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古典 X 史蒂芬·科特勒:2022,如何启动你的开挂人生?

我们能否穿越不确定的变局,更好地掌握梦想、人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作者:史蒂芬·科特勒  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心流基因组计划”研究创始人

【对话嘉宾介绍】

史蒂芬·科特勒:《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作家、资深记者。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心流基因组计划”研究创始人。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著有《盗火》《创业无畏》《富足》(后两本书与 X 大奖创始人、奇点大学执行主席彼得·戴曼迪斯合著)等畅销书,作品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曾出版《拆掉思维里的墙》,畅销百万册。 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他业余在清华等各大学讲职业规划课、写书、做节目、搞公益、四处晃荡。努力搭建一个更大的生涯行业生态平台,让更多人和组织在玩中成长。

冬奥会如火如荼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再次领略了体育的魅力、竞技的魅力、极限的魅力。虽然“躺平”也会成为时代热词,但我们仍然会对“超越自我’着迷甚至上瘾?这种热血沸腾,是不是更符合人性,更能激荡你我的灵魂?

本期中信读书会,我们特邀《跨越不可能: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一书作者史蒂芬·科特勒,与古典先生一起,从个人成长角度,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一起探讨普通人“如何超越自我”的问题,以及个人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实现巅峰表现,如何应对社会情绪的影响,是否有关于自我提升的底层逻辑和基本思考方式……

在人生与职场之中,当你身处具体的困境与瓶颈的时,如何重启,突破,进入一个向上提升的良性循环,最终跨越不可能,让我们跟随两位大咖的思想碰撞,一起去看看吧~

以下为活动对谈实录精编版,有删减。

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为何可以一次次创造奇迹?

古典:史蒂芬你好,有一个问题我特别好奇,原来你是个一点都不喜欢极限运动的小白,但没过几年,你就成为了极限运动员记者。而做极限运动员的随行记者,也是需要掌握极限运动的。你是如何去突破自己,达到了这种巅峰表现?以及你是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到这些极限运动员的超乎常人之处的?

史蒂芬·科特勒:我的职业生涯是从极限运动记者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极限运动开始在美国兴起,滑板、冲浪、攀岩等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90年代的美国,正在经历全球范围的“不可能”的10年。这10年有很多前所未有的壮举,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屡屡发生。

我当时还是一个报道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小记者,对人类的工作方式,以及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很感兴趣。我发现很多人都热衷极限运动,极限运动本身就很令人着迷,但更令人着迷的是:这是如何发生的?

在追踪报道这些运动员的时候,我发现无论是什么运动,运动员们都处于“心流”状态中。

那么,“心流”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不断出现在这些运动员身上?除了极限运动,“心流”还会出现在哪些领域呢?在科技、商业、文化等方面,“心流”又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我所做的研究,我把自己的研究从体育领域带进入了科技和商业领域。

我在《跨越不可能》一书中举了很多个商业家的例子,比像博尔特、理查德·布兰森、杰夫·贝索斯、埃隆·马斯克等,他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改变世界的企业。这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正是“心流”。他们找到了进入“心流”状态并利用这种状态的方法,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效能。

普通人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古典:我们都知道,极限运动看似冒险,其实是最科学的。所以,我想知道极限运动具体科学在哪里,有哪些方式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史蒂芬·科特勒: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从头开始谈吧。巅峰表现就是让我们的生物机能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与作对。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例如:摆脱贫困、克服创伤或治愈重病,还有获得高薪,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医生等等。但其实,做到这些并不复杂,只需让我们的生物机能为自己工作就可以。

如果生物机能的核心是“心流”,那么我们只要将“心流”状态调整到最好,就会获得巅峰表现。更具体地说,我们会更加专注于正在做一些事情以及手头的任务,忽视其它事情。这时候,我们的意识会融合,自我感知会减弱,时间流逝的速度也会减缓。常见的现象是,你认为过去了五分钟,但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五小时。

在过去三十年,我们在巅峰表现和生物机能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开始利用神经科学的工具研究大脑中的这种状态从何而来,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这种状态等问题。

而你刚刚的问题是:运动员如何获得更多的“心流”,以完成不可能的事情?有几点可以参考:

1、集中注意力,专注当下,是最好的“心流”触发器

答案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神经生物学知识来分析。底层的“心流”很复杂,需要很多身体上的配合,但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专注。只有我们专注于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时,“心流”才会出现。

