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中国踢球的孩子们,都去哪儿了?

十年足球青训「大潮」的迷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体育产业生态圈,作者 | 宋鑫宇,编辑 | 殷豪男

29.6岁,这是中国男足在12强赛前6场比赛中首发球员的平均年龄,也是全部12支球队中年纪最高的球队。

2019年亚洲杯之后,冯潇霆、郜林、曾诚等一众老将逐渐淡出国家队,然而在高喊「新老交替」三年之后,出征12强赛的国足,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亚洲杯。

33岁的于大宝、洛国富;32岁的吴曦、张琳芃、王燊超、阿兰、池忠国、王刚;30岁的张稀哲、颜骏凌......在国足新一期出征沙迦的比赛大名单中,有且只有张玉宁和朱辰杰两名低于25岁的球员。

在一轮轮的失望之后,中国足球始终让人难以看到未来。「十几亿人找不出11个踢球的」这样赌气的话言犹在耳。我们不禁想问:中国踢球的孩子们,都去了哪儿呢?我们探访了中国足球青训行业的相关人士,试图找到一个答案。

国足在12强赛上的失利,许多足校被曝出的裁员及学生转卖等负面新闻,让中国足球的青训,再一次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话题。

在另一个更无人在意的角落,10月11日,就在12强赛中国对阵沙特比赛的两天前,中国足协官方宣布中国U-22男足退出U-23亚洲杯预选赛。在01年龄段25年来首次无缘亚青赛正赛、亚少赛宣布取消之后,中国各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队,已经近两年时间,没有出现在国际正式比赛中了。

把时间跨度再拉长一些,自85国青闪耀05年荷兰世青赛后,中国青少年足球国家队再也没有出现在世界级赛场之上。而就算是在亚洲赛场中,自2014年至今的7年中,我们在各级别亚洲区青少年正赛中,一共也仅仅只赢过两场。

中国足球青训的水平与欧美、日韩足球有差距,不是多么意外的事情。但意外的是,近十年来在足协扶持留洋计划、俱乐部投入、民间青训机构和海外俱乐部等等一系列「组合拳」之下,中国青训与日韩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因此,氪体采访了从事中国足球青训行业的一些相关人士,尝试找出我们足球青训陷入困局的答案。

01 踢球的孩子真少吗?

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坐在央视解说席上的刘建宏老师曾表达过自己对于中国足球的疑问,其中一句

「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去踢球吗?」时至今日仍是很多球员、媒体说起中国足球反复引用的「灵魂拷问」。

当EDG拿下S11冠军,引得年轻群体的关注之后,更是有很多人感慨:足球只属于中年人了,而电竞才是属于年轻人的,中国的孩子都已经不踢球了。

但事实上,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

以北京市为例,面向青少年举办的百队杯,在今年一共吸引了1563球队,近2万名球员参加。上海的新民晚报杯则同样有千余支队伍、上万名中学生球员报名参赛。而在低年龄段的参赛球队中,以青训俱乐部、青训机构为单位的球队,则占了绝大多数。

北京乐享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很多经营球场的地方都开始成立自己的青训机构,主要面向的就是低年龄段的启蒙和培训。

「很多的场地甚至是‘被迫’开始做青训——来踢球的家长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能接触足球的机会,久而久之就顺势开始进行青训的相关安排。」

曾在多支中超球队负责组建青少年梯队的禾众告诉氪体记者,随着时代的推移,如今这一代家长并不排斥自己的孩子踢球,甚至于可以说十分乐于让孩子去参加足球训练,特别是正规俱乐部的低年龄段梯队对于家长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17年负责给球队组建03-05年龄段梯队的时候,我一个人平均每个年龄段就分别收到了超过100份满足招生条件的报名简历。」

而在全国层面上,在疫情前的2017-2018年期间,中国足协组织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共有40个单位最终从地方赛事中脱颖而出,参加了U14(04年龄段)全国总决赛阶段的比赛。而这一个数字级别在过去的10年中并不少见,早在2013年全国U14(1999-2000年龄段)锦标赛时,进入最后全国总决赛阶段比赛的,就共有43个单位派出47支参赛球队。

