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何以为家

真的存在唯一的、正确的人生道路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20社,作者 | 赵小天,编辑 | 罗立璇

又是一年毕业季。

新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了那个经典选择:是选大城床,还是小城房?诺大的城市,是走,还是留,也是旋绕在经历了多年打拼后的依然自诩为“北漂”、“沪漂”、“深漂”们脑中的终极去留之问。

“真的存在唯一的、正确的人生道路吗?”阿部卷今年刚毕业,拒绝了在深圳一所中学的教职工作,选择回家成为公务员。为此,他和留在深圳打拼的女友,最后还是选择了分手。

他估量了一下,也许拼死奋斗大半辈子,才能买得起深圳的房子,“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不如回家快乐躺平”。听到这个理由时,对方校长略带鄙夷地说:“你如果现在不把视野打开,不抓住这个来深圳的机会,你的孩子将来就仍然成为不了深圳人。”

可是,只有一线城市的生活才“值得”挥洒青春吗?《欢乐颂》里“小镇女孩”邱莹莹的父亲说,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到城市,也希望孩子能“接力”,从县城走到大城市。留在大城市,扎根于更繁华的世界,才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们和工作3年、5年、10+年的“大城市漂泊家”们聊了聊,来看看这些前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01 花大力气过“普通生活”,那不如躺平

木舒 工作3年 北京-英国-深圳

算上大学,我在北京呆了七八年。研究生毕业从英国回国,没有特别想选哪个城市,哪个公司要就去哪儿,北京华为面试通过了,就来北京了。后来觉得华为在北六环,离主城太远了,每天通勤也很不方便,附近也没有什么娱乐,换到了现在的字节工作。

想离开北京的起因说起来非常不可思议,是因为换工区。因为字节一直在招人,原来的工位就不够用,所以我们总是换地方,一年内就搬了两次工区。搬家倒无所谓,但每次都换到一个刚装修好的地方,味道特别难闻,我担心对身体影响不好。眼看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人越进越多,可能不久后又要搬到一个新工区,所以我就想,干脆去其他城市看一看好了。

 

可能我们一开始不搬工区,我现在不会有这种想法。我只想要空气是清新的,想要健康,就这么简单。我和女朋友都是西南人,所以一开始想去成都,咨询了我主管后,他说只有上海和深圳两个选择。

最后决定要换城市的瞬间也很随意。我们坐在回家的车上,我女朋友在给她妈打电话时,扭头对我说:“我们去深圳吧”,我说“好”。就这样下了决定。

女朋友的妈妈一直不太喜欢她在北京,觉得在北京一直漂着,也不会在这里定居,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深圳虽然也是漂着,但空气质量好,适合生存。而且我们又是南方人,妈妈来了后觉得北京冬天特别冷,房租又很贵。我们为了在字节房补范围内租到舒适房子,租到了海淀区一个loft,9500/月,但这个价格在深圳可以租一套看海三居室。

女朋友一直觉得北京没有什么线下的生活,出去娱乐也都是点对点的,人都活得很“真空”,家附近没啥好吃的,更没有娱乐,没有舒舒服服穿个大裤衩就可以下楼散步的地方,每次出门都要预留出1个小时路程,晚上去玩的地方,再打车回家,舒适度很差。

这是我女朋友的想法,我都无所谓的。反正到哪里都一样,都没有归属感。北京没有归属感,深圳没有归属感,成都没有归属感,回老家也没有归属感,所以在哪儿都没区别。我13岁到市区上高中,十七八岁到北大上学,去英国读了一年研究生,算上工作十几年没怎么回家,回家乡就认识我爸,其他人都不认识,能有什么归属感?

 

我们这一代人状态就好像就算到处都没有扎根,但也无所谓。我考虑过买房子这个事情,但是结论是:挺蠢的。反正我是一定不会买的,除非发大财了,或有钱花不完,会买。

比方说,我在北京花上五六百万,也就只能买个老破小,我现在工资可能算上年终奖一个月能分到3万多,买了房每个月还房贷要一两万,过得紧紧巴巴,平常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图啥呢,老破小,真值这么多钱吗?