“心流”有22个触发器,它们在大脑中完成一系列不同的神经生物学的工作,这是产生更多“心流”的先决条件。你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工具箱,如果你希望生活中有更多“心流”,那么现在你就需要学会使用这22个“心流”触发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心流”触发器在现实世界中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当下集中注意力。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触发器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化学物质,会增强注意力和兴奋感。此外,它们还可以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大脑中的一种肾上腺素,能再次增强注意力和兴奋感。

触发器还可以降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会减慢大脑的运转速度,占用我们短期记忆的空间。降低认知负荷,就会释放更多的能量,之后大脑就会启动关注当前的模式。这些就是“心流”触发器更正式的作用。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手头上的任务时,我们就会进入更好的“心流”状态。

2、大脑的专注力有周期,以90分钟为单位训练关注力

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周期的,一般在90-110分钟左右。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长时间专注,可以尝试以90分钟的时间段开始一天的生活,练习干扰管理。

我是一名作家,每天花4个小时写书,我把它分成几个90分钟的时间段来完成。我每天清晨4点起床,这之后的几个小时就是干扰管理。

当我进入办公室后,会第一时间关掉邮箱、手机等通讯方式,集中注意力在进行写作。这时,我只看得到自己写的文字。

与一些公司合作时,我建议他们,可以让员工在门上挂个牌子,上面写着“别打扰我,我处于“心流”状态,不能做你的工作”。然而,这在在硅谷很难实现,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一间开放式办公室。当疫情原因每个人都在家里办公时,他们才突然意识到开放式办公室会让人分心。

不光只是“爽”,真正的“心流”是一个四阶循环

古典:这里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人们怎样可以更好的度过这个“心流”的休息期、不适期和准备期?;第二,为什么在这个时代,高手们更需要“心流”呢?

史蒂芬·科特勒:这个问题的答案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另一个“心流”触发器——挑战技能平衡器。当我们保持专注,且挑战的任务超出我们的技能组合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当前正在完成的任务上,这时“心流”就出现了。

“心流”能够大规模增强我们的学习、记忆、注意力和表现等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做一件事上走得更远。我们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进入“心流”,同时这种努力会慢慢延伸,慢慢推动着你走出舒适圈,而非一蹴而就。此处的缓慢推动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体现——4%,提高4%的技能,去挑战4%的不可能,这是最适当的跨越。

第二个部分,是人们曾经对“心流”的片面认知。从18世纪70年代起,很多人认为“心流”的工作状态是二元的,就像电灯开关一样,要么在“心流”状态,要么不在。

但实际上,“心流”是一个四阶循环,每个阶段都由大脑功能的不同和精确的变化做支撑,我们必须通过每个循环阶段才能进入“心流”状态。而我们常说的“心流”,也只是这个四阶循环的第三段。

第一个“心流”循环阶段称为技术挣扎,这是一个学习阶段。在此阶段,你需要学习不太擅长做的事情,需要有意识的让头脑获取技能和信息。当我们掌握大量技能后,大脑就能够在无意识干扰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它们。

因此,你不仅需要学习不同的技能,并有意识地努力执行它们,还要在大脑中将它们组合成一种超级技能。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阶段,且通过的概率很低。

就像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挫败感一样,在技术挣扎的这个阶段,我们同样也会出现一种挫败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关键的?挫败感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陷入了挣扎,同时,它也表明你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大量的信息进入到大脑时,会让你的大脑超负荷运转,这时候你需要就停下来了。

第二个阶段是放松阶段。在此阶段,你需要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整个上午只写了一句话。更糟糕的是,还写得像废话。

这时候我就需要吧注意力从写作上转移开,去远足,遛狗,爬山,欣赏风景……然后,我们的大脑就会从超载信息中抽离出来,摆脱意识的主宰,让潜意识取而代之。人类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自适应潜意识,可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只需要给大脑一些时间即可。

第一阶段是为了实现技能和挑战之间的平衡,第二阶段是大脑放松的过程。但是,第二阶段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因为在这一阶段的我们仍旧在不停的变化。无论是向好的变化,还是错误的变化,我们都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想要躺平的年轻人,该如何重拾激情和好奇心?

古典:你在书中写了动机的激发是每个巅峰选手的触发点,是否可以给到这些想要躺平的年轻人一些建议,该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动机?

