题。

疫情防控政策与旅游、酒店、航空、影院及其他线下服务业关系较为密切,所以,资本市场一直密切关注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走向。2021年12月以来,市场曾一度预测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会在2022年出现重大的边际变化,甚至有人预测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流感化,疫情本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趋近于0。在此背景下,过去一段时间A股旅游、航空、酒店、文化娱乐等疫情受损板块均迎来了一波修复式上涨,但随着近期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市场对今年疫情防控的乐观情绪又重新变得谨慎起来。

关于疫情防控,此次总理明确表态,“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话语中释放的信号也比较明显,疫情管控仍需要实事求是,不会为放开而放开。

对于第二层投资贸易项下的对外开放问题,如总理所说,对外开放的大门是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受益于改革开放,对我国来说,开放从来就是机遇大于挑战,所以我国对于开放的政策和态度也是一贯的。

之所以会有记者就此提问,更多地还是因为这两年围绕中美关系发生了太多的事,尤其是美国挥舞制裁大棒,对我国的科技产业及在美上市企业设置了种种障碍,引发了市场对“中美脱钩”的忧虑和全球化进程的广泛担忧。某种意义上,近日甚至近年来中概股的大跌,便是这种市场担忧情绪的映射结果。

就中美关系而言,如总理所说,“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择宽处行,谋长久利”,我国的态度是明确的,但中美关系毕竟是两国之间的事,事情的最终走向还要看美国的回应。在这个意义上,不确定性依旧是存在的,且不容忽视。

本文系作者 星图金融研究院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文章详情页右侧banner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