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最难的事其实最简单
作者:施俊侃
上市时间:2021年8月中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金融领域有一种说法:投资金融市场的固有风险永远不可能降到零,危机随时会降临,甚至大多数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来自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
人生也是如此。逆流之下,咸鱼心态不可取。
很多人羡慕“锦鲤”的好运,如果你相信世上没有不劳而获这件事,就知道好运绝非凭空而得。处于人生低谷时,请记住投资家巴菲特的箴言,“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今天这篇分享来自《最难的事其实最简单》作者施俊侃先生,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三个原则,打造无上限的人生
原则1:坦诚
跟乐观类似,保持诚实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同样知易行难。
一项研究发现,60%的人在10分钟的谈话过程中至少会撒一次谎,其中多数人甚至撒谎2~3次。虽然所谓的善意谎言在情感上可以理解,但它们会产生累积效应,甚至导致恶性循环,损害你的形象。
尤其在面对危机时,大量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能否以开放的姿态、诚实的做派,去面对上级、同事的问询,处理好与客户、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影响到我们对危机的反馈速度和解决效率。
听说过一个故事:某创业公司为了签下对后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份订单,无视产能不足、供应链脆弱的风险,咬牙答应了客户的苛刻条件,结果没能按期交付产品,不但赔付了高额违约金,还延误了客户商机,造成双输的局面。
坦诚,不只是做人的美德,也能通过管理对方预期,提升做事效率。作出承诺之前,预判风险,遇到难题直言相告,共同承担压力,也是及时止损的必要之举。
原则2:主动,挑战不可能
要说好运更容易眷顾什么样的人,那就是拥有主动性的人。
全球顶级拍卖行佳士得,每年向全球招录实习生的名额只有30个,但1999年,这项规定却为一个人破了例。
当时领英、脸书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还没影儿,作为一个大二学生,莉迪娅·芬内特仅仅依靠电话,就向在某次鸡尾酒会上结识的佳士得负责人玛丽·莉比展开了攻势。
每天早上,莉迪娅先在一张草稿纸上写下自己想对莉比女士说的话,包括为什么能胜任实习工作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论点论据,然后深吸几口气,确保通话时声音不会发抖,接着拨通了莉比的座机。
在实习生已经满员的情况下,可想而知莉迪娅的努力得到的只有婉拒。但她继续发挥主动性,依然在固定的时间打过去(多亏那时的固定电话还没有来电显示功能),通常她是这样开场的:“莉比女士您好,又是我打来的,我是莉迪娅·芬内特。我相信关于今年夏天我想去佳士得拍卖行实习的事,今天我们一定能谈妥。”
坚持之外,莉迪娅开始调整策略。把沟通重点从“我想做实习生”,转换到礼貌地质疑“为什么实习生项目必须限定为30人”,继而强调,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如果有热情又能干的候选人愿意无偿工作,相信公司的每个部门都会乐意接收。
新一轮攻势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实习生每周要出差,公司能承担的食宿费用最多不超过30人的份额,这依然难不倒莉迪娅,她马上表示,自己愿意做一份弹性的实习工作,当项目人数只允许为30人时,她就不参加外拍项目了,如果有实习生因各种原因请假无法出差,自己就可作为替补,这样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积极主动,加上得体的言辞以及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让莉迪娅最终获得了宝贵的实习机会。3个月后,她通过佳士得的面试,获得一份全职工作,之后20多年一路晋升,最终成为高级副总裁兼国际战略伙伴关系总监,领导佳士得在全球的600多家分支机构。
在职场上发挥主动性,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契而不舍的精神,也需要方法和行动计划。新人没有太多谈判筹码,但别忘了,你有大把时间和精力,并且不像已经拥有一定身份、职位的人那样在意薪水和待遇。所以,认准一个目标,就拿出你的优势和诚意去拼一拼吧,说不定奇迹就在眼前。
原则3:精进,保持终身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改变个人命运的起点,终身学习则决定了我们职业发展的上限。
以投资举例。没有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的市场,只有永恒的周期。行家会在多数人贪婪时恐惧,在多数人恐惧时贪婪,并且在股市下跌时当机立断,优化投资组合方式,以抵御风险,在股票下次上涨时获益。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不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
疫情之下,很多人担心“就业环境会不会更差”。对冲风险的做法,包括利用蛰伏期投资自己,用业余时间考一个新学位、学习一门新语言、掌握一项新技术,等到大环境好转,你就能先人一步抓住机会,甚至把兴趣变成工作,发展出事业选择的Plan B。
