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需要谨防“无效的精致”

《乌海》的成绩,再次说明对于青年导演来说首先要考虑清楚与市场的关系。

文丨跃幕

青年导演仍然需要思考和市场的关系。

2017年,周子阳执导的《老兽》上映。虽然票房成绩只有区区的200万,但对于一部作者电影来说,从影展走到影院就完成了很重要的一个“商业闭环”。这是考量青年导演潜力很重要的一个“路径”,对于处女作来说显然是及格的。

而随着市场对于电影“质感”需求的提升,处女作能够完成“商业闭环”的青年导演会迅速获得资本的青睐。明星演员、几何式增长的投资成本,青年导演通过一部处女作就可以获得进入主流市场的“敲门砖”。

但从结果来看,真正能够敲开市场大门的却是少数。因为能够在第二部作品中呈现出更贴近主流大众“气质”的作品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这就需要整个产业重新来思考资本和青年导演的关系,而青年导演也需要思考和市场的关系。

实际上在涂们凭借《老兽》拿下金马最佳男主角之前,在获得提名后导演就有了“商业机会”。据导演在《老兽》映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有一制片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已经组了一个4000万的项目,他只要过去做导演就行。但周子阳不但拒绝,还拉黑了人家。

这个举动的背后,周子阳的回答是“如果那样,我就完蛋了,商业性的东西我一概不碰!”四年时间的确可以改变很多,但《乌海》可能验证这种改变还不够多。

资本帮助青年导演迅速“升级”作品,但如果青年导演始终无法给予正向的价值反馈,那么这种升级就会变成“无效的精致”,最终会证明这种“拉郎配”会成为一段弯路。

1、明星演员和青年导演,难说互相成就

两情相悦的“拉郎配”。

对于《乌海》来说,最重要的演员当然是黄轩。黄轩和流量演员所不同,尽管其出道至今所主演的每部作品都不能称之为佳作,但也有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这让黄轩既能够得到一定的品质保障,也能够有一定的流量效应。

不过从结果上来说,《乌海》的确让黄轩获得了部分专业影迷的好评,但黄轩过往的履历显然不足以为此欣喜。而《乌海》因为有黄轩,是否在演员层面上有改观,实际上也没那么明显。

从观感上来看,《乌海》更像是黄轩的“定制戏”,整部电影里实际上黄轩占据着绝对的主导。电影其实讲述了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在内蒙小城乌海有钱人家的女儿娶了一个农民的儿子,凤凰男为了证明自己在时代和社会的大染缸里一步步激化矛盾最终走向极端的故事。

对于任何一个男演员来说,这个故事都给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但反过来,《乌海》其实留给杨子姗的发挥空间非常有限,由于在戏份上的不对等导致《乌海》从故事上来说更像是黄轩的“独角戏”。

剧本深度和人物厚度上的不足,实际上让《乌海》难以获得很好的评价。无论是观众评分还是豆瓣评分,《乌海》都要低于2017年上映的《老兽》。虽然《乌海》的故事相对而言更加贴近现实,但现实不等同于共鸣。

2017年的电影市场,如今回忆起来算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口碑为王”成为了市场里最响亮的口碑,青年导演的作品一旦能够有良好的口碑,无论最终的票房成绩好坏都能被产业所优待。

于是,执导了《心迷宫》的忻钰坤在《暴裂无声》里有了姜武、宋洋、袁文康、谭卓;执导了《路边野餐》的毕赣,第二部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成本翻了数十倍,还邀请到了汤唯和黄觉。

随着口碑对于作品的影响力加深,越来越多的明星演员扎入其中。青年导演的整个创作生态,其实因为明星演员的加入被彻底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主演文艺片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影展和奖项来提升自己演员的质感,另一方面一些角色和剧本的“新鲜感”也让他们勇于尝试。例如今年在市场上映的《热带往事》,其演员名单里就有彭于晏和张艾嘉。两位演员在谈及角色时都提到了“特别”。因为和过去主演的角色和人物不同,所以充满好奇。