我和女友感情挺好,但结婚不一定的,结不结婚也无所谓,可能明天起来心情好了就去领个证,这都没区别。但就算结婚,也不会要孩子。学区房问题基本可以Pass掉了。还有就是买房抵通胀的说法,我觉得把钱花掉,吃穿用掉,都比把它放在房子里强多了,我未来也不至于就挣不到钱,所以没必要去刻意靠房子积蓄。这两年也有一些积蓄,我就放在基金里,享受它蹭蹭上涨的感觉,这不比买房靠谱多了?

我对未来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因为我觉得我工资一定会涨,现在花钱不用节约,不用刻意存钱,所以也没有买房的打算,实在不行,老了,四五十岁回家呗,家里还有房子住,我们两家各自都还有好几套,所以不用担心。

我一直以来的消费观是:省钱是省不下来的,要学会更多的技能,然后工作上变得更加厉害,挣更多的钱。那反正未来肯定挣钱会越来越多,所以现在不用省钱,不用存钱,也不用买房,老了可以回家啃老,这个逻辑完全说得通嘛,没有必要留在大城市接盘,这真的很蠢。

“未来在老家买房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北上广深接盘,是不可能的。”

我的买房的理念是,居住价值要和我实际购买价值是对等的。我不需要什么学区房资源,只是需要实用价值,那么它的购买价值应该就等于居住价值,这样的房子我就会买。

再换一步说,你想要一线买房,过更好的生活,做不到啊。就算每个月赚3万块钱,你过不了很奢华的生活,除非月入10万,阶层可能会往上升一点点,但也过不了那种富人的生活,欲望随收入会无止境涨的。所以没有办法,人只能满足当下的欲望。

我们俩又从来没把北京定居作为规划,所以早就放弃在北京买房。花半生积蓄去买一套房,过的不过是普通人的生活,准确的说,是普通北京人的生活。那我还不如现在快乐一点。未来在二线买房,可能就花了我几年的积蓄,我过普通人的生活,可以理解,也没花多大的代价。但我不能理解,我要为了买一套房那么努力,却最终只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现在我不用去刻意想着赚大钱,或者委屈自己不消费。没有必要为在一线买房努力啊,你努力的结果,不值得你努力。如果我努力的尽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那我现在过的其实也是普通人的生活,我为什么不躺下过?

我和女友都认可,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游戏,会有很多分叉。那既然如此,趁年轻,先四处“流浪”,也挺好的,过得舒服开心就行。

02 无论怎么选,不要做时代的旁观者

良善 工作10年+ 中山-深圳-珠海-北京-杭州

离开北京十年后,我又再次回来了。

2017年,我来北京的时候,就自知不会呆太久,当时跟周边的朋友说应该就在北京呆个三到五年,目的很明确。当时觉得趁风口,加入一个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等三五年后等公司上市了,就回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算盘打得好,但现实哪有那么一帆风顺。我在这家创业公司从C轮呆到了E轮,以一个85后身份混迹在一群90、95后中,还挺焦灼的。2020年,我太太刚好有一个机会跳去杭州,两地分居也不是个事,后来我也就去了,夫妻成了阿里双职工。

大厂肯定是比创业公司要稳定一点,在创业公司,不管是年纪大或小,大家一天到晚都很焦虑。相对而言,大厂至少有一个可预期的晋升通道,内部稳定性就会高一点。如果在创业公司,35岁没有做到管理层位置的话,在基层应该还挺难混。反而在大厂,“35岁职业危机”也有,但没创业公司那么严重,35岁以上的还在一线干活的也不少。

我是08年人大毕业的,当时特别不喜欢北京,连奥运会都没参加就直接跑了。北京特别拥堵,当时空气污染又严重,后来就去了广东,特别喜欢这种生活气息浓厚的地方,晚上到哪里都热闹,都是好吃的。北京,晚上十点后,除了撸串找不到别的东西,没有夜宵,没有烟火气的小摊,没有热腾腾的人气。北京这么大,朋友都住得很分散,很少能晚上再约出来吃宵夜。

十年前,我毕业时跟现在年轻人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当然2008年,北京房价没那么高,看起来可能机会更多一点,现在感觉更卷了。但实际上回到当年,年轻人面临的情境都是一样的。