由此可见,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踢球的小孩子数量,以及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踢球的支持,其实要远远超过很多球迷的刻板印象。

但问题在于,这样数字规模的足球少年,最终却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足球人口」。

02 消失的足球少年

2020年夏天,在上海集训为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做准备的U19国足,在4场热身赛上2平2负,难求一胜。时任U19领队的刘殿秋在接受PP体育采访时表示,这个年龄段的适龄球员很少,算上以业余球员身份送到海外的,以及各个职业俱乐部的球员资源,加起来总共只有142人,选材面比较缺乏。

那么,从U14在各地都常年拥有大量的参赛球队和球员,到U19全国仅142人的可选择人才总数,这中间巨大的落差究竟从何而来呢?

第一个病根,可能来自踢球少年们自身的学业。

家庭对于孩子未来的担忧,事实上是国内青训面对的第一个困境。

对于足球青训而言,12-14岁是个分水岭。

之前的培训以强化个人技术为主,大多可以利于课余时间。但再进一步发展,基本就要弱化课业的占比,以足球训练为主。由于真正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人数凤毛麟角,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的孩子,如果最后无法走足球这条路,前途怎么办,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体工队、足校时代,球队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备战省运会和全运会。而一旦比赛打完,大批的球员既没有对口专业的出路,学业上又被耽误。所以慢慢在国内的家长眼中,足球和学习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因此,哪怕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孩子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责任最终仍会落在青训机构的头上。

被家长逐步放弃的体工队和足校,就这样走向了衰落。

而职业化改革之后,虽然一定程度上打通了职业化道路,但球员学业保障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依照职能划分,职业俱乐部和专业青训机构主要是培养足球人才,而学业保障其实更多是一个道德要求,绝大部分的球队,并不会过于在意青训球员自己的学业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出钱做青训的俱乐部来说,其实球员自己的选择,最后是否会被淘汰都是优胜劣汰的正常市场机制。青训机构需要保证一定的人才基数,才有可能选拔出合格的球员。

然而,无论是谁都很难找到足够多能让家长们认可的学校,愿意接纳自己的全部梯队成员,让学生能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兼顾学业。

「你很难要求他们(学校)接受职业队的青训队员。别的不说,普通学生家长就不会愿意,会担心教学资源的浪费、会担心学校风气的问题。学校也会担心影响自己的升学率。」禾众坦言,很多俱乐部虽然能让自己的球员在好学校就读,但是更多只能是采取「借读」的方式,也就是说球员实际上并没有学籍。

「对于俱乐部来说,在编的球员都很难安排妥当,那些被淘汰的俱乐部自然也就根本不会再去过问。因此现在帮球员或者被淘汰的小球员找学校和学籍,甚至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内的一门生意,有相当一批人专门以此为生。」

原海南足协青训总监,如今任职于西甲毕尔巴鄂竞技青训部门的安东尼奥则告诉氪体:「虽然我们是政府部门成立的青训单位、我们有自己的青训基地,我们免费培训。但是依然很少有学校信任我们。我的训练计划和安排总是需要给‘作业’让步,甚至于我能够感觉到在训练和比赛中,我的队员们也背负着学业的负担。这让我们的球员很难真正接受系统的训练。」

「而当球员的年纪上升,能否进一步进入更高等级的训练时,家长们的意愿会成为超越球员天赋的决定性因素。但不幸的是,绝大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都是——不。」

安东尼奥还表示,在西班牙以及很多的欧洲国家,无论俱乐部的规模,他们与当地学校之间都会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能够让自己梯队的球员进入当地最好的学校。而学校也十分愿意接受这些学生,甚至会根据他们的训练或比赛日程,专门设定课业教学标准。