史蒂芬·科特勒:首先我在《跨越不可能》中提到过,“心流”实际上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方程式,包括动机、学习能力、创造力、“心流”。

1、动机和它的3个子技能

动机让我们正确地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学习力能帮助你持续参与,创造力能为你指明前行的方向,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心流”来放大成果,让你火力全开,在比赛中取得的成果,超越所有理论标准和预期。

动机,实际上是一套技能,而不是一项技能。它可以拆分为三个子技能,分别是驱动力、目标和坚毅力。

(1)驱动力

驱动力有内在驱动力与外在驱动力之分。世界上一些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如钱、房子、车、漂亮衣服、名利等,属于外在驱动力。而内在驱动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的力量,它有5个激励因素:好奇心、激情、使命感、自主性和掌控感。

好奇心是所有激励因素中最基本的,是动力的起点,它会赋予我们免费获得专注的权利。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好奇心实际上激发了激情。更正式地说,激情不过是多重好奇心的交集。你只需要找到一个容纳四、五个好奇心的交叉点,就可以把我们的激情和身外之物相互联系起来。

(2)目标

紧接着,就需要把好奇心和激情转化完成目标的动力了。有机体、人或动物,在有了目标后,就想获得追求目标的自主权,掌握建立目标的技能。而建立目标也需遵循一定的路径,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三级目标体系。

(3)坚毅力

第三个子技能是坚毅力。坚毅力是一种在动机耗尽时可以继续前进的技能。每个人的动机都会耗尽,每个人都会感到疲倦。所以,我们需要依靠六种不同的磨砺坚毅力的技能和工具来抵抗倦怠。

因此,当我们谈到动机时,我们实际上讨论的是内部驱动、目标设置和坚毅力。

在培养动机方面,有很多工具。其实,我认为在家玩电子游戏,这并不是坏事,只要这些电子游戏不是盲目的娱乐,也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就没问题。

当然,你不能让这种好奇心终止玩游戏上。你需要寻找游戏带来的好奇心与另一种好奇心的交叉点,将好奇心与激情融合在一起。你有可能会因为游戏到达不可能的境遇,这些前提是你真的投入进去了。

2、追寻自己的内心渴望,通过它们来赚钱

关于躺平,我更想告诉年轻人的是:你不能忽视生活的艰辛,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躺平,什么都不做,忽视自己的激情,只会让它变得更艰难。

我也曾经没有动机,在学校很不受欢迎。我从一个非常简单的好奇心开始,在一个特定时刻:产生了火花。我终于有所发现,我开始喜欢,开始变得很擅长。好奇心让我们获得关注和能量,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了。

但是,年轻人也该知道:研究表明,在获得好奇心之前,必须先从满足外部动力开始。

你必须赚足够的钱来支付账单,维持温饱。如果你做不到这些,那就会被很多恐惧包围。这些恐惧的背后是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伴随它而来的,是被放大注意力和兴奋感,它也会阻塞“心流”触发器,造成痛苦和焦虑。

因此,你必须先克服生存的门槛。找份工作,赚到可以维持温饱有暂定住所的钱,那时你就可以带着好奇心开始工作。

【以上内容来自中信读书会】

本文系作者 中信商业家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3:19

妮维雅母公司拜尔斯道夫集团:将加码中国市场供应链投资,计划新设产线提升产能

23:13

蔚来展示“离车自主换电”功能,未公布上线时间

23:07

湖北启动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惠民行动,最高补贴5000元

22:57

蚂蚁OceanBase 4.3版本推出列式存储引擎

22:45

阿联酋航空宣布定期航班已恢复

22:43

广东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

22:31

易纲:中国以相对平稳、成本更低的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经济金融体系稳定

22:22

受天气影响,甬金铁路明天停运一天

22:21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马险峰:预计到2060年绿色金融有五百万亿规模需求

21:59

韩国医协称不能接受医学院在规定扩招范围内自主招生方案

21:50

小米汽车:新颜色的小米SU7车模已经开始研发

21:37

半导体石英制品企业强华股份完成C轮数亿元融资,临港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21:29

工信部:继续适度超前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

21:17

安恒信息发布安全大模型恒脑2.0,已至智能体形态

21:07

黑石提议以每股1.24美元现金收购音乐版权投资公司Hipgnosis

20:59

上海交大一个月内成立三所新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今日成立

20:38

内蒙古地区一季度生产总值5604亿元,同比增长5.9%

20:33

雷军称小米SU7不适合周鸿祎,等小米做SUV版时再推荐

20:21

高通与Meta达成合作,支持大模型Llama 3在骁龙终端上运行

20:18

知名基金经理一季度重仓股变化情况不大,林英睿:更深入地思考上行的潜在方向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