当年返乡还都是绿皮火车

当时学校BBS上,包括像水木清华这种最火的年轻人的论坛,大家讨论最多的也还是我要留在北京,还是回到家乡省会。我就属于那个坚定要去二三线城市过生活的“野鹤派”,在中山呆了五六年,工作两三年就买了房,便宜嘛,收入一个月一万块,上班又不用打卡,一周上四天班,时间自由,领导不管。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舒服因素”都不应该是最核心考虑的价值。我花了好长的力气才从舒适区跳出来。舒服的那五六年中,也有一些机会回北京,但是我都很犹豫,没有动,过了这些年后我再看,当时的选择是错的。我觉得我错过了一个时代。

我2008年毕业,后来很快移动互联网就兴起了。而在一个三四线城市,你跟时代洪流是脱节的,最多是做一个积极的用户,实际上没有参与这个进程。我毕业的时候遇到金融危机,后面又经历过一些经济周期,经历过后我觉得是这样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低估长久的发展潜力。

这点其实非常重要。不管我们现在觉得互联网红利期已经过了还是怎样,身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还有一点想法的年轻人,那肯定是不要远离时代的趋势。哪怕你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做一个小职员,每天加班比较累,但至少在跟时代同频共振。能走在时代的前沿,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当你把时光放到十年的维度来看,你会发现人的成就是很不一样。小时候看李敖的书,他说就是因为自己生活在台湾,一辈子被困岛上,限制了他的发挥。比如说,他要是在中国大陆或者在更宽广的地方,也许会有世界级的成就。假如说十年前我留在北京,那我现在肯定也是一个什么小人物。所以后来我从媒体出来的时候,一直告诉自己,我得跟着时代的潮流走,得回到舞台的中央。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其实是有机会参与宏大的历史进程的。比如说快看漫画的CEO陈安妮,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她要是没来北京,在广州做一个画漫画的网红,也许一年能赚个几百万、几千万,就,不过如此。

正是因为来了北京,接触到了风投,接触到了整个互联网前沿,搭建了这样一个漫画平台,让她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站在行业的中央。现在这种故事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不性感了,但至少说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北京中关村夜景

大家所纠结的房价问题,我重来北京的时候,心态上反而放开了。以前北京房价也许我还够得着,反正现在够不着了,就不想那么多。反倒在杭州还挺纠结的,房价虽然也贵,踮踮脚还够得着,纠结来纠结去。还不如更高一点,买不起就不买了。大家在北京的心态都是这样,就租房,也不想着买房,心态好了,就根本不影响什么。

我2008年毕业的时候,公务员也照样非常热。我们全班应该就只有几个人没去考公务员。除了公务员外,最热的一个行业是房地产,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大厂。当年大家都想着去万科、恒大、龙湖,一样的。所以啊,这都是35岁以后的人喜欢讲的鸡汤,一定得把时光放更远一点来看选择。

当时去南方报业面试时,有些同学拿到了百度、腾讯的offer,大伙觉得去这种公司太不靠谱了,太low了。当时大家最想去的肯定是体制内的单位,传统媒体。所以回过头来看,人很难去超越我们所在的环境,很难以五年、十年的眼光来看问题,大家都很聚焦于当前的形势。回过头来看,以十年维度来看,我们当时关心的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伪命题。

大家都觉得目前的形势特别难,压力特别大,发展空间没了,这些我觉得都属于伪命题。至于经典的选择,究竟是留在一线,还是回到二三线,回到家乡,是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如果站在一个毕业生的角度来说,我的明确答案当然是在一线,当然是去大公司。

但追根结底,还是得看自己要什么。我是一个挺矛盾冲突的人,一方面挺喜欢舒适的环境,希望有一些自己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又希望能做出点什么,希望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机会。原来选择时经常会飘忽不定,经历多了后,不断地去伪存真,会更坚定一些。

03 离开北京后,我又杀回来了

Lobster 工作5年 北京-杭州-北京

有时候我会觉得,选择哪个城市工作,就像是一次次开盲盒。只不过,在北京,你可能有10个盲盒选择,可以预判里面大概有些什么。在杭州,本来就只有5个盲盒,4个可能都还是坑,就跟炸雷一样,不知道哪个雷会炸在你手上。

