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范海涛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态的传承与兄弟情

“这个公司可以说伴随了他所有的青春岁月,他所有的痛苦反思和复盘,都在金山这个故事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撰写《一往无前》到《生生不息》出版,传记作家范海涛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从她近百位采访对象的口中,近乎沉浸式穿越了金山和小米的两个十年。作为最接近金山集团的观察者,她是如何看待金山和雷军的?(钛媒体注:收听【钛媒体电台】第12期完整版,点击Vol.12 范海涛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态的传承与兄弟情。)

十年前,张旋龙和求伯君约谈雷军20余次,为的是希望雷军能够解救处在困局之中的金山。当时刚刚喝过“小米粥”的雷军,犹豫再三:出手,对不起小米一起创业的同事和投资人;不出手,金山就会被卖掉。

雷军还是出手了,他跟金山的感情太深,当时他有一个信念,就是要让这家老公司活下去。

“雷军卖过一次卓越网,他知道卖公司意味着什么,太痛苦了。”范海涛说,“金山在雷军心目中的重量真的是特别的不一样,因为他在这家公司最开始是工作了16年,然后又工作了大概12年。将近30年的这么一个工作流程。这个公司可以说就伴随了他所有的青春岁月,以及他所有的痛苦反思和复盘,都在金山这个故事里。”

令范海涛更加震惊的,是雷军在重新接手金山集团之后,没有拿过金山集团的工资,包括2014年金山集团赠予的他的400万股股票,他也都当成福利送给了金山的员工。“一个30多岁就完全财务自由的人,做事的出发点可能确实是跟普通人想的已经不一样了。”范海涛评价。

当然,通过对小米公司和金山集团两家公司的深入洞察,范海涛对于雷军的商业思维也有颇多感受。她把雷军参与创立的金山、小米再到顺为资本等并称为“雷系生态”,生态中从产业到实业,再到资本之间的互相借力,构成了雷军独特的商业方法论。

以下为范海涛的叙述实录(略经钛媒体编辑,有删节):

金山之约写完小米再写一下金山怎么样

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写完了《一往无前》之后会选择金山作为我下一个项目。在我心里这两个项目早就已经预定好了,是接连出版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2019年11月2日,第一次在小米科技园见到雷军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说要不然写完小米,你们再写一下金山怎么样?当时我其实内心还是挺震惊的,我在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诉求,而且就是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会跟我说这样的事情?

后来写完生生不息之后,我才发现小米的故事和金山转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本身就是在10年当中并行发生的。

很多人对小米的故事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它是一个在聚光灯之下的故事,大家第一很好奇,第二媒体上的报道也非常的多了;但《生生不息》讲得金山转型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知,它的转型非常的艰难,艰难程度可能超过了一般管理者的想象。

我写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其实金山在雷军心目中的重量真的特别的不一样。因为他在这家公司最开始是工作了16年,然后又工作了大概12年,将近30年的这么一个工作流程,几乎就是一个人生命中的绝大部分。

所以这个公司可以说伴随了他所有的青春岁月,他所有的痛苦、反思和复盘,都在金山这个故事里。

所以我觉得雷军在第一面的时候提到为金山写传记,第一个是让金山转型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道,另外一个我觉得他内心可能有一种情结,他想把这个故事很好地呈现出来。

所以在写完《一往无前》几个月之后,我基本上很快就动手开始写《生生不息》。刚才我们俩进门的时候还在想,其实我觉得这两个故事的顺序,可能有点写反了。我发现很多雷军在今天一些战略的思考和决定,其实都是跟他前16年在金山的一些经历以及他的一些失败息息相关的。金山只有经过了蜕变思考和复盘,其实才会有今天的转型以及小米今天这种成功。

让雷军痛苦的两年也是洞察商业的两年

在离开金山、创立小米之间两年的空档期,雷军当过两年专职的天使投资人。其实我后来跟他聊才知道这两年他非常的痛苦,而且这两年他非常的down to earth退去了所有的光环。没有秘书,没有司机,没有任何助理,其实每天就背着一个双肩背在整个创投圈去交流、游走,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非常原点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中我觉得他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思考,以及对商业环境的这种观察,所以才有了小米今天的成功,以及他在金山实行的这5步战略改革,所有的动作都是来源于这两年。