下面是几个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第一,投资时间,而不是一味节省时间。
关于如何善用碎片化时间,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需要明确,时间管理的核心,并非一味节省时间,而是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投资时间,这样才能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日本畅销书作家本田直之在《杠杆时间术》中提出,投资时间有三个基本步骤:
调查:环视任务全貌,判断哪些事最麻烦,哪些地方比较花时间;
过滤: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规划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要过细,预留缓冲时间),预先扣除必要时间,思考怎样推进执行更有效率;
复盘:建立时间管理手册,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不用过细),着眼于寻找被浪费的时间,设法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时间投资。
学习是一项反人性的事,通过上述方法,将麻烦甚至自己不擅长的事格式化,形成无意识的动作乃至习惯,就能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随手记笔记,每日一省。
曾国藩有写日记自省的修行法。除了工作中的思维火花,日常看到有用、有趣的知识,也可以随时用手机拍下来。
积累的素材多了,还要注意及时整理、复盘来加深记忆。对当日记录的笔记信息进行整理。它包含两个固定动作:
一是对信息的整理。当天在手机里记录的图文素材,尽量当天就整理完毕。重复浏览、集中检视这些信息,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门别类装进不同的文件夹里,需要的时候才能快速提取。
二是对生活的反思。思考自己当天的表现如何,有没有犯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我来说,这是一天中难得跟自己独处的时刻。如曾国藩所言:“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
第三,管理精力,提升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人提倡每天早起读书、写作,理由是这能让我们在忙碌的一天中赚到宝贵的独处时光,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不过个体之间的行为模式与习惯偏好存在差异,有人喜欢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效率因人而异。比盲目早起更重要的,是识别自己的能量峰值,找出一天中状态最佳的时段去做最重要的事。
摆出学习的姿态容易,难就难在找到学习的状态。
社交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原来用来读书的时间,如今被碎片化的内容所占据。
比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管理精力。你把精力投注在哪里,这段时间才能产出效率。如果想要改变,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加以改进:
如果你打算每天早起一小时读书,落座后千万别刷手机,东看西看,时间很快就会过去。阅读前给自己来点小仪式,快速入戏;阅读过程中摒弃干扰因素,不随便出戏,全情投入的这一小时,才值。
3D法则,助你扫清障碍、实现目标
有人说,“想到”与“做到”是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有时这甚至无关起点高低,而取决于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目标时决定投入的心力。如果被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担忧束缚手脚,我们总能找到裹足不前的理由,在抱怨、批评、指责中自我消耗。
转变从什么时候发生?答案是:当你想要(或需要)对你的人生全权负责的那一刻。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人有三种类型:点火就燃烧的可燃型、点火也不能燃烧的不燃型、靠自己就可以燃烧的自燃型。要想自我燃烧,除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还要抱有明确的目标。
在扫清障碍、实现目标的路上,3D 法则是一个好用的工具。
第一个 D(Direction)代表方向
一般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一旦做出选择,哪怕后来发现不对劲,也会对它做出合理化解释,死撑到底。但某些选择从一开始可能就是错的。选择做对的事,好过把事情做对。如果没有全局观,找不到大方向,就会像跑错方向的兔子一样,跑得越快,离终点反而越远。
这里有必要对“方向”和“目标”做简单的区分。
目标是“眼前的苟且”,它具体、明确,比如年薪百万,或者买一套学区房;方向则是“诗和远方”,相对比较抽象,比如活得简单快乐,或者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目标就像脚下的道路,方向则是我们心中的罗盘;目标可以调整,方向则是帮助校准的那盏灯。
如何判断方向是否正确?这要回到个人价值观的层面做选择,搞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顿·罗克奇的价值系统理论,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
