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补电商“小伙伴”们,告诉你电商的水有多少深

近来,万达、华为都俨然成为了最有潜力的候补电商。事实上,电子商务并不是有钱、有货源、有技术就可以轻易成功的。电商经营需要的不仅是零售基因、品牌基因,更重要的还在于互联网基因。

最近两天互联网的大新闻,莫过于网易推出易信和华为进军电商了。垄断是偶然的,竞争是必然的。腾讯会发现,自己的创新会被网易模仿,而网易将以163邮箱和手机通讯录,去突破腾讯的关系链。互联网竞争将变得更加好看。

更值得注意的是,IT名记李瀛寰对华为进军电商的一篇报道。万达、华为都俨然成为了最有潜力的候补电商。娃哈哈在线下布局百货业并不顺利,预计也会转型为电商。这里想告诫候补电商“小伙伴”们,电商的水很深很深。

跟踪体育品牌的观察家们都知道,李宁、安踏等企业都从品牌+批发的模式向品牌+零售的模式转型。品牌+批发由于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其市场反应和供应链反应的速度太慢,造成大量库存积压是迟早的事情。线下专业连锁店直接面向用户,但投资成本大,房租和劳动力成本高,对店面管理水平和买手要求高。

因此,即使娃哈哈有大量现金,也无法在短期内撬动市场,从分销之王蜕变为零售之王。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在于,不管企业大小都可以直接做零售。因此,华为通过电子商务,从纯制造业华丽转身为零售业,并不象看上去那么“天真”,至少比娃哈哈在线下傻傻的做连锁要精明一些。但是,电子商务并不是有钱、有货源、有技术就可以轻易成功的,这至少需要突破三道门槛。

首先,电商经营需要有零售基因

沃尔玛是零售业的聚合模式,而电子商务从本质看是零售业的离散模式。亚马逊是沃尔玛的忠实继承者,但亚马逊的忠实粉丝也不得不承认,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亚马逊一直难以赢利。聚合型的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成本管理做到极致,但它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

一是大数据涉及复杂的算法,无数个变量,难以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北大著名教授刘德寰最近有一篇关于大数据的论文,关心大数据的电商应该去看一看。零售的基本原理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用户的心永远在变。电影《寒战》中有一句台词:“现实永远是最细腻的。”同样,零售永远是最细腻的。大数据+社会化电子商务才是电商的常态。聚合式+买手制的电子商务,迟早会遇到大数据的瓶颈,而只有依靠千万户商家和大数据支撑平台,才能真正应对零售业的挑战。

二是聚合式电子商务不一定真正能降低供应链成本。众包式的物流和供应链,将比由一家企业统筹管理的物流及供应链更有效率。

三是电子商务需要在导购、精准营销、流量经营、内容分发、供应链、自媒体等基础环节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才能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目前,电子商务从线下商超的经营中吸收了很多精华,但在电商价值链上的创新仍然不足。比如,目前的电商导购系统就不完善,用户评价、比价、达人经济等构成了一种粗放的而缺乏公信力的导购系统。

总之,零售基因貌似简单,其实处处追求专业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太多想成为电商的大企业,零售基因几乎为零,转基因的可能性取决于是否有强大的决心。

 

其次,电商经营需要有品牌基因

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是以低价和便利冲击线下市场。但目前电商的运营成本已经居高不下,消费者也必需为便利付费,因此品牌化发展成为电商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品牌化发展知易行难,比如娃哈哈会去模仿秋林格瓦斯,还理直气壮地说,模仿是看得起秋林,给了秋林知名度。

这是一个品牌企业干的事吗?

又比如华为P6,线上视觉营销可以做的很精美,但线下想买的时候,才发现并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华为和娃哈哈如果说未来在电商行业中有一席之地,首先只能是品类型电商。这有些象中粮的我买网,最开始只是一个内部的B2C网站,主要销售中粮自己的产品,但现在90%以上的供应商都来自中粮以外的企业。华为和娃哈哈电商之路只能是稳扎稳打,而苏宁和万达更可能成为全品类电商。企业发展不仅仅有路劲依赖,而且品牌延伸需要循序渐进,大跃进只可能一事无成,自毁品牌。

 

第三,电商经营需要有互联网基因

现在一些电商中,来自移动互联网的销售额已经占到15%左右,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应该持谨慎态度。当电子商务的一些基础环节没有得到解决,移动互联网的一键下单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电商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互联网的众包、众筹背后代表的趋势。众包是社会化分工的深化,而众筹代表着长尾产品中最有吸引力的创意型产品的产生机制。线下大卖场销售标准化产品已经做的很好,而非标准化产品要用非标准的营销模式销售出去。这涉及到电子商务的顶层设计。

之前,笔者曾提出:“C2C对应的是二手市场和跳蚤市场,B2B对应的是生产要素市场,B2C对应的是品牌市场,C2B对应的是创意产品和定制产品市场,O2O则将更多的服务型产品引入交易。这五个部分形成了电商的混合业态,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而这五种业态每一种都离不开互联网,微博和微信等超级app正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去支撑每一种业态的发展。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退出394.22万家企业,其中批发零售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142.84万家,占总量的36.2%,日均近800家内资批发零售企业夭折。电子商务行业和线下零售业差不多,凡是片面追求规模和品类的企业,都不知不觉走进了深水区。

本文系作者 林海电子商务研究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一清堂http://www.hzp2010.com/

    回复 2013.09.19 · via pc
  • 都不知道你说的什么

    回复 2013.08.20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