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终于与时代「北辙南辕」

他的审美包裹在大飒蜜的故事里,与大众脱了节。

文 | 拖拉机与月亮

《北辙南辕》倒数第二集,尤珊珊(王珞丹 饰)的灵魂伴侣黑哥癌症病逝,尤珊珊坐在黑哥郊区的房子里,拆开黑哥给她准备的生日蛋糕,一口一口往下吃,伴随着眼泪和哽咽,好像她吃下去的不是蛋糕,是人世间留下的无穷无尽遗憾。

这很难不让人闪回17年前的《天下无贼》,片尾刘若英在泪水和哽咽中埋头狂吃烤鸭,话没有一句,却极力诠释了大悲无言。

46岁时,冯小刚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经典「悲伤」,而今迈过花甲之年,冯导对自己早年的呼应,置换了时空,却有东施效颦之感。

时代变了。

01

可以说,《南辕北辙》是部用噱头串起来的戏。

宣传的第一个噱头,是导演冯小刚——时隔25年重返小荧幕,首部执导网剧。

乍听之下挺让人期待,其实盛名之下埋藏着雷。

众所周知冯导多年以来,是用贺岁片和小人物群像巩固的导演地位,此次出山拍网剧,依旧是熟悉的群像小人物,题材保险,卡司豪华,貌似十分安全。

实际是,拍小人物的导演已经是大人物了,中国社会普通年轻人真正是怎么生活的,他估计不大清楚了。

主角儿们活在没有时间间隔的最当下,能当他孩子辈的平凡人在为什么快乐和忧愁,冯小刚抓不准了。

编剧陈枰给他《北辙南辕》的本子,故事里的五个姑娘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都是陈枰身边的朋友,但陈枰和冯小刚是同辈人,到了他们这个年龄这个地位,生活水平能和正值30+的普通女性一样么?

那必须不能。

所以摆排场享受生活的桥段是能信手拈来,当代姑娘们怎么谈恋爱怎么搞事业,生活中有什么痛点和泪点,就只能靠龚宇给提供的情绪大数据了。

导演跟角色严重割裂,这第一层噱头成空,冯导翻车。

第二层噱头,是开播以后,像彩蛋一样的客串名单。

宋丹丹对标王京花,龚宇张一山出境扮演自己,黄渤把传闻中的「数字先生」重现,GAI演终于走红的音乐人,任素汐短短一场戏让人体会啥是「痛失所爱」,朱一龙演朱时茂的儿子……

冯小刚用行动告诉观众:这是我这么多年在娱乐圈能撬动的人脉。

这些也确实是爽点。

宋丹丹的那场酒局,当昊然千玺被电视剧中的人物以一种极其熟稔的口吻念出来时,观众似乎正在目睹传说中的八卦现场——知名经纪人替自家艺人争番位。

黄渤那场戏更甚。嘴里念着「一二三四五六七」,眼里满含层层递进的情绪,入戏前是剧组老油子,入了戏演技很纯熟。

酒局的站位与进退,巨星的刻薄油滑与业务能力,个中复杂,化成一句「这也可以?!」

嬉笑中夹杂怒骂,举重若轻的表现方式非常冯式喜剧。

这要拍个《娱乐圈真实故事之我见》,那必然日日挂在热搜根本不用吆喝都有大堆人为看好戏买个超前点播,可这些剧中高光,终究定位是个「噱头」。既然只是五个姑娘生活中的边角料,也就只能博一时眼球。

非必要的做好了,该做的却没做好。

冯小刚们应该依据大数据,埋了不少迎合舆论的梗,这是第三重噱头。

比如刻画独立女性,再比如安排出轨和锤小三。

但这些噱头太扁平了。连可挖掘的点都没有。

拍电影,可以从新闻事件历史事件极端事件中抽丝剥茧,但拍现实主义连续剧,面对一堆重情绪而少情节的热搜段子,冯小刚们估计也感受了一波「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于是乎,噱头堆满电视剧,没堆出个好名堂,倒是网友都喊着,好尬的京腔,好烂的剧情,好悬浮的设定,好油腻的酒局,好过时的冯小刚。

