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特斯拉市值冲破1万亿美元大关,背后的逻辑不简单

电动轿车的本质更像电子产品。

model 3和model Y

文 | 菜蚁

国内电车企业谁会先爆发?

很快,特斯拉的市值从1.2万亿美元的高点跌到8千亿后近日又反弹到了1万亿,就如同之前苹果公司市值跨过这个门槛一样,这对于世界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一个跨越巅峰的里程碑。但相较苹果、亚马逊,特斯拉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市值就从1千亿美元冲上1万亿美元,其背后的支撑力量是否遵从了一种新的市场逻辑?

且不说特斯拉对于电动轿车行业的推动,就说这股价从去年到现在涨了10倍,有多少人顿足捶胸感叹错失了一个大牛股。粗略算一下,如果你在2020年1月特斯拉市值1千亿美元的时候只买入一股股票,当时股价是569美元,后来股票按1比5拆分,到今年11月初市值破1万亿美元时以1040美元出手,那么你净赚4631美元。如果按国内股市标准最低买入100股,那么净赚46.31万美元。毫不夸张地说,如同苹果、亚马逊、阿里、腾讯一样,特斯拉属于世纪股票,一百年才出现的大牛股。

2020年初特斯拉在市值突破1千亿美元的时候,相信国内有很多对电车感兴趣的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黄金机会,但苦于没有投资美股渠道,干着急没办法。后来在年底市值冲到5千亿,那时它依然是一家亏损的车企。伴随着对电车的争议,不少投资者感觉应该进入波动期了,结果在今年1月一下又冲到8千亿,如今受欧美租车市场对特斯拉的强烈需求,市值一下子又蹦上1万亿这个市值里程碑。要知道现在全球市值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只有苹果、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几家。现在应该明白了,特斯拉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苹果,而苹果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

电车的趋同性远胜燃油车

汽车发展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环顾世界,你会发现汽车生产商品牌众多,光是巨头就有十来家,小品牌数不过来,还分日、德、美三系,几乎每个主要工业国都生产自己的汽车。然而从商品的属性看,这反而显得不正常,在全球化的时代应该是三五个品牌畅销世界才对,就像电视机、电脑那样。原因何在,除去政治因素外,燃油车本质上属于机械产品,产品零部件众多,零件生产质量差别不一,光是发动机的性能各家厂商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容易造成产品质量的明显差异性,就如同机械手表一样,这就为多品牌共存提供了空间。

而电动轿车不同,它的主要部件构成就是电机和电池,外加电路控制系统。电机就是铜线缠绕加磁铁,和燃油发动机结构相比差异性大为降低,动力电池技术和生产也日益模式化,电控也比汽车的机械传动控制要简单的多,这就造成电车生产工艺的简单化和趋同化,结果就是电车的生产越来越像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的生产。所以将来电车市场上很可能颠覆以前汽车销售的模式,而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就如同目前国际手机市场上只有苹果和三星两家品牌主导一样。

特斯拉会不会主导十年以后的国际电车市场呢?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产能规模上看,可能性很大,它有可能成为日后世界高端电动轿车的唯一品牌。这就是它的股价能在一年多内涨十倍的深度逻辑。

有不少人认为特斯拉估值泡沫太多,它最多成为丰田在汽车生产中的地位,成为众多电车品牌中的一个,这就没有深刻认识到电车与燃油车本质的区别,电车未来的属性是电子产品,而燃油车的属性是机械产品。二者在制造和销售上的商业模式将分道扬镳。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的国际电车市场,很可能像手机市场那样仅由三五家品牌主导;未来十年的国际轿车市场,电车份额很可能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20%可期。再往后看,很多中小品牌汽车面临消亡,而大品牌汽车入局电车晚的话市值将进一步下跌。目前特斯拉一家的市值已经等于丰田、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加起来的总市值了。如果未来十年特斯拉的产能能达到丰田的年千万量级,价格再下降一半,那么这些传统车企还有什么市场,面临的将是消亡的命运。

根据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出货达24万多辆,现在马斯克的目标是年产100万辆,随着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的日渐成熟,大规模量产的困难将越来越小。而且,现在特斯拉的车供不应求,用户都要提前下订单才能排到,这在如今的市场经济里面实属罕见。

特斯拉往往在电车技术的发展上敢于独辟蹊径,从最初的采用大量小型电池并联作为动力电池,充满未来感的设计,以一块显示屏取代所有仪表盘,到现在的放弃微波雷达、聚焦摄像头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它总能押准主流技术发展方向,这是很多人潜意识里跟随它的内在原因。放眼未来,除了环保、结构简单、加速快等优势,电车还天然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匹配,而自动驾驶无疑是未来轿车发展的一个方向,特斯拉在这个领域已经处在领导者的地位。

前几年有一次马斯克和杨元庆一起接受央视采访,杨元庆谈到联想“成功”的营销策略,马斯克回应特斯拉不怎么做营销,因为觉得大多营销都有点欺骗消费者;在回应特斯拉的快速发展时,杨元庆又急迫让主持人告诉马斯克联想的用户量有多大。看了这个视频,感觉这是两代企业家,一个还在固守营销、用户量这些传统因素,一个是站在未来引领用户消费。

马斯克变革了企业运作方式,特斯拉不做广告,利润率也很低,他好像不以赚大钱为目标,不像腾讯、阿里动辄净利率高达30%多。没有企业家像他那样在电动皮卡的发布会上对钢珠打破车窗的窘境付之一笑,而用户也似乎对这样传统意义上的“营销事故”一笑了之,彼此都能宽容做前卫产品的瑕疵。马斯克只想做出一款极致革新的产品来改变世界,他把做企业似乎当成了做一项规模宏大的物理实验,这将对未来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创新方式。

