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把《正义联盟》打到豆瓣9.0?

扎导版《正联》从何而来?

图片来源@豆瓣

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犀牛娱乐,作者丨方正

8.8万人打出豆瓣9.0分。

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甫一问世,便引爆了国内影迷圈。对于一部超英片来说,9.0的评分实属罕见,该成绩仅次于诺兰的神作《蝙蝠侠:黑暗骑士》。

反观国外舆论场,该片上线海外流媒体HBO MAX后,IMDB网站给出8.7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76%,反映出海外观众对电影的认可;但以专业影评人评分为主的MTC网站上,该片仅拿下55分,并没有及格。

从未有一部导演剪辑版电影能掀起如此大声浪,围绕电影内外的诸多“故事”无疑是炒热这一现象的主因:导演与制片方的反复拉扯、影迷逼宫华纳的“导剪运动”、扎导粉与普通观众间的骂战升级……

四年前,遭遇换导风波的院线版《正义联盟》遭遇票房、口碑双扑街,直接导致DC电影宇宙的“几近崩盘”,彼时,各界对导剪版《正联》的期待就一直持续至今。

如今,这豆瓣9.0分显然掺杂了太多电影“场外因素”的水分,那么,这部电影的真实质量究竟如何?它担得起9.0的高分吗?把一部导剪电影搬上流媒体,又给电影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扎导版《正联》从何而来

扎导版《正联》的降生离不开一场运动。

想当年,扎导因与制片方矛盾、女儿Autumn去世等原因退出《正联》导演工作,制片方找来《复仇者联盟》导演乔斯·韦登“接盘”,剪辑出120分钟的院线版《正联》。

影片公映后大翻车,救场的乔斯·韦登成了“背锅侠”,扎导粉、DC粉们齐刷刷指责是他毁掉了《正联》,一场名为“放出扎导剪辑版”的大型网络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连片中蝙蝠侠的饰演者Ben Affleck都特意发推声援。

然而,彼时的扎导早已与华纳撕破脸,DC宇宙的后续创作与他已经毫无瓜葛,放出一部导演剪辑的作品对于华纳来说并无什么意义。直到2020年,粉丝的这场“逼宫”华纳的运动终于迎来了转机。

新冠疫情的爆发重创北美院线,加速了好莱坞线上流媒体的发展,出于提升华纳旗下HBO MAX会员订阅量的考量,华纳高层终被说服,愿意给扎导提供7000万美元的补拍资金,“挽尊”这部曾经的滑铁卢之作。

更反常的是,扎导这次为完全掌控创作话语权,主动放弃任何酬劳,以令这部《正义联盟》影片名前直接冠以“扎克·施耐德”。要知道,在奉行制片厂中心制的好莱坞,能拿到终剪权的导演凤毛麟角,扎导这番操作更是“前无古人”。

从各个角度看,扎导版《正义联盟》这一项目都是好莱坞大环境下的一个异数。拥抱流媒体时代是对机遇的感激,但四小时的片长则是平台回馈的溺爱。

一方面,导剪版的重装上阵是一个典型文化事件,它揭示了粉丝对作者的确认——声量大到足以决定资本的决策;但另一方面,动用几千万资金“任性”支持一部粉丝向电影的上马,这个行为本身又是相当逆市场化的。

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场任性导演、疯狂粉丝与好莱坞大制片厂的话语权战争,可以说,这部电影只要推出,本身就是已经胜利。所以当大家用“神作”、“史诗”这样的字眼去评价它的时候,我们要特别警惕。

扎导版 vs 院线版

从观感看,这也注定是一部属于少数人的电影。

与2小时的院线版相比,该版本4个多小时的时长对粉丝来说是福利,对一般观众则是难以坚持下去的观影马拉松。

该片画幅一改院线版的1.78:1画幅,采用大家熟知的4:3全画幅胶片比例,虽说内容更丰富了,但习惯了宽银幕的观众看着难免会别扭。

从故事维度上看,扎导版确实明显优于院线版。全片分六个章节讲述故事,不是院线版呈现的几个英雄单纯的集结,而是讲述了每个英雄的困境、挣扎及重生,以及把各位为何要集结起来对抗荒原狼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晰。

