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茅”隆基,稳中有变

万亿“阳光”赛道,隆基如何成王?

文 | 财经新知Pro,作者 | 主木,编辑 | 伊页

1980年底,来自山西的李振国进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在这之前,一位名叫江隆基的老校长曾以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带领兰大走过辉煌,对李影响颇深,后来也成为“隆基股份”名字的由来。

在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李振国成功进入陕西华县华山半导材料厂工作,但国企的“铁饭碗”似乎并非他所求,两年后便递交辞呈,开启打拼之路。

2000年,32岁的李振国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隆基股份前身),成立之初主营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的开发、制造与销售。前三年,激进尝试了4个新项目,但全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5年,政府发布《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并明确规定对于可再生能源电价的补贴与分摊。

李振国仿佛看到了机会,开始沉下心来专攻单晶硅片。五年时间,他将单晶硅片做到极致后,开始筹备电池组件业务,又五年后,李振国才开始拓展分布式光伏业务。

稳扎稳打的李振国,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筑建起“隆基帝国”。

步入2021年,伴随着政策利好层出不穷,光伏行业再迎来爆发之年,正式成为与煤电并驾齐驱的主体能源。作为行业中的“巨人”,隆基股份自然也吃到这波红利。2上半年,隆基股份营收达到350.9亿元,市值最高时突破5000亿元。

可以看见,政策扶持下的光伏市场正日渐火热,隆基股份也靠着“扎实”二字在“阳光下”得到成长。

但纵观整个行业,中环、通威、特变电工、东方日升等企业的崛起,正一点点倒逼隆基做出改变,“稳步前进”这个标签似乎已经过时,如今的隆基是时候回到创业最初期了。

01 稳健的财报,暗藏波涛

从2012年上市到登顶全球光伏产业霸主,隆基股份用了不到十年。这十年间,营收规模从17亿元增长至546亿元,超30倍,从最开始的持续亏损达到现在的年赚百亿,成为业内独一无二的存在。

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只是表象。2021年8月30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隆基股份的业绩增速与近两年相比明显下滑,暴露出公司在光伏产业链涨价潮中利润空间承压等众多问题。

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营收350.98亿元,同比增长74.26%;实现归母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对应EPS为0.93元/股。

分季度来看,2021年一季度,隆基股份实现营收同比增84.36%至15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4.24%至25.02亿元;二季度实现营收192.44亿元,同比增长66.73%,环比增长21.38%,实现归母净利润24.91亿元,同比增长10.59%,环比下降0.44%;扣非归母净利润24.84亿元,同比增长16.45%,环比增长2.6%。

半年报显示隆基营收大幅增长,但是利润增长率却逆势下滑,而如果拿这份中报与过往业绩对比,基本可以断定“增收不增利”的现状。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营收141.11亿元,同比增长41.09%,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53.76%;2020年,公司营收201.41亿元,同比增长42.73%,归母净利润41.16亿元,同比增长104.83%。

按照官方的说法,光伏组件销量增长,是营收规模大增的主要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下降则是导致利润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

综合来看,隆基上半年实现单晶硅片出货38.36GW(业内常用硅片所能产出的电池功率来作为出货单位,不同规格硅片能产出不同功率),其中对外销售18.76GW,同比增长36.48%,自用19.60GW(182占比为23%,166为43%,158为20%左右,预计下半年182占比将显著提升);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17.01GW,其中外销16.6GW,同比增长152.4%,自用0.41GW,组件出货量保持行业第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企业争相扩产,再加上硅料产能增长相对较慢,目前产业上下游结构性供应已经失衡,硅料价格处于持续上涨阶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料产量为22.7万吨,同比增长10.7%。同期,国内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这三个环节产量增幅均超30%。

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硅片、电池片的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光伏市场不同型号的单晶硅片较年初涨幅已近60%;电池片价格较年初上涨幅度在10%至20%之间。

事实上,今年6、7月份硅料出现小幅下降,彼时行业内认为硅片价格也会下降,组件价格也就随之下降,但出乎意料的是,硅片价格并没有下降。相反,8月初硅料价格稍一上涨、硅片价格便马上跟进,并且提价幅度更高。

8月19日,隆基股份上调了单晶硅片的报价,不同尺寸硅片价格上涨0.2至0.24元/片,涨幅为4.1%,这一价格创近两年隆基硅片价格的历史新高。

而受光伏全产业链持续涨价影响,光伏组件有望在下半年进入涨价周期,这就会给下游电站装机环节带来一定成本压力。有光伏业内人士认为,生产企业与下游电站的价格博弈,可能会对隆基股份下半年的组件销售带来影响,给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

02 暴涨的原料,利空行业

2020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上,隆基曾表示不愿意介入硅料环节,并认为硅料企业会自己投产,凡是人造的东西都会过剩。这也是隆基一贯的作风,除非上游企业对市场判断不对,隆基出于保护供应链的原则才会选择介入,简单来讲,不领先不扩产,不卡脖子不介入,这也是隆基能够稳健发展的核心要素。

