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看待事物的准确性?

对于一件事的评判要从看过去,看未来,看现象,看背后,推演本质出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王智远

比起提高认知水平,我们更应该去发现自己的“认知坐标”所在的位置。

打开手机,各种各样幽默的短视频,短文,你想看到的东西都在拼命的抢占“你的时间成本”,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很多便捷,同时也让我们陷入“信息的洪流”中,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

身边很多人为什么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其原因就是每天接收到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很多人开始被自己的各种杂念和欲望控制着。

人人都觉得自己就差一个机会,都相信自己可以一夜暴富,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人的杂念和欲望越慎重,就会对垃圾快乐上瘾,就越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面对复杂且动态的外部世界,如何形成对自我和外界的理性认识,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人人说认知升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先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认知坐标”所处的位置,进而有效的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

如何判断自己的基础认知层级呢?

法国托里德定律把认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一元思维”模式,其表现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几乎听不进别人的声音,和外界思维无法兼容,又叫婴儿模式,特点就是“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

第二个层级是“二元思维模式”,属于认为的二级阶段,这个阶段能够兼容两种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人,具备理性和共情,其生活工作中表现为“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尊重你”。

第三个阶段是“认知的多元思维模式”,这个层级的人能够兼容外界所有的思想和观点,可以圆融吸收并且有效的提炼运用,外界所有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用的”,他们的大脑就像虚空的黑洞,“虚极净度”。

源源不断的吸收和消化外界的信息,正所谓“万法归一”,如果想要得到认知的提升,核心就是要“去我执,除大脑的边界”。

在未来,不同认知的人将处于不同的维度,构建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坐标体系,是为了更清晰的看到本质,对于每个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01、别人的“思考坐标”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我想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坐标系呢?简单来说:一个人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

比如:我把“水杯”放在一个美学设计师手里,让他写篇文章,他肯定会阐述关于水杯美学,工艺设计的一些看法,并融入自己的理念。

比如我把它送给一个普通人,让他来写这个“水杯”,他肯定阐述的是容量,长相以及实用的角度等。

如果把这个“水杯”放到工厂中,给工厂老板看,老板肯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杯子而已,他会和你谈材料,成本等。

写到这里,于是我扪心自问自己,我看事物的角度是什么?拿到这个水杯我会想到什么?我能把它深入描述并写出几千字吗?

假设前面的案例,都是根据职业来进行分析,我是不可能从“水杯着手”,我肯定会思考上班时间为什么需要水杯,它能帮助我解决什么?等等。

假设我是一名作家,我肯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水杯的发展史演变过程,写出来没有问题,但是我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历史,学习前人的文章。

如果我把它写了出来,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很多本科毕业生论文也是这样写出来的,都是站在“别人的坐标系”去发展的。

即使在原有的知识上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待其他的事物的时候也用同一的“坐标系”,因为我们学习,理解,看本质的能力不够深。

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看待问题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坐标系的,并且还没有主见,甚至有的时候参考的依据都是说“我从网上看的”,其实你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依据是否属实。

有人可能会反驳智远的看法了,会说:没有啊,我觉得自己挺有思想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有自己的判断等等,但这的确算是有主见的一种表现,可是我们的这种主见也是模仿的。

比如说:

有的时候我们看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观点,如果你觉得它很有道理,便会接纳它,并且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可能还会搬出这一套理论模型,帮助你去解决问题。

此时,你肯定会说它是一本好书,作者写的太好了,相反,如果作者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没有一致的,你就会排斥这本书,因为我们不相信书中的内容,也就是我们不愿意相信书中所说的。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排斥书中的内容,就和价值观有关系了,当我们相信一些东西的时候,相反,它就会变成我们下次衡量一个事物的标准。

我见到太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从网络上获取很多没有验证的信息,然后使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最后发现现实和“理论”相偏差的状态太大,其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坐标体系”,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影响了最终的判断。

再分享一个案例: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老师或者父母说“不经过别人的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窃,是可耻的行为”。

那么下一次如果你看到别人不经过你同意拿自己的东西,就定义为“小偷”,这是相信。

选择相信什么内容是由教育决定,由社会的价值体系决定的,比如媒体广泛宣传助人为乐是美德,那么我们看到助人为乐的观点自然就会支持。

若有本书中的所写的内容和社会价值观宣传的不同,我们就自然会排斥,但是现实中,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通过“道德和法律”来做判定的,所以我们就需要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缺乏判断。

  • 那么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基础“思考力”呢?