曾在多个校园足球队任教的徐子晨认为,现阶段国内俱乐部和学校很难达成广泛的统一。「虽然一直在提倡体教融合,但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而言,其实很难和俱乐部达成合作。推行体教融合,对于学校而言需要拿出效果,所以很多学校青训考虑的第一位是成绩而不是如何培养球员。「因此,学校选的往往是‘人’而不是‘才’。」徐子晨总结道。

就国内而言,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并没有一条很好的连接通道,而校园足球的训练和比赛质量,也很难达到职业梯队的标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目前的国内足球体系中,「体」与「教」之间,依旧有着距离。

氪体专栏作者张路老师,在《我们怎样用三年时间搞垮了中国足球?》一文中也提到过:

校队要参加区里的比赛了。由于选材和训练都不行,公平竞赛未准能拿冠军,大家就开始互相挖人。最终,当然是那些校长重视,场地条件好,教练力量强,经费充足的重点学校更能吸引学生。

于是,区里的尖子就都集中到一两所学校,他们再参加区里比赛,别的学校根本无法抗衡,这样一两年后,其他学校就都不参赛了,也就都远离足球了,一个区就只剩下一两个学校搞足球,一个市也剩不了几支队伍。这一批抽的各校尖子水平还算可以,可到了下一批没有其它学校搞了,没有尖子再让你抽了,你也就完蛋了。

这种情况领导不管吗?问题是,各级领导也想尽快出成绩,要政绩,所以不但不制止,反而帮助重点学校抽尖子,调校,更助长了分化和集中的趋势,所以不出两三年,基础就垮了。

延伸阅读:十问张路:中国足球,是怎么跑偏的

事实上,国内也有足球青训机构尝试过将学业的比重提高。比如恒大足校在成立之初曾承诺,为了孩子未来的考虑,会帮助孩子参加高考。尽管从设施到师资再到比赛机会,恒大足校在国内都属于最顶尖的水准,但负责恒大足校招生的尚佳仪告诉氪体,很多家长对于选择恒大足校仍然有所顾虑。

「之前俱乐部的成绩各方面最好的时候,招生都很困难。就连在广州范围内而言,恒大足校的吸引力还不如广州城的梯队,因为他们在市里,相比于专业能力,家长们更看中教学质量和升学机会。」尚佳仪说。

恒大足校距离广州市区超过100公里。较偏远的选址,也是许多家长对选择足校有所顾虑的原因之一

03 希望在哪儿?

在中国组建并维持一个完整的青训体系,是件困难的事情。对于财政和知名度稍差一些的低级别球队而言,就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2018年版)》中,曾明确要求,中超和中甲俱乐部要下设至少5支不同年龄段层次的青少年梯队,而中乙俱乐部也要求下设至少4支梯队,且必须是以俱乐部名义注册的队伍。

前苏宁俱乐部董事长的王哲,曾因为公开表达「青训必须赚钱,大量投入青训不划算,不如买人」的言论,而被球迷怒喷「不懂球」。而2016年开始投资中国足球李雷告诉氪体记者,存在这样想法的球队完全不在数。

「我买几个特别强的外援,转会费、调节费、工资加一起也不过几个亿,但是能让球队快速出成绩。同样的钱投到青训,可能十年都看不到一点水花。」

因此,在准入规程的执行之下,有一些低级别联赛球队采取了一种变相的「捷径」——与当地的专科院校合作共建球队,球员几乎全部直接由学校提供,既满足了准入标准,又不用过于费心费力。然而,这样的所谓「青训梯队」,对于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乍看之下,虽然踢球的青少年在数字上实实在在增加了不少,但存在的大量「无效人口」,不仅不能算是健康的后备人才库,更是让原本就为数不多的青少年比赛质量进一步下降。

例如,在最近结束的青超U19联赛中,中甲球队江西北大门的U19梯队4场比赛全负,一共被打进48球。而在青超联赛中,类似这样的球队和比赛并不在少数。

「凭心而论,可以看到最近几年青少年球员数量大幅增加、年龄分层更加合理、比赛机会增多。但是这些之下,是我们青训水平的下降,与过去相比小球员们的整体水平有很大差距。」有长期从事青训的教练对于这种现状颇为无奈。

