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去找火箭残骸,我被困到了西北无人区,半夜还看到了狼

“那个地方是在大西北,具体是哪儿我不能说,我可以说的是方圆两百公里是没有人烟的,也没有任何手机信号,我们就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腾讯科技,作者丨孙实 关皓,编辑丨沈冲,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4月24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航天日。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天问一号向火星挺进,看到了“嫦娥五号”顺利将采集到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看到了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提到中国的航天事业,我们率先想到的可能是各种国字头背景的团队,而有一群人往往被忽略,他们就是民营公司的航天人。

在中国航天日这天,《亲历》独家聚焦民营公司的航天人,揭秘在民营公司造火箭的故事:他们当中有人为了去寻找火箭残骸,被困大西北无人区,甚至在半夜还看到了狼;有人从国字号企业跳到了民营企业,第一次有了统筹大项目的机会,而这样的项目,过去只有专家级的领导才能负责……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口述人:杨工程师

人物档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现在零壹空间负责电机系统、地面测发控工作

为了去找火箭残骸,我被困到了无人区,半夜还看到了狼

我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之所以这么选,是因为2003年看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发射和返回,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所以后来在选专业和学校的时候,特意就选了和控制、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志向就是要从事和国防、航天航天有关的工作。

2019年我研究生毕业,然后直接到了零壹空间工作。对于我没有选择国字号背景的这个决定,家人还是比较支持的,他们觉得我自己选的去向,肯定经过慎重考虑的。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民营公司,无论是理想还是情怀,我觉得都是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去贡献力量。

工作这几年,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记忆,就是今年去找火箭残骸的时候,我和同事被困到了无人区。

2020年我进了OS-X6B智能火箭项目组,承担电机系统和测发控的论证工作。2月5日火箭发射,是我工作以来参与的第一枚火箭的研制,尤其又负责很重要的电机系统,所以在火箭发射之后,根据发射场和公司的要求,要去寻找残骸。

组织搜寻队伍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主动报名了,因为我特别想看一看,自己设计的这个东西产品,最后落在无人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说是有一些好奇的心态在里面。报名之后,我就跟着发射场组织的车队就去了。

我们的火箭发射,肯定要考虑到安全性,所以最后的降落区域,设定就是在无人区。当时恰恰路况比较差,有辆车坏了,就只能由另外别的车辆去找救援,然后救援车辆车队再进来,才能把大家都救援出去。

那个地方是在大西北,具体是哪儿我不能说,我可以说的是方圆两百公里是没有人烟的,也没有任何手机信号,我们就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

但说真的,被困到无人区,我们是没有觉得害怕。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坚信不管多晚,救援肯定会到的。而且当时救援的队伍,都是发射场经过专门训练的,所以我们还是有这个信心的,完全不担心他们会找不到我们,我们被一直被困在这里。另外我们的给养也比较充分,带的自热饭,坚持两天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我还记得到了晚上,仰望星空是非常清晰,我们当时就在说,其实我们这帮研制火箭的人,最终还是要去探索星辰大海。大家聊着聊着就嗨了,一直在说跟火箭、卫星相关的话题,所有人都很带劲,更不会感到恐惧。

后来救援队伍找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我们大概困在无人区15个小时。当时太晚了,所以当天就没有再到无人区,接着寻找火箭残骸。后来我们在返回驻地的时候,还是在路上看到了狼。

这个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很早就想去做这个从事航天火箭研制的事,来了之后就觉得会很开心去做这个事情,就会很全神贯注的做这个事情,做成了之后会有这种成就感。

还有一点,虽然我们是在民营火箭公司,但是保密警惕性还是非常高的,像刚才大家也注意到了,我不能说我们去的那个无人区是在哪儿。这个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也不问。家里人或者朋友也会好奇心打听一些故事经历的,我最多就是把公司公众号推过去了,然后就不再说话。

口述人:张工程师

人物档案: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现在蓝箭工作

到了民营公司,我有了统筹大项目的机会,过去只能是专家负责

我是在上海交大读的本硕,学的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我这个专业是属于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造航母、造飞机都能用得上,最终选择航天也是从小就有的情怀,一直觉得航天是咱们国家的重器,也是我从小就向往的行业。

我最初的工作是在一家国企下面的试验研究所,是我们所最年轻的研究员。我们最早一批来民营火箭公司的人,都是属于“屁股坐不住的人”,自己心里是有一定的想法,希望在年轻时历练一下自己,拓宽一下眼界,所以当时就选择了某些民营航天。

航天是一个大的系统,每个人承担的工作都非常高精尖,也都是特别专项的一些工作。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我们更希望出去看一看,给自己一些更多的挑战,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及承担更多的责任。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里肯定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我从小也算是一个好学生,一点点走过来,然后到了国企去从事航天工作,家里面其实也挺自豪的。