但明星演员想要在青年导演的文艺片里获得“成就”难度极大,原因在于青年导演是否能够从容应对明星演员,以及在投资制作上迅速升级是否有成熟的作者表达相匹配是很隐形但关键的因素。

往往,青年导演会迷失在与资本的“对接”当中。处女作一炮而红,第二部作品在有了明星演员的加持下,往往口碑表现不如前作。从本质上来说,青年导演很难通过一部作品就获得充足的话语权,而有了更大的制作和明星演员之后,青年导演的创作自由实际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压缩,最终在“关系平衡”里所能够产出优质内容的概率极低。

2、缺乏独特美学的青年导演

提升质感,不是美学升级。

处女作一飞冲天,对于青年导演来说就是其整个职业生涯真正的“敲门砖”。随之而来的明星演员和几何式增长的制作成本,都让他们拥有了让整个作品升级的机会。在《乌海》前期的采访中,周子阳不停强调的一件事是电影是阿莱65首次在华语作者电影中使用。

全球最顶级的摄影机ARRI ALEXA 65mm,之前曾拍过《荒野猎人》、《小丑》、《罗马》,以及国内去年上映的《夺冠》、《八佰》。而《乌海》能够采用这种顶级的摄影机,对于提升整个视听体验的确是可以有帮助的。

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看,青年导演的作品在获得商业性上的帮助之后,努力提升电影的整体质感来获得大众更好的观影体验,自然也是青年导演逐渐深入市场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青年导演来说。视听的“升级”可能并不是为了观众,而是为了实验“美学”。

周子阳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形成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这就需要青年导演拥有自己的美学体系。但从《乌海》的美学风格来看,能让人似乎看到一点安德烈·萨金塞夫《利维坦》的影子,也能看到一点努里·比格·锡兰《冬眠》的影子,但很难找到周子阳“独特的美学”。

在一些相对专业的影迷眼里,如今不少青年导演的作品,从美学风格上都有了一些“大师范”,但这种“大师范”是熟悉的,在过往几年获奖级作品里似乎总能找到类似的风格。虽然周子阳希望“形成更加成熟的、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但在《乌海》里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呈现。

或许周子阳将现实和超现实的融合,一些隐喻元素运用在极为现实的社会体系里,通过不断地深化就能够形成自己的电影语言。但对于很多青年导演来说,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意象呈现主题已经是一种惯用手法。

而且从评价来看,周子阳曾经在《老兽》里也用了白马、鸟、骆驼来辅助叙述,但突如其来的“超现实”实际上在评价上褒贬不一。而到了《乌海》电影在整个叙事结构上实际上有点往类型片的道路上在靠近,整个叙事的展开有着比较标准的“三幕剧”影子。

言下之意在于,更加现实的剧本基础上《乌海》还是通过一些非现实的意象来呈现“超现实”,这种突兀感对观众而言可能会更重。而且《乌海》这次不仅仅采用一些动物来做隐喻,还有类似于在树下老年人的“高难度瑜伽”等超现实场景。

这些元素的运用,很难说是独特的电影语言。一方面是美学风格上,很难完全看到周子阳的完整的独创体系。另一方面在整体风格上,超现实和现实的平衡依然显得有些稚嫩。但这恰恰也是不少青年导演的通病所在,一些怪异的、超现实的元素融合在现实主义作品里,反而形成了一种比较统一的风格。

3、青年导演的市场抉择,首先是找好“对标”

下沉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现在的市场环境,早就不再是文艺片+明星演员就可以让观众买票的动力,“现实题材”在市场的红利也已经丧失。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想清楚自己与市场的关系。投资规模和制作成本迅速升级之后,究竟是希望进入主流市场获得大众认可还是仅仅是因为产业的“顺水推舟”?