「确实也能达到练兵的效果,不过相当于是我们给他们弱队做陪练,对于很多青训强队来说,长期跟这些‘鱼腩’比赛根本达不到任何锻炼效果,久而久之只能让自己的水平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青训补偿体系的不完整,又进一步限制了年轻球员的流通。事实上在俱乐部之外,各地的足协和体育局队伍也会自己组队参赛,而全运会成绩的客观压力,使得地方几乎不可能会放(全运会适龄年龄段)的顶尖球员,到其他俱乐部甚至与国外踢球。

同时,由于各地经济、环境的差异,很多地方球队的队员都来自于第三方俱乐部和校队,但大部分的俱乐部和校队,却没有因此得到补偿。例如,江苏中南珂缔缘俱乐部曾发布声明,表示上海申花俱乐部涉嫌违反转会协议,并主动去向球员及球员家长游说,签署了代表上海参加全运会的《协议书》。

一则小球员的声明

因此在过去的10年中,从95年龄段、到97年龄段、再到99和01年龄段,这些球员在国内的比赛中看上去总是天赋出众,每个年龄段几乎都被球迷们称之为「中国足球从XX后开始崛起」。然而现实却是,这批球员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借由近年U23政策的「福利」,才能获得有限的出场时间。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青少年球队很少能有跟世界范围内同龄人较量的机会。造成了不光球员「自嗨」,包括教练、球探以及训练逻辑和选材标准,与世界先进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足球特长在升学道路上的加成也有限,随着社会整体条件的变化,工作机会和平均工资的增多,

相比于高淘汰率,职业足球可能获得的「高薪」诱惑,对于家长以及小球员自己的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

在禾众看来,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和竞争的增加,被职业足球淘汰的小球员,很难再次融入同龄人的竞争。

「过去体工队、体校甚至于工厂企业都会设立足球队,发工资有编制,踢球相当于也能够获得一个铁饭碗。但是中国足球这些年来的成绩不好,连带着原来很多的企业、公司也不再设立足球队。国人都很现实,踢足球既不能带来上学的便利,又不能成为找工作的优势,那么能下定决心走职业道路的球员跟过去相比,其实要更少。」

「就好比咱俩的采访,说青训都在讨论足球的高薪、性价比和升学优势,他们这些球员每天想的,业务问题真的排不上。」禾众对氪体感叹道。

事实上,前日本男足主教练冈田武史在杭州绿城队执教时期,也曾多次指出中国球员在训练以及比赛时的一些糟糕表现,他表示:「在训练时,球员就算提前来到训练场也不会自己主动去练习,而是在那闲聊休息,都是要等教练来了,才会去训练。甚至有些球员经常因个人原因不参加训练。在我看来,他们没有主观意识,只是把训练当成义务,并没有从心底上去喜欢足球,中国的球员们,缺少高于金钱的追求与理想。

更致命的是,目前国内足球运动员的选拔系统还不健全,许多的选材研究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经验和理论,选材研究与选材实践脱节。

安东尼奥也认为,中国对于青训的认知过于简单粗暴。「很多人对于青训的评判标准就是输赢,当然成绩是青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球员的素质,让他们完善成为一名出色职业球员的各项要求。在西班牙的青训体系中教练经常会要求小球员不断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尝试不同的位置来锻炼并完善球员自身的能力,并且测试他们是否具备职业足球的潜力。」

作为国内最成功的足校之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能梯队的战绩在国内几乎碾压任何球队,然而进入成年队后却并没有展现出与成绩匹配的实力。作为从1999年鲁能足校初建到现在,唯一一名始终在鲁能足校工作的教练员,张涛在接受《足球报》采访时也坦言:「鲁能足校这20年,虽然贡献了一批国字号球员,但是在高精尖球员的培养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青训体系陷入了某种怪圈:由于出色的年轻球员稀少,球队需要用更好的待遇才能留住球员,而获得了高薪之后的年轻球员,又会失去追逐自己足球梦想的动力。另一边,球队对于青训的高投入得不到回报,又开始降低投入的热情和规模,优秀的年轻球员就更加稀缺。