但事实证明,隆基低估了同行以及下游扩产的疯狂程度。需求变内卷,仅靠自己调低开工率不但没有压制上游原材料价格涨价,还将自己的市场“拱手相让”。

根据中环股份的中报,G12硅片的市场渗透率由年初6%提升至15%,中环在G12硅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单晶总产能提升至70GW(其中G12产能占比约56%)。硅料价格也因为中环等厂商的扩产而飙升,从年初的8万元/吨上涨到20万元/吨,涨幅高达150%,挤压了中下游的利润空间。

隆基的做法是想保护供应链,但供应链似乎并不想保护隆基,到头来隆基还是吃了友商的亏,被硅料卡了脖子。所以说,布局硅料产业或许应当成为隆基下半年的首要目标。

而对于隆基的涨价,表面看起来是一种利好,但事实却是极大利空。因为目前光伏行业的终端需求和行业总体产能之间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存在缺货现象,但是行业内部存在严重的割裂或内卷化问题。建设周期长的环节可能出现供需错配,尤其硅料、玻璃出现供需错配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现象需要尽快改变,否则下游终端装机总量必然受到影响,也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并且光伏电力行业必须要回归廉价能源的属性,所以说,光伏产业链继续涨价应该说是阶段性的,不具备可持续性涨价的基础和条件。

此前隆基股份通过突破金刚线切割技术实现大幅的降本增效,加上不断的产业规模扩产优势,使得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硅片行业技术竞争壁垒不断缩小,对隆基的金刚线技术优势形成了一些竞争挑战。隆基如何靠发展更高端的技术和工艺,来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是隆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03 转型的隆基,道路坎坷

除了毛利率下滑、技术壁垒消减、上游涨价压力等问题,隆基股份选择的转型之路也充斥着不确定性。

2020年8月,隆基正式落子BIPV( 光伏建筑一体化 )赛道。但对于国内光伏行业而言,BIPV并不是新概念。在该领域试水者众多,包括早年的汉能,到晶科能源、东方日升等公司,均在BIPV领域有所布局。

然而行业中大多数企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和标准化组件不同,BIPV需要首先满足的是建材需求,发电是次要的,这个和传统组件差别巨大。

传统光伏企业缺乏建筑相关的设计能力、缺乏建筑施工经验,在建筑市场中的推广能力也有限。所以隆基的做法很聪明,在2021年3月收购森特27.35%的股份,与一个有建筑经验的企业合作,跟上行业步伐。

但半年过后,隆基股份在该领域的布局还没有形成有效产能。森特股份时至今日也还未有一个BIPV项目落地。

其实目前业内一致认为BIPV炒作的成分多一些。

因为所谓的BIPV组件,目前来看只是普通的双玻组件,彩钢瓦和胶水的组合体,还达不到建筑幕墙的要求。且业内大多都在谈BAPV(在已完成的建筑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真正将光伏发电做成幕墙的并不多,再加上BIPV成本比BAPV还要高出许多,所以要想借助BIPV取得很好的发电收益经济性,还很困难。

此外,一般分布式光伏电站寿命期为25年,即便采用BIPV,厂房寿命足够长,运营期间也可能因企业搬迁等因素影响光伏电力持续稳定消纳。这种分布式光伏遇到的痛点,也是BIPV屋顶不能忽视的。 

所以森特股份具体何时能够帮助隆基在BIPV领域获得利润,目前来看还是未知。

至于隆基股份在氢能领域的布局,按照隆基的说法,“当光伏遇见氢能,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应用蓝海出圈诞生。而‘绿色氢气’作为实现气候目标的新兴领域,正成为行业焦点。”

只是制氢作为氢能产业链的上游,技术都没成熟,中下游的产业就更别说了,像储存运输、加氢站、燃料电池发动机、氢能冶金这些,成本都高高在上,全部处于初期摸索阶段,还在投入期内。

并且目前隆基还没有形成有效产能,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在组件价格大于1.8元/W的情况下,光伏制氢的成本比煤制氢的成本高出2-3倍,盈利之路还非常遥远。

如果再悲观些考虑,一座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收期大概是6到8年,特殊项目可能在10年左右,再加上光伏产业和氢能产业均以重资产方式运行,如果企业融资能力和现金流管理水平过低,极有可能出现在设备被淘汰或者强制报废时,光伏制氢项目还没实现成本回收的情况。

所以说,氢能产业的发展存在极强不确定性,氢能源利用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市场经济行为,没有国家政策或直接补贴的扶持,很难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入场做氢,大概率只是一种概念上的探索。

对于隆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最苦的时代。冗长又复杂的产业链,让降本增效的初心,变得无法抵抗市场。新入者的颠覆、行业革新的加快,促使隆基不得不抛弃稳扎稳打的战略,加快步伐,进行多元化布局。

在光伏这个新兴赛道上,隆基能够跑的多远,还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

参考文献:

  • 「深度」股价新高背后,“光伏霸主”隆基股份的喜与忧,陈慧东
  • 中报出炉,市场要抛弃隆基吗?,张聪
财经新知Pro

76篇资讯

粉丝

本文系作者 财经新知Pro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32
2569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