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CMOS应用“退烧”

钛度号
一亿像素并不是手机摄影的未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雷科技leitech

按照以往的惯例,伴随着高通和联发科新款移动旗舰SoC的发布,每年的一月到三月将迎来一波新机发布潮,主流安卓手机厂商的年度新旗舰会在该时段内接连亮相。新机型的到来也意味着手机影像实力的提升,相较于此前超高像素传感器的高调登场,今年的手机CMOS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今年12月中下旬,摩托罗拉和小米发布了搭载骁龙8的新机型,在CMOS上摩托罗拉 edge X30和小米12/12X均使用高像素中底传感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小米12/12X弃用上一代的一亿像素传感器,转而使用许多手机厂商都在使用的IMX766。

不只是摩托罗拉和小米,包括今年的许多机型在内,都选择使用高像素中底CMOS。厂商们的选择说明了市场方向的改变,脱离片面的数字不再盲目追求超高像素,使用更成熟的硬件方案。

超高像素并不直接等同于高画质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CMOS图像传感器是手机摄像头模组中的一部分,负责将穿过镜头的光信号转化为芯片能理解的数字信号。此外,手机摄像头模组还包括镜头和镜头模组,前者负责传递光线,后者是将镜头、CMOS、OIS光学防抖等模块封装在一起。而所谓的“高像素中底CMOS”,指的是规格为5000像素、1/1.5英寸左右的传感器,区别于一亿像素、1/1.3英寸左右的超高像素大底传感器。

要判断一颗CMOS素质的高低,可以看总像素、单位像素大小、传感器感光面积和对焦技术等。智能手机机身可利用面积有限,对主流手机而言直接塞下一颗超大尺寸CMOS并不现实,近年来厂商为了提升手机画质开始尝试走超高像素路线,通过缩小单位像素的方式提升传感器总像素数量。如三星的HM1拥有1.08亿像素,但单位像素尺寸只有0.8μm,远小于1200万像素索尼IMX555的1.8μm。

超高像素传感器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用多像素合成的方式提升单位像素尺寸,三星HM1像素九合一后可输出1200万像素/2.4μm的照片;另一方面,一亿像素传感器利于产品宣传,容易靠超高像素的产品特性吸引消费者选购,特别是在下沉市场中,部分用户还认为高像素就一定等同于高画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经过几年的发展6400万像素和一亿像素传感器并未成为市场的主流。不只是小米12系列回归5000万像素传感器,就连三星在自己的Galaxy S系列中也没有普及一亿像素,S20和S21两代产品仅Ultra机型搭载一亿像素CMOS,其他几款均使用“保守”的1200万像素传感器。超高像素难以流行开来,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原因。

首先,超高像素传感器并未给手机成像画质带来质的飞跃,反而增加ISP的运算压力造成拍照卡顿和发热异常等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不管是直接输出一亿像素照片还是像素多合一输出1200万像素照片,超高的像素短时间内极大增加ISP运算量,难以做到无感式拍照体验(即拍即得)。比如搭载一亿像素传感器小米 CC9 Pro就被部分用户吐槽拍照时取景器卡顿,快速点按快门会有一段等待的过程。

其次,像素越高、单位像素尺寸越小的CMOS越需要精密的制程工艺,即制造超高像素CMOS的成本更高。CMOS与手机SoC不同,不需要追逐最顶尖的制程工艺,但CMOS单位像素尺寸的缩小使得传统40纳米+产线无法做到精确切割,只能使用40-28纳米制程工艺。

在安卓手机步入4800/5000万像素时代后,三星在CMOS市场追上索尼的重要原因是自己拥有先进制程产线,而索尼自家的老工艺产线达不到制造超高像素CMOS的要求,现在只能找台积电合作。

前不久新发布的摩托罗拉 edge X30和小米12/12X均使用5000万像素中底CMOS,前者为1/1.55英寸的豪威OV50A、后者为1/1.56英寸的索尼IMX766。高像素中底CMOS兼顾成像表现和用户体验,在成本上也更有优势,更适合用在走量的机型上,而超高像素CMOS更偏向于Pro+或Ultra等追求极致的产品。