做天使投资人的那两年是一个挺特别的年份,这两年其实也是中国风险投资,在逐渐从一个草莽的阶段走向成熟,移动互联网正在萌芽当中。

我觉得一个人会在财务自由之后痛定思痛,还要重新二次创业,就是因为金山给了他巨大的创伤。他是一个无比勤奋的企业家或者管理者,他几乎是用100%的热情和一天至少十五六个小时去全心投入一件事情。但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金山重写WPS的那几年,其实传统的软件已经失灵了,大家不再依靠渠道了,新兴的三大门户正好是在那个年代崛起了。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做转型,他建立了卓越网,尽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跟上新的趋势,但是因为他当时并不擅长融资,没有像淘宝那样融到巨额资金,所以卓越网最后的命运就是出售给了贝索斯。

这一段经历,雷军每一次一提起来就是卖掉一家公司的无奈和惋惜。如果是一般人卖掉公司获得了巨额财富,应该很高兴,但像对于他这样的创业者来说,卖掉公司是个巨大的创伤。因为他希望成功,他想做事情,他想让商业模式在中国成功。所以对于他来说获得巨额财富并不是成功,商业模式没有铺开是一种最大的失败。

什么造就了小米和现在的金山

我有时候在回想,因为我写了一些人物传记,我会发现往往是一些巨大的失败,其实会刺激这些人内心当中的一些野心,或者是痛定思痛的一些想法,能够构成他未来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昨天的创伤造就了今天的小米。

比如说小米为什么就是要采取直销的模式,不通过渠道?后来我才明白,因为金山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是重度依赖于渠道的,真的要跟经销商有非常好的关系,就是私下里真的要把自己喝醉几次。所以我觉得小米后来走互联网模式,把渠道干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金山或者是雷军在金山时期体会到了渠道给他带来的痛苦。

第二个我觉得也得益于金山的经验。实际上卓越网我后来查了一下跟淘宝网的崛起差不多,都是03年、04年的时候。为什么就是淘宝融资成功了,但是卓越融资没有成果?

雷军也跟我说,他当时觉得他自己融资能力不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创投圈子里扎根了两年。这对于雷军未来融资,包括对于小米的融资都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他想建立小米的时候,其实已经在融资圈里建立自己的人脉以及相当的能量了。

这家公司感觉其实很独特,雷军真的是用金山过往的经历,就像我说的过往的一些失败的经历都在他生命中形成了一个点,他把这些点全给解决了,比如他觉得自己不善融资,他就变成了一个善融资的人,比如他讨厌渠道,他就变成一个不依靠渠道的人。

所以我发现《生生不息》和《一往无前》我觉得真的是一个连贯的故事,只不过我可能确实写反了,但是我现在很欣慰,我觉得通过《生生不息》更深刻地看到《一往无前》里面有一些东西它更值得挖掘。

金山转型成功靠得是敢自我革命

其实我一直想把这本书叫《破茧重生》,这就是我对金山这家公司的重新定义。以前我觉得这家公司可能就是在一个茧里面,因为在那个年代,金山毒霸靠杀毒一年2亿的营收,如果真的直接免费杀毒,就等于抹掉2亿的收入。一般的人说实话,都不是特别有这个勇气。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金山当初是在一个茧里面,真的得有一个人有魄力把它给去除掉,把所有的这个东西进行一场革命。

当时金山整个的营销体系是公司最高掌权部门,是执行部门。说不可能革命的原因是,每个人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比如说我是营销部门的老大,我把自己先给割掉,其实这个是不通常理的,所以就需要一个更高的改革者来从各个方面用现代治理的方式把这个公司改造。