有两个有效的方法:

一是多自己思考,

二是多听听别人的表达,他在怎么思考。

第一个是你遇到问题要多去想,想通,想透。

第二个方面则是多和智者交流或者多阅读高质量的书籍,观察别人的思考方式,并将它化为己有,两种方法论都需要有自己的思考,第二种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初中时,思考在数学老师嘴里可能就是一道算数题,甚至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表达方式,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要从一个角切入,然后有逻辑的思考问题的本质,并解决它。

任何事物都是有坐标体系的,就像品牌的“定位”一样,比如你现在随意想到一档综艺节目,脑中就有它基础的样子,如果没有坐标系,它可能就很模糊,在别人眼里是摇摆不定的,就不会很清晰。

我们幻想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比如你的同事,他的做事风格是什么样的,就直接折射了“它的思考坐标”,它看事物的角度站的立场不同,表达出来的想法也就不同。

02、认知坐标四象限

一个事情是有各种“维度”组成,没有经过思考的人,他的第一表现也是大脑的第一折射,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认知坐标”去看外界,往往会忽略到最本质的东西。

我把认知坐标(一个事情)分为了“四个维度”,如下:

《对于复杂事物的评判,认知坐标图》

  • 1.看过去

遇到复杂的事物,无法直击本质时,我们就不要贸然决定。这个时候就可以思考过去,对比此事情看有无“前人”经历过,通过看过去了解事物本身属于“表层”还是“真相”。

表象只是表面的现象,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透露出了冰山一角,不管一件事情的表象多么丰富,迷人,其本质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比如在风口上很火的直播带货,很多人以为主播能说会道就行,但其实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选品团队,议价能力,供应链管理,活动运营能力等。

很多本质都是和表象反着来的,多练习通过表象看过去,看到本质的人,活的相对就会更通透一些。

  • 2.看现在

“现在”应该有理由被视为人间最美丽的字眼吧,它介于过去与即将到来之间,“看现在”结合“看过去”能够让我们清晰的认知到某件事的发生属于“偶然“情况还是必然情况。

偶然性发生的事情属于“概率事件”,有的属于“机会红利”,必然性属于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会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多数源于本质。

多数人都是出于“看现在”“看当下”的状态而忽略了过去的经历,未来的发展,然后就陷入了“焦虑”状态中,看现在的核心思考的是一件事值不值得“躬身入局”“价值利益点”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 3.看未来

未来顾名思义指“发展趋势”,“发展空间”,比如有些事情的投入是没有未来的,那么就不值得自己花费很大的精力去all-in。

关注当下,是因为当下是力量的支点,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它决定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着眼未来,是指从无限的可能性的未来版本中获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为当下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

未来有很多的版本,每一个决策点都有可能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所以从成长角度,个人制定的“控制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决定你真正选择的那个版本是否有偏差。

  • 4.看本质

本质是件一眼看不透的东西,它需要你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平时看到的某些事物,能观察到的只是表层现象。

比如你买了一块手表,当表针不走的时候,你可能会拨动表冠,给它上弦,当上弦后依然不走时,你就会去维修店进行维修。

专家打开后盖,会告诉你遇到的症状,比如“没电了,需要更换电池”,或“进水了”,需要维修等。

我们只所以无法直击本质,是因为被错综复杂的信息所掩盖,唯一能做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像比如当你知道它不动的时候给它上弦,上弦还不走会第一思考是否有电一样的道理。

本质的核心在于平时研究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背后规律”,通过这些规律一次又一次总结,就会得到某个真实的逻辑,只要对逻辑思维掌握,我们才能对本质有一定的掌握。

先建立自己的坐标轴,这相对于认知的维度停留在“看现在”这个层面,然后基于某件事在拓展每个坐标轴的上限和下限,相对认知的宽度就在“看过去”和“看未来”两个中间。

然后再补满坐标轴的刻度(看本质),就相对于“认知”的精准度,如果在碰到一个事物,你就把它丢进自己的坐标体系中,就得到这个事物的认知了,而不会只局限于表层的判断。

以后碰到其他事物,就可以在你的坐标中寻找它的定位的,就不会出现“道听途说”,“没有依据”就做决策的情况出现。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坐标”,就是在四象限中徘徊,如果没有体系化的思考和知识储备,就不会有深度思考,反之,人就会变的浅薄。

比如你经常听到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实中真的是不听就吃亏吗?再或者别人跟你讲“直播是风口”跟上趋势,抓住就能带来红利,但真是抓住就成功吗?

所以,很多事情出现谬论是没有“参考依据”“没有坐标”的,只是我们觉得好有道理,却什么用一样。

03、找到自己的认知坐标

所谓坐标系,智远认为就是“自己在各象限”上的认知界限,比如从看过去层面,你对历史灵活掌握,那么就可以轻松的跟别人畅谈从工业时代到PC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变革。

也许你善于分析各种报告,经常看白皮书,那么对前沿资讯,行业发展变革可能就比较敏锐。

找到自己的认知坐标系的核心在于对于某件事能够“分清主次”,“明白如何分析问题”快速抓住本质上,而非只停留在表层上。

这就是自己对事物的基础认知,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想什么,坐标系从判断事物的四象线以外,还有垂直型状态:

《三种不同的坐标系》

总结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与层面:

1.方法坐标系

2.实证坐标系

3.规范坐标系

  • 方法论坐标系:

一般处于做决策层面,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对于一件事情并不会思考,而是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做”,“如何做”。

方法论坐标系只有看现在,让他看过去,看未来,看本质根本没有概念,比如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根本没有接触过社会,也就没有相对的概念,属于“初顾茅庐”。

  • 实证坐标系:

做事实的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只是停留在“问题的答案”上,而是会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比如部门同事迟到,如果你作为管理者,从表层肯定告诉他下次不要迟到,引起注意,可是他第二天依然又迟到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

