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阿里、字节纷纷布局“虚拟人”业务,虚拟偶像会给视听产业带来何种新气象?|钛度热评

10月30日,柳夜熙的一条虚拟人短视频直冲抖音热搜榜。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纷纷开始布局“虚拟人”业务,江苏卫视也开播了虚拟人物综艺《2060》。

号称“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产物?虚拟直播会不会取代真人直播?除了直播带货、唱歌跳舞之外虚拟偶像还能在哪些领域散发光彩?缺少真实感的虚拟人直播带货是否会让销售产生距离感?虚拟偶像代表的新型IP是否会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本期《钛度热评》栏目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阿里、字节纷纷布局“虚拟人”业务,虚拟偶像会给视听产业带来何种新气象?”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贝克街探案官记者贝克: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相关部门对饭圈进行了整治,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发展虚拟偶像业务是个补充业务,也有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业务,其安全系数和商业可持续性可能更强一些,将偶像产品化,在政策层面目前来看没有那么危险;从内容产品发展来看,短视频平台发展日趋成熟,具有广泛受众,并且受众画像很精准,借助AI和VR等技术,赋予虚拟人艺术性和娱乐性,也许会成为新奇特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

格隆汇编辑明野:

虚拟偶像是虚拟元素与受众用户情感连接的对象,本质上是一堆代码。想要依靠虚拟偶像撬动更大的商业价值,企业不能局限于做“皮”,更重要的是虚拟偶像的“魂”,这才是挖掘更多价值的关键所在。

行业观察者罗兰:

虚拟偶像虽然是虚拟的,但不应该是凭空捏造的。虚拟人物,要想做到全民级的热捧,必须要有好内容支撑住饱满的人设。这其实又回归到了内容的生意,什么样设定和内容能抓住Z时代,如何让年轻人疯狂,让他们买单?
大众喜欢什么样的,我们就创造什么样的,真到假时假亦真,假到真是真亦假。

资深媒体人沈文娟:

大众喜欢什么就创造什么,固然是商业化一种趋势,但是大众化从长久来看,会不会走入死胡同。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低俗化、廉价性一直饱受争议,虚拟人物或偶像会不会也泛滥化,目前潜在的争议有哪些?能不能在迎来快速发展前解决?站在长远的角度,该如何分类,实现娱乐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平衡,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互联网江湖主编刘志刚:

阿里、字节布局“虚拟人”业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使得资本市场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一赛道。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从央视推出虚拟主播,到火星车数字人祝融号,虚拟主播、这两年人物形象一直都很活跃,巨头入场带来两个很重要的影响:

1、一些优质内容的流量IP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变现方式。

比如,一些热门动漫的角色IP,热门小说中的角色IP等,可以通过偶像直播、带货等方式变现,依托内容创造的IP价值会更高,生命周期也会更长。

2、巨头的入场,可能会带火声音经济。

朱一旦IP的没落证明了声音也是一种IP,虚拟偶像直播、互动,不仅仅是发掘了虚拟人物的形象价值,也同样使得声音IP的价值进一步被发现,由此,声音经济可能会迎来一个机遇。

西西新闻副总编辑王晓亮:

除了政治人物不好虚拟外,今后有可能会出来一批虚拟出来的历史名人,比如张爱玲、萧红、海明威、马雅可夫斯基等等,只要不涉及版权,都可以成为虚拟人物,利用原本的影响迅速进行圈粉,重新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今后出现一个摇滚版的卡夫卡、多愁善感的孙悟空都有可能。

如果放到元宇宙游戏里,酒吧老板或许会是李白,开口就是虚拟出来的五绝七绝。

等到虚拟出来的历史人物泛滥成灾,有关部门会出面监管,给要表达的内容划底线。

当下的流量明星也有可能纷纷推出自己的虚拟版,今后设置一个虚拟版的“自己”,会成为每个明星的标配。

再往下发展,先会有虚拟人物参演电影电视剧,接着会出现全部由纯虚拟人物演出的电影电视剧。领袖人物不再需要特型演员,将由虚拟人物替代。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预计也会有虚拟管家、虚拟秘书出现。给孩子配一个虚拟哥哥、虚拟妹妹,类似于老虎、北极熊等等虚拟宠物,孩子也会很喜欢。

技术发展会让这些成为大的趋势,大家会慢慢习惯。

蓝媒汇联创兼运营总监岳轻:

早一批的初音未来,后来的洛天依,再到现在的A-soul,虚拟偶像看似新潮,但已经在小众圈子成熟发展很多年了。

出现虚拟偶像是因为现在东亚娱乐圈普遍的行业模式,即养成式追星。既然能养成真人,那也能养成虚拟人物,数码宝贝也曾是一代青少年的回忆。甚至更进一步说,真人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塌房”,但虚拟偶像永不“塌房”,甚至还能凭喜好进行定制。这一特色在互联网音视听技术蓬勃发展之后,更是迎来大规模扩散。

至于会不会取代真人直播方面,需要从最基础的技术方面来看。如果按照现有技术的话,虚拟偶像较真人直播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情绪交互上存在严重硬伤,因为他(她)本质上还是一段程序。但是未来如果算法模拟、人工智能等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那取代真人将会成为必然。甚至依托技术的不断迭代,目前任何服务业的真人都能被虚拟人物取代。

IT知识局主理人焦云鹏:

虚拟偶像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今天我们能看到虚拟人市场趋近正规完全是数字技术、终端设备以及市场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目前的虚拟人还是聚焦在娱乐互动、直播带货领域,应用场景相对比较单一,当然这也说明虚拟人市场还是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在教育、金融、旅游等相关领域还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利用虚拟人技术,也许可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IP属性,柳夜熙就是一个不错的案例。

资深媒体人文猛:

虚拟人更多的运用场景还是在商业会展,企业客服以及销售展示这些环节的用途更大一些。走明星路线只能是新奇特定位,解决的是科幻元素或者是嘻哈元素的点缀问题。

我本质是反感粉一个虚拟人的。现在我看了许多动漫,但是你要让我觉得会追着那个主角去看其他作品,几乎不可能,我不觉得我会去那么做,没意思,更多的还是看故事,看人设。但对于本来就是一个虚拟人的明星,从头尾都是虚构的,跟我没太多相同点,我真提不起来去追的劲。

觉得虚拟人技术未来在元宇宙世界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但是现在觉得还是比较早,值得关注,但是不建议过度沉溺。

互联网趋势观察家、新媒体联盟创始人袁国宝:

最近这段时间娱乐圈偶像说塌房就塌房,不知道让多少粉丝伤透了心。比起树立的人设和实际性格有差距的真人偶像,虚拟偶像有颜有实力还不会塌房,比真人爱豆更让人省心。但是,观众真的会长期喜欢这种虚拟偶像吗?说到底虚拟偶像其实只是一个产品,粉丝崇拜和喜爱偶像并不是喜欢偶像的颜值和实力,他们更喜欢偶像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的人。虽然现在有虚拟偶像进军了直播和唱歌领域,但是我认为虚拟偶像只是图一时的热闹,受众还是会更喜欢看活生生的人在自己面前直播、唱歌跳舞,与这些偶像建立感情联系。如果连喜欢的人都是虚拟的,还有什么会是真的?

锌财经编辑胡语彤:

虚拟偶像更能贴近粉丝们对理想化人物的追求,人设、形象都是虚构出来的,他们去除了人类欲望、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就不会塌房了。

异观财经主理人杨晓易:

虚拟偶像背后,离不开真人元素。近年来,伴随着Z世代二次元人群的快速壮大,虚拟偶像市场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或许是看到了虚拟偶像背后的“钱景”,腾讯系、网易、字节跳动、快手、B站、阿里系等互联网大厂都已涉足虚拟偶像生意,想在虚拟偶像市场掘金。

然而,虚拟偶像从养成到商业化落地形成一个链条。偶像的打造,首先要有一个“人设”的设定,也就是IP的打造,就像产品的“包装”,需要考虑想要吸引/影响的人群,然后结合对受众群体的分析,设计虚拟偶像的外形。如何让虚拟偶像更具个性化,具有更高辨识度,以及用怎样的内容撑起虚拟偶像的各种“秀场”,未来如何留存和吸引更多粉丝,都非常考验虚拟偶像背后团队的运营能力,比如,如何持续出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来提升现有用户在线时长,吸引更多新的用户过来。毕竟用户规模、留存率以及消费能力,会直接影响虚拟偶像未来商业化落地。

当虚拟偶像的人设成熟后,其商业化落地很大可能会回归“粉丝经济”。以直播为例,虚拟偶像运营团队需要通过对“粉丝”的喜好、消费行为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考量,进而推出有效的营销策略,来引导粉丝消费,虚拟偶像最终要取悦和服务的还是真实存在的真人,因此需要与真人产生一定的情感链接。在直播的时候,能否与粉丝进行实时地、真情实感的互动,能否满足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虚拟偶像背后的运营团队,最终还是要洞察真人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或许真人主播的工作能被虚拟主播取代,但虚拟偶像/虚拟主播却离不开人的元素。

