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8号打卡热背后,为什么商业航天需要群众基础?

钛度号
Space X 1000亿美元的估值,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 | 飞观,作者 | 魏初韡

海风、椰树和不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海鸥蹄叫,一片慵懒又惬意的海岛风光。

但这里不是夏威夷,也不是三亚,而是文昌龙楼镇的淇水湾沙滩,我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的观礼现场。

2月27日早上六点多,文昌棋水湾的沙滩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他们是为几个小时后的长征8号遥二火箭发射而来,几位沙滩上的游客表示“他们已经来了半个多月了,主要是为了今天看发射,其余时间就当来度假了。”

2月27日11:06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火箭搭载着22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也成功刷新了此前长征6号火箭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此次发射任务,与以往国家队的航天任务不同,商业气息浓厚。

长征8号火箭搭载了海南一号01和02星、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文昌一号01和02星、泰景三号01星等22颗商业卫星,主要执行对地观测和在轨科学试验等任务。而小卫星‘共享拼车’式的发射模式,与猎鹰9号1个多月前的“一箭105星”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2014年起,官方政策陆续出台,将原本封闭的航天产业放开,诸多民间商业航天创企和资本涌入大航天产业赛道掘金。近些年,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加速发展,资本不断进行加码,2020年投融资额接近100亿,2018年市场上产生了62起公开的商业航天投融资事件。

图/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概况  图源/企查查 

在资本和政策的助推下,国内的商业航天公司们也逐渐结出不小的硕果:

今年1月,国内商业航天独角兽银河航天宣布首批6颗低轨互联网宽带卫星下线;

去年12月,国内商业火箭公司星河动力实现“一箭五星”的发射壮举;

去年10月,国内商业火箭公司深蓝航天完成百米级“蚱蜢跳”运载火箭垂直回收飞行试验,迈出了可重复回收火箭垂直回收的第一步。

但国内商业航天给外界的观感,还是一个十分神秘,并缺乏曝光的领域。反观国外,上个月马斯克在德州的“星舰”测试基地召开了“星舰”(Starship)发布会。

直播画面中,发布会的背景是“星舰”巨大的发动机,马斯克站在简陋的舞台上演讲,投影将他的PPT投放在幕布上,观众们坐在露天的舞台下,听马斯克描绘星辰大海。

活动全程十分轻松、开放,在演讲马斯克就向大家科普了NASA过去十多年获得的政府拨款数据,借此说明航天事业仍需要在座各位的鼎力支持。

除此之外,平时爱好推特治理公司的马斯克也不断同步Space X航天领域的新消息,包括“星链”部署情况,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消息等。

国内的一票商业航天企业创始人们,几乎没有自己运营社交媒体的,不少企业的官方新媒体渠道不仅更新缓慢,也很少曝光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进展,一些通稿也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产品的技术信息遮遮掩掩。

当前,欧美商业航天企业仍然领先国内公司不小的身位,其中固然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等原因。

但这背后,更为开放的欧美航天文化,以及美国民间浓厚的太空科幻文化氛围却是造成技术领先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2022年春节前夕,国新办发布了5年一度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进一步鼓励引导商业航天发展,并强调了航天文化和科普教育工作,“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这次长征8号火箭的发射吸引了大批游客现场观礼,从过去只能从电视直播观看火箭发射,到现在可以买票去现场近距离观礼。不少普通人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能近距离憧憬太空梦。

随着白皮书的发布,中国航天的发展进入了一轮新周期,航天产业的突破不仅取决于高精尖技术的攻坚,也需要我们有一个巨大而广阔的消费级市场。

让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参与进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进程,将会成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01 火箭发射催生大众航天文旅热

火箭尾部吐出巨大气浪,红黄相间的尾焰托举着起飞质量达到356吨的长征8号奔向太空。

在文昌淇水湾沙滩上,驻足眺望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游客们不仅全程用电子设备直播,还利用社交媒体发布照片和朋友圈以表纪念。

火箭发射结束后,一些游客意犹未尽地向媒体表示,接下来还将前往文昌当地的航天科技馆参观,“正好学点航天知识,孩子一直对火箭很感兴趣,我们不懂,让科技馆的老师们讲讲。”一位孩子母亲表示,这种带有研学性质的旅游能让孩子有更多收获。