也就从“为什么”到“是什么”的环节,是什么往往离本质层会更近一些。

  • 规范坐标系:

做价值的判断,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即先完成在完美。

从执行一件事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完成是基础,完美是在基础上的建筑,没有完成做基础,就没有建设完美的机会。

尽管有再完美的想法,没有完成也是空中的楼阁,规范坐标体系是基于“方法”“实证”之上,基于好之上,是形成标准SOP看待事物的一个过程。

整个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进化的过程,较多人工作了6-7年,认知坐标依然停留在“方法论坐标系”层面。

我们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认知得到沉淀,他们能够轻松驾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有效的解决后,变成标准化动作,从而增加自己的深度与“宽度”。

多数人天天呼喊着自己要做经济独立,自由的人,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坐标体系”(看待事物的综合立场)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真正独立的人,遇到事情,会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一直寻找本质答案。

相反很多人在自己不明确,没有正确依据的情况下,不换角度思考,就开始妄下结论,急于站队,点评别人,被各种嘈杂的信息左右,最终影响自己的决策。

多数人遇到事情,喜欢从自身直面感受,周围评价,社会评价,三个横向来看,这无疑就容易陷入群体的口舌中,受到误导,而丧失自己的观点。

假如我们能给“问题”增加纵横视角,覆盖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未来怎么样,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不同维度,你定然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真相。

当你真正读懂了“四象线”和“垂直象线”的分析法,我们就具备了分析理解问题的认知基础,你也可以尝试对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或者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04、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遇到的多数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情有着一定的联系,一个事物存在的原因,在于周围的其他事物中,以周围的事物作为其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而不是这个事物本身。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查得·莱特曾经在学校提到这样一门课题:“如何智慧地生活”,作者其中提出一个问题叫做“反思你的人生”。

教授的理念是希望学生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比如:

什么叫过一种好的人生?什么叫快乐的人生?什么叫富有的人生?如果学生们提供的答案有相互冲突,他就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想法。

核心的目的是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够系统地反思“个人生活”的诸多个方面,得到不同启发,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体系。

当个人梳理出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界限”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至少三维甚至多维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

那么你会发现任何的事物,观点看法都不是孤立的点,线,面,也许可能是一个拥有N多种面的立体物品,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

然后再从这些不同角度出发,经过思考,判断,选择,最后形成观点,从而再做出决策。

最后决策虽然不是多面的,但结果与事实就不会偏差太大,因为有多方面深度调研所带来的参考依据。

就像一个对中医没有认知的人,第一次看中医呈现出半信半疑的态度是一样的。当自己真正接触后,且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调整,那么他下次对待中医的看法就有所不同,再见到新的朋友,他也会给身边的人推荐或者介绍。

我们能够清晰的认知到事物的多面体,从而在进行评判,这就会对自己,对事物有了新的认知,知道自己有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最后才能慢慢建立独立的自我人格。

所谓的人格独立,是经过长期的自我探索,一定程度上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能够独立实现自己作为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与社会的价值,并不受外界的干扰。

所以必须清楚的了解自己,并且从认知坐标角度“四面”去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优点,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看待事物的标准,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

总结一下:

如何提高自身看待事物的准确性?

对于一件事的评判要从看过去,看未来,看现象,看背后,推演本质出发。

其次把这套标准形成SOP化,植入自身日常习惯,不做盖棺定论,记住,大脑本能是反人性的,只喜欢接受自身爱听的内容,不要让它成为你脑中蛔虫。

本文系作者 王智远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4-04-16 23:02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下跌,菜粕跌近3%

2024-04-16 23:01

瑞银:iPhone首季交付低于预期反映中美市场需求弱,下调收入及EPS指引

2024-04-16 22:53

AMD发布新一代AI PC芯片

2024-04-16 22:36

美国银行跌幅扩大至5%,领跌费城银行指数成分股

2024-04-16 22:33

第16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在阿联酋开幕

2024-04-16 22:26

美国银行客户连续三周卖出美国股票

2024-04-16 22:2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0.8%

2024-04-16 22:13

2024年中越班列开行突破100列,同比增长131%

2024-04-16 22:01

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

2024-04-16 22:00

河南:目标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2024-04-16 21:58

德汽车业:欧盟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自身利益

2024-04-16 21:57

现货白银短线下挫近0.3美元,现报28.06美元/盎司

2024-04-16 21:55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除非有重大意外,否则欧洲央行将很快降息

2024-04-16 21:54

证监会:分红不达标实施ST针对的是有盈利的企业,研发投入大的企业即使分红不满足要求也不会被实施ST

2024-04-16 21:49

德意志银行将年底黄金价格预测修正为每盎司2400美元,2025年12月的预测为每盎司2600美元

2024-04-16 21:48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9%

2024-04-16 21:45

瑞银跌1.4%,资本金要求或增加150亿至250亿美元

2024-04-16 21:44

摩根大通美国国债客户净多头升至三周最高水平

2024-04-16 21:43

微软支持的Rubrik寻求通过IPO筹资至多7.13亿美元

2024-04-16 21:42

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2%至7805.72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