人物层面,对钢骨、闪电侠、海王的身世背景都做了全方位补充。

钢骨获得重生,其超能力与盲盒的连结令他居然晋升为推进情节的核心人物;闪电侠与父亲的情感戏被丰富,有伤痛有挣扎,不再是原版纯粹负责搞笑的工具人;海王不再是一个粗犷鲁莽的肌肉男,而是情感细腻不外露,有牵挂和迷茫的儿子和国王。

当然,不得不说,这些优点得以发挥的原因是时长所致。四个小时给了扎导充分塑造人物的空间,完美补足了英雄们的弧光,但对于非粉丝来说确实观感冗长,这样的时长是否有必要仍是疑问。

在视觉呈现上,4:3画幅放大了扎导的“审美洁癖”,慢镜、升格、推镜头等扎式技法,赋予影像以古典、凛冽的油画质感,优雅厚重的古典史诗氛围。这些视听上的高级感,都是扎导迷、DC迷引以为豪的看点,但它同时带来观感上的“疲累”。

如此看来,扎导版《正联》确实是一部对院线版不足有所改进、质量有所提升的佳作,但与此同时,深度主题表达的缺乏、慢镜头的滥用、过多配乐的使用、过度黑暗的结局,每一项都是对普通观众的劝退。

一边是影迷对“扎式元素”的大肆吹捧,一边是普通观众无法享受观影过程的疲累,这让两方对电影看法的割裂越发严重。诚然,这或许是扎导发挥最好的一部超英片之一,但9.0分对于一部背向普通观众的电影实在显得过誉。

被过度捧杀的「导剪版」

过誉的9.0分,这又一影迷群体“小众自嗨”现象的背后,其实再次反映出影迷对“导演剪辑”这件事的过度神化与迷信。

诚然,对于拥有强烈表达欲与创作欲的“作者导演”来说,导演是决定一部电影作品艺术表达的核心,诚如作家于一部小说的重要性。但对于一部面向市场的商业电影来说,导演是否还是影片成功与否决定性的因素。

所谓“导演剪辑版”的电影,此前大多都用于碟片发行中。其目的,是碟商们为了满足一部分追求“原汁原味”观众的要求,开发了电影在院线之外的另一条盈利渠道。

无论导演剪辑版还是院线版电影,其成片质量、艺术成就其实很难笼统而言。但很多人似乎都一致看重导演的主动权,而忽略了院线版或许更精炼、更高质量的特性。

若不是遇到流媒体崛起的机遇,使得电影的观影场景被革新,四小时的电影可采取“追剧”式的分段观看,一部四个小时的粉丝向电影万万是不会有市场的。由此观之,即使院线版《正义联盟》当然双扑街,大概率也会好过四小时导剪版本去往影院。

可见,扎导版《正义联盟》的此番口碑逆袭只是一个意外。一方面,超英群像电影的高关注度,线上观影付费体量的庞大,使得华纳愿意推进这一非典型的项目;另一方面 ,有低质量院线版《正联》的下限反衬,扎导版《正义联盟》即使质量勉强合格,也足以满足影迷的期待,这是它能被打到9.0分的主要心理动因。

在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里,一个商业电影项目的成功与否,市场需求考量是首位,一定是团队细致分工合作的结果,导演只是其中的“执行者”之一,多数时候不应是最终的主导者,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失利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从这个维度去看,扎导版《正义联盟》本质上是扎导粉“导剪运动”催生的畸形产物,它不该、也不应该成为这个市场项目制作的常态。

犀牛娱乐

662篇资讯

粉丝

犀牛娱乐由资深财经记者和行业人士共同创建,聚焦娱乐产业的深度分析,从商业和故事角度解读影视、综艺、人物,致力于打造最好的娱乐产业自媒体。在这里读懂娱乐。

本文系作者 犀牛娱乐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36
17190

扫描下载App