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古装剧越来越假,谁的锅?

主创的傲慢,还是观众的偏见?

文 | 毒眸,作者 | 符琼尹,编辑 | 赵普通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你看我头家都病成什么样了?你们还不放人!你们是想眼睁睁地看着他病死吗?”《嘉南传》中,化着淡妆、穿着粗麻衣服,扮成难民的女孩对着守城士兵吼道。

这一吼收效很大,他们顺利出城了。再看她身旁重病的“头家”,腮红、红唇、鼻影、眉毛一个没漏,还有熟悉的两侧绒毛,修饰着鞠婧祎精美的脸。但只要她轻轻一咳嗽,就能让士兵们相信,这是一个重病的男人。

在豆瓣小组讨论这个“难民妆”帖子下方,有一条点赞数将近1W的评论:“都已经不带头饰了还想怎样啦”。

对于这样不分场合的美丽,观众已经太过熟悉。这套被无数美妆博主研究过的“半永久妆容”,在《嘉南传》中,无论鞠婧祎饰演的郡主是被大火困住,还是卧病在床,都时刻保持。

豆瓣4.7分的《嘉南传》,已经不是今年第一个因“假”出圈的古装剧。《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里,赵露思留着一头现代的棕色头发,有场景甚至暴露了大量摄制组人员;《君九龄》里女突兀的假发片,也让彭小苒失去了往日在《东宫》时的惊艳。

这些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化着流行的妆,说着不合时宜的台词。从服化道、造型,再到剧本,古装剧的“假”,总能从外到内,面面俱到。

美与真实,不可兼得?

今年2月播出的《风起霓裳》,以绣娘安氏的故事作为起点。

安氏是宫外名满天下的绣娘。一日,她在宫内贪图权势的徒弟卓氏找上门来,威胁安氏帮她修改一件皇后袆衣。卓氏希望借制作这件衣服,讨好传言将登上皇后之位的妃子……
《风起霓裳》中的皇后袆衣

《风起霓裳》中的皇后袆衣

“其实袆衣根本没动什么,台词硬掰扯说什么好看了。而且皇后的袆衣,没有命令怎么可能有人敢随便做?礼仪在古代是有仪轨的,每一处都有细致规定。这就是编剧不懂和服装瞎搞了。”参与过古装剧制作,对历史服饰研究多年的秋原说。

在这部以服饰为核心元素推动的剧集里,开篇服饰制作上的不合规矩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剧情中,还有大量不合古制的剧情。剧中,被选为才人的女孩来定制一件入宫时身穿的服饰,希望能让人“过目不忘”。事实上,入宫后的衣服有统一的级别和制式,并不需要自己定制,更不会有刚入宫的才人要求做一件“与众不同”的衣服。

这样的错误,在当下古装剧中不胜枚举。《锦心似玉》故事发生在明代,服饰本应宽袍大袖,但在这部剧中,所有人身上的布料看起来都“捉襟见肘”;《与君歌》中,女主角一身官服也过于修身。这显然是现代的立体剪裁,在衣服腰部收口,刻意的留出身体线条,但古代一些衣服也显瘦,但采用的是平面剪裁,利用褶子加布料弄出来的线条感。
《锦心似玉》中的服饰

《锦心似玉》中的服饰

在“放量”这件事上,秋原也表示:“现在很多袖子就是做到手腕的地方,但以前做袖子是要超出手腕一大截,正式的大礼服更是要很长很长的袖子,那个东西是堆叠出来的,是放量出来的,但是现在演员就是要显出她的身材。”

上述的假发片过于假、演员染发不加以掩饰的情况,秋原也曾经历过,“有一些演员担心自己发际线和发质受影响,不想带头套也不愿意染发。”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 中的赵露思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 中的赵露思

在当代的审美面前,古装剧的真实只能一次次让路。但也有一些剧组,选择了尊重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的服装造型指导之一,是成立了14年的中国装束复原团队,古人所穿所用,都是他们研究和复原的对象。封面新闻的采访中提到,剧组购买了团队的部分服饰进行仿制,而这个团队还帮助修改过剧本中不合史实的部分。种种努力下,这部剧被网友称赞,“还原了盛唐风采”。

在秋原看来,想要达成美术的考究,充足的预算和时间都缺一不可。“预算可以让衣服看起来不‘假’,但演员要想培训整体古代人的礼仪需要时间,是要在组里陪着打磨的。”

曾参与多部古装剧的美术指导段元合也认同这样的说法。在他看来,3到4个月是一个中等体量剧作的标准筹备时间,半年一年也不是没可能,“筹备时间越长,美术道具置景的准备越充分,当然这也意味着制作方的预算能够支撑这样的筹备时间。”

演员对于“面光”的过多追求,在段元合看来也是造成“假”的原因之一。为了满足演员脸上无瑕疵的要求,大平光成了一种偷懒的办法,这也是许多观众觉得国产剧的灯光过“白”的原因。