韦世豪此前在中超吐口秀节目中,也曾以自己为例,直言在低年龄段时,自己身体素质的优势能够支撑与同年龄段的欧洲球员抗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去身体优势踢不上球后,所谓的「梦想」,在国内金元足球的高薪诱惑下,几乎变得一文不值。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中国足球各级国字号队伍没有统一的技战术指导思想,且没有自己的风格。从最早整队出走巴西的健力宝、到大面积留洋葡萄牙、西班牙的明日之星计划,

中国足球虽然一直在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和青训体系,但是频繁更换的大方针,导致最终只学了「四不像」。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运动文化氛围,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或经济基础扶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都需要在良好的运动文化基础上,配合接地气、有针对性的建设。

比如以南美为例,很多国家的经济和职业赛事体系并不完善,但依旧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高水平足球人才,并持续不断向世界各国输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南美国家具有着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和厚实的足球群众基础。

近年来,在政府、学校对足球运动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足球文化氛围明显改观。在近日公布的「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中,也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青训体系的建设。但对于足球青训而言,教练,比赛,设施及场地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果不能构建一套持续性的培养方案,外加缺少良好的足球氛围和待完善的青训补偿机制,高水平足球人才培养,很可能依旧是一句空话。

总而言之,「足球青训的淘汰率高」是行业规律,不能简单的甩锅给中国足球。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的确值得借鉴,但也都有弊端,不宜照搬。对于中国来说,当务之急还是要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青训道路并坚持下去,哪怕是从现在开始,也不晚。

*注:文中受访者姓名皆为化名。

本文系作者 体育产业生态圈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作者写了很多,写作技巧很好。可是我没有像看其他分析类文章那样耐心看完,因为我认为这篇文章所做的分析其实都只仍是在原地转圈,理了理皮毛,没有触及根本。我这么说吧,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足球这一个行业或者在加个教育、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所有矛盾和阻碍所形成的综合体的一个具象,一个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形成的根本原因说起来复杂也不复杂,就是一个症结所在——房地产。只要解决了房子问题,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几个重大问题,例如婚育、养老、教育、医疗等等都可以全部或者大部得到缓解甚至从根本上解决。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足球。不解决房地产问题对中国各行业造成的虹吸效应,写再多行业分析文章也只是隔靴搔痒。

    回复 2021.11.20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8:04

赣锋锂业: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进展,能量密度达500Wh/kg

17:55

国家能源局8月核发绿证9.52亿个

17:53

2连板和科达: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经营状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17:52

上交所发布债券简明信披指南,提升信息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

17:50

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出炉

17:44

岩石股份: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被司法冻结

17:42

宁德时代回应江西锂矿停产传闻:根据市场情况对生产进行调整

17:41

岩石股份: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7:41

奇安信:控股股东承诺未来6个月不减持公司股份

17:40

国家能源局:有人假借国家能源局机关服务中心干部名义骗取钱财

17:39

西班牙首相结束访华行程,桑切斯:希望加强两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

17:37

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59.05亿港元,阿里巴巴逆市获净买入31.22亿港元

17:37

腾讯控股:今日耗资约10.01亿港元回购272万股公司股份

17:35

微软量子计算新突破:成功纠缠了12个逻辑量子位

17:34

机构:全球5G手机出货量在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

17:32

花都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全域开放

17:30

大米荒叠加部分鱼类涨价,日本陷入寿司危机

17:29

高瓴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据悉商谈投资美的香港IPO

17:27

在合并瑞信之后,瑞银承诺在瑞士提供4000亿美元贷款

17:26

张继科卷走160多万学费跑路?俱乐部辟谣:他在外出差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