我16年毕业,那时候网络上对一线“卷”的讨论还并不多,而我如果想做媒体,就只能来北京,这个汇聚了全国最顶级人才和资源的地方。等到我在北京呆了4年后,到了考虑定居的阶段,北京明显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杭州,气候好,舒服度高,成为我的心选之城。

杭州西湖,市区就能观山赏湖的诱惑力

在一个圈子呆久了,你想跳到哪里都能用“六度理论”辗转问到实际情况,但我去杭州找工作,纯属摸黑找。里面的人到底怎么样,团队是什么样子的,老板合不合适,直属领导是不是疯批,这些全都不知道,只能去像开盲盒一样一次次去赌,这个状态就挺恐怖的,我就开错了一次。发现实际情况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团队不专业、效率低下、内斗严重,都让我很不适应。

说实话,我在杭州过的生活真的很悠闲,自己租了一个带庭院的大房子,养狗种花,每天就工作个两三个小时。听上去是“神仙日子”,但这种状态就仅仅享受了不到两周,我就开始厌烦和无聊了。更多的时候,我都在思索,能不能再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就像放假,只有辛勤工作后,才会觉得假期可贵,你天天在假期状态,你会恐慌自己进入提前退休的状态,并不会感觉很爽。

每个人毕业后的选择,都很个体化,跟城市关系不大。唯一一个有关系的是说,一个池子里机会是不是足够多。就像我这种人,需要拥有选择的自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输入,那肯定是城市越大能够吸收的越多。

当你自己足够坚定不会摇摆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我立在这儿,汲取我身边的这些养分,我就会很快乐。但是如果你立在这儿,你左右摇摆,你今天觉得输入很快乐,明天觉得他在杭州定居了很快乐,那个感觉肯定是很痛苦的。

决意要离开杭州前那段日子,我就是两边痛苦,又想安定下来,又想回北京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一直在摇摆。如果只能择一头的话,那就暂时放弃安稳的打算,专注实现职业上的追求,还是在北京实现的概率更大一些。

所以我就又杀回来了。因为我回北京这个事儿,很多想去杭州的北京朋友就很紧张,来问我是不是杭州不如想象的好,所以回来了?希望我能给出一个类似于“到底要不要去杭州的”这种人生的重大建议。

许多“北漂”年轻人最终选择去苏杭安家

我就说我并没有后悔去杭州,或者当初离开北京。我当时北京社保交了4年半,断了,去的杭州,相当于把自己在北京买房子路彻底掐了,我就是在当下做了认为对的选择,做完了心情很畅快。我跟前来咨询的朋友说,哪怕你现在去了杭州了,你觉得不开心,你再动一下又回来了,给你自己一个试错的机会,就拿这一年的时间,或者说,就少挣个五六万,去试了个错,难道我的青春还不值这俩钱?

我觉得有时候大家分不清自己的价值跟货币价值,经常是看高货币价值,看低自我价值。按自己心意去选,你就会觉得起码这个东西是我当下选择的,将来后悔的概率还小一些,如果每次选择都是去按那个最优选,赌错了的话,你会很后悔,我当时咋了没赌了那个呢?

我在杭州的一年,从工作到感情到家庭的整个变化,远比在简历上能看出来的重要得多。现代人看重简历上肉眼看得到的,实在的,功勋一样的镀金经历。但对我来说,人生独一份的体验和经历,更珍贵。

今年4月底,一所985大学请我去做过一个关于“反内卷”的讲座,心理咨询的老师请我们过去分享人生故事。当时大一大二的孩子就问我,怎么看待内卷?