去民营企业这个过程,也是跟家里沟通了好久,他们担心我到外面之后会不适应,或者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至少说现在我用自己的努力以及做出的一点点的成果也证明给我的家里看了,我这边不论是在国企,还是体制外的民营企业,都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到了民营公司,对我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把建设实验基地的任务交给我负责。像这种任务,过去在所里,都是专家级或者副部级领导才能有这个机会,但到了民营公司,有很多这种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去迎接这种挑战。

来到蓝箭之后,我负责协调建设了民营火箭的第一个热试车台,这也是我做的第一个项目。我相当于是从原来的技术员、试验指挥员,变成了整个项目的管理者,整个过程我都是非常难忘的。

当时我带着公司的技术团队赴湖州,从最初与各方沟通、前期准备、手续报批等一点点做起,然后进行整个场地的平整,还有选址、立项、土建建设、试验设施的搭建,以及队伍的运营,整个全流程,都是我盯着从头到尾跑下来的。

这个项目确实对我来说是从零开始的。以前在所里面,很多措施都是非常完善的,我只需要做其中一小部分工作,就是做实验台的改造和试验指挥工作,但是现在我是从头建设一个实验基地,机会非常难得,就像刚才说的,这都是专家级或者是所长级别的领导才有机会接触的。

以前在所里我只是承担试验测试,但是现在我要以项目经理的身份把控全局。和我的整个团队一起把每一项任务完成才能保证我们整个实验基地的建设完毕,然后才能顺利投入运营,这个挑战是比较大的。

我基本上每个月或者每两周回家一次,不存在电视上说的那种一年多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情况,国字号的项目很多是因为要保密,所以要与外界隔绝,但是像我们这种商业航天,给自己的时间还是多一些的。但我刚到蓝箭的时候,孩子还小,才一岁多,有时候我一个月回来之后,小孩都不认识我了,确实那段经历也是印象深刻,也是觉得对家里挺亏欠的。

我孩子现在4岁多,我们一块出去玩,他要气球就会要火箭的气球,他知道爸爸是研究火箭的,平时也会跟小朋友说我爸爸是做火箭的,每次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里都挺温暖的。

口述人:李工程师

人物档案:自动化专业,现就职于零壹空间

在民营公司造火箭,基本就是从零开始,但好在零部件不会被卡脖子

我是学控制自动化专业的,后来能去造火箭也主要是因为研究生的时候在北航,在学校的时候就接触过相关的项目,毕业之后进入了航天院所,想要快速提升到关键岗位时间较长,但我还是想让自己能够发挥更大的能量,恰逢当时民营航天企业开始进入发展期,于是思索着在一个航天创业公司,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平台,便在2016年加入到了零壹空间,一直做火箭到了现在。

进入到零壹空间这个项目,基本就真的算是从零开始了,而且一上来就遇到很大的问题:核心技术和零件。因为火箭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的零部件,部组件,不管是一家什么单位,都不可能自己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做出来。其次还有一些核心的部组件可能比较难采购,甚至包括火箭发射的实验条件,即使是在现在的环境下也不具备,这个可能是比较大的一些困难。

其实最初也不知道民营航天这件事情能不能走得通,毕竟航天航天是高新产业,和国外不同,国内政策环境各方面都会有影响,开始时甚至都担心过能不能找到共事的人。

后来开启了第一个项目,也是我们公司研制的第一枚火箭。最难的就是当时我们自研发动机,我们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家自己搞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民营企业,在2017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国内第一台民营企业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虽然其中的过程也是蜿蜒曲折。

目前因为我们的火箭也没有推到国际市场上,没有出口方面的问题,进口方面的“卡脖子”难点相对民营企业来说比较缓和。

现在我们在火箭上的主要业务分为了是两块,一块是目标载荷式卫星,这个是要把它送入到轨道,运载火箭;比如我们研制的叫灵龙系列的运载火箭。第二种是用火箭来做一些飞行试验,比如我们叫X系列的飞行试验火箭。

其实我们可能跟互联网公司差不多,不管是技术迭代的程度,试验组织的速度,和传统的几个月连轴转不同,我们有时在发射场,一般就一周时间就能把那个火箭给打出去了。加班也差不多,无论是国有企业也好,还是民营的也好,加班都是家常便饭。对于我本人来说肯定是在民营企业压力会更大一点,因为从事的工作更加核心更加重要,但是可能不是对于每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压力在哪都是存在的,你在体制内可能也有各方面的压力。

很多人会想问,国外的那些民营航天公司的技术到底厉不厉害,有人说SpaceX已经超越了NASA?其实航天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像SpaceX技术确实很厉害,某些领域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级的水平,但是他毕竟只是一家公司,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有所建树。

就好比另外一家航天巨头蓝色起源,目前来看SpaceX的成功性要比蓝色起源验证得更加充分一些,拿出的实战成果也更好,但要说技术先进性方面,应该说这两家所采用的技术都是比较先进的,也不好说一定SpaceX就先进很多。

本文系作者 腾讯科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51
3856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