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居民楼人脸识别系统泛滥,谁「拿」走了我的隐私?

用“刷脸”代替“刷卡”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依然需要时间的验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周文猛,编辑:韩大鹏,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近两年,大多数居民社区“赶时髦”装上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如今这些设备正面临着沦为摆设或被抛弃的命运。

几天前,最高法明确规定:物业不得强制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小区的唯一验证方式。针对此前居民反馈“因未录入人脸信息而不得进入小区单元门”等问题,此次立法为居民社区场景的人脸识别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近日,新浪科技走访了朝阳、海淀等多个已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社区发现,事实上早在立法出来之前,绝大多数社区的人脸识别系统,便已接近闲置或者候补使用的状态,真实推广落地的速度,远没有想象中迅速。

对于闲置和候补的原因,小区物业人员普遍认为,在社区引入人脸识别设备,能够更精准的识别出入小区人员,让小区管理变便捷高效,设备闲置有些可惜。但居民们则普遍认为,社区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固然带来了便利,但如果发生信息泄露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配合使用并不积极。

多地走访:系统看似普及,但使用率低

2017年,伴随着昌平区顶秀青溪家园、朝阳区康宏瑞普小区和顺义区石园北区小区成为北京市首批3个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程,北京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开始起步,随后几年间,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等纷纷上演,各类型机构纷纷在这个领域挖掘商机。

不过,对于这些已经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的社区而言,目前其摆设的价值,似乎远高于实用

在北京南湖中园社区,从去年5月开始引入人脸识别门禁设备。不过,曾有业主爆料因录入失败而被拒之门外。

新浪科技走访发现,目前该社区仅有部分社区单元楼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设备,但更多用户选择用其他开门方式,例如密码、二维码等。

该社区居民直言道,“刚开始安装的时候,有人反映刷脸进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不愿意配合,后来社区也做了调整,大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验证开门”。

南湖中园社区居委会告诉新浪科技,“单元楼刷脸已不是唯一进入方式,刷卡也可以进入,而且已经帮大多数居民办了门禁卡了”。

不过,小区大门的人脸识别系统则几乎处于闲置状态,该系统界面一直处于黑屏闲置状态。

但在新浪科技同样走访的西北旺镇青棠湾、海淀西六里屯以及颐和山庄亮甲店等小区内,目前这些区域单元楼安装的门禁设备也都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白天所有社区单元门均不上锁,晚上被用到的概率也极低。”

亮甲店社区

西六里屯社区

百姓心声:认可便利性、但不放心安全

“目前,我们公司的写字楼进出口已经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了,现在我上下班都是刷脸打卡,但是社区的人脸信息我一直没录入,觉得不太放心。”亮甲店社区居民周昊对新浪科技表示。

在他看来,在写字楼、商超等场景接触了大量摄像头后,自己的人脸信息可能早已成为了其他人脸识别技术平台中的大数据信息,但在涉及更多个人隐私的社区及家庭住址场景,他非常不愿意在这一个环节失去自主权。“毕竟,房子是我花钱买的,摄像头装到家门口合不合理我说了算。”

当然,一部分业主反对在社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同时,他们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便利性,也表示认可。

据2020年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在参与调研的2万名调研对象中,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存在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但即便如此,在便捷性感受方面,报告显示仍有9类场景平均分超过80分。

显然,受访者对人脸识别的便捷性,普遍持认可态度,只不过在接受度层面,依然需要时间的沉淀。

专家解读:人脸信息被泄露风险极高

此前,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看到一些小区改装门禁系统、要求业主扫码上传人脸等信息时,曾与相关街道、居委会及物业人员等人员交流“人脸信息保存在哪儿”,但得到的答复却是,“可能放在物业的局域网,又或者和有关部门的系统联网。”

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复,让劳东燕社区人脸识别技术的引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数据保护也需要不断地升级,这可能会导致小区物业会缺乏动力和成本去进行专门的数据维护和管理。”劳东燕表示。

同样,某社区居委会在被问及“人脸信息存在哪儿”时,对方的答案同样缺乏指向性,对于数据安全保障的策略给不出太多确切说法。

“事实上,现在人脸识别已经是平民化技术了,算法都是公开的,各个公司调一些细节的参数,便可得出自己的模型。”在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专家何静看来,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基础层技术,越来越多强IT能力的企业均可以开发出自己的人脸识别系统,但由于这些企业信息安全保护的能力与意识均参差不齐,人脸信息被泄露或非法交易的风险极高。

“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唯一辨识度极高,安全风险高、隐患大,一旦泄露很难补救。人们需要加强对自我人脸信息的保护”,何静对新浪科技表示。

7月28日,最高法明确规定物业不得强制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小区的唯一验证方式之后,瞬间引发外界讨论。在小部分讨论者认为将人脸识别引入社区有助于提高社区管理效率的对立面,大多数人员则提及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显然,在社区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层面,人们让渡安全进而获取便利性的意愿度并不那么高。

或许对于越来越多的小区而言,在引入人脸识别系统之后,用“刷脸”代替“刷卡”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依然需要时间的验证。毕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产品落地运用,从一开始便饱受外界争议。

本文系作者 新浪科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