我说,卷,就是别人给你划定一个赛道,然后撺掇大家一起往赛道上冲。考研就一起考研,考公务员一起考公务员,我们中国小孩,好像除了比别人考更好的学校,和考更牛逼地方的公务员之外,没有别的人生选择。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毕业这么多年了,这种升学思维还是这么严重,一定要考名校,一定要去大厂拿四五十万才能快乐。中国青年哪有什么毕业,硕士博士都不是终点,终点不知道在哪个著名坟墓呢。大概能够进入八宝山,才是一个“成功人上人”的人生尽头。

现在小孩都对自己生命估价很不合理。像我在杭州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大概挣了四五万,可能是人生的巅峰了。只有拿到钱那一刻是真的很快乐,但是那个月对我来说非常疲惫,写得很枯竭。如果每一个月都是这样子,我的人生可能挣了那么四五年,就能挣来百来万半套房子。但是这四五年时间可是真真实实的就过去了,我人生精力最旺盛的这5年,就这么消耗在了一个我不喜欢的事物上,生命它就值这么几个钱吗?

大家在谈论大城市的“卷”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遵循同一套思维模式,把人生价值换算成固定价格,“是否能卖个好价钱”是判断成功与否的唯一性。如果你不觉得认可这套逻辑,比如我就觉得去大草原放羊、挤羊奶是最好的生活,那选什么都没关系。

如果你就是摇摆不定,总在看别人的评价标准,那你最好不要来大城市。北上广深折磨死你,因为你根本卷不赢。这种地方就是什么神鬼都有,顶多是给你看看更大的世界,然后告诉你,这一切跟你无关。

但如果你说你自己内心很坚定,我就是想要某一样东西。比方说,我就想要吸取更多的东西,我就想要能不受束缚,掌握我自己的生活,我不被催婚,我可以自由地做性少数,这个东西是能实现的。你实现一样不就好了,怎么还能又自由又有钱呢。现在年轻人想要的太多了。都是那种,嘴上喊着躺平,实际上又希望自己以躺平的姿态成为人生赢家。

做完演讲之后,学弟学妹就觉得很轻松,说“哇原来人生还可以这么开心”,我说本来就可以很开心,谁告诉你说人生基调是苦的,现在什么时代了,物资这么充裕,大家还把自己过得这么辛苦干嘛,都是想要的太多。

回北京那天,我打了一辆货拉拉帮我搬家,司机半夜淋着雨帮我搬东西,我看着特别辛苦,二三十公里才赚100多块钱,但他的状态就很昂扬,跟我聊了一路。说自己有一个女儿在南京读研究生,儿子现在已经在河北老家结婚了,有俩孩子,相当于他才50多岁已经做爷爷了。

他每两周回河北一次休息一天,白天做一些技术维修的工作,晚上跑货拉拉,挣得肯定是不多,他们村里最有出息的大学生,现在一个月能挣1万出头,他觉得对方可厉害了。

但他也觉得自己现在挺好的,人生奋斗的目标很简单,女儿将来出嫁能多陪点嫁妆,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多买点小零食,能不给儿子儿媳添乱,就行了,目标都很朴实,他觉得自己生活还挺有希望,很有奔头。

我那个瞬间想到,身边很多的年轻人也好,或者是岁数更大一点的城市精英也好,都活得很悬浮。明明已经挣了不少了,月薪算下来其实远超社会平均值,2万3万4万5万都有,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够,还要有什么最佳的路径让我走一走。为什么我没有赶上创业的口,为什么我不是那个被吹起来的猪,每天追逐这些悬浮的东西,也不快乐。

抑郁症、焦虑症都是城市病。还是少想这些有的没的东西,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多到下面去呼吸一下,看看普通人怎么活着,心态稍微会正常一些。

我这次回来其实最大的一个心态上的变化,就是没有那么想赢了,能赚的更多一些,成就感强一点,当然是好事,但是没有那种好的目标或者没有那么光明的未来,当下也很值得去过啊。

尤其看新闻,动不动就是冰川消融、全球变暖、瘟疫爆发,明年后年地球在不在还两说,为什么要为一些,比如说“我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将来怎么办”这种事情不高兴?你还有可能不孕呢朋友!现在10个人里面1个人都不孕,想这么多干什么。如果你将来没有孩子,要个北京户口有什么用?你把自己过好了,你孩子在哪都不会受罪。

焦虑是没有止境的,埋了坟墓里面,还可能觉得,邻居的墓地比我多5平米,那这东西还有完没完?

本文系作者 20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网页偶然间看到这篇文章,深有感触,所以下载了这个app~非常感谢作者提供这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文章!

    回复 2023.02.17 · via iphone
29
1
3422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