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啥叫“ESG”,为何汽车圈都在高举“ESG”大旗?

如何在保证产能的同时,提高“ESG”竞争力,新能源车企已做出表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冬奥期间,“ESG”成为热词,尤其是在汽车圈,甚至到了“聊天不言ESG,费尽口水也枉然”的程度。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了解到底啥叫“ESG”,也不了解为什么这么多汽车企业不约而同的高举“ESG”的大旗。

“ESG”缘何成为汽车圈热词?

实际上,ESG并非什么新词汇。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2005年一项名为《Who Cares Wins》的研究首次提出ESG这一专有名词。所谓ESG,既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包括E(Environment,环境)、S(Social,社会伦理)及G(Governance,公司治理)。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相关投资机构审查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否低碳环保,甚至一家企业生产和运营是否绿色低碳的衡量标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当下,ESG更是成为了资本市场评判投资标的的一大重要尺度。在一级市场,近一年内,已有近百家投资机构开始将ESG作为关注方向。2021年全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了2万多亿元,ESG指数产品、ESG主题公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均实现翻倍增长。如果哪家机构还不谈“ESG”,就会显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聚焦到汽车圈,此前伦敦证券交易所旗下的富时罗素ESG(FTSE ESG)曾将特斯拉列为最差等级。其原因是,FTSE将“特斯拉工厂排放”也计算在其评价范围之内,因而特斯拉得到了较低的评分结果。

当然,这只是各大汽车企业频频贴近“ESG”的市场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双碳”已然成为国家顶层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自然需要紧跟其后,因此,“ESG”为了相关新能源车企“绕不开”的话题也就不难理解。

“ESG”之下,新能源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当然,ESG并非只是一项“空谈”,这一热词给新能源赛道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据乘联会给出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万辆,预计规模与2021年350万辆相比增长达到70%。这意味着,新能源赛道仍旧呈现持续爆发的态势。如此诱人的蛋糕,或许没有哪家新能源车企视若无睹,但在国家“双碳”顶层战略及“ESG”严苛的评判标准之下,相关新能源车企想要分得政策与市场红利也并非易事。要想真正实现净零排放,不仅仅在产品端,也包括生产端和使用端,甚至贯穿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

在产品端,相关新能源车企显然具备先天优势,但在生产端打造绿色工厂要复杂的多。在旗下产品向清洁能源转向的同时,其供应链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要求随之变得更高。在这一趋势下,一场汽车制造工厂的绿色革命正在进行中。

空谈没用,“ESG”应落在实处

在ESG成为行业热词之后,钛媒体曾对相关新能源车企做过一次深度调研。我们发现,威马、小鹏等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在“ESG”标准的应对上已经有了提前规划与布局。

例如,国内首个拥有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工业4.0园区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其温州、黄冈两座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建设时期就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本地建材,巩固了减碳前期工作核心,这也让之后的生产提高了整车回收利用,其中可再利用率目标设定85%,可再回收利用率目标设定95%。

而在智能制造工艺层面,威马温州智能制造基地则引进了“卧式加工中心”,仅一台卧式加工中心,便可以替代2台镗床、2台铣床、3台钻床,一年省电规模超过8.9万KWH,节能减排效果提升巨大。而在威马温州基地全厂区都配备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迄今已节电2780万度,减碳2.7万吨,带动节煤约1.1万吨,节水约11.1万吨。

当然,紧跟ESG脚步的并非只有造车新势力,在大众MEB工厂中,运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热电联供、余热回收、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技术、能源管理系统等28项节能环保措施,启用能源智能管理系统(EMS),实现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凭借一系列环保技术,工厂的能源、水、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和废弃物5项关键环境指标下降20%。

可以说,上述这些车企在如何应对“双碳”及“ESG”的过程当中,做出了表率作用。

总结:

据统计,我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美国占五分之一,欧洲占六分之一。当然,这和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规模息息相关。如何在保证产能的同时,提高“ESG”竞争力,新能源车企已做出表率。

无论是威马、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还是比亚迪、长安等传统车企都在为实现“双碳”目标,从供应链到工厂生产制造端向绿色制造做出改变。而随着产业转型的加速与深化,不难预想到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如威马、蔚来等优质车企,不仅在产业升级方面起引领作用,还将在绿色环保领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王振超,编辑/常笑)

本文系作者 王振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7:26

三大运营商回应通信电话营销相关报道:高度重视,开展全面自查

17:17

福建:加快实施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探索建立全国首个海洋资源交易平台

17:16

华菱钢铁:拟引入外部投资者向涟钢电磁材料公司增资不超过15亿元

17:13

九鼎投资:公司与成都借宝、人人行科技不存在股权控制关系

17:09

本周新增赞同科技、陕西瑞科等7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17:08

本周新增威美控股、司凯奇国际2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17:03

“诺诺网”页面出现自动跳转到第三方“大转盘”游戏等问题,航天信息公告回应

16:45

海通证券:AI革命助力中国新旧动能转换,20年前的重估中国可能再现

16:43

海默科技:董事长配偶、部分高管拟增持公司股份

16:43

国联水产:公司及子公司不存在被央视315晚会现场点名的情形

16:35

福达股份:拟分期增资及收购股权获得长坂科技35%股权,加速开拓人形机器人业务

16:22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部署查处“3·15”晚会曝光营销骚扰电话、虚商“小号”等问题

16:16

西班牙开启城市道路无人驾驶小巴试乘

16:02

香港主导研发机械人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15:56

合肥城建: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

15:53

中信证券:2025年或将成为BC电池实现从1到10快速放量的元年

15:51

中青宝: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变更为“ST中青宝”

15:49

华闻集团: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5:47

拜博口腔称已终止不合规数据合作

15:46

中信证券:预计3月信贷情况较2月将有所改善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