“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是设计过的,剧的叙事结构和每天的拍摄量注定了这一点不好实现,除非是短剧还有可能。所以大平光就成了常态。”段元合说。

当然,预算不是偷懒的借口。秋原就表示,没有预算开染缸染布料,也有性价比高的布料可以替代。“比如说丝,现在的仿丝布料就有很多,雪纺也有质感不错的,前提是——懂。”

遇到预算不够的情况,段元合通常会跟导演沟通在不影响戏的情况下合并场景,删除某些场景。

抓大放小,是平衡品质和预算的核心。“比如男女一号的出场,一部戏的开场和结局,涉及到重要剧情节点的场景,我们会着重分配预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这些地方。根据预算前期不盲目搭景,合理分配预算,保证整个戏的品质能够基本维持在一个平均线上。”

古装剧,流量的工具

在豆瓣国产剧小组,老剧时不时会被网友翻出来讨论。主角泡面头的《小李飞刀》,赵敏头上插了扇子的《倚天屠龙记》,头上缀满塑料花朵的《东游记》……这些剧的造型不甚考究,却总能出现在被夸赞的阵营里。

秋原从服饰复原的角度认为,服饰反而是现在更考究,过去古装剧更多时候参考的是戏曲的服饰。但观众会对过去的剧更有好评,是因为过去的剧集整体制作在基础线之上。

这些被夸赞的古装剧,大多产自2010年之前。2011年,国产剧产量跻身世界第一,在有了互联网平台后,为了填补24小时不停歇的档期,产量连年上升,质量却参差不齐。

“雷剧”风潮之后,又迎来了“IP+流量”的持续轰炸,而2017年《双世宠妃》,则为古装剧拉开了“小成本甜宠”的帷幕。它们共同示范了一种可能——古装剧不需要考究,只要在剧情上有持续的快节奏,就能吸引观众。

除了“持续下沉”,古装剧的另一个大趋势是改编网文。女频网文时常从真实历史中汲取灵感,但为了塑造“大女主”以及寻找“纯爱”故事,常有许多背离史实之处,无数人为果郡王和甄嬛的爱情落下眼泪,但历史上亲王不可能留宿皇宫。

但这些不考究、不真实,全然不影响古装剧的热度。在2010-2016年左右,古装偶像剧是造星最多剧种之一,85花、90花都有高收视、高流量的古偶剧。从那之后,对以流量为考核KPI的爱豆来说,古装剧更是流量转换的工具。艺人的重点不是留下角色,而是让角色服务于自己的形象。

鞠婧祎的半永久妆容就是这套逻辑下的产物。有网友把鞠婧祎多部古装剧拼图,除了珠链挂饰之外,并看不出这几部丝芭传媒出品的剧集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甚至连表演风格都一模一样。

角色塑造的准确度不再是爱豆的职责所在,“无缝进组”才是粉丝眼中的事业心。在他们看来,这也是爱豆热度和市场价值的体现。袁冰妍、江疏影、赵丽颖、成毅等小花小生的微博底下都有催“无缝进组”的言论,张彬彬也曾在线下被粉丝喊“无缝进组”。

这种浮躁的创作气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古装剧的“假”。秋原经历过不少剧组后,发现因为演员的不排练,如今的走位镜头非常少,取而代之的是不少上半身特写。

“拍一个走位,需要有大量排练时间。但现在为了压缩拍摄时间,不排练,镜头语言就必然会变得呆板,只能做上半身特写然后正反打,这样的镜头是没有信息量的……但也没办法,现在很多时候演员参与剧组围读都要发个通稿夸敬业了。”

如今古装剧常常被批评“太现代”,与剧本自然脱不开关系。近几年来,即使是有“正剧范儿”的古装剧,骨子里也是现代的价值观。“现代人视角写古代人的问题,就两个答案,要么自由至上,要么爱情至上。”秋原说。

而豆瓣9.4分的《琅琊榜》则是一个好的古装范例。即使有不少人因为主角的CP走红和胡歌的出演而将其划入古偶的范畴,但它无论是制作,还是整体的故事走向,都是在一个古代世界观体系下进行的。

很多古装剧的美术场景、服化道能“假”到被观众一眼识破,很多时候剧本没完成的创新,压力却到了美术这里。段元合无奈地表示,现阶段对于设计是滥用的。“古装戏泛滥导致的同质化是催生过渡追求设计的前提。大家都不想输给别人。”

 “观众不会在乎这些的、观众看不出来的,这些话我在这个行业里屡次听到,这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对剧作和这个行业的不尊重。”在段元合看来,首先要改变的,是剧组主创高高在上的姿态。

“什么时候把‘来吧,我给你吃这个!’变成‘观众老爷,您尝尝看这个怎么样’,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走向常态化和专业化。”

 

本文系作者 毒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