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功夫财经,作者 | 乔大石
最近,私募大佬李驰自曝清仓中国平安引爆了投资人圈。李驰之所以出名,主要在于他被誉为国内“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三位投资人之一。作为中国平安的铁杆粉丝,纵使其股价曾跌至个位数,李驰始终持有着股份;那么,李驰现在予以清仓,是指其再没有投资价值了吗?
作为A+H两地上市的保险龙头企业,中国平安自今年以来市值屡屡缩水。6月17日,其公告称卜蜂集团减持约1.83亿股,套现人民币近140亿元。此前,卜蜂集团尚持有H股7.85%,而此次减持后,持股比例同步降至6.85%。不止如此,自公布今年前五个月保费收入情况后,中国平安A股和H股股价再度纷纷下跌。
这也是造成李驰清仓能“燃爆”的深层次原因。
对中国平安来说,卜蜂集团作为最大的单一股东,其离开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要知道,中国平安股权较为分散,公司没有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离场意味着散户相对增加;实际上,散户增加亦是事实;由此可能造成投资市场预期利空。最终,诸多消极结果与资产配置不当的后果叠加,直接使中国平安伤上加伤,“失去人心”。
铁粉清仓:逻辑
就李驰清仓中国平安而言,重点在于挖出背后的逻辑。要知道,2008年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踩雷巨亏后,李驰还曾撰文力挺并坚定持有。后来,如前文所述,平安股价曾一度跌到个位数,但李驰仍然不改持有。对此,6月29日李驰自己发微博解释说,“历史似乎又一次要上演十几年前的价值成长切换模仿秀”。
因此,真正的理由或许应追溯到2008年持有的原因。
当时,李驰开门见山地说,平安的保费收入趋势一天不停止增长,平安的投资价值就一天没有结束。也就是说,这是李驰坚信中国平安的投资价值的根源与底气。反过来说,现在之所以清仓的原因就是趋势变化了。对于这点,不管是原保险保费收入还是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确实均能说明问题。
先说原保险保费收入。
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平安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10.82亿元,同比下降5.66%。其中,子公司的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和平安养老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幅为-8.81%、-4.19%和-14.43%。
比较而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同比降幅更大。从数据来看,五月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为72.8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0.71%。更为要命的是,其他几家保险公司前五个月的保费却都出现了正增长。
此外,根据今年一季报,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272.23亿元,尽管同比增长4.5%有所回暖,但增速仍然低于同行诸如新华保险的36%和中国人保的42%。此前,2020年,中国平安净利润1431亿元,同比下降4.2%,远不及市场预期。总的来看,正是股价下跌复加上业绩趋势增长乏力,才导致中国平安在资本上市场上表现陷入恶性循环。
股东减持:行动
当中国平安被预期利空牵引形成恶性循环后,股东大幅减持是最直接的信号。对中国平安来说,6月16日卜蜂集团减持是年内第二次减持。此前,1月份公告显示从去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减持了H股2.2亿股,至此卜蜂集团约回笼资金288亿元。从中国平安的角度来说,被减持的影响直接反应在市值上,即股价滑向去年低点62.5元,较历史高点下跌近30%。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的操作却相当奇葩。尽管曾投资华夏幸福严重受挫,但中国平安仍然在加仓房地产。6月28日,凯德集团披露,已与中国平安人寿签署了合作协议,向后者出售在中国的6个来福士资产组合部分股权。据悉,中国平安人寿投资预计不超过330亿元,于2021年三季度完成。尽管如此,330亿元一出,直接将SOHO中国出售黑石30亿美元甩开。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平安人寿已累计投资3笔大额不动产项目,其余两项包括北京丽泽商务区D-03、D-04不动产和平安香港总部大楼,前者出资69.41亿元,后者出资45.17亿元、89.73亿港元;当前都已进入实际出资阶段。从去年业绩报告数据来看,中国平安在不动产、以及与不动产关联的物业、债和股票等方面的投资金额已占其保险资金总规模的7.5%左右。
有必要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整个保险行业整体上对地产投资却呈减持态势,累计已达到4856.68万股,持仓市值减少了108亿元。
反观中国平安,不仅已是中国金茂、旭辉等知名地产企业前三大股东,而且握有陷入资金危机的华夏幸福,却还在加持地产。
就此而言,不管其自身给出的理由如何,它都是在逆势而动,也没有显现出丝毫助益改变恶性循环的趋势。
散户增加:危机
当大股东或者机构开始离场,那么散户极有可能成为股市动荡的兜底者。对于中国平安,一个重要现象或事实是,股东户数在持续增加。从数量来看,去年年底总户数为700502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直接飙至958431户。对此,显然是中国平安投资已经出现了散户化趋势。如果李驰清仓是燃点,股东减持是助燃剂,那么散户增加就是可能造成爆炸的致命伤。
换言之,中国平安可能已到危急时刻。
类似前述入股华夏幸福而陷入窘境都可能是新的导火索。截至6月15日,中国平安持有华夏幸福980328766股,占25.05%。但按照6月28日收盘价算,华夏幸福市值仅有205.86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平安此前股份就花了180亿元,但现在拥有市值仅接近52亿元,前后直接缩水三分之二,更不要说期间相应的资本利息了。
因此,即使单从中国平安自身角度来说,其投资地产的水平也令人不敢恭维。关于这点,中国平安投资中国金茂也能够予以证明。2019年,根据中国金茂公告,中国平安认购17.87亿股股份后,占15.20%。截至2020年末,中国平安持有中国金茂1787077435股。然而,中国金茂自去年冲顶之后,一路下跌,截至6月30日收盘跌至2.6港元,着实可谓惨不忍睹。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投资凯德集团地产项目亏损,那么中国平安又会被套牢,资本市场预期再次降低;届时,不知道中国平安是否还有底气再投资一个不动产项目?要知道,当前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容许中国平安再大笔撒钱了;也就是说,中国平安投资的容错度越来越小了。
从保费来看,除前述原保费收入同比大幅下滑外,背后新单增速堪忧才是真正症结。今年前5个月,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单单月增速分别为31%、24%、-17%、-23%、-31%。对此,有人的解释是,中国平安不过是先触碰到瓶颈,因此才陷入低增速的状态罢了。对此,是否站得住脚先存而不论,退一步即使站得住脚,不也反证明中国平安真正到了“难敌大势”了。
要知道,今年保险行业的整体市场表现也并不乐观。截至6月29日,中国人寿跌幅为11.80%、新华保险跌幅为21.46%、中国人保跌幅为10.20%。也就是说,如果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中国平安同样难逃一劫。特别地,如果从行业的跌幅水平分析,中国平安明显高于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还属于跌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就此而言,中国平安明显是“积重难返”。
中国平安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不利。
最近,瑞再清仓新华保险H股,套现22.73亿港元;贝莱德减持中国人保1330.85万股,股份占比从5.07%减少为4.92%;花旗和贝莱德则减持中国财险,前者减持约75.53万股,股份占比从6%减少为5.99%;后者减持约538.2万股,股份占比从7.01%减少为6.94%。对中国平安来说,谁能保证不会出现下一个卜蜂集团或者华夏幸福呢?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