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疯买中国,但这次情况不一样了

中国制造正加速高质量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华商韬略,作者丨南阳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一次次唱衰中国经济,甚至在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围追堵截,但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依然强劲,逆风而上。

事实上,中国不但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更加突显,而且还悄然超车,加速开启高质量发展模式。

01 疫苗、医药实现历史大突破

2020年,中国进出口规模不降反升,11月出口增速更是创下自1981年来的最高水平。

2021年,中国依然高开高走,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前8月,中国出口规模增速23.2%,在去年基础上再创新高,为10年来新高。肩挑出口运输重担的港口集装箱,运价更是飙升至一天10万美元。

首先逆风翻盘的是长期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医药医疗行业。

进入21世纪,中国医药医疗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在走向和融入全球巿场受到相当的制约。

2020年疫情全球爆发后,迅速走出疫情的中国马上成为了其他国家的防疫物资储备基地,在疫苗、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生产上,中国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后盾保障。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3月至去年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1.07万亿元,增长30.4%,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41.5%。

今年7月,中国疫苗等药品出口也比去年同时期增加了186%。

具体到区域,北京上半年的医药材出口数据达到379.1亿元,同比增长1243%;广州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也增长了28.6%,达到34.7亿元。

企业方面,据了解,不少生物科技公司的口罩日产量已经实现200多万个,而这样的产能仍难以满足海外源源不断的订单。

在疫苗生产方面,中国更是为全世界展示了大国风范。

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决定自主研发疫苗,随后康希诺生物的重组新冠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药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中维的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等多款疫苗纷纷获批,在保障中国市场的前提下,中国疫苗开始远销海外。

9月3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表示,中国已经并正在向105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6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总量达9.9亿剂,居全球首位。

而截止到7月,中国疫苗出口量已经是欧洲疫苗出口量的227%,是美国疫苗出口量的84倍。

受益于新冠疫苗商业化进展,康希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1483%,科兴半年净赚500亿。

02 机械制造超德国创历史新高

谈到“德国制造”,相信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一代国人心中,“德国制造”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拜尔、大众、西门子等知名品牌耳熟能详。

如今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攀升,中国机械制造能力正在问鼎高峰。

根据欧洲最大行业协会之一VDMA(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数据,在2020年机械制造方面,全世界贸易额达到了1.05万亿欧元左右,其中中国对外出口1650亿欧元,在全球占比达15.8%,为全球第一。而德国以1620亿欧元的贸易额,15.5%的占比位居第二。

2021年,中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继续保持领先,11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

该榜单中前五名的企业,中国占了三个: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工,分别排在了第三到第五的位置,海外销售额也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62.52亿美元、152.16亿美元、99.73亿美元。

机械制造业外,中国船舶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发展也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船舶工业在世界总量中已经保持绝对优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占世界总量都超过了40%。

今年以来,中国的船舶工业继续增长。1-8月中国对外出口各类船舶3329 艘,同比增长15.7%。

汽车出口更是实现爆发式增长。

据中汽协发布最新发布的信息,2020年1-8月国内汽车累计出口总量118.9万辆,同比增加1.3倍。

虽然尚未公布具体车企出口量,但从最新数据看,今年1-6月车企出口中,上汽、奇瑞、长安、长城、吉利等车企成为了出口主力军,其中上汽和奇瑞出口量分别为26.5万辆和16万辆,同比增长112.8%和80.4%,长安更是以143%的出口增长率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民用物资外,中国军用物资的外贸销量也让不少西方国家跌破眼镜。

7月份中国武器、弹药等物资出口实现了90.7%的增速。而几十年前,中国还只能拾人牙慧,捡漏拼凑进口外国武器保家卫国,现在却翻身成为全球领先的武器出口国。

其中无人机是我国军用产品的亮点之一。当前,在新兴热门的无人机领域,中国的产品已出口到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并在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

一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进口采用外国无人机的购买国当中,有超过半数以上(15个)的国家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

这些更具技术突破,更高竞争壁垒的产品扬帆出海,不但让“中国制造”更加闪亮,也让中国商品逐步摆脱低端廉价的形象,加速高质量发展模式。

03 从锂电到光伏新能源强者恒强

在各国政府的碳排放新政下,新能源产业的“春天”再次到来,而中国在锂电池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等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越来越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

锂电池产业包括原材料生产精炼和加工、电池材料制造、电池制造等环节,而中国在这几个环节中都处于引领地位。

在原材料加工阶段,受益全球领先的制造加工基因及前期的大力投资,中国已经成为许多电池用精炼原材料的全球主要供应商。

在电池材料制造方面,中国在负极、正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的制作上分别占比42%、65%、65%、43%。

来源:BloombergNEF,《电池组件制造地图2019》

在电池制造上,据英国电池供应链研究机构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电池制造产能达747GWh,中国占比约为76%,先发优势非常显著。

在近日众多电池企业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亿纬锂能的海外电池业务收入超过国内,实现海外营收36.05亿元,增速高达3倍。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企业的海外营收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宁德时代海外营收跨越了百亿大关,达到102亿元。