因为前者需要青年导演的作品更加“下沉”,起码在叙事和人物上能够与大众产生更多的共鸣,而后者则需要产业“反思”,一味的“宠溺”青年导演,但大投资所换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因为本质上青年导演对于在票房市场获得认可并没有那么期待。

当然,既能够在作者表达上持续进步又能够在主流市场获得认可,自然是所有导演共同的愿望。但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这种愿望更等同于幻想。无数前辈通过亲身经历证明,在商业电影市场作者电影想要获得广泛认可需要寻求的是平衡,而不是单纯的商业元素和作者表达的拼贴。实际上摆在所有青年导演面前的,可供参考的有两条路,左边是张艺谋右边是贾樟柯。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张艺谋近两年的作品相对而言保持了商业回报和作者表达的平衡。除了今年五一档拿下11.9亿票房的《悬崖之上》,2018年拿下6.28亿票房的《影》和去奶奶拿下1.31亿票房的《一秒钟》也都曾入围了多个国际电影节,并且两部影片也拿下了多个奖项。

与之形成反差的则是贾樟柯,2018年,《江湖儿女》在当年的戛纳入围主竞赛单元,回国之后在定档发布会上台下坐满了影院经理。借助着影展光环火速上映,拿下了超6000万票房。但除此之外,有张译、张艾嘉、董子健出演的《山河故人》票房3221.2万、今年上映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票房不足700万。

但贾樟柯作为华语导演,其独特的作者表达在整个世界作者电影的范畴里占据着一席之地,所以不能通过票房价值来衡量其价值。然而当下绝大多数青年导演,没有独特的美学体系,作者表达自然也难以达到同等的高度。

仅从《乌海》来看,首先目前很难突破1000万的票房成绩不能说在商业市场有多成功,而黄轩的“独角戏”和延伸而来过于单薄的叙事相比导演的处女作《老兽》,进步的幅度也并没有太明显的改变。

如果一部又一部青年导演的“大制作”在市场折戟,在海外影展上也难获得广泛的认可,那么产业迅速的通过资本介入文艺片,通过明星演员和大制作“塞进来”的阶段,可能就会成为一段“弯路”。因为对于双方来说,初期目标的不一致换来的结果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

周子阳在豆瓣早期的ID叫“杀死影评人”,而如今早已改成了“水中刀”。在2016年的第一天,周子阳在看完《荒野猎人》发了一个短评。“新年第一天看了荒野猎人,片子还是很劲道,但是任何商业片都暴露出它的习性,就是余味不足。”

但如今,《乌海》给观众的观感里,“余味不足”何尝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本文系作者 跃幕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3:18

工信部: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

13:15

OpenAI向派拉蒙、环球和华纳兄弟探索等展示其视频生成技术Sora

13:14

固态电池概念走强,三祥新材4天3板

13:13

5.5G、通信板块午后异动,盛路通信涨停

13:03

机构:2023年中国光电显示产业投资金额约3068亿元,同比下降15.6%

13:01

民生银行李彬:预期2024年全行业净息差将延续下降趋势,公司净息差将持续承压

13:00

中国石油总裁黄永章:确保发展传统油气能源同时积极打造“第二曲线”

12:58

韩国半导体产量创14年来最大增幅

12:57

美股第一季度以强势收官,市值暴增4万亿美元

12:56

推进零碳电力转型,周小川强调需设定清晰的激励政策

12:37

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立法,《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批准通过

12:33

张坤隐形重仓股罕见大变化:建仓新秀丽、普拉达等消费品

12:32

小米汽车专利可自动调整卫星天线

12:30

临港管委会与国开行上海分行等投融资机构成立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产投同“芯”联盟

12:30

乌干达和西班牙科研人员合作研制出抗蜱疫苗

12:28

外媒炒作“中国药企未经同意将美知识产权转移到中国”,中国使馆驳斥

12:25

小米汽车F码最高炒至5万元

12:25

周鸿祎:将开源360智脑7B模型,支持50万字长文本输入

12:23

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在海南调研药品监管工作

12:22

民生银行黄红日:2024年资产质量面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及房地产实际恢复状况双重压力

69
2155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