02

娱乐圈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冯小刚的身影一直是极度活跃的。

他是中国贺岁片的开创者,中国影视第一股的排头兵,娱乐圈搞业绩对赌时他冲在前面,微博变电影宣发重地后他不遗余力。

他骂中国烂片多是因为观众烂,自己的片子没得奖炮轰金马奖不公正,主演的电影拿了奖再夸回来。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万达排片给的少,冯小刚用《老炮儿》中的角色名「六爷」直接喊话万达,和王思聪隔空骂战几回合。

张艺谋是国师,陈凯歌是少年,他们绝计干不出在微博上跟人干架的事情,掉份儿。

但冯小刚拉得下面子,他是钢炮。

不同于科班出生的第五代,冯小刚从部队美工开始,变成编剧,变成商业导演,他和第五代导演在电影上的收获是截然不同的,第五代苦票房时,冯小刚苦艺术。

第五代在摸大众心理时,冯小刚想在地位已然稳固的情况下,开拓自我表达。

表面嘲讽官僚实则内里疲软的《我不是潘金莲》是试水。忠于自我的《芳华》是高光。

严歌苓的故事,文工团的记忆,冯小刚的青春,一代人的滤镜。

可以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数十年,冯小刚终于在临近花甲之年,讲出了自己最想讲的故事。

他以往的成功之作,背后要么有王朔的身影,要么有刘震云的身影,人人都是讲故事好手,他负责呈现。

《芳华》是冯小刚最有作者性的电影,自那以后,他开始像无数带着作者性的导演一样,重复自己的故事母题。

但他的母题并不丰富,也很有时代局限性,故事经不起消耗。

一部《芳华》已足矣,再来《只有芸知道》,发生地点变成了国外,没有了特殊时期的滤镜,平淡悠长的冯氏爱情显得乏力老套。

那时起至今,冯小刚没有电影新作。

他从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惨烈票房,感情观传输完了,感动了他自己,新时代的电影观众不买账。

作者导演不好当。

只是那时,观众看惯冯小刚《大腕》《非诚勿扰》《私人订制》,以为小刚导演只是爱情观过了时。

直到《北辙南辕》播出后,熟悉冯小刚的观众发现,冯小刚全方位地老了。

03

冯小刚的老,首先体现在人脉。

新人导演是绝壁不能请到如此豪华阵容的——张绍刚朱时茂作配,刘晓庆甘愿演白发苍苍的奶奶。

冯小刚老了,还体现在剧中对死亡的处理。

全剧共死三个人。

直接表现死亡的是攀岩爱好者挑战极限死于意外,因病而亡的黑哥和奶奶,冯小刚处理的都很诗意。

黑哥得癌症,最后一次出镜是在尤珊珊的生日宴,穿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整齐。奶奶死于心梗,死前身边无人,电话丁零零的响,刘晓庆站起来又疲软地倒下。

人到末路如何挣扎,冯小刚没给表现。

年轻导演大概率不会这么拍,一般电视剧也不会放过癌症心梗这种通俗又狗血的情绪点,生命尽头的挣扎最赚观众眼泪,冯小刚不是不知道。

之所以以一种回避的姿态去谈死亡,真的很难不说与年龄阅历有关。

冯小刚年轻时候是怼天怼地怼生活的,《我把青春献给你》里详细记录了他开始做影视,如何被审查折磨,如何被毒打至学乖。

可到了《北辙南辕》这部题材极其安全的网剧,冯小刚交代每个人的大团圆结局,献上的不止是画面,还附加一句「至此,XX在本片中的呈现全部结束」。

熟悉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这种用字讲结局的方式,常放在那些为了过审不得不妥协的现实主义题材片最后,比如《心迷宫》。

《北辙南辕》不必要这么做而这么做,倒显得像是冯小刚对某段岁月和生命的一种复杂交代或告别。

他才华横溢过,如今被说江郎才尽了。

也青春恣意过,年过花甲把少年时代搬上荧幕。

他曾经与时俱进,是中国最会赚钱的导演之一。

对赌输了,给华谊赔完之后,依旧赚了8亿。

他的审美终归不合时宜了,包裹在冯氏京味儿和大飒蜜里的故事,与大众脱了节。

当最具商业价值的导演号召力日渐式微,时代变了,市场变了,观众变了,他熟悉的生活不再观众熟悉的生活,他的辉煌,最终加上了「过」。

回头看,讽刺的是,《北辙南辕》大概是冯小刚声量和口碑最一致的一部片子了。

众生无区别,冯小刚只是时代的产物。

本文系作者 拖拉机与月亮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