一位旅行社的导游透露,“这次火箭发射前,当地不少酒店、民宿就已被热情的游客们订完。2月初还有一些,年后就没了。”

从直播画面也能看出,2月底的文昌龙楼镇一片郁郁葱葱,低纬的亚热带气候使得冬季正是文昌户外游的舒适季节。

龙楼镇不大的街道上,三三两两的外地游客采购着当地的特产美食。当地人对外地观光客们也早有准备,不少商户表示年前就已经联系好了备货,火箭发射带来的游客潮,是当地春节档后迎来的第一波客流。

据飞猪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27号火箭发射前一周,文昌当地酒店的预订量较平时增长1.5倍,客群以家庭为主。

一位文昌当地的酒店经理向媒体表示,“自2016年文昌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后,在火箭发射期间每次都迎来大批游客入住。这使得酒店每年都会根据火箭发射日期提前安排,做好各项服务准备。”

文昌当地的一位导游介绍,“文昌是我国四大发射场之一,并且是唯一的一个滨海航天发射场,本身的自然和交通条件优异。另外,与其他发射场不同的是,文昌发射场从建设开始,就以更加开放和共享的思路进行布局建设,商业开发的基础在国内独一无二。”

近些年,随着天宫、天问和嫦娥在互联网出圈,不少旅行社设计了航天科普游套餐,一家旅行社的航天主题研学套餐中不仅包括观看火箭发射项目,还可以亲身体验航天果蔬栽培,亲手种植航天植物。

图/某旅行社的航天研学套餐行程  图源/某旅行社官方公众号

据海南省相关数据显示,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占地总面积为18500亩,涵盖文昌市龙楼镇、东郊镇和文教镇三地辖区。最近几年,政府也在进行与海南自贸港定位相适配的产业布局,其中航天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链长,价值链广,学科交叉性强。参考欧美航天先进国家,航天产业具有典型向第三产业溢出的效应。虽然航天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但据相关数据显示,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 :2,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为原始投入的8-14倍。

国际上,美国的莫哈维航空航天港、莫斯科的星城以及法国的图卢兹太空城,是典型依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

美国的莫哈维原本是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小镇,境内主要是荒原和无法耕种的自然保护区,仅拥有20余万的人口,但随着这里在二战被征用为美军飞行员的训练基地,一系列航空基础设施陆续建立。

战后,这些基础设施开始商业化,随后大量航空航天企业入驻这里,包括太空船公司、维珍银河等知名商业航天公司也因为莫哈维当地优异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航空航天文化,选择将这里当作重要据点。

现在,莫哈维在美国被称为“太空界的硅谷”,小镇入口处那句“从这里通向太空,我们把爆炸当早餐!”激励着航天初创企业们实现奔向太空的梦想。

莫哈维小镇的极客文化,是如火如荼的美国民间航天事业的一个缩影,航天产业金字塔的底部,是无数憧憬太空和宇宙的普通人,正是他们的梦想和渴望,才能让人类文明冲破引力的束缚,去探索未知的深空。

那么,像文昌市这样,拥有得天独厚的航天资源和优异的文旅条件,龙楼镇能否也能成为中国的莫哈维或图卢兹呢?

02 特色航天小镇,不能重蹈没特色覆辙

据航天科技集团的资料显示,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相关规划布局已经完成。

规划显示,海南国际航天城包括发射场配套区和航天制造区域,前者主要承担商业航天发射和海内外重大项目承接的任务,后者则主要发展火箭卫星研制、卫星地面设备制造等航天产业制造任务。

图/文昌国际航天城规划  图源/《中国航天报》

随着文昌航天产业规划的逐渐落地,航天产业的溢出效应将会带动航天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包括航天研学、航天文化周边售卖、航天艺术文创等第三产业,也将随着文昌航天工业一起,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除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布局外,一些民间力量也在推进着特色航天城的建设。

据国内某航天垂直媒体发布的消息称,国内首个航天文旅小镇“美丽星球”完成天使轮融资。据该媒体介绍,“美丽星球”由多家上市公司和企业共同出资千万余元,投后估值约为3.5亿元。

据该媒体介绍,“美丽星球”项目已经在包括北京、北京、河北、陕西、安徽、浙江、武汉、广东、湖南等进行过调研和考察,将结合当地航天产业发展情况和相关文旅资源协调选址及规划。