一亿像素等传感器还会继续存在,但高像素中底传感器会更普及,成为主流中高价位机型的标配。此外,部分“成熟”的传感器或会流行起来,搭载在更多新机型上。

“成熟”的CMOS将更受厂商欢迎

小米12/12X使用的索尼IMX766并非是最新款COMS,最早搭载的机型是2020年年末发布的OPPO Reno 5 Pro+,不过凭借较强的综合实力,IMX766在OPPO独占期过后被许多厂商采用。小米12作为小米的重要机型,未采用最新款CMOS突出小米求稳的发展特征,告别单一的CMOS硬件比拼。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使用已发布过一段时间的CMOS有诸多好处。在算法调试方面,市面上已发布的相关机型较多,厂商有更多可参考案例和调试时间,进而降低产品翻车的概率。例如谷歌就曾连续几年打磨IMX363,靠算法的升级提升手机拍照实力。

在成本层面,应用成熟的CMOS在成本层面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采购价格上,还体现在算法开发与适配方面,厂商不需要重新开发一套算法适配新机型,更多的是根据不同镜头和ISP调整原来的优化策略。小米11 Ultra的超广角和长焦镜头均使用IMX586(原小米9的主摄),长时间的打磨和不错的硬件规格,让IMX586这颗成熟的CMOS焕发第二春,综合成像素质不输专门的超广和长焦CMOS。

应用成熟CMOS的方式并不罕见,只不过此前许多安卓手机厂商更喜欢追新,在中高价位段搭载成熟CMOS的手机并算多,不过,最近两年这一状况已迎来变化。

现在稍有不同的是,成熟的CMOS更多的用于手机主摄,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代CMOS用于三代机型的现象。OPPO和vivo在线下市场的成功,说明盲目地追逐超高像素并不可取,多数用户并不太在意部分CMOS是否是新款,更在意拍照的具体效果。同理,长焦微距和“显微镜”镜头强调的是玩法上的升级,均是采用多是小底低像素CMOS。

个人认为,智能手机行业已走过仅靠硬件堆料发展的蛮荒期,随着手机市场的成熟和经济的发展,许多用户在选购手机时也更在意手机厂商自己的自研技术。应用成熟CMOS不代表挤牙膏,只用新CMOS不提升自研算法实力才是真正的挤牙膏,供应链技术厂商们都能买,但要想寻求高端手机市场的突破只能从自研技术层面入手。

CMOS之外,自研软硬件模块已是行业趋势

现阶段,阻碍手机拍照/视频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物理层而非软件层,例如镜头,空间的限制使得手机镜头的镜片片数低于10片,且主要为透光性一般的塑料材质镜片。物理上的限制使手机厂商们在镜头模组上能做的改变并不多,只能转向算法和图像处理硬件。

经谷歌的推动,“计算摄影”已被认为是提升手机摄影瓶颈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手持超级夜景算法、多帧合成技术和广角畸变调整算法,突破镜头和CMOS物理层面的限制提升手机成像效果。华为、小米和vivo等国产厂商在发布会上都会强调自研算法的重要性,侧面降低CMOS在用户心中的影响力。可以说,曾经那个可以靠买第三方成像算法提升手机摄影质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品牌想要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站稳脚跟,还得自己在软件算法上下功夫。

自研ISP和NPU是另一条提升手机影像实力的路线,更准确的说,在高端机市场有一席之地的玩家基本都自己的ISP。今年米OV三家都在ISP或NPU上发力,着力构建算法+影像硬件的自研体系,将影响手机成像质量的更多技术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要说的是,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技术跨越,本质上是芯片技术的跨越,许多功能的升级都依赖于芯片算力的提升。对于尺寸有限的手机而言,“像素”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一英寸CMOS似乎就是手机影像发展的临界点,行业物理层面天花板就在头顶,既然更高画质的照片难以靠硬件“堆”出来,那不如靠算法和芯片“算”出来。

本文系作者 雷科技leitech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苹果坚持多年的1200W像素成像画质和体验感,这么多年一直是标杆级的存在。

    回复 2022.01.02 · via iphone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