一家企业一定有一个核心的灵魂领导者,如果没有核心领导者的话,这个企业的文化是没有办法一以贯之的,其实你会发现每家公司都是有这样一个核心的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是文化的塑造者,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的引领者。你会发现在一家公司工作,你真的需要一个精神的引领者在支撑着你这股劲儿。要不然大家为什么为这个公司服务,为什么不换家公司?所以我是觉得这个领军人物是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在金山转型的过程中,雷军已经尽量把中间的硝烟和血腥部分已经降到最低了。因为很多当时包产到户、关停并转的一个模式,不是说直接就把公司就这块业务就直接砍了。很多时候是采用一种方法,就是说给你钱入股,单独剥离出来,我还是你的小股东。如果你这块业务能做成了,我公司还可以得点,就是得一些股东的分红,如果做不成,其实也就是算改革的成本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实际上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温和。

大家回忆起那段时光还是很唏嘘的。10年前的历史,比如今天的西山居其实还算不错,但当时西山居,真的很多人你会听到亲耳听到他们对当时的这种西山居丧失了信心。然后因为当时是管理层持股,好多人都认为公司都这样了,还让我拿钱买这个公司的股份,真的你会听到真实的这样的声音,所以你才会感觉到进行这种改革还是非常不容易和艰难的,就是好多人真的出现了巨大的摇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管理层其实做了大量的工作。

金山的兄弟文化和传承

写作之前,我采访了很多原来在金山的人。金山是一家极其注重兄弟文化的公司,其实我觉得这个兄弟文化不是故意的,真的是因为一起要对抗微软,要一起打仗,大家的关系才特别紧密。以至于出来之后因为年轻时候一起打过仗,即便后来离开了,关系还是会很好。

另外金山有一个特别独特的文化是传承,金山很多业务真的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就是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是以那样的方式。

金山还有一个战功文化。战功文化是说,我把这块山头打下来,给人一种很士气磅礴的这么一种感觉,包括到今天的金山云金山办公都有这种感觉存在。书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讲是游戏业务还是哪个业务有一年做得非常好,然后直接奖励了几辆宝马,一水都停在公司楼下。采访的时候,员工自己提到了这件事。实在是因为二三十岁因为战绩好,就获得了一辆宝马,其实对每个人心理的冲击都是很不一样的。

这家公司也有一些情怀驱动在里面。金山办公我就觉得特别像一个福报的故事,因为当时金山办公太苦了,而且没有任何人觉得这家公司还能好好活下去。但现在,在所有公司里它又变成了一个市值最高的公司。

现在在办公软件领域,金山办公算是为数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企业。金山办公的自主知识产权来自于早期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们花了账上所有的现金,也就是3500万元重新写了代码。如果没有当初重写的代码,也没有今天的WPS。我也问过张学龙和求伯君为什么要重写,我自己的感觉是当一个东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面旗帜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放下。所以金山办公上市的时候,雷军说过一句话,说重写WPS真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定,真的如果从商业的角度上,当机立断就应该砍掉。

雷军的商业思维产业+实业的“雷系生态”

我发现金山的发展其实借鉴了很多小米在发展中的力量,比如说金山云第一个客户就是小米手机的存储服务,如果没有小米的云存储服务,实际上就不可能有金山云今天的发展。当时这家云公司没有任何品牌,在技术能力极其孱弱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客户来买单。

但因为是兄弟公司,所以小米为金山云买单了。然后还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才让金山云能够从一家从零起步的公司走到今天上市。

你还会有一个神奇的发现,也就是这这些公司其实是相互借力的。我后来总结,小米、金山和顺为就是一个雷系生态。顺为其实后来也投资了金山办公,然后也助力了金山办公的成长。

这是雷军的一个商业思维,就是产业加实业加落地。就是说我有资金给你,然后你要做符合趋势的实业,这两个一助力你的业务就有增量了。

实际上这就是她一以贯之的一个商业方法论,他其实非常完美的把商业方法论贯穿到小米,也应用到了金山,所以就成就了两家公司,我觉得还是很了不起的。(收听【钛媒体电台】第12期完整版,点击Vol.12 范海涛聊金山和小米:雷系生态的传承与兄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