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报观察:15家公司仅4家盈利,旅游行业亟需消费升级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旅游行业正在迎来全面复苏,旅游企业究竟能否借着时机大力发展游客二次消费,打造行业护城池,仍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镜像娱乐 

4月22日,宋城演艺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宋城演艺实现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滑65.44%;实现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下滑230.80%。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据镜像娱乐不完全统计,15家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旅游上市公司中,11家均处于亏损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旅游上市公司通过变卖资产、政府补贴等形式,获得一定的收益,但仅有云南旅游、西藏旅游、华侨城和融创中国四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此外,尽管融创中国2020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56.44亿,但其旅游业务仅占总营收的1.7%,相比之下,华侨城2020年的净利润虽然仅为126.85亿,较去年仅增长了2.80%,旅游行业的营收占比却超过了地产行业的营收占比,发展势头强劲。

大多数旅游上市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和旅游服务收入,缺乏抗风险能力。

2020年,受疫情影响,众多旅游上市公司开始大力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比如无人机表演,打造“研学旅游”品牌产品。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旅游行业正在迎来全面复苏,旅游企业究竟能否借着时机大力发展游客二次消费,打造行业护城池,仍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旅游股各显神通,却仅有四家盈利

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旅企相继宣布破产重整,其中包括部分国家级5A、4A景区,如河北的野三坡、河南洛阳的养子沟、重庆龙门阵景区和龙潭大峡谷等。

而挺过行业艰难时刻的上市旅企大多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业绩下滑。据镜像娱乐统计,15家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旅游上市公司中,11家业绩均处于亏损状态。此外,尚未发布2020年财报的旅游企业中,华强方特三季度营收总计11.77亿元,同比下降29.75%,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降51.32%;大连圣亚前三季度营收4958万元,同比下降82.01%,亏损6392万元,同比下降187.51%。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众多旅游企业均通过变卖资产、政府补贴等形式实现一定的收益。比如,云南旅游出售子公司,获得政府补助,为公司带来5500万元的收益;三特索道转让旗下公司股权,共形成收益约1.7亿;西安旅游则在去年9月,以1.78亿元转让了渭水园100%股权。但是,镜像娱乐统计的15家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旅游上市公司中,仅有云南旅游、西藏旅游、华侨城和融创中国四家旅游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相比之下,文旅地产上市公司的旅游业务均较为稳定。华侨城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旅游综合业务营收占比52.74%,利润占比44.44%,毛利率42.02%;房地产业务营收占比45.49%,利润占比54.11%,毛利率59.32%,旅游行业的营收占比首次超过了地产行业的营收占比,发展势头强劲。

华侨城旅游业务能实现正增长,主要在于游客接待量稳步回升。财报显示,公司旗下24家景区、24家酒店、1家旅行社、4家开放式旅游区共接待游客4282.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2%,恢复情况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相较于华侨城旅游行业占据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尽管融创的文旅收入占比仅为1.7%,但在2020年旅游业一片哀嚎的环境下,融创文旅的收入约38.8亿元,同比增长36%;管理利润达约6.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1%,文旅地产的旅游业务在疫情的冲击下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盈利模式单一,旅企抗风险能力弱

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大多企业都表示,疫情使整个旅游行业受到重创,旅客的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收到极大的影响。

诚然,2020年疫情的大范围冲击使得国内文旅产业一度停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0年国内旅游数据显示,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镜像娱乐统计,15家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中,8家企业2019年的净利润均未达到亿,西安旅游2019年还净亏0.30亿,大多数旅企自身盈利空间有限。

2020年大多数文旅企业亏损,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上市的旅游企业过多依赖于门票、缆车、交通等基础性收入,缺乏抵御疫情这类不确定因素的能力。比如,张家界、长白山、峨眉山等几个景区均因进山游客量同比大幅下降,导致2020年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张家界财报显示,2019年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客运业在营业收入的占比和2020年基本持平,均在35%以上,然而,由于旅游客运业本身便是重资产的行业,受疫情游客量下降影响,旅游客运业的毛利率由26.95%下降至﹣38.24%。

长白山财报显示,2020年长白山游客运营的营业收入占比高达70.05%,但是毛利率却受疫情影响,由49.87下降至﹣3.06%,相应地,游客运营的营业收入也由3.23亿骤减至1.03亿。

事实上,传统景区靠山吃山、产品供给单一、产品创新不足等短板问题已经显现多年,特别是在2018年和2019年,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政策的推行,让过于依赖门票收入景区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关于景区发展二次消费、创新模式便被提上日程。然而,或是因为企业过于依赖旅游资源,积重难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大多数旅游企业仍然无法突破行业的局限,大刀阔斧地创新。

以科技赋能表演,开发游客二次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影响下,游客消费习惯与目的地选择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发游客二次消费,增加游客消费时长成为这些旅游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开发游客二次消费的迫切性,且已经付诸行动。比如,中青旅在乌镇推出“乌镇如意桥夜市”,在古北水镇利用暑期旺季打造星光课堂等特色产品活动;天目湖不仅推出了竹溪谷、帐篷营地、遇·十四澜等项目,还在9月启动了华东首艘全电动商旅游船“山水绿源”,吸引用户注意力。

西安旅游则发挥了旅行社资源配置器功能,一方面联动曲江、西旅景区、西安饮食老字号餐饮企业等推出包价旅游产品、一日游等特色线路,积极培育消费升级产品;一方面以研学游为突破口,积极对接14家省内知名博物馆,打造“研学旅游”品牌产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之外,一些主题公园还借助科技力量和园区表演,为游客提供创意内容。比如,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天津方特欢乐世界新增的“无人机极光秀”便成为园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中华恐龙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也已将无人机作为驻场表演,吸引游客的关注。这些举措既是对游客消费习惯与目的地选择改变后的及时回应,也是旅游企业对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满足。

当下,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旅游行业正在稳步恢复;另一方面,新的玩家已经杀入旅游市场。对传统旅游企业而言,积极开发游客二次消费仅仅是第一步,旅游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力量,做好景区创意营销和产品推广工作,只有将产品和营销结合起来,方能进一步拓宽营收渠道,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强化抗风险能力,为旅游企业带来永久的生命力。

本文系作者 镜像娱乐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