从该媒体的报道中能看出,”美丽星球“是依托当地航天产业资源,规划的一个文旅项目开发方案。项目包括特色主题消费场景,航天文化特色活动,通过固定和巡回的方式满足不同城市的差异化需求。

据报道,”美丽星球“还获得了3000多个国内航天IP版权资源,这些IP未来将进行相关航天文创开发,助力打造中国特有的航天文化品牌。

目前,尚不知晓该项目的推进情况如何,但仅从公开的消息看,”美丽星球“的目标是希望打造航天主题特色小镇。

国内特色小镇的概念最早肇始于2014年的浙江云栖小镇,2016年经过住建部力推,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成为一线城市之外的县域经济新样板。随后,全国范围内陆续落地了2000多个特色小镇,一时间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华夏大地。

但2021年曝光出的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却揭露了国内特色小镇表面浮华下的深重危机。

图/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  图源/来自于网络

目前,国内特色小镇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型产业小镇、文旅度假型产业小镇、商品交易型产业小镇、研发服务型产业小镇、学院教育小镇,并且主要以前两者居多。

但不少产业小镇,基本上就靠着单一的招商模式,期待着靠税收、产业园管理费和远期卖地来实现投资回笼,自身造血功能、运营管理能力都很薄弱。

而一些文旅小镇,基本就是三分钟热度,新鲜劲一过,原本没啥特色的小吃、民宿和被网友们吐槽的无聊演出就再也吸引不了任何游客到来。

并且,就拿国内搞得最多的特色文旅小镇来说,也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建个景点那么简单。

2021年底,励志旅行真人秀《哈哈哈哈哈》第二季来到甘肃金昌“火星一号”基地取景拍摄,邓超、陈赫、彭昱畅、郭京飞和王勉在这里体验了一把火星基地的宇航员生活。

甘肃金昌,河西走廊中部的戈壁上,由于这里遍布雅丹地貌,因此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这里坐落着中国首个火星生存体验基地——“火星1号基地”。

 图/“火星一号”基地  图源/来自于网络

这个基地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金昌地方旅游投资公司,合力打造的航天主题文旅项目,项目建筑面积1800余平米,全仿真模拟未来人类探索火星的基地。

从综艺画面中,观众们看到了几位明星在基地生物舱内种植粮食、蔬菜、水果,还在仪器里培养微藻、食用菌。

很多网友发弹幕表示,“希望有机会能亲身体验一把,看起来景色很美,简直跟火星一模一样。”

但现实生活中,坐落在金昌的“火星一号”基地却面临着七年之痒,不仅旅游App上的宣传很少,搜不到相关的游记和推荐,不少游客慕名前去游玩后都表示“没啥大意思”。

去过“火星一号”基地的游客表示,“地方不大,逛一逛就走了,周围也没啥别的东西,不会待太久。”

一些外地游客表示,“基地只能说是整个雅丹地貌旅行中的小景点,逛个把小时就完事了,周围也没有食宿。”

金昌的雅丹地貌是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也打造了以航天为主题的特色景观,但单一的景点无法吸引游客在这里长时间停留,自然也就无法刺激他们更多的消费欲望。游客们来到这里,买个门票,拍几张照片,之后就匆匆离开。

这无疑没有最大化发挥“火星一号”基地的潜力,长久来看,也是一种资源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浪费。

景观建设必须形成集群,形成规模,这样才能让游客流连忘返。特色资源的利用十分重要,但不应该一招鲜,吃遍天。金昌的雅丹地貌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但仅仅建了个景区,收一回门票就完事了。

另外,特色文旅资源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运营维护,不是建好就放到那里。任何文旅项目本质上都在向消费者提供体验和新鲜感价值,如果后期不持续运营和更新,那么大家都是会厌倦的。

全世界最成功的景点运营商——迪士尼的创始人沃特·迪士尼就讲,”迪士尼永远都不会建完。”

这句话也在日后成为全世界迪士尼乐园的规则,每年迪士尼都会淘汰园内三分之一的项目,新建三分之一的项目,因此所有游客来到迪士尼总能看到一些景点挂着“维修,暂不开放”的布告牌。

