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影视寒冬加疫情的双重打击,《长津湖》3天10亿票房吹响“反击”的冲锋号

尽管《长津湖》早早就占得先机,但从里到外都是在“逆势”里突围,这反而凸显了电影的产业价值。

文 | 跃幕,作者 | 庞宏波

提振市场信心。

《长津湖》三天10亿票房,并且连破11项影史纪录,不负众望成为目前整个国庆档最大的赢家。但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了两年疫情的“重创”,《长津湖》从拍摄都上映,产业的意义远远都要大于票房输出。

在疫情重创下的电影市场,《长津湖》肩负两重救市使命。一是,能否重新点燃因疫情反复跌进寒冬的电影市场,给整个市场产业链注入活力;二是,在华语影片大制作储备告急,且更多资本对疫情影响下的市场持观望状态时,能否给予产业和资本信心。

不夸张地说,春节档过去之后,整个产业都在关注着《长津湖》的一举一动,关注着这部电影的成败。因为它的成败已经不是参与的出品方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业态、甚至涉及每个从业者的问题。

今天是国庆档的第三天,《长津湖》以10亿票房交出这张答卷,并以70%的票房占比托起2021年国庆档大盘,成功突破国庆档单日票房纪录并连续刷新影史纪录,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市场信心恢复以及国产大片拍摄模式的突破都具有更大的产业意义。

作为目前投资最大的国产战争电影,《长津湖》曾在2019年就已经开机,但随后的疫情突发导致停工。在2020年重新开机之后,电影几乎聚集了全行业之力。黄建新导演任总监制,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监制,整部电影共有12000多人参与。

“搏命式”拍法在整个华语电影史上都是罕见的,尤其在行业寒冬中,有勇气做此创举,靠得不仅仅是热血,更是能在疫情后迅速聚集资源、以精品内容提振市场的信心。

即便是在国庆档上映,实际上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的“群像模式”以及176分钟的超长片长,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挑战。而《长津湖》能够在“逆势”中突围也恰恰证明了这部电影的质量。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内容驱动市场的态势更为鲜明。《长津湖》目前的表现,对于整个产业从低谷爬升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01 救市

市场主导。

尽管主旋律影片带着明显的“任务”属性,但随着主旋律影片市场属性增强并且在市场成为常态化之后,最终一部电影是否能被观众所接受,完全是市场主导。

《长津湖》从预售阶段就一骑绝尘,原因就在于电影的卖点足够突出。从提前流露出的物料信息来看,电影在整体的视觉体验上达到了当下国产主旋律影片的最佳。而在主演阵容和主创阵容上,基本上集合了当下最一线的头部创作者,而易烊千玺和吴京的“千万兄弟”在下沉市场具有足够的穿透力。

正是出于对自身质量的信心,电影此前提前通过点映来释放口碑,从结果来看也很显著。购票平台显示点映评分达到了9.5分,在口碑持续释放下电影在正式上映前1天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突破了1亿。而且猫眼想看突破了100万,成为了猫眼平台历史第七部百万想看国产电影。

所以,《长津湖》的爆发是有预知性的。而上映后,两天打破了11项影史纪录,并且在大盘的票房占比上接近七成,这也足以说明在接受更多观众考验的过程中《长津湖》再次拿下了关键性的胜利。

今年的国庆档对于全年电影市场来说,都是“关键一战”。由于疫情和其他自然灾难导致电影市场在第二和第三季度频频失守,尤其是暑期档后半段的低迷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此前《长津湖》就定档暑期,一度被业内认为是承担起“救市”任务,但此后疫情的加剧导致改档。这其实也能看到,《长津湖》本身具备“救市”的功能。电影无论是整体配置还是题材类型,都具有“大片气质”,这是一部电影能否“救市”的关键所在。

即便《长津湖》调档至国庆,但今年的国庆档依然需要“救市片”。

经过了2017年和2018年两年“黑马逆袭”之后,2019年在70周年的庆祝“大年”,国庆档创下了44.66亿票房的超高成绩。而且《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均有明显的“主旋律”特性,三部电影的综合票房占比达到了96.4%。2020年,疫情导致影院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停工之后,同样将高潮放在了国庆档,累计综合票房也达到了近40亿,其中《我和我的家乡》占据近一半票房。但2020年国庆档,主力影片阵容也有在春节档撤离的“种子选手”。