国产电车的突破口将在高性价比

电动轿车的兴起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它的进入门槛低,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竞争不充分。像蔚来、小鹏这样快速的融资造车在几十年前的燃油车创业公司来看不可思议。那时候造一辆轿车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把新车造出来让已经成熟的轿车市场接受困难重重。现在各家造电车的公司大都在同一起跑线,谁能发展的快谁就能胜出。

另一方面,电车结构简单、电子产品化的特性会加速产品的趋同性,燃油车多元化的格局将被改变,就如同以前的手机行业一样,市场会加速向几个大品牌高度集中,现在规模小、发展慢的公司被淘汰的风险和速度都会加大。

深谙国内用户消费心理的国产电车公司都把车型锁定在SUV上,而非特斯拉现在主推的model 3和model Y展现的流线型,SUV外型大气上档次,开着有面,符合中国车主讲排场的心理,而且利润率比普通型高。然而从功能上说,电动SUV能越野吗?能进山区、草原和沙漠吗?显然只是个好看的外壳罢了;从电车媲美跑车的加速优势来看,SUV车型也于此相悖,这也是特斯拉运动款model Y依然沿用流线造型的原因,它看上去更像跑车。只要这几家不把生产重心转到model 3那种普通电车型上,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就不可能上去。国产车重外观轻性能走捷径的策略可能在长期竞争中跑输。

从汽车历史上看,日系车之所以能在与德系、美系车的竞争中后来居上就在于它们做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那就是性价比。丰田、本田都是从低端大众车起家,在争夺市场的过程中积累技术,逐步向中高端发展。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弱势竞争者采取的唯一正确道路。现在国内几家电车企业在技术积累薄弱的状况下仅依靠设计、代工就要做高端SUV,短期来看能快速填补市场,长期来看并不可靠。因为这个市场毕竟有限,动辄二三十万以上的价格除了限购的政策强制又有多少人真心愿意买呢?

蔚来一直走高端路线不现实,技术厚度不够,量产上不去,随着更多性能好价格实惠的车型进入市场,消费者一比较就明白了。但它目前依然是“蔚小理” 三家中市值最高的,有600多亿美元,其股价能否上行取决于能否在中低档做出畅销车。而理想的所谓增程式长远来看最危险,拿汽油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看似延长了续航实则费钱、不环保、效率低。就算跑一趟几百公里的长途,中间找个充电桩冲会电顺便喝杯茶歇歇脚不更好吗?

在目前还在进场的公司来说小米值得期待。如果小米把做高性价比手机的功夫用在造电车上,一旦它能造出十万元左右的国产版model 3,那很有可能像小米手机一样后来居上,快速占领市场。

在电车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一定进步,但还处在追赶的位置,尽管也上市了,但市场留给他们的窗口期是有限的,一旦在这几年里规模上不去,依然有被淘汰的危险。因为随着特斯拉的迅速崛起,德国、日本车企已经开始醒了,意识到危险了,也开始生产电车了,如大众的ID系列SUV在欧洲就卖的不错。以他们在传统车上积累的技术优势,这些大厂造电车的质量无疑比国产车有优势。

比亚迪已经在国内车厂中胜出,也最有实力,现在几乎全面转向新能源,一个月竟能卖出7、8万辆新能源车,当然纯电和混动大概各占一半,车型涵盖中低端。因为它手握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能最大限度保证质量、控制成本、提升产能,在大众消费者中口碑提升的很快。

在过去一年里,比亚迪的市值从5000亿元涨到现在的9000多亿元。突破万亿关口只是时间问题。但比亚迪历来的问题是战略保守,多线作战,单点创新力度不够。它本来是国内锂电池生产的龙头,可因为在动力电池上保守让后来者宁德时代赶超,现在人家只做电池市值就远超它;它在燃油车制造上起步比吉利还早,但无论质量还是口碑与后者差距越拉越大;它在电车制造上的创新不太明显,也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一个区别就是用户能把model 3看成半个跑车,能把比亚迪这么看吗?它在追求高性价比电车这条路上还不够极致。

但好在现在比亚迪看起来已经全面押注电车,无论是研发刀片电池还是永磁电机、芯片,都在把资源向一个点聚焦,一旦特斯拉不能持续压低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或研发更具性价比的新车型,比亚迪的赶超就会变成现实。

而五菱宏光廉价电车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做高性价比在国内市场多么见效,尽管其舍弃性能的做法对中端车未必能行,但对于行业跟跑者来说永远是一种启示。

值得大书一笔的事,受益于特斯拉开创的电动轿车潮流,中国最大的获益行业竟然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制造门槛并不高,以宁德时代为领头的几家民营电池企业利用了国内制造成本低的优势,把这个行业做到世界级,宁德时代市值一路上涨,目前达到1.4万亿元的规模,成为A股市值第三的巨头。尽管有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竞争,但只要宁德时代在技术持续创新,在规模上继续扩张,其市值还有上涨的空间,毕竟短期看电池技术不会有大的革新,而世界电车市场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总之,特斯拉从2010年上市至今也不过十年时间,而其市值在这两年的爆发充分显示了市场对电动轿车日益成熟的认同。只要它坚持引领创新,扩大产能,那么它的市值迟早会追上苹果。而国内电车市场目前正处在乱战阶段,谁能尽快做出高性价比的爆款产品谁才能成势。

本文系作者 菜蚁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24
7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