1. 终极性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我们穷尽一生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2. 工具性价值观,是指道德或能力,是我们为了达到理想状态所采取的行为或手段
在此基础上,罗克奇于 1973 年编制了一份价值观调查表,包含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各 18 项,用以调查人们的价值观排序。如今这份调查表已经成为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价值观问卷。
拿出一张纸,对照上表,以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为序,把这 18 项删减到 10 项,再删减到 5 项、3 项,确保最后剩下的那些价值观是对你而言非常重要、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的,那么它们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类似下面这样:
除了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还有其他的价值观测评形式。我曾接受过其中之一,结果显示,在我的价值观序列中,诚实、合作、公正排在前三,这与我此前的人生选择不谋而合。
第二个 D(Decision)代表决定
明确方向后,下一阶段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及其引发的忧虑、恐惧,做出尽量理性的决定。对此我有两个建议:
首先,停止患得患失。
害怕搞砸了受到惩罚,担心做不好被人看笑话,顾忌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想法……束缚我们手脚的不是别人,正是患得患失的自己。
一些同事评价我很会演讲,其实直到现在,每次走上演讲台之前,我依然会紧张,但我有一套让自己尽快从负面情绪中抽离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想象紧张的情绪被自己慢慢呼出去;转移注意力,检查麦克风、投影仪、空调、灯光等事项有没有问题。
训练自己与各种负面想法隔离,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专注于目标。
其次,减少苛责,多一点平常心。
知道这个世界上对你最苛刻的人是谁吗?去照一照镜子吧。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最挑剔的批评者,即使你内心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肯定、支持和鼓励。一旦察觉到自己对某项任务有消极的想法,请及时把它转化为积极的表述。比如:“今天的待办事项太多,我不可能都搞定。”可替换成:“如果我现在开始做,搞定一个就少一个。”
“这个决定太重要了,我可能无法承受失败的后果。”可替换成:“最糟糕的局面是什么?就算失败,也有了经验教训,大不了从头开始。”
转换视角,你也可以是自己的最佳激励师。
第三个 D(Dedication)代表奉献,也就是付出
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持续投入你的时间精力。最后这个 D 将决定你的目标能否达成,想要的改变能否实现。
我是个做事严谨的人,凡事习惯亲力亲为。一次 2 小时左右的演讲,我通常要花 20-30 小时去准备(还不算彩排演练)。面试新的公司,会像律师对企业做尽职调查那样,把目标公司及岗位、面试官情况等研究个遍。
白天要忙工作,晚上经常很晚才睡。感觉疲惫时,我的充电方式是描绘美好愿景:想象自己刚刚做完一场精彩的演讲,台下掌声雷动的场景;或者想象面试过程中,带着“这就是我的工作”的自信,征服面试官。
以终为始,想象得到奖励的场景,有助于我们看清全局,增加付出的动力。比如,按计划你应该出去跑步,但今天实在太累,压根不想出门,你可以试着想象自己坚持健身一段时间后,腰瘦了一圈,还练出了马甲线,被同事、朋友称羡。有了美好愿景,当下这点惰性,就容易克服了。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时没发挥好,比别人晚了一步,没关系,锁定目标,坚持跑下去并享受沿途的风景就是了。快者不一定赢,强者不一定胜,胜利属于瞄准方向并可以坚持再坚持的人。
【作者介绍:《最难的事其实最简单》的作者施俊侃 Andy SEE,他是拥有25年跨地区高新技术行业及电信行业法律从业经验,其中18年在两家《财富》500强公司,7年在一家国际顶级律所工作。
曾担任埃森哲亚太区区域法律服务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域法律部总经理。亦担任埃森哲中国所有法律主体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在此之前,他是北电网络(中国)法律部主管,以及高伟绅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
先后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商学学士、香港大学法律专业普通法考试认证、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律师会执业证认证,以及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并持有香港高等法院及英国最高法院律师执业资格。】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