奇偶派主理人刘钊:

虚拟偶像/虚拟人在技术上的难度不高,但是因为目前应用场景本身不会太大,所以它本身能给整体视听行业带来的变化并不会太明显。目前的虚拟偶像还局限在娱乐、播报这些场景,更多还是作为观赏的存在。如果真的有突破性技术进展,虚拟技术能发展到虚拟陪伴的程度,才会给整体行业带来真正的巨大促动和改善。

靠谱二次元联合创始人Soda:

十分关注关于国内虚拟偶像监管的趋势,虚拟偶像的扮演者是否需要备案,虚拟偶像是否允许劣迹艺人扮演,以及虚拟偶像的表演尺度限制是否要和真实艺人平行?

有人扮演的虚拟偶像一样会面临中之人塌房、更迭的问题,没人扮演的虚拟人产能又有问题,现在谈虚拟人物能不能替代真人偶像其实为时尚早。

泓锦观察主笔吴泓锦:

在我们看来,虚拟并不虚,而是实实在在的硬科技,它还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必须过的一道神奇之门!而且虚拟偶像是从动漫和动画片时代就开始了,只是那个时候不讲究栩栩如生和数字化,而在最近十年全球数据大爆炸背景下,虚拟偶像也开始批量诞生,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中大显身手。无论是无敌美少女微软小冰,还是歌姬洛天依和一夜抖音冲顶的柳夜熙。

虚拟直播会不会取代真人直播?很难!直播是跟真实的人设和产品牢牢挂在一起的,而虚拟直播可以制造噱头和填补空缺,不排除个别上位,但虚拟直播只是一个工具,可以作为大家的助手,其缺乏温情脉脉的真实感的根本缺点使之难以形成对直播主体的完全替代。除了直播带货、唱歌跳舞之外虚拟偶像还能穿越时间和空间,作为虚拟角色与我们生活互动,还可以进行新闻播报、展会讲解、现场引导和合成进行工作助理和生活化的服务。当然如果是在立足人体数据基础上诞生的虚拟人,他们的用途就会更广,如用于体育、生命健康、军事、宇航及深海探索等多种特定环境虚拟应用。至于虚拟偶像代表的新型IP是否会成为新的“流量密码”,短时间内是,而且这个流量高峰在疫情下会加速到来。

资深媒体人刘天妍:

虚拟偶像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偶像力量”,就现在的一个娱乐行业现状,国内对于真实的偶像艺人在艺德方面尤为重视,虚拟偶像的“零瑕疵”正好满足了大环境的诉求。因为虚拟人物只需要对它的人设负责,所有的既定程序是制造者给予的,不犯错也不“塌房”,更不会影响合作方的企业形象,且虚拟偶像放在如今成为某平台或产品的代言人并不稀奇。

其实18年就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尝试这个领域,但是大多是科技或者涉及ACG的企业,有些因为建模生硬、运营不足、营收困难等方面不得不退出市场。

现在元宇宙概念的出现,反倒给予了这些虚拟偶像的生存之地,它们像是存在在平行时空的未来人,情绪化拟人成为生存的终极目标。

就现在虚拟人物直播带货、唱歌跳舞看来,还只是三次元的事情,我们并没有沉浸式的破壁,如果只是虚拟,不至于与动画动漫人物划分——虚拟偶像的出现,应该是人类追求科技创新的结果,它不是简单的IP化,他需要构建更完整的宇宙。

之前有人说虚拟偶像会取代现实艺人,在我看来,这不是个取代的关系,而是各次元的情感需求。就像直播带货,以不白吃为例,用科普的方式积累大量粉丝,但是你会认为它是偶像嘛?大家自然而然是因为内容而买单的。

虚拟偶像能否成为流量密码犹未可知,但是不能披着虚拟的壳,忘记科技向上的内核。有内容、有温度、丰富且积极才是偶像的意义。

 

《钛度热评》是由钛媒体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如果你关心最新趋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观点,欢迎添加《钛度热评》社群小助手微信:taiduzhushou,加入《钛度热评》社群,跟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思考者的社群,让有价值的思考被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直到有一天怀疑自己的真实性

    回复 2021.11.03 · via iphone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