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涨价潮持续蔓延,三全水饺最高调价10%

四季度以来,涨价潮逐渐蔓延至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包括克明食品、祖名股份、加加食品、海欣食品、天味食品、恒顺醋业、安井食品、洽洽食品、涪陵榨菜等多家公司纷纷宣布提价,覆盖调味品、速冻食品、休闲零食、饮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涨价潮起,饺子沦陷。

11月18日,三全食品公告,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及速冻鱼糜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新价格自2021年12月1日起按各产品调价通知执行。

至于调价原因,公告中提到,“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及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全食品表示,本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三全食品主要从事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面点等速冻米面食品和常温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旗下拥有“三全”和“龙凤”两大知名品牌。

2008年2月,三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20年,受益于疫情红利,该公司业绩暴涨。而随着“宅经济”退潮,其今年前三季业绩表现不理想。

三全食品今年10月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收50.8亿元,同比减少2.39%;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减少32.42%。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14.41亿元,同比减少2.27%;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减少8.98%。

而在股价表现方面,三全食品受市场情绪等方面的影响,今年以来股价震荡下跌,但是9月份以来开启反弹。9月份至今该股已经累计涨超42%,当前(11月19日收盘)报20.57元,总市值180.85亿元。

事实上,不止三全食品,四季度以来,涨价潮逐渐蔓延至整个食品饮料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包括克明食品、祖名股份、加加食品、海欣食品、天味食品、恒顺醋业、安井食品、洽洽食品涪陵榨菜等多家公司纷纷宣布提价,覆盖调味品、速冻食品、休闲零食、饮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来自Wind

来源:Wind

梳理这些公司公告的提价原因发现,主要受原辅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所致。

从宏观层面来看,9月全国CPI同比增长0.7%,PPI同比增长10.7%,PPI与CPI已经出现较大剪刀差;10月全国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13.5%,环比上涨2.5%,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业内普遍分析认为,本轮食品涨价潮是由PPI向CPI传导的结果。

传导路径为:全球大宗商品→国内大宗原材料→制造业(包材价格)→中游消费品企业→下游消费者,“先从全球大宗商品普涨开始,联动至国内原材料市场(燃料、金属、化工),致使PPI在上半年连续6个月上涨,同时制造业等包材价格上升,食品加工企业提价应对,最终价格上涨传导至下游消费者。”

那么,从食品企业宣布提价到传导至终端、卖场、消费者的时间要多久?

平安证券分析师张晋溢在近期研报中指出,考虑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一般只有在龙头率先提价后,其余竞品企业才会跟随性提价,跟进时间一般在3~6个月左右。而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消费品出厂日期多数在几个月前,因此出厂价提价尚未传导至下游消费者。

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对于涨价的最终体现,一般商超的提价会慢一点,大概一个月左右产生影响,批发流通应该几天就可以,社区团购也是几天就可以了。整体来说,现在的传导速度会越来越快。不管是企业、终端还是经销商,他们在价格传导体系中落地涨价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在朱丹蓬看来,受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提价本身为了降本增利无可厚非,但在国内食品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是否有提价的底气,能否保证提价后客户不流失还很难说。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波涨价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或是分化的节点,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东兴证券研报显示,明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更多企业有涨价的预期,具有向下游传导价格的能力的企业会更多受益。

国盛证券方面则认为,以海天味业为首的调味品公司纷纷提价,有望掀起行业性提价浪潮,“行业至暗时刻已过,期待收入端持续回暖,利润端弹性释放”。

(钛媒体APP编辑刘萌萌综合自澎湃新闻、wind、第一财经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提升,需求量下降,并随时间推移,人们会寻找到替代方法,下降的会更厉害 按照经济学,遵循的是供需决定,而不是成本决定

    回复 2021.11.20 · via android
63
1
6844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