今年的国庆档,在竞争性上并不算特别强,主力影片数量锐减。能否推升整个国庆档的市场热度仍然需要头部影片通过高质量维系。所以,在这种“逆势”环境里,《长津湖》能够连破纪录引领大盘回暖,本身就凸显出自身的质量价值。

02 突破

解决了关键问题。

《长津湖》由黄建新导演任总监制,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坐镇。从配置上来看,很多观众担心这将又会是一部“短片集合式”的影片。通过三位导演独立执导一部短片从而组合成一部大片。

而且因为四位导演均是行业最头部的导演,且各自风格鲜明。所以倘若拍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同风格之间的杂糅所否会造成影片气质的混乱,也是不少人所担心的问题。

但《长津湖》通过实际行动解决了以上两个疑问,一是“群像模式”的导演创作并没有采用短片集合,而是讲述了一个非常完整且连贯的故事。其次,导演各自的风格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且发挥出了各自的特长。

除此之外,《长津湖》整个故事的扎实程度也是在同类影片里比较少见的。电影虽然塑造了七连的“群像”,但并没有局限“群像”而是明确了中心。“伍万里”从一个懵懂少年一步步在战争中实现了完整的成长,实际上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代入感。

此前陈凯歌导演在谈及《长津湖》时表示这是一部关于“人”的战争片,而这个人不仅仅是塑造一个主角或者表现一个群体,而是人性和人物,这就需要电影有大量的细节来支撑。

电影难得的地方就在于“简化战争”,从为什么要打仗入手。“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主线,而这个主线贯穿了电影的始终。从梅生不时翻看女儿的照片到“千里”希望尽早打完仗回家给父母盖房子,这些细节的加持让人性的本能和军人的天性之间做到了很精准的平衡。

其次,电影的不少细节都体现出了电影的“人性弧光”。例如“万里”知道杀掉20个敌人可以成为英雄,但面对奄奄一息的美军军官却被“千里”拦下,因为“有的枪可以不开”。而美军在撤离的过程中看到冰雕连所敬的军礼,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对于细节的捕捉和拿捏,让电影在文戏上有着很强的力量,这也是电影能够在诸多国产战争大片中凸显出来的原因所在。

03 巨制

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准的“天花板”。

在此前谈及《长津湖》时,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这是在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推到新高度的背景下,创造了影片规模和制作上的先例。”除了在文戏上的进步之外,《长津湖》在战争场面上实打实的“硬核”无疑代表着当下国产电影的最高水准。

例如电影第一场“夜战”,无论是近身的肉搏还是坦克对轰,电影在长达近40分钟的战斗场面里依然保持着非常紧凑的节奏感,给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视听体验。电影几场“大战”中间通过大量的文戏做铺垫,减缓过于密集导致观众审美出现疲劳。而战争场面又有大量的实景拍摄,无论是战争的“大场面”还是“小细节”都展现的非常突出。

整个华语电影想要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必然是工业化水准的显著提升,在疫情之前如何提升行业的工业化水准就成为了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在片尾,《长津湖》通过两首片尾曲才播放完12000多人的“演职员表”。据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摄制组下,又细分成多个小组。于冬统计,大大小小达到了16组。前期拍摄规模达到了7000人,后期40多家特效公司的参与,《长津湖》项目的工作总人数有12000多人。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中影集团副董事长傅若清在谈及当下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时就表示如今的主旋律大片几乎集行业全力,这一点在《长津湖》身上体现的也淋漓尽致。无论是四位头部导演共同参与,还是12000多人的一线制作者,所交出的答卷也通过结果证明是当下国产战争电影工业化的最高水准。

无论是导演“群像模式”还是176分钟的时长亦或者今年疫情反复对于电影市场的冲击,《长津湖》虽然从预售开始就遥遥领先呈现出了一家独大的态势,但就目前在遭遇疫情连续两年重创之后,整个产业环境依然是是处于“逆势”当中,这一点不能因为《长津湖》过于突出的成绩而忽视。

在突出的成绩背后,也应该看到国产头部大片集全力在内容上对于突破的“渴求”。尤其是疫情对于全球电影产业带来致命冲击的当下,行业优质资源“抱团”能否呈现出更优质的内容,实际上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本文系作者 跃幕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