这样做的好处使迪士尼乐园重游率极高,例如东京迪士尼达到了85%,粘性极高的东京迪士尼乐园成为所有乐园中的盈利王,新景观吸引新游客的同时,也带动了老游客的回流。

另外,一提到特色小镇,首先便想到有什么景点,但实际上景观只是特色小镇的一部分。除了文旅资源之外,特色小镇的另一大基础便是产业支撑。

去年下半年,发改委联合十余个部门发布了《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意见中指出了“部分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的问题。”

意见中明确了特色小镇“产业主导”的定位,强调“特色小镇应秉持少而精、少而专方向,在确实具备客观实际基础条件的前提下确立主导产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找准优势、凸显特色。”

特色小镇要有产业依托,内部要具备独立的自主造血功能,人造景点往往选址在拥有巨大人口规模、交通便利和经济发展好的一线大城市,这从迪士尼的选址就能看出来,纽约、洛杉矶、东京、巴黎、上海无一不是清一色的世界大都市群。

但不少特色小镇不具备此种优越条件,因此自身的产业支撑便尤为重要,文旅行业存在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但自身拥有牢固的产业基础便能很好地对冲季节性带来的风险。

03 文旅+产业,两手都要硬

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变迁,以产业为依托而生的城市,往往具备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法国图卢兹航空航天城,作为全欧洲的航空航天中心,因具有顶尖的航空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而家喻户晓。

图卢兹是全欧洲的宇航之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距今已经有100余年。图卢兹坐落于法国西南部,距巴黎700多公里,市区人口40万左右,郊区人口约30万,是法国第四大城市。

目前,图卢兹是全世界航天迷们心中的圣地,位于城市东南端的太空城(Cité de l'espace)十分出名,这是一座以航天天文为主题的乐园,园内同时适合成人和孩子一起游玩。

图/图卢兹太空城游览地图  图源/来自于网络

太空城占地5公顷,园内分为主题乐园、天文馆和展览馆三个区域。从太空城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知名的阿丽亚娜-5号火箭的全尺寸模型,高53米,重750吨,模拟的是在法属圭亚那发射的真实状态。

除了阿丽亚娜火箭外,主题乐园内还有大量其他航天器的等比例模型,包括和平号空间站、国际号空间站、美国的航天飞机等。任何一个航天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心心念的打卡地标。

太空城的展览馆内还会定期举办各种航天科普论坛和讲座,讲座听累了,游客们还可以亲身体验宇航员训练的各种设施,尝试失重训练和太空行走,开一开月球和火星车。展览馆内常年游客如织,不少学校也将这里当作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常年组织当地学生学习参观。

据数据显示,整个图卢兹有10%的人口从事航空航天产业工作,以图卢兹为中心的航空谷地区,创造了412亿美元的航空航天产业出口额,占到了法国整个航空航天产业出口额的80%。

图卢兹实现了全欧洲各类航天航天生产要素的聚集,吸引了大量的航空航天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学府,欧盟和法国政府的相关规划和产业布局功不可没。

产:航空航天产业具有系统性强,协同程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

以火箭制造为例,便涉及动力系统、结构系统、电气控制等系统,另外还必须配套相关的测试和运维服务。材料、零部件和分系统,专业的加工制造设备、试验设施和试验场所缺一不可。

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在空间上有紧密联系,十分容易产生产业集群效应。

空客公司、ATR、赛峰集团、达索航空等企业以及大量的供应链企业都将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搬到图卢兹内,形成了协作清晰的产业体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学:航空航天产业管理复杂,技术门槛高。

图卢兹在法国也是高等院校的聚集地,法国精英教育体系典范的工程师教育名满世界,法国国立高等航空航天学院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每年都为欧洲培养大量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

研:航天产业是一项需要大量实验和验证的实证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涵盖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先进制造、能源化学等学科在内的交叉工程,不断有新的学科与航天产业发生融合汇聚。

因此,不断进行实验和探索是航天产业的一大特点。图卢兹拥有以图卢兹航空实验中心(CEAT)、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国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为代表的400多家研究机构,这些科研院所能够在创新和技术上为图卢兹企业持续赋能。

太空城成为全欧洲地标性的景观,图卢兹成为全世界航空航天文化的中心。背后正是有强大的航空航天产业为依托,在航空航天研发、生产制造的基础上,结合航空航天高精尖的特性,成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延伸辐射出了诸多的文创和配套服务。