具体到应用上,目前众车企行业已经开启了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国际清洁运输理事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2020年,全球共生产超过1000万辆电动汽车,仅中国就占了全球产量的44%左右,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

根据EV Volumes的数据,2020年全球电池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约为324万辆,其中中国为130万辆。

全球新能源汽车前20名品牌中有七家品牌属于中国,全球占比达到21%。因此,无论是锂电池制造还是应用上,中国都处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21年7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动)销量榜单中,中国宏光MINIEV凭借30,706辆的成绩继续蝉联销量冠军,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位列第二、三名,销量分别为18811辆、14660辆,中国宏光MINIEV的销量几乎追平特斯拉两系列之和。

另外,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全年出口量也在持续走高。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光伏系统部件得到广泛应用的太阳能发电产品和相关产品在世界商品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0.8%上升到2019年的1.6%。2019年,前三大出口国是中国(占世界出口的28%)、日本(10%)和美国(10%)。

不仅如此,2020年之后中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疫情影响下,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达到124.6GW,同比增长超26%。累计装机量达到253GW,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以后,光伏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管是规模、制造、技术水平,还是企业实力,中国企业都是全球第一。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张森曾预计,中国光伏组件2021年全年出口量将首次超百吉瓦,同比增速将超过25%;出口金额将超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

地域上,在满足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需求的同时,中国正在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如印度、巴基斯坦、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

数据显示,2021年1-6月,中国出口欧洲、巴西、印度的光伏组件量分别为19.4GW、4.2GW、4GW,同比分别增长31.1%、133.3%、81.8%。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问题、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浪潮的兴起,各国碳减排规划和碳认证机制不断完善,中国光伏行业的未来更加光明。

锂电子、光伏产业外,风电产业也是新能源领域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风机机组出口多至22个国家,达到11亿美元,超过2019年的9亿美元。

而中国在全球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占比70%,在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占比也首次超过50%,中国在海外的风电市场也一路当先。

04 美国大棒下半导体正逆风突围

2020年5月,华为麒麟芯片被美国商务部断供,让我们意识到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紧迫性,进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芯片产业发展,提出了2025年将自研芯片提高到70%的远景目标。

作为全球分工协作的产业,且涉及全球各个产业链的高精尖技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需要不断突破。

虽然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但随着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中国的芯片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突破。据了解,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中国半导体的投资额超过了前10年的投资总和,三年的投资额分别为61.27亿、398.85亿、548.15亿元。投资额度一度超过互联网,成为当年的吸金行业。

不仅如此,这三年,中国的芯片企业迅速增多。根据天眼查统计,2019年注册在案的芯片企业为53238家,2020年为59793家,是2014年的近5倍,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0倍。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机遇也越来越多。

首先,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本土半导体发展提供了天然环境。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8月中国大陆总共进口各类集成电路4240.5亿个,同比增长27.2%,价值1.7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5%。

如此庞大的市场加上政府号召,本土芯片产业发展也开始如火如荼,腾讯、阿里、百度等大企纷纷涉足芯片行业。

其次,中国市场之外,海外市场的需求也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随着人工智能的推进,半导体芯片在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中枢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半导体行业的销量。

数据显示,今年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具体来讲,1-8月,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4亿台,同比增长35.1%;出口手机6亿台,同比增长3.9%;出口集成电路2068亿块个,同比增长33.4%;进口集成电路4241亿块,同比增长27.2%。

另一方面,在12nm以下的手机芯片领域,中国可能略迟一步,但是中国在12nm以上芯片领域,已经逐步追赶上美国。

目前中芯国际在28nm、14nm、12nm、N+1制程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量产,遍布新能源、安防、通信等各领域。除了中芯国际,中国IC芯片设计企业已经从2016年的1000家发展到如今的2218家。

专利方面,国内的芯片相关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达到9000件,2020年受政策鼓励,全年专利数量新增3000件。

芯片发展虽然仍需要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却一路高歌猛进。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比美国晚了几年,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厚积薄发,特别是疫情之后,中国的AI应用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超、医院、工厂……大量小机器人迅速替代人力,走向了工作岗位。

中国企业布局更倾向于相对成熟、应用场景清晰的技术层和应用层,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作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5年,投资总额达到了450.7亿元,同比增长306%。以后每年均大幅度增长。

应用的普及少不了理论的积淀。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AI论文数量已经突破24万篇,超过美国的15万篇。

在引用率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显示,在学术期刊上有关AI的论文引用率方面,2020年中国位居世界第一,占比20.7%,超过美国的19.8%。

作为AI代表企业,百度2013年左右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虽然中间错失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等几个发展红利期,却终于在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下再次“翻红”,更是将公司定位从引擎搜索公司转变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其旗下自动驾驶Robotaxi也是出尽风头。从2017年开始试运营到进入规模化运营,再到亲自下场造车,自研汽车芯片……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俨然打了一场翻身仗。

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人工智能,中国在努力跟上世界步伐的同时也正不断创造奇迹。

参考资料:

  • [1]《中国芯片业这三年:资本狂飙,钱能砸出“核心技术”吗?》
  • [2]《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出口占全球贸易比例有多大?》
  • [3]《德勒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包皮书》
本文系作者 华商韬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24
7719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