图/图卢兹航空航天产业格局  图源/城市样本研究

航天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产业为文旅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不断吸引更多人口成为产业上下游中的一员。

航天是金字塔尖的事业,因更需要坚实的塔基。

2002年,从俄罗斯返程的航班上,马斯克对着一张Excel表双眼放光,彼时的他刚刚被毛子们羞辱为“没有钱的小孩子”。

购买洲际导弹遭到俄罗斯人拒绝后,马斯克在一张Excel表上拆解了造火箭的相应成本。之后,他在航班上大声宣布,“我觉得我们自己也能做到。”

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门外汉,必须想办法进入美国的航天圈。于是,他把家搬到洛杉矶,这座美国航空航天圈的中心城市拥有包括NASA、洛马、波音等如雷贯耳的组织,更重要的是洛杉矶拥有大量航空航天爱好者社团。

马斯克到达洛杉矶后,加入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太空爱好者组织“火星学会”。罗伯特·祖布林博士创立了它,“火星学会”鼓励人们去火星探险和定居。这个组织内不仅云集着NASA的航天工程师、技术专家和研究界人士,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也是该学会的一员。

马斯克在这里确定了他殖民火星的梦想,“未来人类将是脱离母星的跨行星物种,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会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接下来,马斯克向学会捐献了10万美元,获得了学会管理层岗位,后来利用职位便利,不断招募Space X的初创员工 。

待到2002年SpaceX成立,马斯克麾下已经囊括了包括NASA、波音、JPL等知名航空航天公司的高管,管理过德尔塔火箭和“大力神”火箭生产的波音运营副总裁克里斯·汤普森,波音公司最优秀的火箭测试专家蒂姆·布扎,以及在JPL担任高级机械工程师的史蒂夫·约翰逊。

Space X在草创初期就能获得如此之多顶尖人才的帮助,除了马斯克本人过往成功的经历,以及他强大的个人魅力外。美国本土开放且浓厚的航空航天文化,是诞生Space X的肥沃土壤。

尾声

曾有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的创始人感叹,“国外航天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更开放,流动性更强”。

NASA是全世界科研实力最强的机构,人才众多,但NASA没有闭门造车,NASA内部有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机制,鼓励NASA将顶尖的技术成果开放给市场,也允许工程师们去其他企业任职。

美国的的硅谷巨头们曾经讲,“从人才的角度看,我们的最大对手就是NASA。我花费不少成本从NASA挖了工程师,几年后他们又都回去了。”不少工程师在互联网公司里赚够钱之后,又会选择重新回到NASA搞纯粹的科研,NASA鼓励流出,也欢迎回流。

反观国内,2015年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但在航天人才的流动上,比起NASA还有不小的差距。

2018年,某航天院所的工程师离职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大讨论,体制内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但由于客观因素存在,很多创新和想法无法实践。

这不得不说是十分遗憾的,更加开放和共享的航天文化有助于航天精神在全社会的传播和发扬。

曾经,马斯克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你是阿波罗11号登月后2年出生的,阿波罗登月带给你了什么?”

马斯克回答,“阿波罗11号登月可能是历史上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也是对人类发展最有帮助的一件事。毫无疑问,它给了所有地球公民无限的灵感,它也确实激励了我,也激励了SpaceX的每个人。如果没有阿波罗11号,可能就没有SpaceX。”

当前,处在萌芽阶段的中国商业航天,不仅需要更多的创业者完成航天科技攻关的艰巨使命,也需要努力让航天更大众化,更破圈。

最近几年,不断有欧美商业航天公司发布太空旅游的消息,虽然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平民太空旅游还离我们很远。但这也是将航天从传统的To B市场,拉向To C市场的一次尝试。

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前期巨大的投入,和长周期的坚持,如果没有一个巨大消费级市场的支撑,很难想象会有人愿意为十亿或百亿级的天文数字买单。

过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是政府的财政投入,根本上还是纳税人的钱。但未来,更多的商业航天企业们应该像马斯克一样,在建造更强大的火箭和飞船的同时,将传播航天和太空文化当作自身的另一大任务。

航天不是只有专业人士们才能参与的事业,消费级的航天市场需要不断被教育和培育。商业航天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群众基础,Space X 1000亿美元的估值早已验证了这个结论。

本文系作者 飞观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